心理学概论. 我自己整理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作用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

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5、心理学的作用

(1)、心理学在理论方面的作用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好相邻学科。

(2)、心理学在实践方面的作用

心理学对于人类一切实践领域都是必需的。

心理学为学校教育实践领域提供必要的服务。

(3)、心理学的预测和控制作用

第二节心理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97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心理关

1、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物质基础)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如:手遇烫缩回

(2)、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分为:,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

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如:望梅止渴

4、在心里学上,人们把巴普洛夫及其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把美国心里学家斯金纳在上个世界30年代通过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

5、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之性质不同,可以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就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如颜色、气味、声音、形状等作为条件反射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它是具体事物的信号,也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叫第二信号。(人类所独有)

6、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7、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3)、动力定型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里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章注意与教学

第一节注意概述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鹤

立鸡群)、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人的主观状态: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

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目的、任务、知识和经验

5、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

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其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人在掌握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上。

6、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

(5)、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7、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第四章感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感知觉概述

6、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

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

程。

8、感受性的种类

(1)、绝对感受性(E)与绝对感觉阈限(R)

①定义:

绝对感受性是能够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而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②关系:反比关系E=1/R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①定义:差别感受性就是能感觉出刺激物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而刚刚能够使人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刺激差别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②关系: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