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三1.1.5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课时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内容。
1.内容要求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与能量)可以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
2.学业要求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已介绍了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等知识。
在本节中,教材围绕“核外电子排布”这个核心知识点按两条线索进行编写,一是围绕核外电子排布介绍了构造原理,进而让学生掌握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二是围绕“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引出了原子轨道,再从原子轨道的视角进一步研究核外电子排布。
本节前两个课时,通过能级的概念来体现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并直接给出能级的概念及能级的符号,及1s、2s、2p、3s、3p、3d……这些能级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有高低之分的,进而就有了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
有了能级概念,紧接着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教材直接给出构造原理,以及根据构造原理介绍了如何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以表格形式写出一些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本课时起将介绍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先借用电子云及其轮廓图的方式,形象的引出原子轨道的概念,并把重点集中在原子轨道的“数”和“形”上,“形”仅限于s轨道和p轨道。
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后,运用原子轨道进一步研究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出了泡利原理、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洪特规则等知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了能层、能级的概念,并且容易产生电子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片面认知。
因此,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要帮助学生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点,利用电子云模型描述电子运动状态。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建立对原子结构的模型认知。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定义和特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章:电子云和原子轨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云的概念和特性。
让学生掌握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2.2 教学内容电子云的定义和特性。
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章:泡利不相容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四章:能量最低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五章:洪特规则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六章: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图和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6.2 教学内容电子排布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三1.1.5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设计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册所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第五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三上普通班的同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P9页)第五课时,主要内容为“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概念的建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以及掌握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以电子云轮廓图的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会从电子云模拟轮廓图取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及特殊性质。
2、学情分析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已处于高二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等已有一定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轨道非常陌生,而且不易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熟练地运用于原子轨道的理解中。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原子的组成,物质的远动是有规律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
3、教学思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方法为基本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模型建立,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获得认知。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领会电子云及原子轨道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运动规律物质。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景,空间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亲身体验。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学法:自主阅读法、讨论法。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4)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方法和过程:复习回顾与知识沿伸、类比和归纳如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3、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三、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四、学习方法: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五、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简介原子结构理论衍变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
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图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
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二)讲授新课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学生阅读P4页相关内容,总结出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合形成其他元素。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电子云与原子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1.1.2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材分析】本节从介绍原子的诞生,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入手,首先介绍能层、能级的概念,在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子的跃迁和光谱分析;然后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等概念,进一步介绍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介绍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2.能应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及电子排布规律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结合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难点:电子排布式原子轨道【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同一能层有不同的能级,同时研究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这节课研究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构造原理。
[思考交流](1)核外电子在能级中依据什么规律排布?(2)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又可以如何表示?[学生活动一]请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合已有的能级知识,分析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
[学生活动二]根据核外电子在能层中的排布规律,画出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K中电子填入的能量最高的能级,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归纳小结]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能级交错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3p→4s→3d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并不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填入下一个能层,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K、Ca的光谱学实验均表明,二者最外层填充的电子均在4s能级。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选修](1)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教学过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结〗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课堂练习〗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基态时比较稳定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3、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4、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D. 电子的势能将升高.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B2.B3.C4.D。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二、教学重难点1. 原子轨道的含义2.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三、教学方法以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探究泡利原则、洪特规则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础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构造原理Cr 1s22s22p63s23p63d54s1【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 电子云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讲述】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
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2. 原子轨道【讲述】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讲述】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学案
第2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目标与素养:1.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
知道电子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宏观辨识)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微观辨析)3.了解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会书写电子排布图(或叫轨道表示式)(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一、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3.光谱与光谱分析(1)光谱的类型及形成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利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见下图。
(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微点拨: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灯光、激光、焰火等可见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形成发射光谱。
②焰色反应并不是所有金属都具有,是因为元素的原子从激发态到基态要放出能量,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各不相同,只有在可见光范围的才会有焰色反应现象。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运动的特点电子的质量小,运动速度快且没有规则,无法确定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何处,只能确定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2.电子云与形状(1)含义: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越密,表示概率密度越大。
(2)形状3.原子轨道(1)概念: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各能级所含原子轨道数目能级符号n s n p n d n f轨道数目 1 3 5 7[答案]4715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这两个电子称为电子对。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选修](4)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与技能:1、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3、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4、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1)根据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相等。
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2、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
则(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写出C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4、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
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 ↓↑ ↑↑ ↑ ↓P 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 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 、P y 、P z 为符 号。
P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高中化学选修三电子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电子教案
第一课: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重点: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与电子云的结构、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探讨。
二、讲授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云组成。
2.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带正电荷,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3. 电子云:由电子组成,负责绕核运动。
4. 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克斯法则和洪特规则。
三、示例分析
通过某些元素的电子排布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规律。
四、实验操作
让学生观察光谱实验中的原子光谱,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五、练习
布置电子排布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教学反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复习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选修](3)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至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三.教学难点: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五.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复习]能层、能级、构造原理等上节课内容。
[过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电子排布都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我们学习下一部分。
[板书]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讨论]节日五颜六色的焰火是否是化学变化?若不是化学变化,与电子存在什么关系?(参阅课本)。
[讲解] 节日焰火与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
[板书]2.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讲解] 各种焰色反应是由对应的各种元素决定的。
钙、锶、钡以及碱金属的挥发性化合物在高温火焰中,接受了能量,使原子外层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了高态,该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8s)便跃迁到基态或较低的能级上,并在跃迁过程中将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能形式释放出来。
由于各种元素的能级是被限定的,因此在向基态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也就不同。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
2.了解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生自主学习一、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1.原子的诞生(1)(2)宇宙中元素的组成及含量(3)地球的组成元素2.能层与能级(1)能层: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05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能层用n表示,n值越大,能量越高。
(2)能级①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的□06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能级。
②能级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 s、n p、n d、n f等。
③能层、能级与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二、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随着原子□01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0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下列顺序:2.电子排布式(1)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的□03右上角,并按照□04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称为电子排布式。
如:(2)实例:Mg、Cl、Ca的电子排布式:Mg:1s22s22p63s2Cl:1s22s22p63s23p5Ca:1s22s22p63s23p64s21.是否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请具体说明。
提示:是。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K层只有s能级,L层有s和p两个能级,M层有s、p、d三个能级,以此类推,因此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
2.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与该能层的序数有关系吗?举例说明。
提示:有,是相等关系。
如:M能层的能级数为3,分别是3s、3p、3d。
3.能层越大,能级的能量越高吗?提示:不是。
从构造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高低除了符合E(n s)<E(n p)<E(n d)<E(n f)和E(1s)<E(2s)<E(3s)<E(4s)等规律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同能层的能级交错现象。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结合构造原理形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的思维模型,并根据思维模型熟练书写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2.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的学习,全面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一、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1)含义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2)示意图2.电子排布式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右上角,并按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
如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应用体验](1)根据构造原理,试比较下列能级的能量高低(填“>”或“<”)。
①4s________3d;②6s________4f________5d。
答案①<②<<(2)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2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8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0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14S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18A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19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21S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26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微观上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分析,理解基态与激发态的含义与关系,能辨识光谱与电子跃迁之间的关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的学习,全面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一、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激发态原子。
3.光谱(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2)光谱分析: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关于电子跃迁的注意事项(1)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反之,将吸收能量。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一般在能量相近的能级间发生电子跃迁。
例1(2018·银川市育才中学月考)下列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 ①Be:1s22s12p1②O:1s22s22p4③He:1s12s1④Cl:1s22s22p63s23p5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题点】能量最低原理及应用答案 D解析①Be:1s22s12p1是激发态,2s能量低于2p,故错误;②O:1s22s22p4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正确;③He:1s12s1是激发态,1s能量低于2s,故错误;④Cl:1s22s22p63s23p5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正确。
例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题点】原子光谱及其应用答案 A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册所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第五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三上普通班的同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P9页)第五课时,主要内容为“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概念的建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以及掌握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以电子云轮廓图的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会从电子云模拟轮廓图取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及特殊性质。
2、学情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已处于高二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等已有一定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轨道非常陌生,而且不易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熟练地运用于原子轨道的理解中。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原子的组成,物质的远动是有规律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
3、教学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方法为基本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多媒体展示,通过模型建立,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获得认知。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领会电子云及原子轨道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s电子云、p电子云的轮廓图,加深对电子云、原子轨道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运动规律物质。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空间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亲身体验。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学法:自主阅读法、讨论法。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
4、教学过程
5、板书设计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1、电子的质量很小
2、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大
3、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很小 二、电子云
1、概念: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的形状: ①
S 电子云呈球形;
②P 电子的电子云形状呈纺锤形(或无柄亚玲形); ③d 电子云是花瓣形;
④F 电子云更为复杂。
三、原子轨道
1、概念: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
3、能层与能级(原子轨道的类型)及原子轨道数目的关系
第n 能层上有n 个能级、n 2
个原子轨道。
举列:第三能层就有3个能级(3s,3p,3d ),包含9个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中的电子云可能有不同的伸展方向,即可能有不同的原子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