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课程编号:131318321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36 课内实验:0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农业昆虫学”是涉及昆虫学各个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以昆虫学为基础,研究害虫的防治和有益昆虫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应用性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其开设的目的是使上述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掌握重要农作物、蔬菜、果树、卫生、家畜害虫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要掌握有益昆虫的形态鉴定、经济价值和开发与利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从第三学期开始。
本课程以动物学为基础,是动植物检疫等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一、农业害虫防治的意义[2]二、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3]三、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四、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1]重点: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难点: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第一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第一节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3]第二节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3]第三节害虫及其类别和虫害形成的条件[2]第四节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1] ○重点: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虫害形成机制及原则?思考题: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有哪些?第二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植物检疫[3]第二节农业防治法[2]第三节生物防治法[3]第四节物理机械防治法[1]第五节化学防治法[2]第六节害虫综合治理[2]重点: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难点:害虫防治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思考题:害虫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第三章地下害虫第一节蛴螬类: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动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动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对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创新方向、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介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动态。
一、创新方向创新是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科技发展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防治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绿色防治技术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向。
绿色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等,通过利用有益生物、物理手段和生态调控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信息化防治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农田病虫害情况,及时预警和预测,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防治效果。
3.基因工程防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研发新的抗性基因,对抗新出现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二、发展动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研发和推广利用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制剂,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此外,物理防治技术如限制性温度处理、气调贮藏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信息化防治技术的发展信息化防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人机等设备,实现了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_吴孔明
科技前沿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吴孔明** 陆宴辉 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A dvance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crops in China.WU Kong-Ming**,LU Yan-Hui,WANG Zhen-Ying(State Key Labo 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s 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 n,Chinese Academy o f Agr icultu r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A bstrac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in crop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insect pest control,which plays animportant rol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s a series of scientific programs for insect pest researches during2006-2010,including973 Project,863Project,the State Key Project and others.Based on these projects,China has established a national and province network which consists of scientist teams and special facilities for insect pest researches in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And many achievements on pest control such a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n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for outbreaks of major pest insects,ecological management for insect population,biolog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and the commercial use of trans genic insect-resistant crops,as well as IPM systems in cotton,rice,corn,wheat, vegetables and other crops,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ecent years.The current progress in modern sciences such a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ring a new revolution for agriculture science,which is pushing IPM theory forward and giving a new opportunity for IP M application world wide.Deployment of GPS,GIS and computer science in pest management is taking pest forecasting work to a high mercialization of insect-res ist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s presenting a great potential for region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The studies on new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rop IPM for resolvin g the pest problems derived from the chan ge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s and globe climate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in the comin g years.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IPM,research progress摘 要 害虫综合防治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昆虫学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昆虫的分类、生态、生理、行为、遗传、病毒学、防治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昆虫是重要的害虫和益虫,因此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昆虫分类、生态、生理、行为、遗传、病毒学、防治等方面。
在昆虫分类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分类系统,并开展了大量的昆虫分类研究。
在昆虫生态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与植物、昆虫与微生物、昆虫与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关系。
在昆虫生理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机制。
在昆虫行为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交配、产卵、觅食、迁飞等行为特征。
在昆虫遗传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遗传变异、遗传演化等遗传学问题。
在昆虫病毒学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传播的病毒的种类、传播机制等问题。
在昆虫防治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防治的方法、技术等问题。
2. 研究成果丰硕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成果丰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昆虫分类方面,我国研究了许多新物种和新属,丰富了昆虫分类系统。
在昆虫生态方面,我国研究了许多昆虫与植物、昆虫与微生物、昆虫与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关系,为昆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昆虫生理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机制,为昆虫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昆虫行为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交配、产卵、觅食、迁飞等行为特征,为昆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昆虫遗传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的遗传变异、遗传演化等遗传学问题,为昆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昆虫病毒学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传播的病毒的种类、传播机制等问题,为昆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昆虫防治方面,我国研究了昆虫防治的方法、技术等问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防治成果。
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成就
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成就一、引言农作物害虫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丰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广,我国在农作物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化学防治1. 概述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保护作物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迅效、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成就我国在化学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控制棉铃虫、稻飞虱等重要害虫,使我国棉花和水稻产量大幅提升;同时,研制出新型杀菌剂控制病害,使得果树、蔬菜等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生物防治1. 概述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保护作物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2. 成就我国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例如,利用寄生蜂、天敌等天然敌害控制棉铃虫、粘虫等害虫,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利用微生物来控制病害,使得果树、蔬菜等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物理防治1. 概述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机械或其他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保护作物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操作复杂且效果相对较慢。
2. 成就我国在物理防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例如,在水稻田中采用机械插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同时,在果树园中采用挂黄板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柿子蛾等害虫。
五、综合防治1. 概述综合防治是指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保护作物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效果稳定、可持续等优点,是当前农作物害虫防治的主流。
2. 成就我国在综合防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在水稻田中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同时,在果树园中采用化学药剂、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柿子蛾等害虫。
对于我国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探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开农业科研队伍的发展。在我 国,农业虫 害科学应对技术 的 发展主要 由 2个部 门完成。高等学校设置的农业生产专业及科 研室 ;国家农业科研部 门以及下属的省级、市级、县级农业技 术部 门。这 2个体系也不是完全孤立的 ,而是相互配合共 同发 展 。很多情况下 ,他们会共 同承担虫害预防控 制的具体项 目。 并根据 自身技术条件或其他的考虑作 出不 同的虫害预 防控制规
划。
一
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 ,农业虫害科研 队伍 也出现 了分化 , 些农业虫害控制技术公司相继成立 。根据农 业生产气候 、地 理 、土壤等诸多参与要素的特性 ,防治工作科研 队伍 的具体工 作 内容也发生 了深层次 的变革 。植物学、昆虫学、病菌学 、生 态学和转基因学等既是一个整体的虫害防治系统 , 又是单项分 立的 目标系统 。未来农业科研队伍的建设 ,一定要从农业虫 害 控制的宏观和微观 2 个方 向人手 。 4现 阶段 ,我 国农业害 虫综合 防治工作 国家科研项 目规划 的现 状与展望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对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经历 了一 个持续的 、科学化的 目标发展战略阶段。 “ 十一五 ”期 间,我 国相关部 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 虫害科研项 目 规划 , 并投入专 项资金进行公关 。如 9 7 3 计划 、8 6 3 计 划等等。 在改革开放 的新时期 ,我 国农业害虫的综合 防治工作既要 挖掘 内部的优势因素 ,也要 加强国际间的经验技术交流 。我们 要鼓励 国际间 的农业虫害控制项 目的合作研究 ,也要积极引进 晨 望 国外先进的虫 害控制技术 , 并以 “ 原始创新 ,引进和消化创新”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架构与水平极为不平衡 ,现代化的科 为 目标 ,发展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新技术 。 技农业与传统农业 生产 方式并存 。因此 ,我国农业 害虫的综合 5结 语 预 防控制方式 的选择大不相 同。在农业生产技术较 为落后 的地 农业 的发展会推动现代化工业和第 3产业 的发展 ,而后者 区,化学农药 防治技术 的采用较 为普遍 ;在农业生产技术较 为 反过来 又会促 进农业 管理控 制水平 的提高 。我 国农业害虫的综 先进 的地 区,预警监测技术 、生态调控与生物技术 的应用则 较 合 预防、控制技术 的应 用、国家科研项 目的规划等正处于一个 为普遍 。在 同一农业生产地 区 ,虫害的综合 防治方 式选 择差别 良好 的发展阶段。在 “ 以人为本 ,环境效 益优先 ”的农业害虫 也很大 。多数为单一 型的预 防控制方式 ,极少 为复合 的预防控 综合防治理念的影响下 ,我 国的农业 生产要充分利用和协调各 制系统 。 种参 与要 素 , 达到环境效 益优化 、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的目的。 随着我 国农业 害虫 预防控制科学技术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生 态调控和生物技术 的选择将成为时 尚。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的模 式选择下 ,生物控制技术和转基 因技术将成为虫害预 防的 [ 1 ] 许焕 明 . 睡到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的探讨和实践 [ J 】 . 广 西植保 , 2 0 1 1( 0 2 ) . 主流 ; 但 考虑到转基因技术 的稳定性有待监测 ,所 以农业生产 和虫害防治的预警监测技术 、网络 的建设将成为预 防控制方式 [ 2 】 杨玉石 . 黄色粘虫板诱杀虫害 [ J 】 . 农 民文摘 , 2 0 1 1( o 7 ) . 的未来需 求。 【 3 ] 王 兰生, 张红耿 . 浅析农作物虫害预测模型的探讨 【 J 】 . 换进 昆虫学报 , 2 0 1 0( 0 6 ) . 3现阶段 ,我 国农业 害虫综 合防治工作科研队伍发展的现状与
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进展
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进展作者:刘雪仪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1期摘要农作物病虫害为我国农业灾害之一,其种类多、影响大、暴发成灾。
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后的涉及范围及其严重程度会对国民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也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国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种类众多,比如稻飞虱、白粉病、棉铃虫、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是我国农业生产重大病虫害。
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进展,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策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耕作模式亦随之快速变革,加上全球性气候的迅速变化,农业病虫害种群结构及其灾变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
生物防治是以一种生物去对付另一种生物的方法,一般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这三种,其可有效降低杂草、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此方式充分利用了生物物种间存在的互相关系,抑制病虫害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可广泛用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1生物农药方面的进展1.1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快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注册登记统计数据可得,全国登记了1300多种农药品种,其间有350多种生物农药中含有农用抗生素。
全国生物农药生产总量可达12万吨制剂,而这占到市场份额的11%左右。
全国生物农药产品数量、质量根本满足不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实际需求,不过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1.2自主知识产权微生物农药种类增多上世纪80年代,我国微生物农药种类单一,微生物农药仅是苏云金杆菌杀虫剂与井岗霉素、链霉素杀菌剂等。
改革开发以后,国家对研发有着自主知识产权农药,亦高度重视微生物资源利用,可以说我国早已打破了靠引进国外生产菌株的局面,自主知识产权微生物农药产品逐渐占主导地位。
1.3植物抗性诱导剂研制活跃度高植物抗性诱导剂属新型生物农药,其本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可有效激发植物自身产生系统抗性,提高植物自身免疫机制,以达到抗病与防病的目的。
昆虫学复试题概论
昆虫,一年
发生 3 代以上的称(11)
昆虫。两年以上才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称为(12)
昆虫。
4、 足 是 昆 虫 胸 部 侧 腹 面 的 成 对 附 肢 , 成 虫 的 足 由 6 节 构 成 , 从 基 部 向 端 部 依 次 为
(13)
、(14)
、(15)
、(16)
、
(17)
和前跗节。
5、 昆虫的触角类型变化多样,但其结构简单,总是由(18),第二个词是(9),这称为双名(法)。
10、 大多数昆虫以两性生殖繁衍后代,但也有少部分昆虫通过(30)
、
(31)
、(32)
和幼体生殖来繁衍后代。
11、 昆虫的体壁由内到外可分为(33)
、(34)
和(35)
三个部分。
12、 我国群众性蝗虫发生情况侦查中的“三查”指的是:(36) 、(37) 和(38) 。
、(19)
、(20)
组成的。
6、 舐吸式口器的喙短小,由(21)
、(22)
、(23)
组成。
7、 (24)
是腹部第 11 节的附肢,其主要功能是(25)
。
8、 在分类学中,同名指(26)
,而异名则指
(27)
。
科目代码及名称:
505 昆虫学
第1页共2页
9、 一个昆虫种的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的,第一个词是(28)
二、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1. 我国群众性蝗虫发生情况侦查中的“三查”指的是: 蝻。
、
和查
2. 玉米螟幼虫具有喜糖和
的习性,故幼虫为害有 3 个主要的时期:
、
和
。
3.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的侵袭给农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害虫农业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在害虫农业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
然而,害虫的危害仍然存在,新兴的害虫威胁着我国的农业,因此,害虫农业防治研究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下是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一、现状1.研究水平提高:我国在害虫农业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害虫农业防治研究逐渐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研究手段、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也不断出现,解决了一系列抗药性、药害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防治技术不断升级:随着对害虫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防治技术的深入认识,各项防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升级。
害虫防治手段也逐步地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防治等多方面发展。
3.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进行害虫农业防控,我国害虫信息平台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完善。
相较于传统的害虫信息收集方式,网络害虫信息平台更便捷、快速且集信息、技术、咨询为一体,更加方便农民了解害虫的种类和防治方式。
二、发展1.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应用: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需要不断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如基于定位信息服务自动驾驶施药、虫媒一体化防治等新技术,能够提高防治效果、环保可持续发展。
2.害虫防治研究应跨学科:害虫农业防治研究应实现跨学科研究,强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化学、物理、气象等诸多学科的融合,力求形成覆盖全领域、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为解决害虫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3.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在害虫农业防治方面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有助于更快速、高效地解决害虫问题。
结论:害虫农业防治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如今我国在害虫农业防治研究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不断推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及时掌握新的害虫及预防措施。
植物保护习题(作物主要虫害)
《植物保护》习题(作物主要虫害)1.解释名称:害虫、虫害和虫灾。
2.叙述“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3.为什么说“农业昆虫学”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学科?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5.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什么?6.名词解释:经济受害水平和经济阀值。
7.虫害为什么会发生?防、减虫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8.如何理解害虫综合治理是害虫防治发展的必然趋势?9.论述各类防治法的作用原理,以及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如何进行优化组合。
10.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11.你所学过的迁飞性害虫有哪几种?证实迁飞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1-2种害虫迁飞时间和主要途径。
12.在环境因素中,温湿度和食料是怎样影响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的?在防治中应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利用这些因素来控制、减轻为害?13.什么叫作物抗虫性?遗传抗虫性有哪三种?为什么抗褐稻虱的水稻品种不一定抗白背飞虱?高抗与中抗品种各有什么优点、缺点?14.解释IPM的概念和三个基本观点,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要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损害水平与防治指标有何不同?15.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在IPM中有什么重要意义?16.“农药综合症”是指什么?17.试分别制定各类作物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案,并列出各项措施的理论依据。
18.我国主要水稻害虫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为害?19.哪些年份二化螟有可能猖獗为害?20.为什么说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21.如何做出褐飞虱的防治抉择?22.叙述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形态特征及三者的形态区别。
23.三化螟的药剂防治适期是什么时候?秧田和本田,枯心苗和白穗的防治有什么异同?各个时期的防治指标是多少?24.三化螟成虫和幼虫各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测报或防治中加予利用的?举例说明。
25.稻纵卷叶螟卵和幼虫期各有哪些主要的天敌?从保护、利用天敌的角度出发,应什么时候进行药剂防治?26.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幼虫为害的特点有何不同?若要就其中一种虫设计一个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试验,应考虑什么因素?请简述你的初步设想。
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害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们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害虫,我国一直在进行害虫农业防治研究。
目前,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技术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害虫防治技术体系,但是在某些方面,如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此外,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推广飞行昆虫的灰蝶控制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我国在害虫农业防治研究中的投入还需要增加。
目前,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然偏低,这对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都构成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
最后,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际上的害虫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努力,推动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增加投入、与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努力,推动其发展。
- 1 -。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害虫和益虫的学科,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现状
1.研究内容单一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害虫的防治上,而对益虫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在农业生产中,益虫的利用率较低,甚至被误杀。
2.研究手段落后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手段相对落后,主要依靠传统的观察和实验室研究。
而发达国家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等,提高了研究效率和成果。
3.人才短缺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
这导致了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二、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策略
1.加强益虫研究
应加强对益虫的研究,探索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同时,应加强对害虫和益虫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更好地控制害虫。
2.引进先进技术
应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等,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
同时,应加强对农业昆虫学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3.加强国际合作
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水平。
同时,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害虫问题。
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只有加强研究,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推动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昆虫学的原理和方法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五、农业昆虫学的历史 应用学科,至今历史不到200年。 古希腊、荷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防治害虫的记载。 1841年,哈里斯《植物害虫论说》 1915年,桑德森《农田、菜地、果园的害虫》。
六、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历史
大家好
31
2、局限性 (1)防治效果慢,在害虫已大量发生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
问题; (2)农业防治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往往地域性、季节性较
强。
大家好
32
农业防治是建立在农业生态体系的基础之上,把防治与 农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因此,它是害虫综合治理的基础。
大家好
33
(三)农业防治的措施 1、调整耕作制度 (1)合理的作物布局
大家好
21
(1)虫源 (2)环境条件 (3)寄主植物
适宜寄主种类、感虫品种、易受害生育期。
大家好
23
第二节 农业害虫的调查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都必须通过田间的实际 调查取得科学的数据,以掌握害虫种类组成、发育进度、分 布区域的大小、发生期的早晚、发生量的多少、作物受害程 度的轻重及防治效果等。
柑桔害虫; 1500年前,稻麦“免虫”、“耐虫”的抗虫品种的记载;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大家好
13
1911年,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成立病虫害科;
1917年,江苏省成立治螟考察团;
1922年,创建江苏省昆虫局;
1924年,成立浙江省昆虫局;
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设立植物病虫害系。
大家好
4
我国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
虽然我国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现有的物理防治技术仍无法完全取代化学农药,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害虫 暴发时;部分物理防治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此外,我国在物理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提高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实践应用不足
尽管绿色防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例如, 一些农民对这些新技术不够了解,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外,一些绿色防控产 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仍需提高。
三、展望未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防治方法的改进
针对现有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研究和改进。例如,化学防治要进一 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生物防治要研究生物的习性、繁殖和 作用机理等,物理防治要探索更高效、稳定的物理因子控制技术。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 任重道远。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大对物理防治技术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 应用推广,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环境的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害虫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演示将 探讨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要提高物理防治技术的普及率,需要突破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如何提 高物理诱杀的精准度和效果,如何将物理防治技术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 应用等。此外,加强物理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还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 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蝗虫的治理
真正意义上的蝗史研究工作开始于50年代。
其大背景是我国大规模的药剂防治蝗虫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全面弄清蝗灾发生规律,当时不少学者对蝗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曹骥《历代有关蝗灾记载之分析》(《中国农业研究》1950年第1卷第1期),讨论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01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的蝗灾发生情况,及其与旱灾、水灾、温度、天敌、人类防治等因素的消长关系;并运用数量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绘有多种关系曲线表。
这是较早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统计古代灾害的尝试,也是后来研究者用得较多的方法。
郭郛《中国古代的蝗虫研究的成就》(《昆虫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对我国古代的治蝗成就进行了分析。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自然灾害搜集组《安徽地
区蝗灾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
学通讯》1959年第2期)一文是对该
馆编制的“安徽省近千年来自然灾害
分区统计表”中关于蝗灾记载的整理
分析,得出该地蝗灾的发生表现出连
续性与广泛性、蝗灾与旱灾的发生有
一定相关性等结论。
此外还有钦白
《历代捕蝗记》(《安徽日报》1961
年8月17日),兆寅《陈振龙在农业
上的又一贡献——〈治蝗传习录〉介
绍》(《福建日报》1961年10月29日),汪子春、刘昌芝《徐光启对蝗虫生活习性的认识》(《生物学通报》1964年第5期)等。
二、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
1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从黄河流域棉区来看,1998-2001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抗虫棉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8.9%、35.7%、35.3%、37.7%。
20022005年黄河流域棉区8省市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推广面积分别为60.7万公顷、99万公顷、139.1万公顷和206.9万公顷,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1.9%、47.7%、67.1%、83.4%。
2004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首次超过美国品种,彻底结束了美国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
2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
近4年来黄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累计受益棉田500多万公顷,公顷增产150kg。
综合配套技术应用、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农药投入减少、用工节省、用种减少、产量增加等各种因素,节本增收4050多元,总纯收入增130亿多元。
尤其是棉田套种西甜瓜、蔬菜、草莓等高效模式,效益高达30000元以上,比常规种植增收7500
多元。
二是社会效益。
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降低了植棉风险和原棉生产成本,增加了棉农收入,提高了棉花生产的竞争能力,并促进了棉花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同时,转基因抗虫棉纤维品质主要指标全面改善,不仅全面提高了我国棉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原棉满足了纺织工业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棉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强了棉纺织品和服装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生态效益。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抗性高达80%以上,正常年份可以减少杀虫剂用量80%左右。
2001年以来,已累计减少杀虫剂用量10多万吨,人畜中毒事故减少90%以上,棉田自然天敌种群数量增加20%~30%,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1982年,植物保护研究所“黏虫越冬迁飞规律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