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曹操的政治智慧
《三国演义》的政治智慧
《三国演义》的政治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描写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部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政治智慧,对于人们理解和探讨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和事件为例,探讨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第一章:刘备之仁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被誉为仁义之君。
在小说中,刘备一直秉持着仁义之心,对待手下部将宽厚有度,深得人心。
他不仅待人宽厚,而且善于用人,重用诸葛亮、赵云等人才,使得自己的势力得以不断扩大。
刘备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之中建立起自己的霸业,关键在于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人民和部下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章:曹操之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政治智慧超群的形象。
曹操善于用兵,善于策略,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在乱世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不仅善于用兵打仗,还懂得善用政治手段,巧妙地处理内外事务,巩固自己的势力。
曹操的政治智慧在于他能够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时机,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第三章:关羽之义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位重要人物,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忠义之士的形象。
在小说中,关羽一直以忠义为重,为了保护刘备不惜舍生忘死,成为了刘备的忠实护卫。
关羽的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刘备的维护上,还体现在他对朋友的义气、对敌人的仁慈上,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关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关键在于他坚守忠义之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四章:孔明之智孔明,字孔明,号卧龙,赖诸葛之才,一生仕梦而效之。
夫诸葛亮位至一国之相,丽宝符之避燕之间,以喟心以感政! 无奈一代大贤,竟因人而成网! 何况当时国大势,主微惚远,猜疑之间,奇谋济世,宇之目其不绝也者。
一耀守孔明一神,大志胸呐而内,能剖心琴瑚而外,临万象也,见远几也。
岁月使人不可识,故遗次牟棱者而训其相识。
一思无顽,始高静柔弱而执国论。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形象相当复杂多面。
一方面,曹操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能干、谋略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才智过人,善于用兵,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在军事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攻打黎阳、宛城和徐州,平定了一片混乱的战乱。
他还领导了多次成功的北伐战争,统一北方。
在政治方面,曹操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稳定统一及巩固政权。
他宽纵得体,反对贪污腐败,并提倡节俭从事。
此外,曹操还鼓励文化发展,打造了一支文人团队,并亲自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曹操形象中也有诸多负面的一面。
首先,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不满足于统一北方,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称霸天下。
他以权力和个人利益为导向,不择手段地追求扩张,滥用暴力,杀人无数。
他尤其对待政治敌对人士残酷无情,常常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曹操性格傲慢自大,有时缺乏谦逊和谦虚之心。
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对待部下和手下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欺骗和迫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此外,曹操也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常常背叛诺言,并使用诡计和奸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曹操的形象存在这样的负面因素,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众多人敬佩的人物。
首先,曹操在他的时代被尊为忠诚和正直,并被认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政治家。
他担任冀州牧和中央团体的领袖时,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并统一了领土。
他对待人民温和公平,不搜刮民财,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此外,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对文化振兴的重视,使得魏国成为文化兴盛的时代。
他亲自写诗、作文,鼓励文人创作,激励了许多人追求学问和艺术。
总结起来,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
他的出众才智和军事统帅能力使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野心和残暴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尽管如此,曹操对文化发展的奉献和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统一国家的努力,也使得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谋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谋与权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以其智谋和权谋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曹操在三国时期所展现的智谋与权谋,以及这些策略对他的角色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一、智谋的展现曹操是一个极具智谋的统帅,他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战略,并灵活运用谋略取得胜利。
首先,他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智慧。
在赤壁之战中,他经过细致观察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实力,决定借风助火,采取火攻策略,最终成功击退敌军。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曹操的军事谋略,也体现了他对敌军弱点的把握能力。
其次,曹操还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善于利用人才,广纳贤士,并且重用他们的才能。
例如,他任命荀攸为军师和司空,荀彧为谋士,贾诩为参谋。
这些人对曹操的决策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并帮助他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最后,曹操还在外交和谈判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智慧。
他善于以和为贵,在外交上灵活应对,博得了一些诸侯的支持。
他与袁绍展开了多次谈判,并最终成功与他们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
这一智谋使得曹操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为他争取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二、权谋的运用除了智谋,曹操还以其权谋手段而闻名于世。
他经常利用权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削弱对手的实力。
首先,他善于布置迷局,陷阱和诡计来击败敌人。
在夏侯惇失明之后,曹操派出假消息,故意让敌人以为王异已经在被俘的情况下暗中逃脱,从而引诱袁尚出兵,最终夏侯惇以大败袁尚。
这种权谋手段使得曹操在暗中操控并击败敌人。
其次,曹操还运用权谋手段来处理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
他善于利用宴会、发布荣誉和提升职位来奖赏忠诚的部下,同时通过降低待遇或惩罚来惩罚不忠的人。
这样的权谋手段使曹操能够维持内部的稳定,并且建立起忠诚的军队。
最后,曹操还善于运用宣传和舆论的力量,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雄辩而有魅力的演讲能力使大批士兵和百姓对他折服。
他还利用历史并以自己为中心编写了《三国志》,使得后人对他的印象和评价都极为正面。
这种权谋手段使得曹操能够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具备强大的影响力。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
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性格特点1. 聪明机敏: 曹操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分析。
他能够准确地看清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勇猛果断: 曹操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勇猛果断、敢于冒险。
在战场上,他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使自己的军队战无不胜。
3. 谋略高超: 曹操善于谋略,精于心计。
他经常运用计谋和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智慧和巧妙的布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坚定果断: 曹操有着坚定果断的性格。
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他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从容应对。
5. 独断专行: 曹操在处理事务时常常独断专行,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这一点使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主要情节1. 扬威官渡: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重要战役。
曹操依靠自己的军事才华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2. 讨伐吕布: 曹操发现吕布的野心和威胁,决定讨伐他并最终将其击败。
这次军事行动表明了曹操的决心和勇气。
3.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抓住了袁绍和刘备的弱点,以挟持皇帝为借口,使各方势力臣服于他的统治。
这一行为显示了曹操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4. 谋害孙权: 曹操一直试图消灭孙权这个南方的势力,他多次谋划并暗中安排陷害孙权的计划。
尽管未能成功,但显示了曹操对敌对势力的尽力消除。
5. 临终遗诏: 曹操在临终时留下了《曹瞒挟天子降诸侯表》,表达了他对子嗣和曹魏政权的重要指示。
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和统治者的能力。
他的军事才能、智慧和坚定意志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政治、军事、文学等成就都是值得尊敬的。
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并带来了中国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政治上,曹操营造了一种“顺服”的政治氛围,强调“忠诚而诚实”,为当时环境的改变提供了先导。
他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多种手段促成了当时的斗争,并为统一中国的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军事上,曹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他的军事成就一直饱受称赞。
他采取了一系列聪明的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力,而且对军队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军事实力。
他与袁绍、孙权等人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争霸”斗争,他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梦想。
在文学方面,曹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几个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擅长篇章创作,也积极支持文学创作活动。
他的著作《谋学于文》,曹操也影响了许多文学、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现,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是极具价值的影响。
他的政治力量和智慧,他的军事成就,他的散文论文等,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令人敬佩。
他的杰出表现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金字招牌。
- 1 -。
三国演义第二回许昌之战与曹操的权谋
三国演义第二回许昌之战与曹操的权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以及各个势力之间的权谋斗争。
其中,第二回中的许昌之战与曹操的权谋是整个小说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篇章。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分析曹操的政治智慧以及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
首先要提及的是曹操的政治智慧。
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过人的智慧和权谋手段成为了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中流砥柱。
在许昌之战中,曹操深谙政治斗争的规则,善于运用权谋手段。
他见准时机,在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之际,趁势袭击许都,使袁绍被动应战。
曹操借助先发制人的策略,成功夺取了许都,将敌军击败。
这项严密计划凭借曹操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和果断的行动,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
其次要探讨的是曹操的权谋与计策。
在这场许昌之战中,曹操巧妙运用了一系列的权谋和计策,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首先,曹操利用了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以削弱敌对势力的实力。
他成功煽动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陷入内斗之中,削弱了敌对势力的战斗力。
其次,曹操善于运用伏兵和埋伏战术,使得袁绍大军在进攻许都时陷入慌乱,为曹操提供了胜利的机会。
他还在一开始就布置了火攻,最后成功攻破敌军。
通过这些权谋和计策,曹操巧妙地将敌军引入陷阱,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仅仅是在战争中,曹操的权谋手段也体现在政治和外交上。
他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巧妙地争取各方的支持。
他通过收纳了许多有才干的人士,使得自己的麾下人才济济。
同时,他还善于利用宴席和赏罚制度来拉拢人心,使得自己的势力逐渐壮大。
曹操的权谋和计策在政治领域的运用,使得他成为了整个故事情节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总结来说,三国演义第二回许昌之战展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
他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果断的行动,在关键时刻运用权谋计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他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使得他成为了整个故事中最为杰出的人物。
三国演义第二回许昌之战与曹操的权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情节,更是对于历史上政治家智慧和策略运用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略与智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略与智慧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他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中展现了出色的谋略和智慧。
在剧中,曹操的谋略被描述为狡猾、机智而又深思熟虑,他运用谋略和智慧为自己争取利益,扩展势力范围,并最终成为割据一方的强盛势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的谋略与智慧。
第一部分:曹操的政治智慧曹操具备出色的政治智慧,他善于利用婚姻联姻来巩固势力和联盟关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与刘备、孙权的婚姻联姻。
曹操通过与刘备的妹妹刘氏结婚,加深了他与刘备的亲戚关系,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而与孙权的婚姻联姻更是将两个势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对抗其他势力的侵略。
通过这些婚姻联姻,曹操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扩大了影响力,并最终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第二部分:曹操的军事谋略曹操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谋略。
他善于分析敌情和兵力,准确地判断敌人的意图和弱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在战争中,曹操通常采取“诱敌深入,乘势攻击”的策略,以迅猛的进攻打击敌方的要害部位,造成敌人的混乱和瓦解。
他善于运用奇兵秘计,如火攻、偷袭等手段,使敌人措手不及。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和刘备的联军采取火攻策略,最终导致他的大军溃败,这也是曹操在战争中一次重要的失败经验。
第三部分:曹操的政治手腕曹操在政治方面展现出了高超的手腕。
他重用人才,善于发现并提拔人才,将他们用于适当的位置,发挥他们的长处。
同时,他还善于调和内外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
曹操知道如何处理与各方势力的关系,通过妥协、交涉和战略婚姻来达成共识。
他也懂得在政治斗争中保持谦虚和灵活,时机到来时便会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以迅速掌控局势。
第四部分:曹操的谋略思维曹操的谋略思维以稳定和实际为核心。
他在制定战略时注重情报收集和分析,做到有备无患。
他通过换位思考,洞察敌人的意图和行动,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战略。
与此同时,曹操注重实际操作和战术上的灵活应对,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战争的最终目标。
三国演义描述曹操的句子(二)
三国演义描述曹操的句子(二)曹操描述句子•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位备受争议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关于曹操的描述句子。
曹操的个人魅力与智慧•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是个人魅力与智慧并重的人物。
•他聪明机智,深谋远虑,善于抓住时机,以独特的智谋与魅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是一个有决断力、果断且勇敢的领袖,在乱世中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曹操的权谋与战略•曹操是一位具备出色权谋与战略思维的统帅。
•他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时采用诡计,有时运用武力。
•曹操的军事才能使得他在战场上十分强大,让对手望而生畏。
曹操与人物关系•曹操与各路英雄豪杰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
•他与诸葛亮、刘备等人互有交集,有时合作,有时敌对,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曹操的政治手腕•曹操是一个政治手腕高明的统治者。
•他创造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政策,使得他的统治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曹操聪明地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曹操的善与恶•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残忍的一面。
•在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地位时,曹操有时会采取不计代价的手段,对待他人毫不留情。
•但他也有着对百姓负责、爱护士兵的一面,他对待人民的真情让人有所感慨。
曹操的家族与传承•曹操来自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
•他的父亲曹嵩是一个有名的学者,为他的学识与境界奠定了基础。
•曹操将他的事业与家族的传承联系在一起,为家族赢得了更加辉煌的未来。
曹操的最终命运•曹操在千古之后,成为了一个传世的名人。
•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他的才能与魅力留给了后世。
•曹操的最终命运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他的一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的政治智慧
《三国演义》的政治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历史上的英杰在小说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政治智慧。
一、明辨是非,善于取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深入人心。
曹操在权谋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他明辨是非,善于取舍,判断力敏锐。
曹操注重识人用人,在聚集人才的同时,注重选拔适合自己用的能臣。
他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获取政治利益,但对待能力出众、忠诚可靠的人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乐于提拔他们,形成可靠的助手团队。
这种明辨是非,善于取舍的智慧,使得曹操在乱世中屹立不倒。
二、联合抗敌,共谋发展《三国演义》中的联合抗敌是一大亮点。
刘备、孙权和诸葛亮等人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敌,共谋发展。
他们认识到自身实力相对不足,而对手曹操则在中原势力强大。
为了应对曹操的强大压力,他们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战略,共同分工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这种联合抗敌的智慧,在战争胜利之后,也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空间。
三、稳定根基,励精图治稳定根基,励精图治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之一。
刘备是一个正直仁爱的人,他自觉地遵循仁政,注重治国,不断建设自己的势力。
他在建立自己的基业时,尽力稳定社会,治理民众,以稳定人心。
同时,刘备努力学习,广纳贤士,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种稳定根基,励精图治的智慧,使他成功夺取了汉中,成为了一方霸主。
四、威德并重,团结一心《三国演义》中孙权的统治也体现出了政治智慧。
孙权威德并重,注重团结一心。
他通过提拔英杰,结交忠诚之士,建立起了稳定的统治局面。
孙权讲究名利分明,以德服人,赏罚分明,使得手下将领对他忠心耿耿。
并且,孙权也注重团结各族群众,提倡和睦相处,这使得他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五、借力打力,智取他人《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称道的一场智取则是诸葛亮智斗孔明。
诸葛亮借助弱者之力,制定了连环计,草船借箭,为卧龙岗的蜀军创造了胜利的契机。
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
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雄才大略曹操的智慧曹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代表人物。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他的智慧体现在许多重要决策和战略中,下面将逐一揭示曹操的智慧之处。
一、明察秋毫,洞察敌情。
曹操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凭借细微的线索判断敌人的意图。
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利用自己对孙刘联军的了解,在火烧连营之前诱使周瑜进攻,从而引发了大火,大败敌军。
这一战略展示了曹操在敌情分析和策略运用方面的非凡才能。
二、变幻莫测,出奇制胜。
曹操善于变换战术,使敌人始终难以预料他的下一步行动。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采用了逼迫袁绍放弃优势地形的计策,最终获得了胜利。
曹操的灵活应变和出奇制胜的能力,让他成为战场上的巨擘。
三、明察秋毫,用人唯才。
曹操深知用人之道,他善于发现、培养和运用人才。
他招纳了一大批文武俊杰,如夏侯惇、张辽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注重人才的能力和忠诚度,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德才兼备,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四、勇攀高峰,勇往直前。
曹操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在战场上从不退缩,始终追求胜利。
他不畏艰险,以刚毅果决的态度直面敌人。
在赤壁之战中,尽管处境十分艰难,但曹操仍然采取进攻的策略,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勇气。
五、仕途谨慎,行事稳健。
曹操在政治上的成就同样彰显了他的智慧。
他在治理国家时采取谨慎稳重的态度,遵循法纪,重视民生,兼顾各方利益。
他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使得他的政权得以稳定发展。
六、诗文才情,博学多才。
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卓越的才能,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人。
他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文学才情表达了他的智慧和情感,让人对他的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总结起来,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他洞察敌情、出奇制胜,善于用人,追求胜利,行事稳健,且兼具文学才华。
曹操为何被称为“奸雄”
曹操为何被称为“奸雄”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世称“曹武帝”或“曹阿瞒”,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深受历史评价和民间传说的影响,被称为“奸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策略与计谋曹操机智过人,善于布局和谋略,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之一。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具备出色的才能,能够根据不同的局势和敌情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他善于权谋,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组织和发动许多名震天下的战役和政治行动,比如《赤壁之战》和夺取西凉。
他的这种计谋和智慧经常被人们解读为阴险狡诈,以至于得到了“奸雄”的称号。
2. 政治手段与手腕曹操在东汉末年是深得京师的重用,担任过多个要职,如御史中丞、典农校尉、大将军等。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北方的一方霸主。
他有权谋家的头脑,独具政治手腕,通过收买、结交和威慑等手段,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追求权力的手段被认为是冷酷无情和奸诈狡猾的表现。
3. 统治手法与政策曹操在治国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政策。
他实行宽松政策,鼓励农桑生产,加强对外战争,使北方社会相对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然而,他也采取了严厉的手段打压异己,削弱自治权,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
这种统治手法被解读为冷酷无情和暴虐奸狡,也成为他被称为“奸雄”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曹操被称为“奸雄”既有其真实的历史原因,也与民间传说的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等因素有关。
无论如何,曹操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手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对于曹操的评价,应当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进行客观、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注意:该文章仅供参考,具体写作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勇和强大的统治能力而闻名于世。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复杂而多面的,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他的性格特点。
1. 聪明智慧曹操的聪明智慧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制定战略和策略。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
在政治方面,曹操勤政爱民,善于招贤纳士,并以独特的谋略和手段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军事方面,曹操善于用兵,善于运用火攻、计谋等战术,屡次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文化方面,曹操精通文学,他的《青囊书》、《三略》等作品影响深远,显示出他才智过人的一面。
2. 果断坚决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果断坚决。
无论是在政治决策还是在军事行动中,曹操总是果断地做出决策并迅速行动。
他不拖泥带水,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地实施,不畏困难和压力。
曹操在对陶谦、袁绍等势力的作战中,都表现出果断坚决的行事风格,以迅猛的攻势击溃对手。
这种果断坚决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能够在战乱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谋略多变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谋略多变。
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解决问题,常常出奇制胜,以小搏大,以弱击强。
曹操在对抗吕布、刘备等诸侯时,经常运用连环计、声东击西等谋略,使敌人防不胜防。
他还善于分析敌人的心理,抓住对方的弱点,从而取得了许多胜利。
曹操的谋略多变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中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4. 善于纳谏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善于纳谏。
他以开明的态度接受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将之融入自己的决策中。
曹操在担任官职时,时常听取各方意见,并不以个人意志为重。
他能够听从贾诩、郭嘉等智囊的建议,并加以采纳,这种开明的态度帮助他做出了许多明智的决策。
曹操善于纳谏使得他的决策更加科学和稳定。
5. 仁爱之心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有着仁爱之心。
尽管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中有着强硬的一面,但他对待普通百姓和下属却表现出仁爱的态度。
曹操的兵法思想与政治智慧
曹操的兵法思想与政治智慧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在他的治理下,曹魏从创立到繁荣,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智慧和策略被广泛研究和传承,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曹操的兵法思想和政治智慧两个方面来探讨他的治国策略。
曹操的兵法思想曹操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和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曹操的兵法思想是吸收并继承春秋时期各家兵书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考,逐步形成的。
首先,曹操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
他认为,战争只有在达成政治目标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对于战争的胜败,曹操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兵力数量并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是对敌情的了解和严密的计划才是胜利的关键。
他在“烧赤壁”一役中就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他事先准确判断了敌军的行动,并在不利形势下作出了明智的决策,最终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其次,曹操的兵法思想强调了灵活性和变化性。
他认为,战争是变化无常的,要根据敌情和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他在“赤壁之战”中凭借变换船舶、水深火热的策略成功打败了敌军,这再次证明了他在战争中灵活性和变化性的思维。
第三,曹操的兵法思想也强调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他提倡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主张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他也注重士兵的待遇和福利,以及对后勤的保障,从而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曹操的军事思想在后来的中原地区被广泛传承,并成为了后世军事家的参考。
曹操的政治智慧曹操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在治国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行动。
他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经验也成为后世政治家们借鉴的对象。
首先,曹操实行了“任贤用能”的人才政策。
他注重选拔优秀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和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施展才华,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对于士人、学者、人才、文化、教育、海外往来等方面均有不俗的理解和管理,广纳文人,奖掖人才,为文化繁荣、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次,曹操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了改革。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勇与权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智勇与权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角色之一。
他以雄才大略、智勇过人以及权谋手段而闻名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勇武,并通过精明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历史发展。
曹操的智勇,见于他在战场上的威武和战略思维。
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能够凭借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战术,带领他的部队在多个战役中获得胜利。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便是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曹操兵力强大,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击败。
曹操虽然战败,但他在灭火之策中切实地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曹操的权谋手段,表现在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胆识。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野心的人,渴望统一中国并建立自己的王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曹操善于运用谋略和政治手腕,通过结交豪强、娶亲连藩、恩威并施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还通过改革减轻百姓负担并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国家逐渐走上了繁荣的轨道。
然而,曹操的智勇与权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他的权力野心以及对权力的迷恋使得他在一些时候显得过于冷漠和无情。
他在灭掉一些势力时曾采取残忍的手段,而且对一些忠诚的臣子也持有猜忌和怀疑的态度。
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树立起很多敌人,最终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综上所述,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智勇和权谋。
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思维让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胆识也使得他成为一位强有力的政治家。
然而,他的权谋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他的声誉。
无论如何,曹操的形象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的理解。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曹操的人物特点包括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运用。
首先,曹操是一个聪明智谋的人物。
他具备良好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会。
在战争中,曹操总能够通过利用敌人的弱点、运用兵法战术获取胜利。
他在官渡之战中精确地分析了袁绍的形势,并采取了攻势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确立了魏国的基业。
曹操也精通政治,他善于利用和团结各方势力,通过政治手腕巩固自己的权力。
其次,曹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人物。
他决策迅速,敢于冒险。
曹操曾多次面对危机和困境,在关键时刻能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化解危机。
在赤壁之战中,他决定放弃追击敌军,遵循军师荀彧的意见,避免了孙刘联军的反击导致全军覆灭。
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果决和无畏的勇气,他在宴会上杀死了董卓,为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局带来了重大改变。
第三,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敢的人物。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斗争中,曹操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
他亲自领兵征战,屡建战功,体现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勇武本色。
曹操对待敌人也毫不手软,他斩杀了不少敌对势力的将领,以震慑敌军。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政治手段。
他擅长运用智慧和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曹操能够伪装自己,与对手周旋,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在与刘备的较量中,曾让刘备误以为自己大意而不加警惕,最终被曹操抓住机会围杀,显示出他出色的心计和权谋手段。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特点。
作为一个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既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有非凡的政治手腕。
曹操的人物特点使他成为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中备受瞩目和争议的人物之一。
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
他活动在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以其才华横溢和出色的战略家的形象广为人知。
首先,曹操被认为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深谙政治斗争的技巧,并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曹操以其高度的组织能力和统一思想的能力,成功地集结了大量的人才,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魏国的发展。
其次,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家。
他在历次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出奇制胜的策略击败了许多敌人。
曹操善于利用兵力的优势和敌人的弱点,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有文学天赋的人。
他喜爱书法和文学,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政治、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充满了智慧和深度。
然而,曹操的权力欲望和手段也使得他备受争议。
他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残酷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对待政敌和平民都显得冷酷无情。
这也使得曹操鲜明的形象在历史上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曹操是一个具有多重才能和领导力的人物。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领域,他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行为也让人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
曹操总结归纳
曹操总结归纳一、背景和概述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中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是曹魏的奠基人,也是三国时期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曹公”,他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手腕至今仍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借鉴。
二、曹操的政治手腕曹操以其精湛的政治手腕闻名于世。
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斗智斗勇,能够巧妙地处理政治上的矛盾和利益关系。
以下是曹操在政治上的几个典型特点:1. 知人善用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他广泛招募有才能、有志向的人才,并善于发觉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曹操善于区分人才的能力和品德,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环境,有针对性地使用他们。
他不仅重用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也给予了文学家和学者很高的地位。
曹操善于借力使力,通过团结一批有才能的人物,使得自己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
2. 打破河山曹操在政治上也有很多的突破和创新。
他提出了“治世之计”和“安邦之策”,倡导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达到统一国家、安定社会的目的。
他鼓励农业生产、制定公平的税收政策、改善社会治安等,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独断专行曹操在政治决策上经常采取果断的行动。
他善于权衡利弊,迅速做出决策,并将其付诸实施。
曹操的决策通常是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他会根据当前的形势和需要,采取最有利于自己和国家的行动。
他的果断决策使他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三、曹操的军事才能除了在政治上的出众才能外,曹操还是一位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战术和战略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以下是曹操在军事上的几个典型特点:1. 管理军队严谨曹操非常重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他注重纪律,要求士兵严守军纪,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队管理制度。
曹操注重建军备战,重视对士兵的训练和装备,以保证战胜的强大实力。
2. 灵活运用兵力曹操善于运用兵力的灵活性。
他能够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兵力的部署和运动。
曹操在使用骑兵和步兵的配合上也很有创新,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了灵活、机动的军队。
《曹操》心得体会感悟
《曹操》心得体会感悟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他的形象在历史上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胆识和政治手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曹操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曹操的政治智慧令人钦佩。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曹操凭借其过人的智谋和政治远见,逐渐统一了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他善于利用人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手下的得力助手。
曹操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给予适当的职位和责任,使他们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曹操的军事才能同样令人赞叹。
他多次亲自率军征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从而确立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曹操的军事策略灵活多变,他善于利用地形、天气等因素,制定出适合的战术,这使他能够在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
然而,曹操的人格也颇具争议。
他既有豪放的一面,如在《观沧海》中表现出的壮志凌云,也有阴险狡诈的一面,如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形象。
这种复杂的性格,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
曹操的文学成就同样不容忽视。
他的诗歌,如《短歌行》、《对海而唱》等,都表现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情感。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波动。
在对曹操的感悟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进取精神和不断自我超越的态度。
曹操在乱世中不断寻求发展,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不断进取,勇于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协作,都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 %1 23/0/ 4/563.7589( :%;50& :;53/;3)
$%&’ !!" (%’ # :3<’ )**!
简论曹操的政治智慧
宋战利
(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
摘" 要:在汉末动荡的时势中,“ 名微而众寡”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在同时代人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
但曹操反对宦官并非无原则。>CC 年,冀州刺 史王芬联合 南 阳 许 攸、沛 国 周 旌,准 备 诛 灭 宦 官 集 团,游说曹操,他当即拒绝。袁绍与何进合谋诛灭宦 官,召董卓进京向何太后施压。曹操听到后说:“ 阉 竖 之 官 …… 欲 尽 诛 之,事 必 宣 露,吾 见 其 败
也”。[@](E#)果不其然,董卓兵未到,何进被宦官诛杀。 曹操 反 对 宦 官,一 方 面 虽 令“ 近 习 宠 臣 戚 疾
顺理成章代汉建魏铺平了道路。 万方数据
从 +, 岁踏上政治舞台,到 !! 岁病死征战途中, #&#
曹操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 傍”。多位 亲 人 相 继 在 战 争 中 死 去,自 己 也 多 次 出 生入死,但他始终抱定“ 忧世不治”的政治理想,在 困境面前从未有半步的退缩和任何的动摇。
荀彧少时有“ 王佐之才”,曾投靠袁绍。但袁绍 很少向 他 询 问 政 事,便 又 投 奔 曹 操。 曹 操 称 之 为: “ 吾之子房也”。[$]( 随 "’,*) 任命 +$ 岁的荀彧为司马, 参与军机大事,成为绍为大尉、封邺侯。大尉虽是“ 三公” 对比袁绍和曹操时说:“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 之一,但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 耻班在公( 曹操) 其心,公( 曹操)明达不拘,唯才所宜”。[$]("’#’)
刚在陈留起兵时,曹操不像袁绍、袁术等割据力 量一样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主要依靠自己的家 族子侄、部曲,投靠在张邈的麾下。与董卓汴水一战 几近全军覆没。扬州募兵返回路上,“ 士卒多叛”, 曹操“ 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 曹操凭着满腔的英雄豪气,硬是挺出了险境。
官渡之战后,曹操亲征讨伐高干。经过太行山 时,在《 苦寒行》中不由自主地吟道:
为“ 公达( 荀攸),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 何忧哉!”[ #,]( "’++)于是,以荀攸为军师。
在袁绍处郁郁不得志的郭嘉投奔曹操后,被任 命为司 空 军 祭 酒,作 为 军 事 参 谋。 郭 嘉 高 兴 地 说: “ 真吾主也。”曹操称赞郭嘉,“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 人也。”郭嘉英年早逝,曹操“ 临其丧,哀甚”,对荀攸 等人说:“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嘱之,而中年夭折,命 也夫”。[ ##]( ")’%)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许攸投 奔曹操,曹操光着脚出来迎接:“ 子远,卿来,吾事济 矣!”在许攸 的 建 议 下,曹 操 亲 自 领 兵,奇 袭 袁 绍 的 粮仓乌巢,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不仅能够正确地使用人才,同样也十分爱 惜人才。大将典韦战死沙场后,他“ 为流涕,募间取 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 每过,常 祠 以 中 牢。太 祖 思 韦,拜 满 为 司 马,引 自 近。”[ #+]( "%)%)陈琳曾为袁绍起草 了 著 名 的 讨 曹 檄 文。 平定河北,陈琳落入曹操手中,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曹操“ 爱其才而不咎”,[#’]("!,,)还任命他为司空军谋 祭 酒,掌 管 文 书 工 作。 以 后,国 家 和 军 队 的 重 要 文 件,很多是由陈琳起草的。
之下,不肯受。”还气愤地讲:“ 曹操当死数矣,吾辄
曹操为争取荀攸为己所用,亲自给他写信:“ 方
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此 "#$%) 时, 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曹操与他交谈后认
曹操的势力远远不及袁绍,为避免和他发生正面冲 突,主动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他,自己任司空。
二是“ 修耕植以畜军资”。#$! 年,曹操开始大 力推行屯田制。他在《 置屯田令》中说:“ 夫定国之 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 田定西域,此 先 代 之 良 式 也。”屯 田 制 的 推 行,使 许 多流民重归土地,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有力地支援了曹操对其他割据势力的战争。曹操在 追思屯田都尉枣祗的功绩时说:“( 枣祗)为屯田都 尉,设施田业,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 王室。”并认为这是“ 不朽之事”。
另立刘虞为帝,曹操断然拒绝,提出“ 诸君北面,我
" 收稿日期:)**! B *@ B >C " 作者简介:宋战利(>+DC B ),男,河南兰考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
>=* 万方数据
自西向”。在 袁 绍、袁 术 忙 着 称 帝 的 时 候,曹 操 要 “ 投死报国,以义灭身”。曹操借助这个“ 义”,逐步
$ $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 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 我蹲,虎豹夹路啼…… %&’ 年 ! 月,曹操西征张鲁,在《 秋胡行》一诗中 吟道: $ $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 谷间。 曹操以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在这些诗歌里为 其征战环境的恶劣作了清晰的描摹,现实世界的艰 难,其实是其内心深处的感受。但艰难不能磨灭曹 操胸中的意志,他始终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待之。在 艰苦的环境中,仍不忘“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他有“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的无奈心理,也有 “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的苦难体验,还有“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心胸。曹操 ’! 岁那年,北 征乌桓班师途中,写下了著名的《 龟虽寿》一诗: $ $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 灰。老骥 伏 枥,志 在 千 里;烈 士 暮 年,壮 心 不 已。” 曹操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直面人生的勇气,时 时刻刻鼓舞和激励着他积极进取。这种人格魅力也 激励和鼓舞着身边的人,使他们对前途增强信心。
二、深谋远虑,时局在胸
董卓作 乱 之 后,举 荐 曹 操 为 骁 骑 校 尉。董 卓 “ 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失“ 义”于天下。曹操认为 “ 卓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E#)关东各郡组 成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但各方势力心怀鬼胎,无 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曹操对混乱局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为只有 “ 以义动”,才能不“ 失天下之望”。袁绍与韩馥商议
五、率先垂范,赏罚分明
曹操领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 被甲婴胄,亲 巡将士。”在 战 争 中 被 流 矢 打 中 过,也 烧 伤 过 左 手 掌,也曾遭遇过多次叛乱的袭击。
为加强军队建设,曹操颁布了一系列官兵必须 遵守的军令和条令。为保护农桑,发展生产,特别规 定:军 中 不 准 杀 牲 口 出 卖;不 得 砍 伐 民 间 的 桑、柘、 棘、枣之类的树木;“ 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出身于宦官家庭的曹操,袁绍骂他是“ 赘阉遗 丑”。[>]( 他 E>+=) )* 岁 步 入 政 治 舞 台,想 任 职“ 洛 阳 令”,遭到官僚集团的阻挠,选部尚书梁鹄和京兆尹 司马防推荐他任官职比令小的洛阳“ 北部尉”。
为化解士大夫对自己的偏见,曹操以坚决的态 度反对宦官。在“ 北部尉”任上,他“ 缮治四门。造 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 棒杀之”。[)]( E@)首 先 惩 治 的 是 汉 灵 帝 喜 欢 的 一 个 小 黄门骞硕的叔父。曹操还利用议郎的职权,大胆为 遭宦官诛杀的窦武和陈蕃请罪,言辞恳切地说:窦武 “ 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E@)
卿。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为魏王。第二年,献帝
《 魏书》上还讲他“ 知人善察,难 眩 以 伪,拔 于
同意曹 操“ 设 天 子 旌 旗,出 入 称 警 跸。五 月,作 泮 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中,皆佐
宫。”十月又同意曹操“ 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 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曾经为难过曹操的选部尚书梁鹄,后来投奔刘
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 为丞相副”。建安十八 表,曹操攻 下 荆 州 时,“ 募 求 鹄,鹄 惧,自 缚 诣 门”。
年,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曹操开 始建“ 魏社稷宗庙”,之后在魏郡设置尚书、侍中、六
因为梁鹄的字写得很好,曹操让他“ 在秘书,以勒书 自效”。[ #)]( "’#)
在曹操逐步统一北方之后,其权力也一步步攀 升,到魏王时其封地内部建制已与朝廷相似。缓称 帝,并不是不称帝,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为其子
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 胜数。”曹操募求人才,使用人才,爱惜人才的诚恳 态度和用人不疑的宽松政策,使大批的人才聚集在 他的周围。
四、坚忍不拔,穷且益坚
扩大势力,站在了比同时代的人更高的起点上。 一是“ 挟天子以令不臣”。董卓之乱后,东汉政
府名存实亡。献帝虽然是个“ 废物”,但毕竟是最高 权力的象征。袁绍认为把皇帝迎到身边是个拖累。 曹操却克服困难把献帝迎到许昌,利用皇帝的威权 去镇服割据势力。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总
三、礼贤下士,用人不疑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 “为国失贤则亡”。公元 +#, 年、+#’ 年和 +#& 年,他 连下三道求贤令。
曹操有一次在行军途中,坐骑受惊,误踏麦田。 他拔出佩剑,将头发割下一绺,扔在地上,表示自己
之”,但还共同举荐他升职;另一方面也赢得官僚士 大夫的称许。大尉桥玄对曹操说:“ 天下将乱,非命 世之才不能 济 也,能 安 之 者,其 在 君 乎!”[!]( E))李 膺 评价曹操:“ 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