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
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
下面将介绍柴胡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运用。
一、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柴胡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炎症区域的渗出和浸润。
2.解热作用:柴胡能够通过调节体温中枢,降低体温,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发热病症。
3.肝保护作用:柴胡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还可以调节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4.抗抑郁作用:柴胡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抑郁症状。
5.免疫调节作用:柴胡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
6.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柴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二、临床运用:1.治疗肝炎:柴胡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肝保护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类肝炎,如乙肝、丙肝等。
临床上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疏肝散、柴胡清肝胶囊等。
2.解热退热:柴胡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适用于各种发热病症,尤其是感冒引起的发热。
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煎剂、柴胡口服液等。
3.抗抑郁治疗:柴胡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
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等。
4.肝损伤修复:柴胡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适用于各种肝损伤,如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等。
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等。
5.免疫调节治疗:柴胡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用于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
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等。
6.辅助治疗肿瘤:柴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等。
常用柴胡合剂,如柴胡口服液、柴胡注射液等。
综上所述,柴胡具有抗炎、解热、肝保护、抗抑郁、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柴胡功效、应用、注意事项
功效与应用
3.升阳举陷: 用于气虚下陷。本品能够升举阳气,善治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之内脏脱垂。用治气虚下 陷之食少便溏、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等,常配升麻、黄芪等以增强补气升提之功, 如补中益气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能升散,故阴虚火旺、肝阳上亢 及气机上逆者忌用。
解表药
柴胡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
柴胡(生用,长于和解退热); 北柴胡、南柴胡(习惯认为北柴胡和解退热作 用较好,南柴胡疏肝解郁作用较强); 醋柴胡(醋炙,长于疏肝解郁)。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1.和解退热: 用于伤寒少阳证及外感发热。本品辛散苦
泄,微寒清热,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 疗少阳证的要药。治疗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 胁苦满等,常配伍黄芩以和解少阳,如小柴胡 汤;用治外感发热,常与葛根、黄芩等配伍。
功效与应用
2.疏肝解郁: 用于肝气郁滞。本品味辛而入肝胆经,善条
达肝气,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为治疗肝气 郁滞证的要药。用治肝郁气滞之胁肋或少腹疼痛、 月经失调等,常配伍香附、川芎等,如柴胡疏肝 散,或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 。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北柴胡,也叫“黄柴胡”,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
以下是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抗炎:北柴胡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的症状和炎症引起的不适。
•清热解毒:北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口渴等症状。
•利胆、解郁:北柴胡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道功能,同时还有镇静、解郁的作用,对于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调整免疫功能:北柴胡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抗肿瘤:一些研究表明,北柴胡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北柴胡的主治北柴胡的主治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北柴胡的主要主治:•肝胆疾病:北柴胡具有利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胆炎、胆石症、肝炎等肝胆疾病。
•发热:北柴胡的清热作用能有效降低体温,适用于治疗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发热。
•感冒咳嗽:北柴胡具有抗炎和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情绪不稳定、抑郁:北柴胡具有镇静、解郁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疾病。
•免疫调节:北柴胡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情况。
3. 北柴胡的用量北柴胡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一般的用量参考:•冲剂:每次5-10克,一日2-3次。
•口服液:成人每次10-20毫升,一日2-3次。
儿童酌减。
•胶囊或丸剂:一次3-6克,一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北柴胡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用量不宜过大,且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北柴胡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并遵医嘱调整用量。
结论北柴胡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清热解毒、利胆、解郁、调整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与功能。
其主治涵盖了肝胆疾病、发热、感冒咳嗽、情绪不稳定、抑郁等多种疾病和症状。
南北五味子、南北柴胡、南北五加皮的区别
南北五味子、南北柴胡、南北五加皮的区别
吴 潍 ( 嘉兴中医医 浙江 院 3 01 1 0) 4
因为历史原因或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中药存在着 同名
异 物或 同物异名 的问题 。这使一些名称相近 的品种易} 淆 。 昆 品种不同 , 量常有差异 ,临床疗 效也不尽相 同。笔者 比较 质 了六种常见 , 且容易出现混淆的药物:南、北五味子 , 、 南 北 柴胡 , 、 南 北五加皮。从这六种药物的来源 、 性状 、 成分 、显 微及理化鉴 定 、功效等几个方 面可 以了解 其不 同之处 。 1 五昧 子的鉴别 本草纲 目》记载:“ 味,今有南北之分 ,南产者色红 , 五 北产者 色黑 ;入 滋补药 , 用北产 者 良。 必 ”直至 2 0 0 0年版 中国药典》才将 南五 味子作 为另 一种药 材。 1I 来源 . 五味子为木 兰科植物五 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
[] 康廷国 . 1 中药鉴定学[ 1北京 : Ml .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0 3 3 6 2 0 :2 .
习称 “ 南五加 皮 ” 。香加 皮为萝摩 科植物 杠柳 的干燥根 皮 ,
习 称 “ 五 加 皮 ” 北 。
3. 性 状 2
南 、北 五加 皮在性 状上 的 比较见表 3 。
含有机酸 ,主要为枸橼酸、苹果酸、 酒石酸等。南五味子含五
昧子 甲素 , 味子酯 甲、乙、丙 、丁、戊等成分。 五 1 5 功用 . 南 、北五味子都 具有收敛 固涩 ,益 气生津 ,补
肾宁心的功效 。主要用 于久咳虚喘 ,梦遗 滑精 ,遗尿尿频 , 久 泻不止 ,自汗盗汗 ,津伤 口渴 ,内热消渴 ,心悸 失眠 。五 味子具有 明显的镇静 、保肝 、扩 血管 、延缓 衰老作用 。 本 经》记载 ,五味子 “ 主益气 , 补不足 ,强 阴,益男子精”, 五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
作用与功能
1.清热解毒:北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
病,如感冒、咽喉炎等。
2.解郁安神:北柴胡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
眠等精神问题。
3.改善肝功能:北柴胡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肝脏损伤风险,改
善肝功能。
4.抗炎镇痛:北柴胡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和疼痛
相关疾病。
5.促进胃肠蠕动:北柴胡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胃胀、便
秘等胃肠道问题。
主治用量
•北柴胡一般使用的剂量为3-10克。
•不同疾病和个体情况下,剂量会有所差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北柴胡一般可以煎服,也可以制成颗粒、丸剂等形式。
•建议分次服用,每日2-3次。
使用注意事项
1.北柴胡属于中药,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请谨慎使用北柴胡。
3.使用北柴胡时,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长期使用北柴胡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腹泻等,请
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5.不要超过医生推荐的剂量,以免产生毒副作用。
6.如果服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小结
北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解郁安神、改善肝功能、抗炎镇痛
以及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剂量、遵循医嘱并关注体内的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
耳熟能详的柴胡,你真的了解吗
耳熟能详的柴胡,你真的了解吗发布时间:2022-03-11T00:35:24.20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月10期作者:梅刚[导读]梅刚(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102)柴胡又名北柴胡、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
饮片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主要产自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南柴胡主要产自四川、湖北、江苏等地。
柴胡多于秋季采摘因此又称为秋柴胡;又因为柴胡根头膨大,较直,质地较韧,不易折断因此又称为硬柴胡。
相比于北柴胡,南柴胡根较细、直,质地较软也被称为软柴胡、细柴胡。
春秋采挖,生用、酒炒或醋炒。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
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在中医中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北柴胡含有皂甙和相对应的皂甙元。
柴胡中还含有挥发油、云香甙、脂肪油等物质。
南柴胡中含有槲皮素、异槲皮素、云香甙、水仙甙等物质。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研究发现,柴胡煎剂、柴胡皂甙以及柴胡挥发油对实验发热动物具有解热的作用,对于正常大鼠、因大肠杆菌、肠伤寒等细菌导致的大鼠发热,使用以上制剂均能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柴胡能降低体温主要适用于弛张热。
柴胡注射液对于因流感所致的发热,具有解热效果稳定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抑制相关。
2、抗病原体作用。
在试管内,柴胡对流感病毒、牛痘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均具有抑制作用。
对于因病毒导致的皮肤疣使用柴胡注射剂具有一定的效果。
柴胡的水煎剂对于疟原虫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治疗疟疾以及黑热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3、抗炎症、抗过敏。
服用柴胡粗制皂甙可以抑制因组织胺和5-羟色胺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抗炎和抗过敏效果。
能够抑制因右旋粮酐、5-H或巴豆油等导致的鼠爪水肿。
研究显示柴胡皂甙注射液能够对正常或去肾上腺大鼠因角叉菜胶导致的脚爪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柴胡皂甙可以抑制因5-HT和组织胺所导致的关节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但是对于前列腺素E没有影响,在对棉球肉芽肿起到抑制效果时,可使肾上腺肥大以及胸腺萎缩。
临床如何应用柴胡?
临床如何应用柴胡?柴胡,又名北柴胡、南柴胡、软柴胡、醋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除半表半里之邪,退热效佳;又善条达肝气而解郁,且长于升清阳之气而举陷,故可治疗往来寒热,肝郁气结,脏器下垂。
《本草纲目》言其“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
《本经》言其“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柴胡皂苷a、b、c、d四种及挥发油、柴胡醇、生物碱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与镇咳作用。
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和解退热多生用,醋炒可增强其疏肝、止痛之效。
柴胡在临床中的应用柴胡在临床上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表证发热,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辛散苦泄,寒凉退热,且芳香质轻,可升可散,尤善解表邪而退热,故外感表症发热,无论风寒、风热,皆可选用。
柴胡既善退表热,又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每与黄芩配伍,以清半表半里之热。
2.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柴胡辛散苦泄,性喜条达,善能疏泄,长于疏肝气,解肝郁,为治疗肝郁气滞的主要药物,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胸膜炎、肺结核、外伤等疾病出现胁肋胀痛的,均可选用柴胡治疗。
3.用于风热头痛,善治少阳经头痛:柴胡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且芳香质轻,可升可散,具有升散发泄之性,主入足少阳胆经,故善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头痛(痛在两头角或颞部)的引经药,尤以外感风热、少阳头痛最为适宜,对风寒感冒,头身疼痛者,也可配伍其它中药同用。
对于高血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也可随症选用。
4.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病:柴胡辛散苦泄,寒凉清热,性喜条达,善能疏泄,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既为治疗肝郁气滞,胁肋疼痛之佳品,又为治疗肝郁气滞、月经失调、痛经的主药,临床上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的比较研究
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柴胡进行了考证,阐述了柴胡的临床应用,对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三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鉴别。
【关键词】中药;柴胡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也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rri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zc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1]据学者考证,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6种17变种7变型,其中作为药用的有25种8变种3变型。
一、柴胡本草简考柴胡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名考》云:“其根类如前胡,老则采则为柴,因名胡柴”。
它还有许多别名,如柴草、蒿、茹草、地薰、山菜。
直到宋代《本草图经》才易其名为柴胡。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心腹脾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别录》言“柴胡,除伤寒心下烦热, 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 五脏间游气, 大肠停积”[3]秦汉至唐中叶时期,柴胡药用为北柴胡单一品种。
五代以后,随着唐藩古道的兴盛,银(州)柴胡开始流入中原。
这一时期,医家、药家均以银(州)柴胡为柴胡上品,银(州)柴胡广泛替代了北柴胡。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关陕江湖间近首皆有之, 以银州者为胜”。
明初缪希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银柴胡“柴胡有两种, 一种色白而大者名银柴胡, 专治劳热骨蒸, 色微黑而细者为北柴胡, 用于发表散热。
”此时北柴胡和银柴胡并用于临床。
李时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
《本草纲目》载“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 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 入药亦良, 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 正如蒿根, 强硬不堪使用。
”当时,南柴胡已广泛在江、浙等江南地区为医家习用。
吴仪洛《本草丛新》“柴胡味薄气升为阳, 主阳气下陷, 能司清气上行”。
南北柴胡的区别和功能主治
南北柴胡的区别和功能主治区别1.植物学差异–南柴胡(Scientific name: Bupleurum chinense):属于伞形科柴胡属的一种药用植物,是中国传统药材中常见的一种。
南柴胡主要分布在江南、江淮、南方及云南、贵州等地,喜生长在田野、山坡和道路旁边。
–北柴胡(Scientific name: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也是属于伞形科柴胡属的一种药用植物。
北柴胡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常见于山坡、田间和溪边。
2.形态特征差异–南柴胡:南柴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株高可达50-150厘米。
叶子为互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具有锯齿状,叶片上有细毛。
花小而黄绿色,簇生于伞形花序的顶端。
–北柴胡:北柴胡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100厘米。
叶子为互生,剑状线形,边缘光滑或稍具细齿。
花小而黄绿色,簇生于伞形花序的顶端。
3.药理成分差异–南柴胡: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柴胡皂苷和挥发油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北柴胡:主要含有柴胡皂苷、双孢萜类化合物等。
柴胡皂苷是北柴胡的主要成分,具有镇静、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南北柴胡在中医药学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功能主治如下:1.南柴胡–宣肝理气:南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舒缓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胸闷、胁痛、烦躁易怒等。
–清热解毒:南柴胡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解表散寒:南柴胡能够起到散寒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寒性腹痛等病症。
2.北柴胡–解热解毒:北柴胡具有较强的解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高热不退、中暑等症状。
–清肝明目:北柴胡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对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健脾开胃:北柴胡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常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疾病。
【推荐】疏肝解郁话柴胡
【推荐】疏肝解郁话柴胡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干燥根,属于辛凉解表药,其味甘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邪在少阳,以及肝郁气滞和气虚下陷等证。
另外,有一味中药叫做银柴胡,仅多了一个银字,属于清虚热药,二者植物科属、功效主治都不相同,所以在临床使用时应该注意不要混淆。
从植物品种上分,伞形科植物柴胡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生长于北方的柴胡,称为北柴胡,另一种是主要生长于南方的狭叶柴胡,称南柴胡。
小小柴胡入名方小柴胡汤:辛凉解表治感冒柴胡属于辛凉解表药,具有和解退热的作用,古人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之时,表现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
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伤寒的主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中所含的挥发油及皂苷类化学物质具有解热及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并且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对病菌病毒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逍遥散:疏肝理气乐逍遥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而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能够顺应肝的条达之性,发泄其郁遏之气,既能舒肝,又能和脾,而善解郁结,特别适用于肝郁气滞证的患者。
代表方剂为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对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乳房胀痛、口燥咽干、月经不调等症有较好疗效。
补中益气汤:升举阳气托脏器中医认为,人体出现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及脱肛等病症是由于气虚下陷所致的,治疗方法宜升阳举陷。
柴胡具有升举阳气的功能,以补气健脾药为主,柴胡升阳为辅,协同治疗有较好效果。
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适用于气虚无力,食欲不振,怠惰嗜卧,大便泄泻并有胃下垂、子宫下垂及脱肛患者的治疗。
小贴士:南北柴胡功效有异南柴胡的解热作用比北柴胡效果好;而北柴胡治疗肝炎的作用好,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南柴胡;而两种柴胡降低肝脏过氧化质脂(LPO)的作用则基本相似。
柴胡用量不同,功效差异很大
柴胡用量不同,功效差异很大2010-09-14 12:44.柴胡用量不同,功效差异很大6-9g 升阳举陷12-15g 疏肝解郁18g 发表解肌柴胡柴胡属少阳引经药、有宽叶、狭叶之分,狭叶产南方,一般不收采入笼。
山东所用大柴胡,即阔叶者,就地取材,比较驯良。
与常山(或其幼苗蜀漆)并用,能治疟疾。
老朽被誉为“善治伤寒”,实际由柴胡引路起家。
1.品种来源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30 多个品种,很多种都可入药。
现临床应用柴胡的来源主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习称北柴胡)和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 ,或其同属数种的干燥根或根茎。
但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柴胡之分是据其性状分的,与产地无关,如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等地,南北皆产。
2.退热柴胡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只要配伍得宜,临床可用于各种“发热”之证。
对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之功,可伍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黄芩、青蒿、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散风宣肺之药;对内伤肝郁发热,有疏肝解热之功,方如丹栀逍遥散;若素体阴虚病肝郁发热,或肝郁发热日久伤阴者,应同时合用滋养肝肾药,方如滋水清肝饮;对风劳病骨蒸潮热,或热痹证,与秦艽配伍,功可散热驱风,前者方如秦艽鳖甲散,后者可与忍冬藤、络石藤、地龙、赤芍、丹参、汉防己、木通、土茯苓等清热祛风、活血通络药同用。
3.和解少阳我们习惯说柴胡功能和解少阳,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伤寒邪在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而柴胡入气分疏表,不达于半表半里,现统编《中药学》教材,俱把柴胡列入解表药中,是有其实际用意的。
或问仲景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何也?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柴胡与黄芩配伍之功。
柴胡疏表、黄芩达里,上通下达,合而和解少阳,分则无此功,此不可不知。
治疗淋证(急性泌尿系感染) ,邪热郁蒸,本证除小便赤涩热痛外,常有寒热往来之症,药用柴胡15g,黄芩15g,木通9g,公英30g,穿心莲15g,白花蛇舌草30g,苦参12g,生地黄30g,扁蓄12g,瞿麦12g,大黄6g,金钱草30g,炙甘草9g。
柴胡及柴胡证治
柴胡及柴胡证治柴胡及柴胡证治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
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因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
《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
”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的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根与北柴胡相比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娇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柴胡是张仲景方中的重要药物,《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我们曾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序列中,柴胡位居第三。
可见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药物。
1、药证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凡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而兼呕者,或兼四肢逆冷者,或兼默默不欲饮食者,均为柴胡主治范围。
仲景使用柴胡量最大的方是小柴胡汤,为“半斤”。
原书指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提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
根据小柴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惟柴胡、甘草不可去的经验,可以认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与柴胡的主治十分相关。
另外《伤寒论》中证名“往来寒热”者有6处,1处无方,5处有方者分别为小柴胡汤3,柴胡桂枝干姜汤1,大柴胡汤1。
可见,往来寒热(及胸胁苦满)与柴胡相关。
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
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
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
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备用。
柴胡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之一,品种较多,产地遍于南北各省。
由于各地所应用的柴胡品种不同,临床上用药的习惯不一,各种柴胡的采收季节与入药部分有所区别。
因此,多种柴胡的功能虽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
历代文献关于柴胡的品种、功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后世对柴胡临床应用的效用也不一致。
本文所述,是通过临床应用后的初步小结。
1 柴胡的品种和用药情况目前国内习用的柴胡,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1 品种及入药部分:①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入药以带根的全草为主。
②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名长茎柴胡,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入药以要为主。
1.2 用药习惯: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
各地药店虽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炮制(如醋炒、酒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
江浙两省习用南柴胡。
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1.3 处方应用:根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①处方写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③处方写北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
此外,临床上所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头花繁缕(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秋后茎叶枯萎至立春植株萌发时采挖,入药以根部为主。
它和“柴胡”非同一科属的植物,切不可混用。
银柴胡性味甘寒,归肝、胃经。
功专退虚热、清疳热。
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热。
2 柴胡性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南、北柴胡同属伞形科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品种、产地、入药部分等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初步归纳于下。
一味柴胡,三种用量,三种功效
一味柴胡,三种用量,三种功效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其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柴胡制剂,如小柴胡颗粒,其中的柴胡也是一种药理用途比较广泛的中药。
中医认为,柴胡的性味苦、辛、微寒,在人体当中可以归入胆经以及肝经,具有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等功效。
柴胡的功效:1、和解退热:柴胡辛散苦泄,具有祛邪解表、和解退热、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的效果。
尤其是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的患者使用柴胡制剂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退热效果。
因此,也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
2、疏肝解郁:柴胡是一种对肝脏有很多益处的中药,中医认为,柴胡性善条达肝气,具有疏肝解郁作用。
因此,可用来缓解寒热失调、忧虑过度、情志抑郁或痰饮湿浊等导致的肝气郁结。
女性如出现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或痛经等症候时,可以把小柴胡与当归、香附、白芍、郁金等药等药物同用治疗。
3、升举阳气:柴胡是一种温补的药物,因此也是一种适合阴虚或者气虚患者服用的药物。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阴阳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阳虚患者都伴随着气虚症状,气虚患者同样也伴随着阳虚症状。
所以,在治疗时多需要使用可以补气升阳等作用的药物。
而柴胡正是一种具有升阳益气等作用的药物,但其功效主要以补气为主,而升阳为辅。
4、治疗疟疾症:柴胡同样具有治疗疟疾症的功效,为了增强其效果,多把其与草果、青皮等药物配伍应用。
5、抗病毒:通过研究发现,柴胡对流感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功效,并且,具有抑制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作用。
正所谓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不同的剂量会产生不同功效,在每个方剂中占有不同的地位。
今天讲的柴胡就是这样一味差异特别大的中药。
柴胡:为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诸多应用都离不开这三大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透表泄热。
疏肝解郁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柴胡在临床中的应用
柴胡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概述柴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配伍规律研究为柴胡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柴胡临床应用配伍规律【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355-02柴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北柴胡)及狭叶柴胡Bupleurum 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苦、辛,微寒。
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根据其药理作用,对柴胡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配伍规律进行分析。
一、柴胡的药理作用柴胡具有1、解热作用:主要成分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
挥发油作用强毒性小。
其机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解中枢→抑制cAMP的产生或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下降。
2、抗病原微生物:体外实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
3、抗炎:皂苷、挥发油均有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增加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提高病毒特异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5、镇静、镇痛、镇咳。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ALT(丙氨酸转氨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7、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柴胡粗皂苷→离体肠肌→收缩;复方制剂→对抗肠肌痉挛。
二、柴胡的临床应用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柴胡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
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
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
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又叫韭叶柴胡、硬苗柴胡、竹叶柴胡,是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药材。
柴胡分布广泛,根据分布地方的不同可以分为南柴胡和北柴胡,北柴胡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区。
柴胡可以用来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杀菌和消毒的作用。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北柴胡和南柴胡的功效都是差不多的,柴胡又退烧、疏散体温的作用,所以不管是风热还是风寒引起的感冒都是可以用柴胡来退烧。
北柴胡还可以疏肝解郁,一些有肝气郁结、肋骨疼痛的症状可以用北柴胡治疗。
经常长期熬夜的人可以用北柴胡来缓解肝部的不适感,心理感觉郁闷的也可以用柴胡来调理。
北柴胡大多数被人们当做药材使用,当然北柴胡也可以作为食材来使用。
将柴胡洗干净之后切成小段和山楂、当归等药材用开水冲泡成茶饮,这样比较方便快捷,而且还有疏肝解气的效果。
在煮粥的时候也可以将柴胡切成小段加入到粥中,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粥的味道,还可以缓解女性的痛经。
如果有感冒症状的话,可以用搭配甘草、当
归一起食用,这样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
北柴胡的副作用
北柴胡虽然药用价值比较高,但是也要注意控制好剂量,如果过量服用柴胡的话,会产生反应迟钝、嗜睡、工作效率低、食欲不振、腹胀等一些症状,这些都是会直接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所以一定要适量的服用北柴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柴胡与北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备用。
柴胡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之一,品种较多,产地遍于南北各省。
由于各地所应用的柴胡品种不同,临床上用药的习惯不一,各种柴胡的采收季节与入药部分有所区别。
因此,多种柴胡的功能虽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
历代文献关于柴胡的品种、功能、主治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后世对柴胡临床应用的效用也不一致。
本文所述,是通过临床应用后的初步小结。
1 柴胡的品种和用药情况
目前国内习用的柴胡,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1 品种及入药部分:①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入药以带根的全草为主。
②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名长茎柴胡,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入药以要为主。
1.2 用药习惯: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
各地药店虽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炮制(如醋炒、酒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
江浙两省习用南柴胡。
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1.3 处方应用:根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①处方写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③处方写北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
此外,临床上所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头花繁缕(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秋后茎叶枯萎至立春植株萌发时采挖,入药以根部为主。
它和“柴胡”非同一科属的植物,切不可混用。
银柴胡性味甘寒,归肝、胃经。
功专退虚热、清疳热。
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热。
2 柴胡性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南、北柴胡同属伞形科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品种、产地、入药部分等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初步归纳于下。
2.1 南、北柴胡的共同点:①疏邪退热:主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证。
②疏肝解郁:主肝气郁结而见的头晕、目眩、耳鸣、胸胁胀痛及月经不调等证。
③升举阳气:主气虚下陷所致的气短、倦怠及脏器下垂等证。
2.2 南、北柴胡功能的特殊性:①南柴胡长于升阳散邪,疏肝解郁,气味俱轻,外感在表在上兼清阳下陷者用之最宜。
②北柴胡长于解热泄下,推陈致新,对饮食积聚及痰热结实有良好的疏导和解效用。
作者通过临床应用体会到其疏导邪气、解表退热的作用优于南柴胡,故邪在半表半里及有肠胃积滞见证者,用之最宜。
2.3 南、北柴胡和银柴胡的不同点:银柴胡味甘微寒,主劳热骨蒸,清疳热,退阴分虚热。
张山雷也说:“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治虚热之良药。
”作者对慢性肝炎,肝郁阴伤,低热不清及温病后期微热,肺劳潮热,用本品调治,每获良效。
南、北柴胡虽都具解热疏肝之功,但其特性不同。
总的来说:南柴胡功偏于“升”,能于升散中解热疏肝;北柴胡功偏于“降”,能于疏降中退热泄肝;银柴胡功偏于“滋”,能于滋养中清热柔肝。
南北柴胡能升能降,走而不守;银柴胡能清能滋,守而不走。
从上述中虽然初步了解到南北柴胡的性能和特长,但在临床辨证选用时,除了掌握各类柴胡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外,更须注意其配合的相互关系和用量的多寡等。
3 临床验案
验案1,患者,女,27岁,工人,于2005年5月8日就诊。
痛经已二、三年,月经周期先后无定,每次经前四、五天小腹疼痛,灼热感,经量甚多,色黯红,口干欲呕,面部掀热,便秘溺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肝气郁结,蕴火内盛,似疏肝泄热。
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全当归9g、软柴胡9g、粉丹皮9g、赤白芍各9g、炒黄芩6g、黑栀子9g、黑芥穗6g、侧柏叶15g、小木通6g。
水煎服、连服五剂,药后诸证均减。
二诊:(5月15日)月经应期于今日来潮,腹痛减轻,前方复二剂。
嘱下次经期前再来服药,调理二次周期后,痛经已愈,且经量亦恢复正常。
按:本例痛经伴见诸症,均由肝气郁结,蕴火内盛所致。
肝藏血,又司疏泄,肝郁气滞,疏泄失调,故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量多
色黯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亦是肝火内郁所致。
治以疏肝泄热,连续调治二次周期,痛经及诸症消失。
验案2,患者,女,42岁,教师,于2006年7月12日就诊。
患带下病年余,带浊稠粘,黄白相兼,其气腥秽,心慌胸闷,性情急燥,腰酸困痛,小便短赤,阴门奇痒,苔黄腻,脉弦数。
证属肝经湿热下注,带脉不能约束胞胎所致。
治宜泻肝降火,清热利湿。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9g、北柴胡9g、生栀子9g、枯黄芩6g、建泽泻9g、椿根皮15g、车前子9g(包煎)、黄柏6g、白鸡冠9g、土茯苓15g、白藓皮9g、小木通9g、甘草梢3g,水煎服。
另以七叶一枝花250g煎汤外洗阴部。
二诊:(7月18日)上方服五剂后,带已不下,阴痒消失,诸症悉平,病已告愈。
按:本例痛经伴见诸症,均由肝经之热挟湿下注,内蕴胞宫,损伤带脉,约束无权所致。
重用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内服外洗,均获痊愈。
参考文献
[1]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51
[2]李时珍.本草纲目[M].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3]裴慎.本草骈比[M].1981:17
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济生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