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八大戏曲剧种
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
![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b5575b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近三百个剧种,那么大家都知道中国八大戏曲居中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中国八大戏曲别忘了收藏哦!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
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
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中国主要戏曲简介
![中国主要戏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768a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1.png)
中国主要戏曲简介中国主要戏曲简介谈到戏剧,不能不谈到戏剧理论中重要的“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主要戏曲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
京剧由清代中叶的微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水00年历史。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唱、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有生、旦、净、丑。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四大名旦”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展于杭州、上海等地。
越剧唱调优美动听,颇能反映江南地区民间丝竹音乐的特色。
(3)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
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4)评剧。
评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在北方流传深远。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
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6)秦腔。
秦腔起源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76fbcf3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7.png)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戏曲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说唱表演配上古典的音乐,常考验演员的素质,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1. 京剧京剧在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大区目类当中京剧的影响远超。
其他系具有国际的称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越剧越剧的唱腔都非常温婉,主要是以抒情的形式为主,大多数都是唱,被人们称为中国歌剧。
在国内流传的很广,越寄予的服饰和妆容都比较贴近生活。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一种非常好听的戏曲类,起源于湖北黄梅,梅西的曲调温婉动人。
在海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比如大家熟悉的天仙配女驸马等都是黄梅戏。
4. 豫剧豫剧的腔调铿锵有力,起源于河南开封,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预计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评剧著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刘巧儿,华为,梅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即使平时不怎么听戏的人也都听说过这些曲目。
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非常流行。
6. 昆曲昆曲在江苏上海等地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也是传统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表演风格非常细腻。
唱腔带着江苏上海一带的口音。
7. 曲剧曲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
北京地区是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很多样化,最具代表性的曲剧作品有妇女代表张桂芝,喜笑颜开等。
8. 越调越调是湖北省的传统戏剧唱腔,非常朴素声音,婉转曲调。
大气豪放,也具有乡土气息,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9. 吕剧吕剧在我国戏曲上面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很多地区都是特别流行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
在唱功上面比较考验演员功底。
10. 沪剧沪剧就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剧,唱腔十分委婉,曲调也很动听。
看过民国上海滩的电影的人,基本上沪剧都有所了解。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8343a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f.png)
戏曲艺术名词解释一、戏曲概述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常见戏曲剧种1. 京剧(Beij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
它以唱腔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动作和化妆来展现角色性格特点。
京剧具有高度规范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音乐体系,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 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是湖北省黄梅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
它以柔婉悠扬的唱腔和精美细腻的舞蹈为特色,常常表现浪漫的爱情故事。
黄梅戏在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天仙配》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3. 歌仔戏(Gezi Opera)歌仔戏是福建省和台湾地区流传的一种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特色。
它以独特的唱腔和词曲结合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通常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歌仔戏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灵动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4. 评剧(Pingju Opera)评剧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朝时期。
它以评书为基础,结合唱腔、念白、做功等表演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评剧具有独特的曲调和语言风格,被誉为中国北方文化的代表。
三、戏曲艺术表演形式1. 唱腔(Changqiang)唱腔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指演员以特定的音调和节奏进行唱歌表演。
不同剧种的唱腔风格各异,如京剧的咬字清晰、宽音高亢,黄梅戏的柔婉悠扬等。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 念白(Nianbai)念白是戏曲中用来讲述故事情节和对话的表演形式,通常由男性演员担任。
念白要求演员准确地掌握台词并带有情感色彩,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角色之间的关系。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0757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2.png)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72cf2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7.png)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戏曲剧种是指中国不同种类的传统戏曲的特定称谓,且中国的戏曲种类丰富,主要有1、京剧:腔调以二黄、西皮为主,伴奏使用胡琴和锣鼓等,被称为中国国粹,是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中介;2、越剧:被称为第二国剧。
多用于抒情,唱腔优美动人,表演情真意切,具有江南灵秀之气。
题材多为“才子佳人”,流派繁多;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为安徽省的重要地方戏种。
唱腔淳朴,表演细腻,真实活泼;4、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发展于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分为东路和西路评剧;5、豫剧:起源于河南,唱腔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行腔酣畅淋漓,有血有肉,擅长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广受欢迎。
6、秦腔: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秦朝,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7、汉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之一,俗称二黄,它为湖北的主要戏种之一。
8、皮影戏:它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为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稀罕时期,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9、花鼓戏:它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指湖南花鼓戏;10、傣剧:其发源于具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以及佛经讲唱,后吸收皮影戏、滇剧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此戏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以及欢迎。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中国的“戏种”有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
1、豫剧:豫剧,发源于中原。
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2、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54674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3.png)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源远流长,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在不同地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剧种,其中著名的有京剧、粤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秦腔等。
1.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 (唱、白、舞、功)的表演形式,注重武打、舞蹈、唱腔和化妆。
京剧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角色分为生、旦、净、末等行当。
2.粤剧(Cantonese Opera):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广州话为主要表演语言,曲调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
粤剧重视歌唱,舞蹈和杂技等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打击乐器伴奏。
3.越剧(Yu Opera):越剧是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源于苏州地区,以苏州话为表演语言。
越剧以其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婉转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剧情多以浪漫爱情故事和历史传奇为主题。
4.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唱腔激越明快,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简练优美。
5.其他剧种:中国传统戏曲还有许多其他的剧种,如豫剧(河南地区)、评剧1/ 2(北方地区)、川剧(四川地区)、闽剧(福建地区)等,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服饰、化妆、表演技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虽然受到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但传统戏曲依然在文化传承、演出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护。
2/ 2。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931f6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7.png)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简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戏曲种类1. 京剧:被誉为“国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2.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抒情见长,被誉为“中国歌剧”。
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称。
4. 评剧:起源于河北,以说唱为主,表演形式活泼。
5. 豫剧:起源于河南,以唱腔高亢、表演生动著称。
6. 秦腔:起源于陕西,以唱腔悲壮、表演激烈著称。
表演形式与技巧1. 唱腔:戏曲的唱腔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 表演: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方式。
- 唱:即歌唱,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 做:即表演动作,包括手势、身段、表情等。
- 念:即念白,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部分。
- 打:即武打,用于表现战斗场面。
3. 脸谱:戏曲中的角色通过脸谱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4. 服饰:戏曲的服饰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文学特色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剧本和唱词上,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唱词则往往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形式。
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载体。
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人生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结语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
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戏曲种类
![中国传统戏曲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f444d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6.png)
中国传统戏曲种类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主要的戏曲种类包括:
1.京剧: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北京,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典范。
它注重武打、唱功、表演和化妆,有着丰富的剧情和戏曲音乐。
2.越剧:
越剧是源自浙江地区的一种戏曲,以女性演员为主,以柔婉的唱腔和优美的舞姿而著称。
越剧在表演上注重细腻和婉转,通常表现浪漫的爱情故事。
3.粤剧:
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形式,以广府话为主演唱语言。
粤剧包括了武打、歌唱、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有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
4.川剧:
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代表性戏曲,以豫剧、川剧等为主。
川剧的表演以川腔为特色,武打动作独特,表演风格豪放激昂,通常包含丰富的地方色彩。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地区,是豫剧、秦腔等戏曲的统称。
豫剧的表演形式较为庄重,歌唱部分注重音韵,强调唱功和表演技巧。
6.湘剧:
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主要戏曲形式,以湘腔为特色。
湘剧的表演风格独特,以柔和、悠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著称。
7.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曲,也称为上海滩戏曲。
沪剧在表演形式上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有着独特的表演特色。
以上列举的戏曲种类只是中国传统戏曲众多流派中的一部分,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化妆和表演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f991a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3.png)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哪些?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艺术内涵。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
1. 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
之一,起源于北京,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王。
其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精妙复杂的化妆和服装。
著名剧目有《红楼梦》、《霸王别姬》等。
2. 评剧(Pingju Opera):评剧是山西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
以说唱结合的形式演出。
它独具特色的快节奏、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著名剧目有《白毛女》、《李师师》等。
3. 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
以其婉约清丽的唱腔和细腻感人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著名剧目有
《武则天》、《西施》等。
4. 豫剧(Yuju Opera):豫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豪放激昂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著名剧目有
《群英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5. 京剧、评剧、黄梅戏和豫剧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只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戏
曲表演形式。
通过欣赏和了解这些传统戏曲,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
和欣赏中国的丰富文化遗产。
戏曲艺术分类
![戏曲艺术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c3fbb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a.png)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根据不同的表演风格和地域特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
1. 京剧:也称为京戏,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以其严谨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戏装著称。
2. 评剧:起源于北方地区,以其快速的说唱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而闻名。
评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强调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技巧。
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4. 粤剧:也称为广东戏,起源于广东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粤剧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式而著称。
5. 川剧:也称为川剧,起源于四川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川剧以其激烈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风格而著名。
6. 梆子戏:梆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如豫剧、越剧、河南坠子
等,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中国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剧种](https://img.taocdn.com/s3/m/d7b83e412e3f5727a5e9629e.png)
中国戏曲剧种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唐山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
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山东梆子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
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
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
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重庆——川剧、梁山灯戏
云南——云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贵州——黔剧、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中国戏曲种类介绍
![中国戏曲种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7b871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4.png)
中国戏曲种类介绍中国戏曲种类介绍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
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中国戏曲种类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戏曲剧种的分类有:京剧、昆曲、高腔、越剧、梆子腔、评剧、河北梆子、秦腔、晋剧、蒲剧、雁剧、上党梆子、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淮剧、沪剧、滑稽戏、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粤剧、楚剧、曲剧、客家戏、沪剧、潮剧、评弹、二人转川剧、吕剧、云南花灯、采茶戏、歌仔戏、评书、样板戏、皮影戏、相声、小品等。
这些种类有按艺术表现形式分类的,有些剧是有明显的地域性。
1、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中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化妆、服装个方面加以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不同行当的演唱方法,表演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把舞台上各种不同的角色划分成不同的行当,是戏曲艺术的一特殊表现方法。
京剧的生行与流派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
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
中国戏曲简介
![中国戏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744cb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7.png)
中国戏曲简介中国戏曲大全简介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戏曲在一段时间更是盛行,下面看看下面的知识介绍吧!中国戏曲简介 1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中国常见的27种戏曲
![中国常见的27种戏曲](https://img.taocdn.com/s3/m/585228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2.png)
中国常见的27种戏曲中国戏曲百花齐放,历久弥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有戏曲剧种达360余种。
今天,诗词君和大家分享27种中国戏曲,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京剧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越剧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见长。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评剧评剧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又称为“唐山落子”。
代表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豫剧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昆曲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代表剧目:《牡丹亭》《鸣凤记》粤剧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在岭南地区非常流行。
代表剧目:《紫钗记》《帝女花》淮剧淮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剧目:《孔雀东南飞》《莲花庵》川剧川剧流行于川贵高原地区,川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代表剧目:《白蛇传》《旧正楼》秦腔秦腔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又叫做梆子腔,风格苍凉古朴。
代表剧目:《三回头》《八义图》晋剧晋剧又名山西梆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代表曲剧目:《打金枝》《临潼山》汉剧汉剧又称楚调、汉调,民国时期定名为汉剧。
代表剧目:《大赐福》《草场会》桂剧桂剧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风格细腻,生动活泼。
代表曲目代表剧目:《梁红玉》,《打金枝》。
潮剧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南国鲜花。
代表曲目:《琵琶记》《荔镜记》越调越调是河南的戏曲剧种之一。
代表剧目:《狮子头》《秦琼卖马》湘剧湘剧是湖南戏曲剧种之一,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
代表剧目:《琵琶记》《白兔记》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
代表剧目:《秦香莲》《蝴蝶杯》河南坠子河南坠子源于河南。
代表剧目:《梁祝下山》《偷石榴》。
二人转二人转又称为小秧歌,流行于东北地区,风格幽默活泼。
中国戏曲类目10大排名
![中国戏曲类目10大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58e0c4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6e.png)
中国戏曲类目10大排名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歌舞有着不同的形式,同样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中国戏曲类目十大排名。
1. 京剧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戏曲界的影响力非常大,也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2. 越剧越剧的曲目大多都比较抒情,都是以唱为主,很多外国人都称粤剧为中国的歌剧,在我国特别流行妆容服饰也都非常有特点。
3. 黄梅戏红梅戏的曲调非常优美,戏剧演员的表演也真是活泼。
尤其是在外国的声誉特别高,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著名的天仙配和女驸马等。
4. 豫剧豫剧也是我国古老的剧种,起源于河南开封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
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评剧可能你平时不爱听戏,但是评剧当中著名的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
你一定多多少少都听说过,现在也有很多评剧的民间艺术团四处表演。
6. 昆曲昆曲是江苏上海非常流行的戏曲曲目,表演风格十分细腻,取词优雅,妆容上也极其精致,最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浣西沙,宝剑记等。
7. 曲剧曲剧在北京地区特别流行,表演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荣,喜笑颜开等。
8. 越调越调是来自湖北省的一种传统戏剧,唱腔非常质朴,声音特别细腻,但却也,听起来豪放大气,具有乡土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9. 吕剧吕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在国外很多地区都比较灵不行,表演形式十分丰富,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曲目,是戏迷们非常喜欢的。
10. 沪剧沪剧是来自上海的一种戏剧形式,唱腔比较婉转,曲调也很动人,有很多代表性的曲目。
在戏曲迷当中都特别流行。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https://img.taocdn.com/s3/m/eea75b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6.png)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一些戏曲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一些好听的戏曲: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被誉为“国粹”。
它的唱腔优美,表演精湛,剧情丰富。
著名的京剧有《红楼梦》、《霸王别姬》、《白蛇传》等。
2.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柔美、表演细腻而闻名。
越剧的代表作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
3.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清新、表演生动而受到观众喜爱。
著名的黄梅戏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4.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高亢、表演热烈而著称。
川剧的代表作有《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狄青传》等。
5.昆曲:昆曲是江苏地区的一种古老戏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它的唱腔典雅、表演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昆曲的代表作有《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6.河南豫剧:河南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激
昂、表演朴实而受到观众喜爱。
豫剧的代表作有《花木兰》、《秦香莲》、《红楼梦》等。
7.秦腔:秦腔是陕西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豪放、表演粗犷而著称。
秦腔的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樊江关》、《夜行黄粱》等。
8.湖南湘剧:湖南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抒情、表演细腻而闻名。
湘剧的代表作有《拜月记》、《珍珠塔》、《红楼梦》等。
以上是一些好听的戏曲,它们各具特色,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八大剧种概述ppt课件
![我国八大剧种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5d932777232f60ddcca1af.png)
29
30
1.河北梆子是由清朝康熙年间流入河北的山西、陕西梆子与当地原有 剧种——京腔(河北高腔)的结合而生成的,大约形成于嘉庆、道 光时期。它诞生于河北农村并流布河北全省,其兴盛时,不仅盛行 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而且遍及山东、东北等地的中、小 城市及农村,是流行地域广泛,影响较大的剧种。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 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 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 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 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27
28
原名“黄梅调”。原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 采茶歌,结合当地的花灯、高跷形成以唱 “二小戏、三小戏 ”为主的民间小戏,流 传在鄂、皖、赣三省地区。
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 的梵剧 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现 种有三百多种。京剧乃是其中的佼佼 者!
2
京剧中的“四大”
• 四大徽班 :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
四大名旦简介
6
常香玉
--中国·传统文化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 “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清代末年,它已流布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 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 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 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 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 全国300
我国八大戏曲剧种
![我国八大戏曲剧种](https://img.taocdn.com/s3/m/1ff5ce45a417866fb94a8e0c.png)
我国八大戏曲剧种京剧京剧,戏曲剧种的一种。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
《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二簧。
”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
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徽调者,皮簧是也。
”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
但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
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在皮簧戏衍变为京戏的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改笛子为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
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进行革新尝试,形成了皮簧戏舞台上争奇斗胜、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
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一度称“平剧”,后称京剧。
艺术特色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八大戏曲剧种京剧京剧,戏曲剧种的一种。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
《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二簧。
”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
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徽调者,皮簧是也。
”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
但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
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在皮簧戏衍变为京戏的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改笛子为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
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进行革新尝试,形成了皮簧戏舞台上争奇斗胜、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
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一度称“平剧”,后称京剧。
艺术特色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
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行当分类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
行当划分由来已久,对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当数汉剧。
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
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
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
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
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
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
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四大名旦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
他善于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吸收各方面艺术修养,勇于创杂邙又认真总结经验。
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
建国后,他注重加工、提高最能代表梅派艺术的剧目如《宇宙锋》、《奇双会》、《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唱腔音乐方面,大胆增加伴奏乐器二胡以及笙、九云锣等,使旦角唱腔趋于委婉绮丽。
他在《天女散花》、《洛神》、《贵妃醉酒》等剧目中舞姿极为华美优雅;还在《西施》中创造了羽舞,在《霸王别姬》中创造了剑舞等。
他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
先后受教于王瑶卿、梅兰芳。
所演的剧目有《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红拂传》等。
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程腔。
他一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形象,尤擅刻画柔韧、坚毅、深沉的妇女性格。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师乘王瑶卿。
他戏路很广,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尤以扮演天真、热情的少女见长。
排演过许多新戏,如《丹青引》、《钗头凤》、《香罗带》等。
他吸收梆子的精华,丰富了京剧传统艺术,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
尚小云(1899━1976),河北人,初习武生,后改旦角。
他嗓音宽亮刚劲独擅剧目有《昭君出塞》、《梁红玉》、《双阳公主》等。
主办荣春社科班,弟子很多,知名者有尚长麟、杨荣环、梁秀娟、李翔等,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豫剧豫剧为我国“八大剧种”之一,形成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洛阳、也是河南的主要剧种,在国内外影响仅次于京剧。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
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
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
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
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
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传统剧目约有七百余出。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建国以后,经过推陈出新,出现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由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与出新,谱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唱腔,从而使豫剧成为全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
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
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评剧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
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
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评剧的男腔和女腔,是在莲花落、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的。
伴奏以胡胡(板胡)为主,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
评剧女腔开初是由月明珠等人创造的,男腔是由倪俊生等人创造的。
川剧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
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的剧目十分丰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
这些剧目中除“荆、刘、拜、杀”睌以外,属于高腔系统的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
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的音乐都各有自身的特点。
川剧舞台上所以能出现众多富有的艺术形象,还与它的行当划分较细有关。
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
川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不同,艺众的师承关系不同,大约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些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除了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武生、武丑,有“曹大王”的赞称)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道(即流行地区)分为川西派、资阳河派、川北派、川东派等四派。
川剧不仅行当多,流派多,而且精彩的特技多。
如《水漫金山》中的白娘子和小青的“托举”,《打红岩》肖方的藏刀,《治中山》中乐羊子的几次变脸等。
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