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和苏静课堂语言风格之比较

合集下载

试析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共性特征

试析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共性特征

导语体现 了内容美和形式美二者的完美结合 , 导语 的设计也运用 了修辞手法 , 充分把语 言的“ 美” 表 现得恰 到好处 。 综 上诉 述 , 中学语文特级教 师课堂语 言风 格是求 同存异 、 彰 显个性 的。首先 , 他们有着独有 建树 的教育思 想和教学理念 , 用 自己的教育观指 导教 学 、 实施 教学 , 通过实践 的操作 逐步形成 自 己独具 特色 的语 言风 格。其次 , 他们在课 堂上运用绘声绘 色 、 达
关键词 : 中学语 文 特级教 师 课 堂语 言 共性特征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5 . 1 文 献标 识 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0 . 0 4 2
最丰 富的内容 。 ”
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还应 当具 有审美性 , 比普通语文 教师 的语 言有更高 的美学 价值 。这一点是很 重要 的。其 中语 文 特级教师课 堂语 言风格包 括内容美和形式美 。 内容美是教 师课 堂语言思想深刻 , 富于哲理 , 充实而又含蓄 ; 形式美是他们语言在
意及情 、 词约意丰 、 和谐悦耳 、 严 密精确 的语 言 , 充满激情和智慧 、 富有启迪性 的语言无不让人为之学 习。 参考文献 : … 王元华冲 学语 文教师教 学技 能【 Ml _ 陕西师范 大学出版 社有限
更能唤醒学 生学习的潜力 。例 如 , 于漪 老师教《 一件小事》 中, 抓 住一点开启 学生的想象 , 说: “ 车夫 的后影刹时高大 , 而且愈走 愈 大, 请大家 充分想象 , 大到什 么程度 , 你们尽可 以用各种 比喻来形 容。 ” 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 教师小结 , 就能 叩击学生心弦 。余 映潮老师在《 说“ 屏” 》 教学 时 , 他用 “ 假如没有 这一段 ……” 为话题 , 大家结合 课文 内容参 与讨

语文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综论

语文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综论

语文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综论摘要: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注重从教学系统的整体上去考虑,抓住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内在联系,建立优化和谐的教学系统。

但他们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于漪的组合优化教学、钱梦龙的协调优化教学、魏书生的管理优化教学、宁鸿彬的设计优化教学。

关键词: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特点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趋于稳定的标志。

它指的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风格,因为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

教学艺术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名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名师在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名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教学过程是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活动过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过程两方面有机地耦联起来的,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依一定时序特征动态发展的一个多维社会组织系统。

教学过程的优化高效,不仅取决于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协调同步的耦联关系。

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四大名师的教学艺术,注重从教学系统的整体上去考虑,抓住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内在联系,建立优化和谐的教学系统。

但他们创立的优化和谐的教学系统又各有其艺术特点。

一、于漪优化组合教学艺术风格于漪的优化组合教学,是指“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运用,相得益彰,浑然一体”[1]。

她说:“教课又如画画,有笔有墨,各种画法穿插运用,根据题意布局,用墨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用笔粗粗细细,曲曲折折,主题突出,陪衬得当,满纸气韵,浑然一体。

上课也如此,要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于漪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如:问答、讨论、朗读、听写、讲析、反馈等,并将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不少名家学者在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时也常常会提及印象深刻的语文课,所忆无非是老师精彩纷呈的讲课,或幽默诙谐,或典雅文秀。

教学需要课堂,只要有课堂就会有老师的讲课,课讲得好不好,除内容外,关键看教学语言。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雅化是追求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

于漪诗意盎然的导入语,钱梦龙扣人心弦的插问语,陈钟梁精雕细琢的串讲语,代表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雅化的极致,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少讲精讲已蔚然成风,追求雅化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诗》才能立言,他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教师课堂语言的雅化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

语文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言的教学。

母语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进入中学时,他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所以,教师进行语言教学不是教学生应该说什么,而是教他们怎样说。

“怎样说”的内容很丰富,说得规范,说得简明,说得生动,说得形象,说得流畅,自然是应有之义。

说得含蓄,说得文雅,说得优美,说得经典,也应包括在“怎样说”之内,且是更重要的内容,而这就是追求语言的“雅化”。

教学生怎样说,除了指向性很明了的“教语言”外,还包括了教师语言所提供的模仿样板和教师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积累。

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说过:“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积累和结合是泛指,包括了生活中语言的积累和结合,浸淫读物传媒语言的积累和结合,自然也应包括师从的积累和结合。

可见,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自己文雅、典雅、博雅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言材料,一流的语言范式,以及语言背后饱满丰富的情感,睿智聪慧的思维,披沙拣金的洞察力。

要成为这样的一位“语言教师”,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一、厚积薄发,追求语言储备的繁富于漪老师在《教师的修养》一书中提出教师讲课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名师”,特指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慧型教师,他们或是某种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或为某种独特的教育理念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本文提出的“十大名师”,是我国改革开放3O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或创立了特色语文,自成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一、名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个性是名师教学思想的体现,个性即名师的教学风格,它延续着名师的教学生命。

个性是名师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他们高水平的教学艺术的必然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教师也会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所不同的是,一般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不够熟练,而名师却娴熟自如。

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进一步熟练就发展成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进一步发挥和升华,就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

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第二境界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第三境界属于理论探索的层次,第四种境界属于形成思想、风格或体系的层次。

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完全进入了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他们并非刻意表明自己追求某种理论,而是已经把这种理论追求深深融进了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他们视野开阔,见解深刻,个性鲜明,教学上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也许并不明确宣布构建了什么“体系”,营造了什么“风格”,但是人们从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中,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

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

中学语文界四大名家教学风格与理论述评

中学语文界四大名家教学风格与理论述评

中学语文界四大名家教学风格与理论述评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学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在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特级教师,他们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在教育改革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教学实践中为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长期实际教学工作以及教学实验中他们取得的经验和创造的理论是提供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在我国教育科学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位置,具有特殊意义。

研究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与宝贵教学经验,是进一步发展教育革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是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教学精英中很具影响的四位教育专家。

作为特级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模范;同时他们又都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

他们用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师学者化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探讨现代语文教学正在开拓的领域,并力争发现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途径,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

他们兼具先进性和专业性。

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侧重于教法改革,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深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规律,在他们的理论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是他们教授语文学科中的指导思想、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和尝试,他们的经验和理论大体属于开发和应用研究,弥补了我国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起到了“补缺”、“填空白”的作用。

而他们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探索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理论。

本文将着重就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理论作一评述,进而探究其中所反映的规律。

一(一)于漪的教学风格及理论1.思想性与开发智能并举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丰富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仅仅围绕两大任务,于漪全部教学改革活动坚持“教文育人”的原则,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方面,于漪在教学时于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充分体现了“文道统一”的精神。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总体倾向管窥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总体倾向管窥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总体倾向管窥一个语文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语文教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

于漪就是当代语文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语文教师。

本文是对其多种风格的系统研究,因而称之为风格谱系的研究。

研究于漪语文教学风格,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个是外在形式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一个是内在关系,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关系来考察,看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的程度。

前者是国内研究所注重的,后者是国外研究者所关注的。

一国内有许多人对于漪的语文教学风格作了研究,上海教育学院的张撝之先生首先称道于漪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

滕英超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一书对于漪的教学风格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于漪的教学不是一色的普通石子,而是斑斓的雨花石;不是单片的颜色浅淡的桃花和梨花,而是重瓣的五彩缤纷的月季和牡丹;不是玲珑小巧的盆景,而是巍峨壮观的大山。

”“在教学中,于漪讲究‘声情并茂,熏陶感染’,你不能因此就说她就是‘情感派’;于漪曾提倡‘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你也不能就此认定她是‘兴趣教学’。

……她虽从传统教学中走来,但并不墨守成规,在她的教学中确实融入了不少新东西;你看到于漪教学中讲思维训练,有‘引进’的教法,便认为于漪教学是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的‘现代派’,也不全面;事实上,于漪在她的教学中,没有排斥传统的精华。

于漪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多风格教学,她继承了传统教学中有生命的东西,也吸收改革中的新经验,特别是外国的有价值的东西。

在教学实践上,她是多面手,有讲有练,善诱导,会指点;既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既强调感情教育,又不忽视思维训练。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P82-83)滕先生的这一评价已得到于漪老师的首肯。

戴前伦先生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他称这种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

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

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

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教师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它除了人类语言艺术的共性外,还具有教师语言艺术的特殊性。

教师语言运用不规范,势必会产生不良后果。

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教学艺术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思想修养和知识智力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多层次、多方面。

有人认为,教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就够了,这显然是片面的。

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仅仅凭伶牙利齿、灵感造成的,而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演练习得的。

作为教师,要想纯熟地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正确把握自身课堂语言十分重要。

我们认为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如果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这种分析讲解就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消化。

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言艺术水平也很高,独特的语言魅力使学生愉快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这种修养是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尤其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

一般地说来,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他们的课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这样,就使学生无论是在回答课堂提问、进行课堂讨论时,还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时,都表现出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求知若渴、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有哪一个不喜欢具有高超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的初中语文教师呢?这样的教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听他们的课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教师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开怀大笑,精彩的分析讲解使学生领略到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

于漪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于漪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于漪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于漪教师是一位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语言艺术教师。

她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语言学习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通过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和运用语言,同时也能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于漪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她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一堂课上,她安排学生们分组进行辩论,让他们就一个热门话题进行争论,激发学生们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

这种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锻炼自己的辩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口语,于漪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她设计了许多有趣的阅读理解活动,使学生们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一节课上,她设置了一个小故事,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此外,于漪教师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她鼓励学生们接触各种文学作品、音乐和艺术作品,并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文化和情感。

她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音乐会,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情感体验。

除了教学内容本身,于漪老师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她通过创设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她经常使用游戏、音乐和故事等元素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过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总之,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无疑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她通过积极的活动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技能。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阅读、写作和艺术欣赏能力,并且通过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真正享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精选让语文课堂更艺术——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精选让语文课堂更艺术——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让语文课堂更艺术——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让语文课堂更艺术——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最近,阅读了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写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这本专著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她退休之后仍心系教育,拖着病体,在病房、家里完成的专著。

读罢全书,感触颇多。

于漪老师在后记中写道:“不少教师视语文教学为苦事,认为精力花得很多,收效却不显著,不像有的学科能立竿见影。

再加上身不由己,不得已为考而教,常处于揣摩、惶恐、茫然之中,自信力下降,谈不上教学的情趣,更别说从中享受到教文育人的幸福。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既理解与同情语文同行的苦恼与无奈,更觉得应振奋精神跳出这个怪圈。

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承文化的巨大魅力,要努力探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规律,品赏与享受语文教学艺术的快乐。

〞可见,做为一名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既理解同行的“苦〞,又希望同行能悟出并享受语文教学的“乐〞。

在她看来,语文课程不单是一门实用的人文课程,更是多姿多彩的,且具有多功能的育人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应该是是一门艺术,教与学应是和谐互动的。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诱导学生在佳作中寻宝探宝,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精心安排掌控教学节奏,创设出艺术的教学课堂。

教学艺术了,有情趣了,做为教师也便有了教文育人的幸福感。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艺术呢?方法是多样的。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主题报告中曾说过,课堂是语文教师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认为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创设艺术的课堂,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

教学设计精心了,课堂效率就能提升,学生的收获也会大不少。

但课堂教学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

于漪老师的建议是“减头绪,削枝强干〞,她认为“教学不能搞倾盆大雨,把头绪繁多的教学内容塞进一堂课内,弄得学生眼花缭乱,要切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紧扣教学目标,减头绪,削枝强干,使得课堂眉目清楚,容易理解,容易心领神会。

于漪老师讲座观后感

于漪老师讲座观后感

于漪老师讲座观后感看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就像被一阵超级智慧的风吹了一下,整个人都通透了不少呢!于漪老师一站在那儿,就有一种让人忍不住安静下来听她讲话的魔力。

她一开口,那话语就像涓涓细流,缓缓地淌进心里。

她讲教育,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满满的故事和自己实实在在的经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她对教育的那份热爱,就像是燃烧的火焰,而且是那种怎么吹都吹不灭的火焰。

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像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都有着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

这让我想到我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像是班级里的小透明,要是当时我的老师也能像于漪老师这么想就好了。

于漪老师讲的关于语文教学的部分也特别有趣。

她把语文讲得不再是那些枯燥的生字、课文,而是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无数个奇妙世界的大门。

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拿分,更是为了能让人去感受美、表达美、传承文化。

她说到要让学生在语文里找到民族的根,这就很厉害。

我以前觉得语文嘛,就是会写字、能看懂文章就行了,现在才知道那简直是大错特错。

她在讲座里还提到了做老师的责任,那责任重得就像扛着一座山,但于漪老师扛得稳稳当当的。

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我们,当老师可不只是一份工作,那是塑造灵魂的大事。

这让我对老师们又多了几分敬意。

而且她讲的时候特别有感染力,就像我也跟着她经历了那些教育生涯中的酸甜苦辣。

有时候我听着听着都忍不住想,我要是也能成为像她这样的老师,那该多酷啊!或者哪怕不是老师,能像她那样充满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那生活肯定也会变得超级有意义。

总之呢,于漪老师的讲座就像是给我脑袋里塞了一堆宝藏,这些宝藏得让我慢慢消化,然后希望自己也能在生活中做点像她那样闪闪发光的事。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除了丰富的知识外,纯熟、优美的口语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学生说:“听于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也说:“魏老师的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

”语言美是语文教师首要的讲课艺术。

因为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有力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 下面就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谈一些体会。

一、简洁准确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

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二、亲切传情语言是要表达感情的。

没有感情的语言苦涩干巴巴没有味道,同样也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就不喜欢听。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动听的语言世界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

特级教师靳淑梅在讲授《慈母情深》时,她把课讲活了,整个课堂有了生命和温度,许多学生含着眼泪到讲台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流淌的是真情,渗入到学生心田的是实意。

下课了,还有学生抽泣,仍然陶醉在课堂的气氛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富于情感的语言更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如果整个课堂都流露着深厚的、浓浓的情感,学生就会陶醉其中,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浅析于漪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浅析于漪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浅析于漪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摘要:语文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用教学语言"粘"住学生,才是一堂精彩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课。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在语文课堂上,于漪充分调动个人的知识、能力、素养,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对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运用的技能。

她通过课堂教学语言传递情感、制造美感、启迪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1]在于漪的语文课堂里,学生情绪愉悦,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求知欲强烈,学习如鱼得水。

这样成功的课堂教学得力于于漪对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

她被同行们赞誉“一讲课就能出口成章,精言妙语脱口而出”,其教学语言被公认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春风化雨般的魅力。

于漪指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往往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2]教师以舌耕为业,具有出色的教学语言艺术,常常能为课堂教学活动锦上添花,否则,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只能“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优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于漪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娴熟地运用语言技巧,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力,不但向学生传授真知,启迪心灵,开发智力,提高思想水平,而且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情感熏陶和精神享受。

一、深于传递情感情感是教育的根,也是师生之间重要的粘合剂,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以自己的语言打动学生。

如果上升到语言艺术的层面,情感更是不可缺乏的内容。

于漪是语文教学情感派最具代表性的教师,常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人。

谈及于漪的语文教学,几乎没有人不说起她对情感的渗透。

雕琢诗意语言,营造书香课堂

雕琢诗意语言,营造书香课堂

雕琢诗意语言,营造书香课堂作者:付静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4期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花园中心学校付静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

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实际上,于漪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锤炼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美感问题。

课堂语言不仅要有规范、简洁、严密等等一般特质,更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

一、铺陈之美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感情激昂,气势不凡,应该说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料,可是。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这篇课文时,总是怪腔怪调,感情不能到位。

然而一位青年教师在上课之初便以一种悲壮肃穆的语调生动详尽地介绍了李公朴先生被害经过和闻一多先生的慷慨义举。

涓涓语流,如一曲悲怆的挽歌,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那隔膜的时代,结果,课堂内一片唏嘘,根本不用再讲什么语调,语速,都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准确。

因而,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容,调动积极的情感状态,精心营造情景氛围,为课堂教学充分蓄势。

二、形象美所谓形象美,是说美总是显现为生动、具体,能为人的感官所接受、反映和感知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感性形象。

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美就无所依附,美的生命在于形象的显现,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它可以借助多种形象化手法更好的表情达意,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

如《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月下荷花特有的风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对黛玉初进贾府所见宝玉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晴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目真视而有情……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于漪和苏静课堂语言风格之比较

于漪和苏静课堂语言风格之比较
的情 感来 。 ”可 见课 堂教学 语 言风格 的重 要性 。
二 于漪 与 苏静 课堂语 言风 格 1 . 于漪 的课 堂语 言 风格及 分析
第一 ,生动亲切。课文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于漪 这样设计教学语言 :“ 京剧讲究脸谱 、颜色 、线条 ,红脸表 示 赤胆 忠心 , 黑脸 表示 憨 直无 私 ,白脸 表示 内心奸 险 。孔 乙 己第一次出场时 :高大身材 , 青 白脸色,花白胡子 。活画出 个下层知识分 子穷困潦倒、自 命清高的性格。最后一次 场 ,黑瘦 ,破 夹袄 , 蒲 包 ,草绳 , 用 手爬 着走 来 。突 出塑造 了受凌 辱摧 残 的形象 。 可见 外貌 描写在 刻 画人物 形象 中 十分 重 要 。艺术 高手 有时 只用语 言 描写 , 同样 能深 刻揭示 出人 物
句 ;从长 短看 , 短 则二 三字 ,长则 近二 十个字 。句式 富有 变

第三 ,节奏鲜明和谐 。于漪教学 《 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 》 课 导语 :“ 巍 峨 啊 ,它有 十层 楼那 么 高 ,看到 它 ,先 烈们 的高大形 象如 在 眼前 ; 坚硬 啊 , 花 岗石 、 汉 白玉 ,那样 庄严
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 命所经历 的艰苦岁月 , 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 崇敬之 情 油然 而生 。我深感 一 定要继 承先 烈遗 志 , 在新长 征 中勇往 直 前 。现在让 我们 随着 作者 的活动 顺序 和碑 的方 位顺 序 , 认 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 ”从句型 上看 , 有 陈述 、感 叹 、疑 问 、祈使 ;从句 式看 ,有单 句 、复
教 学语 言 素养提 供 一定 的依据 和途 径 。
【 关键词 】 语言风格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特技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革命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经验、理论也为许多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众多语文教师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已成为当地名师。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学习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我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互联网等方面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有用的养料,以促进自身专业迅速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我语文名师。

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涌现后,就很自然的分成两个流派:一派侧重于教法改革,他们使用通用课本,一轮又一轮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主要代表有于漪、魏书生、钱梦龙、宁鸿斌、张孝纯等。

另一派侧重于把教法与教材统一在一起进行改革,他们自编实验教材,把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相联系,主要代表有欧阳代娜、洪宗礼、颜振遥、刘胐朏等。

下面就这些代表人物的教育教学改革风格分别简述如下。

(一)于漪的教学风格【生平简介】于漪,女,江苏镇江人。

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逻辑性强,韵律和谐,堪称艺术品。

于漪语文教学艺术,集中体现在她对课堂韵律的把握,其课堂韵律美主要表现在教学进程起伏变化,教学气氛张弛有度,教学速度疏密有格,教学情感跌宕有致,教学语言抑扬顿挫。

教师对课堂节奏的精妙把握,以及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合成效果。

语文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灵活性强,使得语文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许多语文教师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是其中之一。

于漪老师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感的把握,弹奏出了属于语文的独特旋律,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一、于漪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概说韵律,源于诗词术语,指诗词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后来,“韵律”被引申到建筑艺术,指建筑群高低错落、疏密聚散的建筑艺术特色。

与诗词、建筑艺术的韵律相通,语文教学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学有韵律地展开,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语文课堂教学韵律,是指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有步骤、有规律地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中创造出的有节拍变化的和谐完美的氛围。

”[1]它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包含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内容。

显性内容主要是指教师讲课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朗读的整齐变换等;隐性内容是指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情绪的自然消长。

韵律美是诗人、建筑师的不懈追求,同理,韵律美也应该成为每位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二、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韵律美的依据随着美学思想的发展,语文教学从美学思想中汲取养分,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试图通过美化教育活动从而达成具体的教学效果,语文教育美学便应运而生。

“语文教育美学是语文教育和美学交叉渗透的领域,它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对语文教学进行塑造,把功利性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作者:程聪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她是“人民教育家”,她是“最美奋斗者”,她是“改革先锋”,她在三尺讲台躬耕70年,在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就是于漪!通过研读于漪老师的课例,探寻那一堂堂受学生欢迎、知识丰富、情趣横生的使人入迷的语文课是用怎样的教学语言来“粘”住学生!锤炼语言,拨动学生独特的琴弦;总结经验,展望语文教育的明天。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于漪教学语言隶属于语言,但又与其他语言不同,它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是一种专业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白话,它须有文化含量,于浅显处彰内涵,于通俗处显端庄,是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融合,具有独特的传递信息、开启心智、交流情感的巨大魅力。

它虽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

词汇是珠,句式是线,以线穿珠翩跹于于漪老师艺术的语文课堂。

于漪老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就其共性而言,特点有三:第一,逻辑清晰;第二,厚重灵动;第三,情真意切。

清楚明白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但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并不囿于此,她饱含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深情厚谊用自己满是文化含量又不失灵动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徜徉于充满逻辑而又思辨的语文课堂,遍历春夏秋冬,领略唐宗宋祖,敬畏山川河流,体味崇高无私,沉浸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如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一.逻辑清晰教学语言逻辑清晰的背后是于漪老师教学思路的明白晓畅,以《截肢和输血》第一课时为例,来感受于漪老师那清晰、缜密的逻辑以及如何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讲课伊始,她出示了一幅“白求恩同志做手术”的挂图,并抛出第一串问题“这幅图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

画面的主人公是谁?画中描绘了怎样一件事?谁能讲一讲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以此,引入“白求恩”这一人物。

让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

让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

让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作者:张莉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09期对于被唤之日益风干,学生渐成木偶的语文教学,就必须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但这种积极思考的过程单靠外部施加压力是不能实现的,只有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身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积极思考才能有效的实现。

因为在兴趣的诱发下,学生会更加干劲十足地学习,他们的感知会更敏锐,想象力会更丰富,我们整个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活色生香”。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一、美言激情法记得日本有位学者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曾经说过:“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

”列宁也说:“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这告诫我们教学的语言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特级教师于漪授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去征服学生。

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将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设计新颖,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会空前高涨。

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的沙玉伟老师在上《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残缺也是一种美。

秋天因少了绿色才有了红叶的灿烂;冬天因少了生气才有了雪的洁白。

清晨因太阳还未升起才有了晨曦,夜晚因有阴缺才有了弯月。

维纳斯因有了断臂才登上艺术巅峰。

事物本身是残缺的,然而残缺更显其美的质朴。

”充满诗情画意的导入语,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学生因此被吸引,顺利进入最佳的课堂状态。

二、情境体验法此法就是通过设置学习方法指导活动的场面或环境,把学习的方法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受其情,不断得到感化和领悟。

我在教《范进中举》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时,就抓住中举前后的语言、动作进行情景体验,模拟分析,让学生自己感悟、表演、体验。

如中举前“横披衣服、腆肚子”、“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连斟两碗”、“壮胆”。

略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网友来稿)

略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网友来稿)

略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网友来稿)张晓敏山东省教研室吴心田先生在《谈上好语文课的三项基本功》时说到:“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视为上好语文课的首要基本功。

”我赞同吴老师的观点,不少的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备课深入精细,知识功底也比较深厚扎实,但由于教学语言的平淡乏味,即俗语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昏昏欲睡,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讲究给学生以教学语言的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

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中却有不少对它不感兴趣,觉得语文寡然无味、厌倦语文。

对母语的学习持如此的态度,令人深感悲哀。

静下心来想一想,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因素的确不少。

浮躁的心气,功利的目的残害学生的心灵已显而易见,但能否从语文教师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呢?从我的切身体会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美感应该算是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原因之一。

语文学科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教师生动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才能完美的表现。

苍白、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对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而言其实是一种玷污和损害。

试想,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还会有多少的兴趣可言呢?学生需要的是在语文课上向老师学语言、学做人、学一丝不苟的运用语言的精神。

翻开学生的作文薄,学生的语言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或幽默诙皆、妙趣横生;或叠床架屋、喋喋不休;或油腔滑调、庸俗无聊……无不打上他的语文教师语言风格的鲜明印记。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正是用他自己那独特而鲜明的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美的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

这种具有美感的语言风格又成为教师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和苏静课堂语言风格之比较【摘要】特级教师的语言极富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现实教学中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语言存在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于漪和苏静的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形成优秀的教学语言素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语言风格于漪苏静【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64-02特级教师的语言,语音优美、节奏适度、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现实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语言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于漪和苏静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以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形成优秀的语言素养提供借鉴启发。

一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内涵及重要性教师语言风格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教师语言特点、再综合上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整体性等特征。

靳立鸿认为,教师课堂语言风格主要有典雅庄重型、情感激扬型、方法导引型、沉稳理智型、知识渊博型、语感体验型、质朴自然型等类型。

刘启珍指出:于漪老师以抒情的语言风格领先;钱梦龙老师以诱导的语言风格著称;魏书生老师则以商量的语言风格取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语气如果单调平板,儿童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的语言艺术。

《学记》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可见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重要性。

二于漪与苏静课堂语言风格1.于漪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第一,生动亲切。

课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于漪这样设计教学语言:“京剧讲究脸谱、颜色、线条,红脸表示赤胆忠心,黑脸表示憨直无私,白脸表示内心奸险。

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高大身材,青白脸色,花白胡子。

活画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自命清高的性格。

最后一次出场,黑瘦,破夹袄,蒲包,草绳,用手爬着走来。

突出塑造了受凌辱摧残的形象。

可见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十分重要。

艺术高手有时只用语言描写,同样能深刻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言为心声,作者抓住了反映人物内心深处的关键语言来表现,使人听声如见其人。

要做到这点,需有很深的功力,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善于敏锐地捕捉。

”可见于漪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来自她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熟悉和运用。

精彩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想象;适时的设问、反问能启发学生深究;气势流畅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感情的波澜;必要的反复强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词采丰美。

于漪善于运用同义词、近义词的转换和成语、俗语等避免语言贫乏。

教学《茶花赋》时,于漪这样做结:“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给人以启发吗?能。

为什么能?那是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

由情入手,由景入理,水乳交融。

从包蕴的春色,我们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者的身上,我们感到创业之艰难,任重而道远;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鲜红的脸,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意境步步深化。

而三幅构图又十分传神,像拨亮一盏灯,使满堂顿时生辉;又似金线串起散落的珠子完成了一件艺术珍品,促人深思,引人遐想。

”她在教学中索引古人之语更是常事:“诗以一字为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她对古典文论烂熟于胸,才能这般自如。

第三,节奏鲜明和谐。

于漪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导语:“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

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

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从句型上看,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从句式看,有单句、复句;从长短看,短则二三字,长则近二十个字。

句式富有变化,句法参差有质,产生了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节奏。

加上于漪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时而舒缓徐慢,时而高亢激奋,时而停顿间歇,时而一泻千里的语调语速,入耳入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苏静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第一,富有描绘性和感染力。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苏静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

孩子们很容易总结出了如“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词。

但她并没急于肯定,而是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释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

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

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

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浓缩了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如此一番讲解后,加上苏静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声音悦耳动听,注意语调节奏,分析讲解声情并茂。

孩子们不仅佩服老师学识的渊博、见解的深刻,也钦服于古人的智慧。

寥寥数语,让孩子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记住了经典之句,还由此对古典语言的简约丰厚之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第二,逻辑严密,以情感人。

讲《白杨》时,苏静说:自古以来,多少真名士为后人称道,无不源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

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作《梦的解析》时,他身患癌症,朋友都离他而去。

而事后回忆时他竟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的辉煌。

”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正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建设者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无怨无悔,不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

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

苏静饱含感情的诉说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伟人的故事,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边疆建设者们伟大的精神。

她用语言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情感人,表达丰富,典故、诗句、对联等信手拈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诗意流彩。

这是苏静语言风格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她给她孩子的评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比如:杨凡:“虽然你不是苏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一定是苏老师最难忘的学生。

你无孔不入的叛逆因子常让老师头痛不已,你肝胆相照的侠义之举又总令老师感动至深,你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让大家望尘莫及。

”智英轩:“李贺有诗云:‘十年磨一剑。

’如今英轩的剑已是初露锋芒,虽然‘霜刃未曾试’,但苏老师相信待到‘今日把示君’时,英轩必定学有所成,今非昔比。

我欣赏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更为你勇挑重担的精神喝彩。

”苏静给学生的评语中无处不流露出浓浓的诗意,蕴藏着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欣赏,师生间达成了一种内在和谐的默契。

三于漪和苏静成功的原因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点和信念。

于漪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

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在她的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而苏静对孩子们说:“苏老师之所以让你们学习诗词,并不是想让它成为你们将来谋生的手段,而是想用它为你们的精神打底。

”正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苏静的诗教中到处都渗透着育人的功用。

2.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语文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要对其他各科知识有所涉猎,此外还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发展规律。

于漪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学,一生致力于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际。

苏静广泛涉猎古今诗词、散文,对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出口成诵,并掌握了许多遗闻轶事,这使她的诗化教育在适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创造出了诗界的神话。

3.热爱学生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

她身体不好,孩子也经常生病住院,但她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从没因此落下过一节课,且有很多视学生如子女的感人事迹。

在苏静诗教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任意挥洒创意,并都给以鼓励和赞美。

她由衷地赞叹“我的学生最好,我的学生美丽无比、潜力无限,我为我的学生深感骄傲!”4.勤奋执著于漪的奋斗目标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她认真钻研教材,每堂课教案详到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修改,改好就背,背下来再口语化。

因此她能使学生着魔般地跟随着她渐入文章之佳境,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和感染。

苏静也一直在她诗教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丝毫不敢懈怠。

综上所述,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进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位教师因其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

只要教师热爱教学,心系学生,勤奋执著,积极上进,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在教育事业上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1]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4[2]靳立鸿.教师语言风格类型摭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1):28~29[3]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5[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陈小英.用语言“粘”住学生[j].教学理论与经验,2007(3):35~36[6]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7]苏静.班本课程:诗意让教育如此美丽——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18~20[8]苏静.麻辣学生酷老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