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律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4. 法律法规中的数学原理5.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其中的作用。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数学与法律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布置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谜语,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暗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主体活动:分别选取几个法律领域的实例,如税法、物权法等,让学生观察其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如比例、面积计算等。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模拟法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案件中的问题,如时间计算、证据统计等。
4. 总结活动:让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讨论数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简便运算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七P42/5-7教学⽬标:1、通过学习使学⽣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使计算简便,并能⽤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的⽅法进⾏简便计算,培养和提⾼学⽣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法的习惯和能⼒。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引导学⽣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复习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 +130 374+ +518= +(482+ )125×= ×8 ×25× =4×73×123×103= × + ×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新授课1、教学课本第40页的例题2.出⽰课本第40页例2左边图(略)(1)教师:根据画⾯的内容,以四⼈为⼀⼩组讨论⼀下,看⼀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汇报:第⼀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本的价格,看哪⼀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法哪⼀种⽅法最简便呢?第⼀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
这是⼀个组合问题。
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第⼆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
总结:这四种⽅法中第⼀种学⽣相对较困难,第⼆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掌握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除法的运算规则。
2. 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讲解的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2. 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求解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数是除法运算中不够除的部分。
3. 讲解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指出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也是基于乘法的逆运算。
-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将除数乘以某个数,使得乘积与被除数最接近,然后找出满足条件的乘积和商的关系。
4. 练与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5. 小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反馈,澄清可能存在的疑问。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题作为课堂作业,并要求学生使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和梳理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讲解了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简便运算方法。
在练与巩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运算定律 简便方法的运用
教案:三、运算定律简便方法的运用一、教学内容1. 内容解析:本节课主要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定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顺序,引出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探究与交流:(1)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3 4 = 4 3。
(2)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加法运算中,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如:(3 4) 5 = 3 (4 5)。
(3)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乘法运算中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3 × 4 = 4 × 3。
(4)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乘法运算中,先把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3 × 4)× 5 = 3 ×(4 × 5)。
3.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解决一些简便计算问题。
如:25 × 44、(125 5)× 8等。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运算定律,并学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的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解答:15元÷ 3元/斤 = 5斤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3 + 17)× 5解答:23 × 5 + 17 × 5 = (23 + 17) × 5 = 40 × 5 = 2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17 + 23)× 4答案:17 × 4 + 23 × 4 = (17 + 23) × 4 = 40 × 4 = 1603.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5 × 4 × 3解答:25 × (4 × 3) = (25 × 4) × 3 = 100 × 3 = 3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6 × 7 × 5答案:6 × (7 × 5) = (6 × 7) × 5 = 42 × 5 = 2104. 除法的性质的学习:a. 讲解除法的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加法运算律指的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性质在数学运算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计算23+17和17+23,通过加法运算律,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为40,而无需重新计算。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一知识点,我打算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1.简化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核心内容。
2.加强小组合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讲解难点内容时,虽然我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讲解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还不够熟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小组合作训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创设更多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四年级数学下册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设计(5篇范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设计乘法的结合律和简便算法鲍静荣教学内容:教科书例3、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3—9题。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二)能力调练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德育渗遗点认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四)美育渗遗点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概念,掌握知识。
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2.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一)镭蛰孕伏1.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举例说明。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
(投影)24×5=()×()()×72二72×()()×()二()X()3.以上我们对乘法交换律及其应用进行了复习,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早)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出示例3:(2)引导学生分组试算,发现什么?(3)汇报:使学生明确:左边三个数相乘的积和右边三个数相乘的积相等。
(4)同座互相试算,自己写数,看一看结果是否都是这样?(5)反馈练习:完成下面几组算式并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5×4)×100=15×(4×10)(125×80)×50 =125×(80×5)(7×8)×5=7×(8×5)(12×25)×4=12×(4×25)使学生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法制教育渗透教案-小数的加减法
2011—2012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2)班数学教师杨成忠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第106页练习十八4题~9题课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3、使学生了解和知道体育运动和优秀体育运动员是受国家法律支持保护。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一、口算0。
4+0.6+5 7。
5+3。
1+2.5 10—2.5—2.5 21-7。
7—2。
3 8—2。
5 9+3.6 10—2。
4 8-1.6二、简算练习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
06=□+3。
8510。
24+8。
2+1。
8=10。
24+(□○□)18.76-(3。
76+0。
53)=18。
76—□○□32.17-0。
46-4.54=32。
17-(□○□)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比赛完成)1。
25+3。
7+0.75 5.6-0.18—1。
2 7。
08+16+8。
210+0。
009+0.191 3。
75—0.75—1。
25 80—19。
4-8。
09—3。
515。
6+0.5-5。
6+0。
5 7。
2+5。
6—2。
8 34。
5—(17。
2+4。
5)三、解决问题1、P105 42004年春季田径运动会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见书)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黑板。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运算定律。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2. 板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2. 应用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制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制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制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制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制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数学在法制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具体的法制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制问题。
4. 实践操作:教师给出实际法制问题,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法制问题时数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法制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法制问题。
2.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实际法制问题,并能够进行总结和反思。
七、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和法制教育教材。
2.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解题过程。
3. 纸和笔,供学生做笔记和练习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分析具体法制案例。
2.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制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主要内容是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PPT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然后提问学生们如何快速计算它们的乘积。
学生们可以尝试解答,然后我会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逐一解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我会让学生们一起跟我念,并且解释每一步的运算原理。
3. 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出题并解答,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且用例题来说明它的运用方法。
板书的布局要清晰明了,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题来说明它的运用。
答案: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例如,(a+b)×c = a×c + b×c。
答案:(23+17)×5 = 23×5 + 17×5 = 115 + 85 = 2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互相批改、讨论,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简便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简便运算的规律。如:456+254,可以先将两个数的位置互换,再进行计算,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2.讲解简便运算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在实际运算中的作用。如:乘法分配律,可以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最后将结果相加。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运算定律,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运算的简便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拓展延伸,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简便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8.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七P42/5-7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130 125×( )= 123×()45+128+55=(45+55)+() 4×8 ×( ) =4×(8×125)8×(125+10)=()×()+()×()2、计算:875-137-6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二、新授课1、教学课本第40页的例题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左边图(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上的信息。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同桌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解决方法可能有: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
总结:这两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
(略)(1)根据画面的内容,同桌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与简便计算 苏教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7.2 乘法分配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乘法分配律与简便计算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向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32×3 16×4 48×2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1=300+□(300+2)×43=300×□+2×□1998=2000-□(2000+3)×12=2000×□+□×□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使迅速说出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32(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1)(100+2)×32 (2)102×(30+2)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2×83=□×83+□×8393×201=93×(200+□) =93×200+93×□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表达式:(a b)×c = a×c b×c。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 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表达式及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表达式:(1)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表达式:(a b)×c = a×c b×c。
3. 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优势。
4. 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3. 定期进行计算测试,评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3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2.3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制定的2.3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2.3乘法分配律及简便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的证明,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证明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则是乘法分配律的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纸笔,以便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
2.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我会用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并详细解释其含义。
3.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我会用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证明过程,并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证明过程。
4. 简便运算: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 请证明乘法分配律。
答案:1. 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是……2.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过程是……3. 利用乘法分配律,完成的简便运算结果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深入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证明1. 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它表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你寄过贺年卡吗教学目标:K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寄收贺年卡这样的“小事"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间题,培养学生对數学问题的敏税眼光.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戚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久请过古今造紙过程的演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増强学生环保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內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贺卡。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K岀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I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发现问题,1)呈现樹才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请”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匝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Z分析问題?1)岀示问题:1)估算一兀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甲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岀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岀结论。
教师小结:是呀,同学们,贺卡虽能表达我们对亲人和朋友的情谊,但是制作的材料要漏伐森林为代价,这样做,不仅仅是破坏资源,其中的-些乱砍乱伐的行为更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注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笫二十入条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厨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年森林砍伐限额,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平衡,经本圾人氏政府审檢后,札国务院批准;其札重点林区的年隸林采伐限额,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圉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第三十八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空木材积计算不足0.5空方来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叹上人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贵令补种盗伐株树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僖至5傷的商欽.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现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间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4.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资源。
3.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兴趣。
(2)新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发现运算定律,并尝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结合典型例题,讲解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灵活运用于简便运算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如何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运算定律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同样的方法,讲解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并强调它们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3)教师结合典型例题,讲解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运算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连问的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连问的简便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连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能够利用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算术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本《连问的简便计算》;
2. 白板和黑板笔;
3. 计算器;
4. 教学辅助材料:练册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与学生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连问的基本概念。
-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讲解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
- 通过课本《连问的简便计算》的内容,讲解连问的具体要求
和步骤。
- 引导学生理解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例如加减交替、有规律
地进行计算等。
3. 案例分析与练:
- 阅读课本中的案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 给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运用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小结与反思: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对他们的数学研究有何帮助。
五、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连问练,巩固所学的内容。
2. 引导学生运用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结
账等。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留给学生一些课后作业,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连问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七P42/5-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 +130 374+ +518= +(482+ )
125×= ×8 ×25× =4×73×
123×103= × + ×
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40页的例题2.
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左边图(略)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
总结: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
(略)
(1)根据画面的内容,一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
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3、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注意: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
常见错误如:672-36+64=672-(36+64) 25+75-25+75=100-100
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连加运算。
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个运算。
4、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5、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7题。
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
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
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200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科学家们把他成为“非典”)最为严重的一年。
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
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
6、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
三、布置作业
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