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不断把和谐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不断把和谐文化建设引向深入●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形势,必须积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思路,遵循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主动地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任,不断把和谐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坚持和谐取向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形势,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要求,积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巩固和谐的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培育和谐的道德风尚。
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解决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首先,要倡导和谐相处,就需要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方式,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其次,家庭是和谐相处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好表率,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支持,父母要关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
只有家庭和睦,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此外,教育是促进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帮助,建立友谊,共同进步。
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更加繁荣。
除了个人和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各个领域也需要倡导和谐相处。
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尊重员工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媒体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向善;公益组织要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只有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在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理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做好文化交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做好文化交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上海文化联谊会周丹艳一、和谐文化概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我们谈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对文化和和谐文化的含义有个基本的了解。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文化,就我个人的理解,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
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它的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标识。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为了使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取得一致成为可能,文化的和谐涉及到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
过去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例如:去年8月16日至9月16日,我参与本单位举办的“两岸一家亲”台湾文化节系列活动。
该活动是上海与台湾文化交流近20年来首次在沪举办,其规模和影响都超过了以往的沪台文化交流活动。
本市有6000余观众直接参加了上述活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40多家媒体作了近百次报道,数百万人从媒体上了解了本次活动。
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沪台两地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本市的对台工作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同时,也为响应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统一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实施国家关于和谐文化建设与推广的发展战略,我们积极筹备,提高高雅国粹艺术在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力。
去年我会与香港联艺机构联合主办“国粹香江校园行活动”,组织上海戏曲学院《乌龙院》剧组赴香港10所知名的大、中学校进行巡演,并在演出前后举办讲座,校园内一时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京剧热。
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1.农村文化存在萎缩和沉寂现象乡村社会变革程度高,但乡村地域、人口结构、文化资源和发展水平等差异很大,农村文化认识的缺失和文化问题叠加,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文化萎缩、沉寂,乡村文明岌岌可危。
2.乡村文化传承方式有限、传承人缺失现象突出现代生活方式的流行和城乡交流的改变使得乡村文化传承方式、传承路径和传承人出现了断层。
乡村的高文明水平的促进需要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和高素质的文化传承人。
3.农村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脱节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农村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乡村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同步,严重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乡村社会生活质量。
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1.农村文化建设面临基础设施和资金困境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文化设施严重脱节,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农村文化活动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支持,很难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2.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文化发展的孤立乡村文化发展需要为之形成的政策、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原有的党组织建设等不适应新兴的农村文化建设,不同政治、经济方向与农村文化发展不配套。
3.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与文化创造的效果不佳文化传承需要创新机制,文化创造的效果受到限制。
一些乡村文化传承渠道不通畅,在物质生活文化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乡村文化创新成果不够卓越,无法达到经济、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升华与获益。
三、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农村文化走进正常开支和政策体系要从乡村发展先富的追求,润滑合适的文化现实和培育乡村人民的幸福感和享受感来布置乡村文化建设,补充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文艺宣传,加强文化底层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创新支持。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多元文化和谐是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一种状态。
在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多元文化和谐的重要途径。
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文化交流展览等形式,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增进了解,增加互信,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关系。
其次,要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使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再次,要提倡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融合。
多元文化的和谐并不是要求各民族文化混同一体,而是让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共通性和互通性。
各民族应该共同努力,彼此尊重、学习、包容,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
此外,要建立健全多元文化和谐的制度机制。
推动多元文化和谐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保护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体系,提供公平的平台和资源,推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地区的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
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将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和谐文化(共5篇)
建设和谐文化(共5篇)第一篇: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建设和谐文化的原因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1)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社尚。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公发掘其理念蕴藏的当代价值。
④建议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建设和谐文化,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⑤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第二篇: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浅谈如何共建和谐企业文化如何共建和谐企业文化,为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集团公司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奋斗目标文秘部落,把公司建设成为机制健全、管理完善、健康发展、诚信共赢的和谐企业,公司提出了共建和谐企业文化,如下:一、学习文化:继续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创建学习型公司。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先进生产技术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不断更新观念、始终加强学习,建立完善有效的学习机制,树立广大员工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省“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
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90%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农村文化事业对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粗浅认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叫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光是吃饱喝足,而且是要在这个社会里有安全感、身心愉快,有人文关怀,有国民素质的提升,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弘扬。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具体地抓、具体地落实,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在建设农村文化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的范围、内容和目标。
一是精神文化层面,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中去。
二是物质文化层面,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开发,创新农村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是制度文化层面,要整个社会制度文化特别是在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符合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我镇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狠抓农村文化工作,使全镇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活跃,文化消费成为新农村建设时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民族地区全面贯彻落实以同志为的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基础。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形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忠诚守信、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的淳朴民风,这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因素,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文化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既符合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
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统一的意志,把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互相汲取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各民族人民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不同民族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有利于理顺民族情绪、化解民族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在民族地区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与之相协调的文化的支撑,更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发展为代价。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地将人类生产区分为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三部分,强调文化作为一个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重要意义。
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标志。
判断一个社会是不是和谐社会,一个基本方面就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具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文环境,看人们是否具有和谐的理念和精神、和谐的行为方式。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共同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感,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既是联系各个社会群体的精神纽带,又是鼓舞人们向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郑玉忠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好实现方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
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风清气正的有利基础,创建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努力推动北大荒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八五六农场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绿色水稻强场和北方一流绿色旅游名镇的中心任务,树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的“三化”发展目标,以北大荒精神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使农场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群众思想共识(一)从思想宣传教育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全场干部、职工群众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修养,形成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培养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三是把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三级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常年利用会议、自办杂志、网站和广播电视等手段,广泛宣传中央、省委、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等重点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干部职工群众确立勇担责任、勇于创新、勇争第一的信念;四是建立宣传栏、广告牌、会议室、文化廊等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统一使用北大荒标识,让干部职工群众常看常记,使企业文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加强企业化建设农场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到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管理各个环节,努力使之转化为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农场认真落实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每年定期召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农场的重大改革和重大经营决策,要向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报告,经会议审议通过后逐一实施,农场的经营方针、重大的改革举措、重大经营、重要的规章制度颁布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按照规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就厂务公开事项、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三重一大”等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推进精确管理、民主管理,为提高农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和谐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为了更好地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将加大对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力度,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注重对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引导,推动艺术、科技、体育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根深蒂固。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的互鉴互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同时,要加强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文化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营造和谐文化环境。
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
我们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治淫秽色情、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营造清朗的文化空间。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净化网络文化,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的文化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六、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文化法制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完善文化立法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公民的文化权益,维护社会文化秩序,推动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结合。
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将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乡村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年度社区工作计划: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年度社区工作计划: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023年年度社区工作计划: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发展。
2023年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是社区建设工作向前迈进的重要节点。
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我们制定了年度社区工作计划。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是社会最小的组织单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我们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党的精神文明建设。
1. 组织文化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居民提供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2. 建设图书馆。
设立社区图书馆,提供现代化的阅读环境和办公设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知识水平。
3. 建设文化广场。
以社区中心为依托,打造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使社区成为居民文化交流的集中地。
4.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积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向居民传授文化知识,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明素养。
二、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感是展现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加强环境保护和修缮。
加强社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美化社区环境。
3. 加强社区医疗服务。
提高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4.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社区安全,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三、提高社区组织活动的层次社区组织是社区发展的基石,是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管理的重要节点。
为了提高社区组织活动的层次,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
从社区居民中招募志愿者,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地域性意识和集体意识。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社区文化建设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文化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对居民进行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居民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此外,在社区内开设多项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乐器等社团,让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在社区学校里,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觉,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通过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授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加强社区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的规划设计。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场所,其环境和建筑风格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要注重社区规划的和谐性和人性化,合理规划社区公园、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充分的休闲娱乐场所,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同时,要注重建筑风格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确保社区的建筑风格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兼顾现代生活需求。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加强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增强社区文化的生命力。
社区应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如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引导居民通过创作、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价值观。
同时,社区也应该设立一些专门的文化创作团队,组织居民进行文化创作和传承,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立足民众主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立足民众主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所表征的是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各种现实社会关系的实际和谐状态,以及形成和达至这一和谐状态潜在与显在的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理想信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心态、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
显然,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生成,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和谐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和谐的价值理念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并化为行为自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当突出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鲜活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与和谐价值观念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培育。
一、以民众为本位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属性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稳定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昂扬的精神动力、和谐的文化支撑。
以民众为本位,突出人民群众在和谐文化创造与传扬过程中的主体身份与价值认同,并在构建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将和谐的精神与理念真正导向文化自觉与行为自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和谐文化与以往社会形态下的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有着一般意义上的和谐文化的共性,也有着自身独有的特性。
和谐文化并非社会主义独有的。
和谐作为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理想,有关和谐的思想观念,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
在宗教文化中,从东方宗教思想里的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宗教思想中的上帝与天堂,在世俗文化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丰富思想文化,到西方毕达哥拉斯“美即和谐”的哲学理念、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观、柏拉图“公正即合理”的命题及其理想国的构想,再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所理想的和谐制度的设计等等,无不闪现着文化发展过程中世界各族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这一论断,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文化的内涵和谐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
它既包含和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基本评价、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
从价值观念上来说,它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和思考,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从社会功能来说,它是全社会形成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从存在形态上来说,它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它体现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及风险的制度和机制。
和谐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认识和向往,代表了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
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
因此,和谐文化以引导、培育人们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为目标,以树立和谐风气和行为为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
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而且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因为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从国际上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各国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的发展具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但也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离开了和谐文化,就很难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难以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与实践追求。
而且,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能够促进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能够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校园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 建设文明礼仪学校应组织各项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文明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扰。
同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1. 建设师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相互尊重的关系。
2. 定期组织师生交流活动学校可开展一些富有创意的师生交流活动,如趣味竞赛、团队建设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
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 创设丰富的艺术体验学校创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体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表现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兴趣。
2. 开展体育竞赛与运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项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构建友善关爱的校园环境1. 强化爱心与公益教育学校开设公益志愿者服务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实践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
2. 加强同学友谊建设鼓励学生组织各类兴趣社团、俱乐部,提供一个志同道合、互帮互助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友谊意识。
六、培养和践行 core values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造。
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文化是指一种和谐共生的文化状态,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互相支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社区。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营造和谐文化并构建和谐社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要营造和谐文化,就要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积淀了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引导人们弘扬传统美德,如孝顺、诚信、友善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进一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动。
其次,要给予市民以更多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
社区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社区的规划和管理,共同决策。
可以通过举行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居民的意见,并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沟通是解决矛盾、化解纷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增进互信、促进和谐的关键。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社区聚会、庆典、文艺演出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减少误解和分歧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社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可以作为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规范社区居民行为,维护社区的公共秩序。
同时,要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创建安全有序的社区环境。
总之,要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倡导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注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加强社区法治建设。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
【公文范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
文化首先是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的记忆,即通过保存下来或挖掘出来的文物,获取人类探索的足迹及其相关信息;二是非物质的记忆,即通过传承下来的文字或流传下来的习俗,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演进。
不管是物质的形态还是非物质的形态,都是人类的重要遗产。
相对说来,人类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化为习俗的文化更深刻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
因为这种文化不仅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而且往往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被文字记录着的文化和融为习俗的文化在历代教育的推动下,不断被总结、提升,并得以传承、发展,引领着社会前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文化是多样式的。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性格,这是由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元素、层次、类型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样态。
各行各业也独具文化视角,都可以从文化层面进行考察,并具有传承价值。
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具体条件和相关因素的迥异,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是各民族及区域分合和变迁过程中,通过碰撞、解构、融合和革故鼎新汇聚而成的。
如果说民族及区域文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那么,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则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
因为中华民族文化既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又有民族及区域的独特个性,才使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化的品质,在于能够帮助接受它的人群与个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开拓人们的精神视野,发展人们的精神能力,并形成足够的创造能力、吸纳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
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编者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工作。
为帮助读者全面领会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和谐文化的各项工作,我们特邀有关权威人士撰写了此组问答。
1.为什么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和谐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四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编者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工作。
为帮助读者全面领会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和谐文化的各项工作,我们特邀有关权威人士撰写了此组问答。
1.为什么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和谐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四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
我国有13亿人口、5 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和谐文化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正在呈上升趋势。
化解社会矛盾既需要建立有效的调处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
这无疑有助于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用宽容理性的态度看待和处理问题,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
2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
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怎样培育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普及。
要紧紧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在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在全社会叫响八荣八耻”。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着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宣传基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正确引导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要注重实践养成,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把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作为荣辱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褒荣贬耻、见贤思齐。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八荣八耻”基本要求的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
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在常抓不懈中扎实推进。
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要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八荣”的行为,批评和制约八耻”的现象。
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戒那些不讲道德的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
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怎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和良好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和法律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要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大力弘扬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的良好风尚,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优秀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扎实推进。
要坚持从基本规范抓起,把道德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增强道德认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要坚持从实践活动抓起,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结合重要节庆、纪念日,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境界。
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以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在日常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旅游出行、城乡环境、网络文明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得到改善,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
要坚持从学习典型抓起,认真总结和发现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广大群众在道德建设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加强道德建设涉及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领域,必须注意抓重点人群、抓重点行业。
在抓重点人群方面,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高尚道德情操,为群众作出榜样;要着重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遵循其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