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D类(危险):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 ,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 ,权衡利弊后再应用。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 霉素等。 5)X类(高度危险):证实对胎儿有危害,禁用
第二章
选药原则: 有A不选B类,X绝对禁选;选AB不选CD, 无药替代才选CD.
三、代谢(生物转化)
定义: 药物 代谢产物
1.4-3.4
=
[ A- ]
[HA]
= 10 -2 =1/100
血浆中:10 7.4-3.4 =
[ A- ]
[HA]
= 10 4 = 10000/1
酸酸少易;酸碱多难
第二章
• 某弱酸性药物的pKa是3.4,该药物在血浆( 血浆pH=7.4)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 ) • A.1% • B.10% • C.90% • D.99% • E.99. 99%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第二章
(二)药物的浓度差、膜通透性、面积厚度
(三)血流量——影响膜两侧药物浓度差 (四)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的药物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定义:给药部位 影响因素 血液循环
第二章
1. 给药途径 2. 理化性质
3. 吸收环境
dC/dt = - keC
恒量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 n=0 dC/dt = - ke
第二章
血 药 浓 度 半 对 数 血 药 浓 度
零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时间
时间
浓度越大,消除速度越快 浓度越小,消除速度越慢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最佳选择题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A、药物血浆半衰期B、药物的分布容积C、药物吸收速度D、药物排泄量E、生物利用度3、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A、每4h给药一次B、每6h给药一次C、每8h给药一次D、每12h给药一次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A、增加半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5、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A、5~10hB、10~16hC、17~23hD、24~28hE、28~36h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吸收速率常数D、表观分布容积E、消除速率常数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A、与用药剂量有关B、与给药途径有关C、与血浆浓度有关D、与给药次数有关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为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血浆药物浓度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13、静脉注射1g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05LB、2LC、5LD、10LE、20L14、在体内药量相等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A、血浆浓度较低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血浆浓度较高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1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A、Vd是指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Vd的单位为L或L/kg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组织结合程度D、Vd与药物的脂溶性无关E、Vd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16、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却速率的快慢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室模型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浆及血流充盈的组织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E、分布平衡时转运速率相等的组织可视为一室17、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解离度C、体液的pH值D、药酶的活性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的大小18、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消除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有关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消除到零的时间19、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B、单位时间内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C、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D、单位时间机体内药物消除量恒定E、消除半衰期恒定20、关于一室模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各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相等B、药物在各组织器官间的转运速率相似C、血浆药物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快速达到平衡D、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可反映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低E、各组织间药物浓度不一定相等21、对药时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B、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血药浓度C、又称为时量曲线D、又称为时效曲线E、血药浓度变化可反映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22、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依赖于A、血药浓度B、分布容积C、消除速率D、给药途径E、给药剂量23、依他尼酸在肾小管的排泄属于A、简单扩散B、滤过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泡运输24、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胆管C、汗腺D、乳腺E、胃肠道25、有关药物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26、下列关于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B、又称单加氧化酶C、又称细胞色素P450酶系D、肝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E、肝药物代谢专司外源性药物代谢27、药物的首过消除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28、具有肝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A、酮康唑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灰黄霉素E、地塞米松29、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内脏器官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C、对药物的选择性不高D、肝药酶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0、下列关于肝药酶诱导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加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的代谢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降低3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胆碱酯酶32、下列关于药物体内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消除方式是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依靠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有些药物能诱导肝药酶活性33、不符合药物代谢的叙述是A、代谢和排泄统称为消除B、所有药物在体内均经代谢后排出体外C、肝脏是代谢的主要器官D、药物经代谢后极性增加E、P450酶系的活性不固定34、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35、不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肝肠循环B、血浆蛋白结合率C、膜通透性D、体液pH值E、特殊生理屏障36、关于药物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布是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组织间液和细胞内转运的过程B、分布多属于被动转运C、分布达平衡时,组织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相等D、分布速率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E、分布速率与组织血流量有关37、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组织亲和力B、局部器官血流量C、给药途径D、生理屏障E、药物的脂溶性38、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A、吸收B、分布C、贮存D、再分布E、排泄3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可逆的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促进药物的排泄40、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程度D、作用持续时间E、血浆蛋白结合率41、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使吸收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首过消除而降低药效E、皮肤给药大多数药物都不易吸收42、丙磺舒可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药物代动力学一、最佳选择题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分布速度D、体转化速度E、体消除速度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A、药物血浆半衰期B、药物的分布容积C、药物吸收速度D、药物排泄量E、生物利用度3、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A、每4h给药一次B、每6h给药一次C、每8h给药一次D、每12h给药一次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A、增加半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5、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A、5~10hB、10~16hC、17~23hD、24~28hE、28~36h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吸收速率常数D、表观分布容积E、消除速率常数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分布达到平衡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A、与用药剂量有关B、与给药途径有关C、与血浆浓度有关D、与给药次数有关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为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血浆药物浓度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能反映体药量的消除速度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13、静脉注射1g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05LB、2LC、5LD、10LE、20L14、在体药量相等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A、血浆浓度较低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血浆浓度较高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1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A、Vd是指体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Vd的单位为L或L/kg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组织结合程度D、Vd与药物的脂溶性无关E、Vd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16、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它反映药物在体分却速率的快慢B、在体均匀分布称一室模型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浆及血流充盈的组织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E、分布平衡时转运速率相等的组织可视为一室17、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解离度C、体液的pH值D、药酶的活性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的大小18、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消除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有关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消除到零的时间19、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B、单位时间机体药物按恒比消除C、大多数药物在体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D、单位时间机体药物消除量恒定E、消除半衰期恒定20、关于一室模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各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相等B、药物在各组织器官间的转运速率相似C、血浆药物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快速达到平衡D、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可反映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低E、各组织间药物浓度不一定相等21、对药时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B、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血药浓度C、又称为时量曲线D、又称为时效曲线E、血药浓度变化可反映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22、药物在体的半衰期依赖于A、血药浓度B、分布容积C、消除速率D、给药途径E、给药剂量23、依他尼酸在肾小管的排泄属于A、简单扩散B、滤过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泡运输24、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胆管C、汗腺D、乳腺E、胃肠道25、有关药物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存留的时间26、下列关于肝微粒体药物代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B、又称单加氧化酶C、又称细胞色素P450酶系D、肝药物代酶是药物代的主要酶系E、肝药物代专司外源性药物代27、药物的首过消除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28、具有肝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A、酮康唑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灰黄霉素E、地塞米松29、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脏器官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C、对药物的选择性不高D、肝药酶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0、下列关于肝药酶诱导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加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的代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降低3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胆碱酯酶32、下列关于药物体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消除方式是体生物转化B、药物体的生物转化主要依靠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有些药物能诱导肝药酶活性33、不符合药物代的叙述是A、代和排泄统称为消除B、所有药物在体均经代后排出体外C、肝脏是代的主要器官D、药物经代后极性增加E、P450酶系的活性不固定34、药物在体的生物转化是指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35、不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肝肠循环B、血浆蛋白结合率C、膜通透性D、体液pH值E、特殊生理屏障36、关于药物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布是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组织间液和细胞转运的过程B、分布多属于被动转运C、分布达平衡时,组织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相等D、分布速率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E、分布速率与组织血流量有关37、影响药物体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组织亲和力B、局部器官血流量C、给药途径D、生理屏障E、药物的脂溶性38、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A、吸收B、分布C、贮存D、再分布E、排泄3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的分布C、是可逆的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促进药物的排泄40、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的A、起效快慢B、代快慢C、分布程度D、作用持续时间E、血浆蛋白结合率41、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使吸收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首过消除而降低药效E、皮肤给药大多数药物都不易吸收42、丙磺舒可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药动学,时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学科2、研究内容:1)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随时间变化规律2)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及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置速率过程第一节药物在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及药物转运体(一)药物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是指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或电位差,以电化学势能差为驱动力,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1)简单扩散1)脂溶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而被动扩散,是药物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影响脂溶扩散因素:膜两侧药物浓度梯度和药物的脂溶性2)水溶扩散:膜孔扩散、限制扩散,借助膜两侧流体静压和渗透压被水带到低压一侧影响水溶扩散因素:膜两侧浓度差3)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A)膜两侧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B)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越大,扩散越快C)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型药物难以通过膜D)药物所在环境的pH4)简单扩散为一级动力学,遵循Fick定律(2)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或通道介导、存在竞争抑制现象(扩散速度大于简单扩散)2、主动转运:逆流运动、上山运动,药物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1)特点:1)消耗能量2)有饱和现象3)有竞争抑制现象4)需要载体参与(2)原发性主动转运:一次转运,直接利用ATP分解成ADP释放的游离自由能来转运物质的方式1)特点:A)转运体为非对称性,并具有与ATP结合的专属性结构区域B)将酶反应与离子转运相结合通过转运体构象改变来单向转运离子(3)继发性主动转运:二次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细胞内代谢产生的能量进行转运3、膜动转运:大分子物质转运伴有膜的运动,包括胞饮和胞吐(二)药物转运体1、易化扩散型或继发性主动转运型的可溶性载体,分子量在40~90kDa2、原发性主动转运型的ATP结合盒式转运体,分子量大二、药物的吸收及给药途径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主要因素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是什么?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什么?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的正确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多久?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4.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通过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来实现,首次剂量应该增加多少?首次剂量应该增加一倍。
5.如果某药的半衰期是7小时,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多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28-36小时。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什么?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给药次数。
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什么?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稳态血药浓度。
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什么?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描述是“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什么有关?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血浆浓度有关。
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什么?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0.693/k。
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哪个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理解是“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极性C、药物的分子量D、药物的代谢速率E、药物的剂量重写后:1.肾小管对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受肾小管的重吸收影响。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1.first past elimination:口服药物在胃肠道或被肝脏代谢,而导致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2.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经过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肠道中重新吸收,进门静脉进入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3.half-life:药物在体内消除一般所需要的时间4.bioavailiability:血管外给药,药物从吸收到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5.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反应药物的分布与组织的结合程度6.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动态平衡的浓度,血药浓度不在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7.total body clearance:单位时间内多少体积血浆中药物从体内被清除8.hepatic microsomal enzyme: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9.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0.distribution:药物入血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11.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12.excretion:药物排出体外的过程13.first order kinetic:恒比消除,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14.zero order kinetic:恒定消除,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量进行消除15.loding dose:首次给药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为负荷剂量二.问答题1.药物的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各有什么特点?在药物转运的方式中那种方式是最常见的1.药物的跨膜跨膜转运包括:脂溶扩散:药物最常见,最重要的跨膜形式(取决于脂溶性和浓度梯度)①简单扩散水溶扩散:分子量小的水溶性物质或非极性物质(尿素)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无饱和现象③无竞争性抑制④顺浓度梯度⑤不需要载体被动转运②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因此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氨基酸,Na)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①需要载体②逆浓度梯度③消耗能量④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膜动转运:极少数药物通过膜的运动促进大分子物质转运①胞饮②胞吐2.什么是一级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发生零级动力学①一级动力学:药物在某部位或某房室的转运速度和该部位的药物浓度的1次方成正比特点:1)单位时间转运速率不变,药物转运成指数衰减;2)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半衰期恒定,不因剂量而改变;3)AUC与所给剂量成正比②零级动力学:药物在某部位或某房室的转运速度和该部位的药物浓度的0次放成正比特点:1)药物衡量转运2)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半衰期不恒定3)AUC与给药剂量不成正比,非线性动力学3.什么是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分别会产生那些影响①酶诱导剂:药物提高肝脏线粒体代谢药物酶活性,增加代谢速度1)减弱药效:加速自身或其他物质代谢(同时服用苯巴比妥和华法林,华法林的代谢加快)2)增加药效:某些在体内活化起效的药物,活化速度加快②酶抑制剂:药物抑制肝脏线粒体药物代谢酶活性,减慢药物代谢1)增加药效:体内代谢酶被抑制,药物被代谢的速度降低,药效↑(服用酮康唑,导致特非那定代谢减慢)2)较弱药效: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物质的药物转化速度减慢,药效减慢4.药物代谢后会产生那些结果,有什么临床意义①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后,失去药理活性或活性减弱,成为失活(异烟肼在体内代谢后,无活性产物排出)②部分药物经过体内代谢后生成有活性物质才能起效(盐酸头孢他美酯必须经过水解才能生成活性物)③部分药物经过代谢后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往往有肝毒性)④部分药物代谢产物仍然有药理活性(地西泮在体内代谢出奥沙西泮仍然有药理活性)药科大学复试药理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①药物入血后,通常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游离形的药物才能透过生物膜,发挥其药理作用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这种可逆性的结合,类似储库的形式,一般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2.药物半衰期是不是一个固定的值①药物半衰期不是一个固定的值②当为零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的清除率,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半衰期不恒定3.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如何设法将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平衡①对于口服给药来说,首剂加倍,一个半衰期后给药一次②静脉给药,采用1个半衰期滴注常用剂量的1.44倍静脉注射给药量4.何为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①半衰期是临床上确定给药时间间隔长短的重要参数;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来说,给药间隔时间长;相反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间隔时间过长,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根据半衰期的长短控制药物的血药浓度,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产生的后果( l )水杨酸盐、保泰松、双香豆素类、长效磺胺类等与甲苯磺丁脉、氯磺丙脉合用时,后两者可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臵换出来,从而致血糖过低,乃至发生低血糖休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A
14
当药物pKa不变时,改变溶液的pH,可 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 的跨膜转运。
归纳: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 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 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
A
15
归纳为:“酸酸少易,酸碱多难”。
解释为:“酸酸少易”-弱酸性药物在 酸性体液中解离少,容易透过细胞膜; “酸碱多难”-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体液 中解离多,则很难透过细胞膜。
C.机械门控通道——受膜两侧的机械力学因 素变化来控制开闭的通道。
A
22
电 压 门 控 通 道
A
23
化学门控通道
(配体门控通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24
机 械 门 控 通 道
A
25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 侧的转运,又称逆流转运、上山运动。
主动转运的特点: (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 (2)耗能 (3)需要载体 (4)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
从细胞内转运到胞外,即胞吐。
A
33
A
34
A
35
受体介导入胞则是通过被转运物质与膜 受体特异结合,二者一同凹入细胞内, 再分离,细胞膜与受体均可以重复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入胞的物质很多,包括胰 岛素及一些多肽类激素、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结 合了铁离子的运铁蛋白、结合了维生素 的运输蛋白质、抗体及一些细菌等。它 与一般的入胞比较,速度快,特异性高。
A
38
二、药物的吸收及给药途径
药物的吸收: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 环的过程。 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没有 吸收过程。 吸收速率和程度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 吸收部位的血流量、给药途径等因素影响。
2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代谢 (生物转化)
(biotrans formation)
药物在体内的化学结构的变化称为生物转化。
主要在肝进行,能将脂溶性药物转化为极性大、水溶性高 的代谢物而利于排出。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elimination)。 1、生物转化步骤: 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通常使药物失效,但少数反 而活化,如环磷酰胺转化为醛磷酰胺才有抗癌作用。 第二步为结合,结合后的产物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水溶 性增加易经肾排出。
2、肝药酶:是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简 称,主要成分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简称CYP (还原型CYP与一氧化碳结合时,在波长450nm 处有一最大吸收峰,故名)。参与许多生理代谢 物及数百种药物的转化。
特性:专一性低,易饱和,个体差异大,易受 药物的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 :是指能诱导提高肝药酶活性的 药物,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肝药酶抑制剂:是指能降低、抑制肝药酶活性 的药物,如氯霉素等与苯妥英钠的合用。
4、乳汁排泄:由于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质,所以脂溶性高 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可自乳汁排泄。
5、其他途径排泄:肺、汗腺、唾液及泪液等,但量很少。
第三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时效关系:药物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关系。 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关系。 峰值浓度(Cmax):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大浓度。 达峰时间(Tpeak):从给药时至峰值浓度的时间。
. 4-3.4 = [ A - ] = 104 = 10000/1 血浆中:107
[HA]
[A-] 占99.99%
[HA] 占0.01%
离子障 :是指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透过生物膜,而
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第二章 药动学
目的要求:
掌握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因素。 掌握肝肠循环、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首过 效应、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等 基本概念。 熟悉药时曲线、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概念 和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 的体内过程)
脏, 被代谢一部分,使进入血循的有效
药量减少,效应降低。
药
首过效应示意图
代谢 代谢
血 液 循 环
首过效应强的药 举例
•硝酸甘油(90%)、杜冷丁、异丙肾上腺
素、等——舌下给药
(2)舌下给药:舌静脉吸收, 快,但不规则
(3)直肠给药:直肠粘膜吸收,吸
收快,不规则,给药不方便;
2、注射给药:
•(1)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sc或im): • 用于:病情较严重者——PG、庆大; •(2)静脉注射:包括iv和ivgtt • 用于:急诊、休克病人;
3、乳腺排泄:
乳液——弱酸性,弱碱性药物易排出 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如吗啡
4、其他: 如汗液、泪液、唾液
第三节 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及主要药动学参数
一、药时曲线
达峰时间
药峰浓度
最小中毒浓度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浓度
吸 收 分 布 过 程
代谢排泄过程
潜伏期
持续期
残留 期
1、潜伏期: 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时间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吸收环境;
3、首过效应;
1、药物的理化性质
(1)分子大小
(2)脂溶性;
(3)剂型(注射剂、片剂)
2、吸收环境:
药物代谢动力学 练习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名词解释:1.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2.吸收absorption;3.首关消解(首过效应)firstpasselimination;4.原产distribution;5.半衰期halftime;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7.零级消解动力学zero-ordereliminationkinetics;8.一级消解动力学first-ordereliminationkinetics;9.新陈代谢metabolism;(二)选择题【a1型题】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a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c单胺氧化酶d辅酶iie水解酶2.pka值就是指()a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b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c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d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e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3.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融合后可以并使()a药物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b药物新陈代谢大力推进c药物中转大力推进d药物排出大力推进e暂时丧失药理活性4.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a氯霉素b利福平c异烟肼d奎尼丁e西咪替丁5.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a10小时左右b20小时左右c1天左右d2天左右e5天左右6.口服多次给药,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a内要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b首剂加倍c内要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d减少给药剂量e内要半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7.药物在体内已经开始促进作用的快慢依赖于()a稀释b原产c转变d消解e排出8.有关生物利用度,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a药物稀释步入血液循环的量b达至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c达至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e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静脉的量9.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最小的因素就是()a给药间隔b给药剂量c给药途径d给药时间e给药速度10.t1/2的长短取决于()a吸收速度b消除速度c转化速度d转运速度e表现分布容积11.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氰化钠后其效应()a弱化b进一步增强c维持不变d消失e以上都不是12.反映药物体内消除特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aka、tpeakbvdck、cl、t1/2dcmaxeauc13.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可()a使达到css的时间缩短b提高css的水平c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d延长半衰期e提升生物利用度14.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后遗效应的大小15.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体内()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 过滤e吞噬16.测量某种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解时,其半衰期()a随药物剂型而变化b随其给药次数而变化c随其给药剂量而变化d随血浆浓度而变化e紧固维持不变17.用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a消除半衰期、fb消除速度c吸收速度d生物利用度e药物剂量18.存有邻基参与消解的给药途径就是()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静脉给药d喷雾给药e口服给药19.舌下给药的优点是()a经济方便b不被胃液破坏c吸收规则d避免首关消除e 副作用少20.在时-量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时说明()a药物稀释速度与消解速度成正比b 药物的稀释过程已经顺利完成c药物在体内的原产已达至均衡d药物的消解过程才已经开始e药物的疗效最出色21.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曲线下面积相等,但达峰时间不同,是因为()a肝脏新陈代谢速度相同b肾脏排出速度相同c血浆蛋白融合率为相同d原产部位相同e稀释速度相同22.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率b吸收速度c消除速度d作用强弱e起效快慢23.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就是()a口服给药b静脉给药c肌肉给药d经皮给药e舌下给药24.苯巴比妥可使氯丙嗪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苯巴比妥()a减少氯丙嗪的吸收b减少氯丙嗪与血浆蛋白的稀释c诱导肝药酶使氯丙嗪代谢增加d降低氯丙嗪的生物利用度e增加氯丙嗪的分布25.相对生物利用度等同于()a(受试药物auc/标准药物auc)×100%b(标准药物auc/受试药物auc)×100%c(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100%d(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后auc)×100%e(受试药物auc/标准药物auc)×100%2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浓度时间的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原产容积e生物利用度27.药物吸收达到稳态浓度时说明()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稀释过程已经顺利完成c药物的消解过程正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28.肝药酶的特点是()a专一性低,活性非常有限,个体差异小b专一性低,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小c专一性高,活性非常有限,个体差异大,d专一性高,活性非常有限,个体差异小e专一性低,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大29.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h,该药血浆半衰期是()a1hb1.5hc2hd3he4h30.每次剂量加倍,必须达至代莱稳态浓度需经几个t1/2()a立即b2个c3个d6个e11个31.稳态血药浓度的水平取决于()a给药剂量b给药间隔ct1/2的长短d给药途径e给药时间32.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保泰松()a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b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c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d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e遏制肝药酶并使苯妥英钠新陈代谢增加33.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解时()a单位时间内以不定的量消解b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比例消解c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速度消解d单位时间内以不能恒定比例消解e单位时间内以不定恒定的速度消解(三)填空题1.药物体内过程包含____、____、____及____。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主动分泌通道, 竞争性抑制);
肾小管重吸收(被动扩散,尿液pH)、
消化道排泄 肝肠循环: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
肝脏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的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其他途径 汗液、泪液、唾液、乳汁、呼吸道、头发和皮肤。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内转运的药物量随时间而下降;
t1/2恒定,与剂量或血药浓度无关, t1/2=0.693/ ke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也称恒量消除。
过量用药时出现;
单位时间消除恒量的药物;
消除速率与药量或浓度无关,与初始浓度无关;
特点 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简单扩散、滤过); 可避免胃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 可避免首过消除现象; 给药剂量准确; 药物效应快速显著.
影响因素 药物在组织间液的溶解度; 注射部位血流量。
血管内给药
无吸收过程,可迅速起效;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适用于治疗指数小、药物容积大、不易吸收或刺激性
代第 谢二 动章 力药 学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
物转化(代谢)及排泄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滤过、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膜动转运:胞吐、胞饮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膜动转运(cytosis)
指大分子转运伴随膜 运动。 1 胞饮(pinocytosis): 又称吞饮或入胞,指 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 物质,可通过生物膜 内陷形成吞噬小胞, 进入细胞内。 胞饮:垂体后叶素粉 剂经鼻粘膜吸收
2 胞吐(exocytosis): 又称胞裂外排或出胞, 指液态大分子,可从细 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胞吐:腺体分泌,递质 释放
硝酸甘油(95%)
3 吸收环境
(1)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 推进性蠕动过快影响吸收。 适宜的蠕动有利于药物与肠壁接触,利于吸收。
(2)胃肠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 内容物过多,影响药物与肠壁接触不利吸收。 油及脂肪可促进脂溶性药物吸收。
三 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分布:指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的过程。 影响因素: 1 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药物总量 的百分数(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 ①不能跨膜转运 + ②不能被代谢或排泄 ③暂时无生物活性 ④结合率高,消除慢,维持时间长
图:苯巴比妥加速双香豆素代谢
苯+双 双香豆素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36
血药浓度(mg/L)
28 20 12 4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服药时间 (日 )
(2)酶的抑制
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的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使药物效应增 强此现象称酶的抑制(enzyme inhibition)。 ①常见抑制剂:氯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保泰 松。 ②意义:可减慢自身代谢和其他药物代谢。 长期应用可产生积蓄中毒。 ③例如:肝药酶抑制剂氯霉素与苯妥英钠合用,则因 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苯妥英钠的代谢作用减弱,使 苯妥英钠疗效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
载体转运 特点:饱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
影响因素(生物利用度<1 的原因) –吸收不完全:药物理化特性、P-糖蛋白相关的反向转运(自肠壁细胞转入 肠腔); –首过消除:初次经过肠壁肝脏时被代谢清除
表观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Vd=体内药物总量(A)/血药浓度(C)
指药物吸收达平衡时,按照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 应占有的体液容积,以 L 或 L/kg 表示.
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确定给药间隔的依据; –测算达到稳态的时间及药物清除时间;
消除率( Clearance,CL ) 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 CL=CL 肾脏+CL 肝脏+CL 其它 计算公式: CL = A(体内药物总量)/AUC
代谢 部位: 主要在肝脏, 其它如胃肠、肺、皮肤、肾
细胞色素 P-450 单氧化霉系 : 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可被诱导或抑制)
排泄
途径:
肾脏 (主要),胆汁(肝肠循环),乳汁,肺排泄 ,唾液、汗液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1.滤过——受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子量影响 2.分泌——受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3. 重吸收——受尿液的 pH 值
二室模型:转运速率不一样,据此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 进行药剂的动 力学研究此模型较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浓度(Cmax) 一次给药后的最高浓度 此时吸收和消除达平衡 曲线下面积 单位:ngh/mL 反映药物体内总量
Area under curve
hrs
AUC
达峰时间(Tmax) 给药后达峰浓度的时间,多为2(1-3)hrs
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
50
评价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F=
AUC血管外 AUC静注
血 浆 浓 度 苯妥英 氯霉素
服药日期
41
4. 排泄 (Excretion):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肾脏(主要) 胆汁(肝肠循环) 皮肤 唾液 乳汁等
42
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和排泄) 决定着药物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 故肝肾功能可影响药物消除及药 物作用,用药时应注意病人的肝肾 功能情况。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制剂AUC比较
F = (AUC受试制剂 AUC标准制剂) × 100%
51
小结
•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药物的吸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布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体 内屏障) •药物代谢的分类、步骤 •药物对肝脏酶系活性的影响 •药物的排泄 •药时曲线、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
43
练习:以下情况分别属于哪一个过程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与四环素同服, 可形成难溶性配合物,影响疗效。 阿司匹林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抗凝药 (华法林)合用,导致出血。 连续使用苯巴比妥,产生耐药性。 丙磺舒抑制肾脏功能,青霉素与之同服 浓度升高,毒性可能增加
44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39
药物对酶系活性的影响
药酶诱导 (Induction):使肝药酶合成加速 活性增强。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36
血药浓度(mg/L)
苯+双 双香豆素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28 20 12 4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服药时间 (日 )
40
药酶抑制 (Inhibition):氯霉素、异烟肼等
52
1、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53
2、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 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1% b、0.1% c、0.01% d、10% e、99%
54
3、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 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55
4、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
,如 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特点: 逆浓度梯度,耗能 特异性(选择性) 饱和性 竞争性
17
4.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
需特异性载体
如:葡萄糖
甲氨喋呤
通透酶 通透酶
红细胞 白细胞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26
27
(4) 呼吸道吸入给药 (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全麻药)直接进 入肺泡,吸收迅速 肺泡表面积大(100-200m2)
血流量大(肺毛细血管面积80 m2 )
(5) 经皮给药 (Transdermal)
脂溶性药物可通过皮肤进入血液。
硝苯地平贴皮剂、硝酸甘油。
28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小 结
1、药物: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状态和改变机体 所处病理状态的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在人体或动物体内 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
学科。
1
小 结
3、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效学和药动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 制。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 的变化及其规律。
饱和性
无 有 有
竞争性
无 有 有
21
第三章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22
1.吸收 (Absorption):从给药部位进 入全身循环
(1)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5
药物制剂
崩解或释放
外周室(组织)
组织储存 分布 作用部位
药物颗粒
溶解 吸收 胃肠道 肝
中央室 (血液) 游离型 蛋白结合型 重吸收
(肾小管、 肝肠循环)
胆 排泄 汁 代谢 ( (灭活,活化) 尿 体外 粪便 、 胆 吸收途径:胃肠,舌下,直 汁 等 肠,眼,鼻粘膜,肺泡,皮 ) 肤等。
生 物 效 应
46
(二) 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
47
(三) 生物利用度(fraction of bioavailability, F)
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 度的一种量度。 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的重要参数。 用药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表示(AUC) 反映药物体内的总量。
48
Plasma concentration
2
小 结
4、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临床前研
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
3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化工与材料学部 程玉洁
4
Definition
药物体内处置 (Disposition)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宫间的屏障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血液与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间的屏障
32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
在脑细胞血管上连续覆盖内皮细胞膜, 从而阻止了各种物质由血入脑,以保护 脑组织,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
大分子、脂溶度低、DP不能通过 也有载体转运
II期反应(Phase II):内源性葡萄糖苷酸 、硫酸、醋酸等与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 物结合生成极性很高的代谢产物
37
代 谢
I期 II期
无活性
药物
结合 结合
结合
活性或
药物 药物
排 泄
亲脂
亲水
38
药物氧化代谢 (Oxidation)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药物代谢主要酶系
此酶系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上,主要的氧 化酶系是细胞色素P-450,与CO结合后吸收主 峰在450nm处而得名.
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解离度的,解离度大了,就不易溶 解在脂质膜中进而通过,形成所谓的离子障。而药物的 PKA和所在环境的PH将最终影响药物的解离度。苯巴比妥 是酸性药物,在PH偏低的一侧解离度小,容易通过脂质膜 转运至另一侧;相反,在PH较高的一侧,由于解离度大, 不容易通过。苯巴比妥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可以通过碱化 血液和尿液来增加排泄以解毒。急性中毒解救原则为:清 除毒物(洗胃或灌肠);维持血压、呼吸和体温,以及碱 化血液尿液。
药物理化性质:水溶性,脂溶性,pH 首过效应(首关效应):硝酸甘油 阿 司匹林 吸收环境:胃排空时间,肠蠕动快慢,内容 物等 药物剂型或制剂:片剂<胶囊<散剂<混悬 剂<水溶剂
29
2. 分布 (Distribution)
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作用、
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
30
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D +P DP
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为暂时储存形式
药物
游离型药物:分子量小,易转运,产生药理活性。 研究意义:从血浆蛋白结合率了解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31
组织通透性(生理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浆与脑脊
液间的屏障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胎盘绒毛与子
56
5、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
57
1 什么是pKa值?
2 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绝对生物利用度 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和用途? 什么是首关消除?有何意义?
58
第二章 小 结
1、药物体内处置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简单扩散 被动转运
15
2. 滤过(Filtration)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 借助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被水带到低 压侧的扩散过程
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 膜孔道4~8Å(=1010m ),仅水、 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 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
16
3.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
代 谢 产 物
6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Drug Tran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