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晶体结构
6. 0. 01 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根据晶体中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将晶体分成4种基本类型: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6. 1. 01 分子晶体及其物理性质:
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由于熔、沸点较低,所以分子晶体一般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才能形成,而在常温时多以气体形式存在。分子晶体的硬度较小,导电性能一般较差,因为电子从一个分子传导到另一个分子很不容易。
6. 1. 02 极性分子:
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6. 1. 03 偶极矩:
极性分子的极性可以用偶极矩μ来度量。若正电荷(或负电荷)重心上的电荷量为q,正、负电荷重心之间距离即偶极长为d,则偶极矩
μ = q d
6. 1. 04 偶极矩的单位:
当 d = 1.0 ⨯ 10-10 m,即d 为1 ,q = 1.602 ⨯ 10-19 C,即q为电子的电荷量时,偶极矩μ= 4.8 D。D 为偶极矩单位,称为德拜。
在国际单位制中,偶极矩μ以C•m(库仑•米)为单位,当q = 1 C,d = 1 m 时,μ= 1 C•m。C•m 与D 这两种偶极矩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 3.34 ⨯ 10-30C•m
6. 1. 05 永久偶极:
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称为永久偶极,偶极矩的矢量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多原子分子中的大π键及孤电子对,有时也影响分子的偶极矩。
6. 1. 06 诱导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如下面左图所示。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矩也可以增大,如下面右图所
示。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6. 1. 07 影响诱导偶极的因素:
诱导偶极强度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也与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的可分程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6. 1. 08 瞬间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无外电场作用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等原因,其正、负电荷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原来正、负电荷重心的位置。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或大小改变而造成的偶极改变叫做瞬间偶极。
分子的体积大、变形性大,则其瞬间偶极较大。
6. 1. 09 取向力:
极性分子之间的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它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的大小与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F ∝μ2。
6. 1. 10 诱导力:
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产生诱导力。
因此诱导力既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6. 1. 11 色散力:
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6. 1. 12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均为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其结合能只有几个千焦每
摩,而化学键的结合能一般在102kJ•mol-1数量级。
6. 1. 13 色散力的重要性:
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经常是很重要的。即使在典型的极性分子,如HCl分子间最重要的也是色散力。瞬间偶极与分子的体积、变形性有关,故体积大、变形性大的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较大。
6. 1. 14 氢键的基本概念:
以HF 为例,F 的电负性χ相当大,原子半径r又相当小,共用电子对极大程度地偏向F,而H 几乎成了质子。这种H 与其他HF分子中χ大且r小的F原子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一种特殊分子间力——氢键。氢键经常用· · ·表示,如F-H · · · F-H。
6. 1. 15 氢键的形成的条件:
氢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与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 的原子相连的H 原子。②在这样的H 原子附近有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 的原子。
6. 1. 16 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是由于H 原子的体积小,1 个H 只能形成一个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这是由于H 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相互排斥,使3个原子尽量呈直线排列。除非其他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其方向。
6. 1. 17 氢键的强度:
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其他分子间作用力之间。氢键的强度大小和H 两侧的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氢键的键能有如下次序:
F-H···F > O-H···O > N-H···N
6. 1. 18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存在氢键时,大大地加强了分子间的结合力,故物质的熔点、沸点将升高。
例如由于HF 分子间有氢键,故HF 的沸点在卤化氢序列中最高,破坏了HCl < HBr < HI的从左到右熔点升高的规律。H2O 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同族氢化物中沸点亦是最高,呈现反常。同样NH3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在同族氢化物中熔点也是较高的。
6. 1. 19 4 ℃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冰中每个H2O分子通过氢键与相邻的4个H2O分子相连,形成极其疏松的分子晶体骨架。273 K时,冰开始熔化。当晶体中的氢键被破坏掉一少部分时,晶体骨架塌陷变成液体。所以破坏冰的骨架,需要的热量不多,故冰的熔化热很小。疏松的低密度的冰骨架在解体过程中收缩变成液体。因此在冰熔化成水时,密度增大。
在温度高于冰点后,尽管热运动增强,但由于水分子的聚合态变小,体积仍随之收缩,故密度继续增大。温度超过 4 ℃时,热运动和热膨胀因素占上风,水的密度开始变小。因此4 ℃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还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均因水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造成。例如水温升高总要伴有氢键的破坏,导致水的比热极大。又如水的汽化过程更要伴有大量氢键的破坏,故水的汽化热也极大。
6. 1. 20 分子内氢键及其影响:
若氢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大的元素的原子属于同一分子,则为分子内氢键。
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势必削弱分子间氢键的形成。故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的沸点、熔点不是很高。存在分子内氢键的HNO3,其分子间氢键被削弱,故沸点为83℃。而只有分子间氢键没有分子内氢键的H3PO4,其沸点高达407 ℃;
6. 2. 01 离子晶体:
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例如,在NaCl晶体中微粒之间的结合力就是Na+ 和Cl-之间的静电引力,即离子键的作用。
6. 2. 02 离子键的形成:
Na原子失去1个电子,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离子后,Na+和Cl-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接近并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最稳定。这就意味着形成了离子键。
6. 2. 03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①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它们的元素的电负性差比较大。一般认为∆χ >
1.7 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②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只需转移少数的电子,就应达到稳定电子构型。
③形成离子键时应能够释放较多能量。
6. 2. 04 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得失电子的个数,可以确定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例如NaCl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