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同步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同步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同步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统计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抽样的必要性,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解决,体验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及其方法的可靠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身边事例研究,体会抽样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抽样思考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难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以及由此推断结论的可靠性

(三)教学基本思路

一、设置情境

引入: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统计,当我们把这两个字键入“百度”或“google”的搜索栏内,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词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如右图)看来国家专门设置了一个统计部门,在主页上我们看到: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3%城市上涨8.0%(如右下图),这当然是统计出的结论,

关于统计你还知道那些例子吗?

生:学生回答。

师:统计的例子有很多,如:产品的合格率、农作物的产量、产品的销售量、某地的气温、就业状况、电视台的收视率、我国是世界上的第13个贫水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排世界第109位、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超过174000平方公里,并以每年3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这些都是统计出来的。可见统计是大量存在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反映了某种规律,而这种规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它来更好的指导我们去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到统计的重要性,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统计前提得有数据,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吗?通过调查获得的。怎么调查?是对考

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带着这个问题咱们看下面的笑话:

妈妈:“儿子,帮妈妈买盒火柴去。”

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火柴好多划不着。”………儿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火柴全划得着,我每根都试过了。”

孩子:“妈妈,这次的火柴全划得着,我每根都试过了。”

笑过之后,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这个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可能每根试过,不能展开全面调查。

设计意图:这个笑话要绘声绘色的讲出来,避免用幻灯片,减少人机对话。从身边的笑话看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再比如:要了解全国高中生的视力情况:请你设计调查方法。

参考:(1)对全国所有的高中生进行视力测试;属于普查,工作量太大,不方便,没有必要。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视力测试;这种方法缺乏普遍性,不合适。

(3)在全国按东、南、西、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高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事去举例,能达到了提升学生兴趣的目的,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解决身边问题的满足感。让学生体验抽样的科学性。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到此,例子铺垫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已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师: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对象作调查的情况,往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同学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普查方式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呢?

生:(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

(2)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或不大经济可行我们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3)当调查对象的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提出问题

例如:为了了解一批计算器的寿命,我们能将它们逐一测试吗?很明显,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实践中,由于所考察的总体中的个体数往往很多,而且许多考察带有破坏性,因此,我们通常只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通过样本来了解总体的情况。

这就是统计学要解决的问题:用样本来估计总体

于是,如何设计抽样方法,使抽取的样本能够真正代表总体,就成为我们要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否则,如果样本的代表性不好,那么对总体的判断就会出现错误。

下面的故事是一次著名的失败的统计调查,被称为抽样中的泰坦尼克事件。它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个好的样本如此重要。

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兰顿(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

实际上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

生:原因是:用于统计推断的样本来自少数富人,只能代表富人的观点,不能代表全体选民的观点(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师:像本例中这样容易得到的样本称为方便样本。如果使用“方便样本”,那么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合理抽样的重要性。

因此科学合理地采集样本才能作出客观的统计推断。那么,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呢?如何表示样本数据?如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信息(样本分布、样本数字特征等),来推断总体的情况呢?这些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来解决如何抽取样本,如何表示数据。(给出标题)

请大家翻开教材P54阅读相关的概念名词。之后找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要了解全国高中生的视力情况,第三种调查方法:在全国

①按东、西、南、北、中分片,

②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

③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高中生15000人进行视力测试。

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样本是什么?样本的容量是什么?

生:回答。

设计意图:简单易懂的概念让学生自学效果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