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 卫波

合集下载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
P o we r Te c h n o l o g y
数字化变 电站设计应与研 究
陈正 宏
(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 究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 摘 要】 随着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 的生活与社会 生产
站三层结构标示 图:
用电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同时对用 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 出了更 高的要 求 ,因此 ,这就要 求 电力生产企业在设计 变电站 、输 电网以 及相 关配套 设施的过程 中,注重整体科 学规划 ,并引入 最先进 的输 电技 术 .确保变电站的安全 、稳定运行 。而数 字化 变电站 已经成为 电力企业的必然发展 趋势 ,它能够实现 自动化 生产 ,能够保证 电力 生产 的稳 定 性 。 目前 ,我 国所设 计 的数 字化 变电站 几 乎都 是将 I CE 6 1 8 5 0标 准作 为基础 。在 变电站的数据信息传输过程 中科 学运用 数字化技术 ,已经取得 了非常显著 的成 效。本文简要 分析 了数字化 变电站的优势 , 并对数 字化 变电站的设计应用做 了简要的分析研 究。
【 关键词 】 数字化 变电站 ;优 势;设计应用 ;分析研究
1数字化变 电站的优 势分 析 1 . 1数字化变 电站所采用的是 I E C 6 1 8 5 0标准 与常规 的变 电站相 比,数字 化变电站则是引入了 自描述式的设 备应用 ,包括全部设备所必须沿用 的标 准、命名、模 型、对象等, 进而大大减少 了人工配置所需时时间 ,同时还降低了 i / o信号到电 力系统变量 的映射数 目,也直接减 少了系统的运 行维护以及繁重的 工作量 ,大幅度地 降低 了变 电站 的运行成本 。其次,智能化变电站 内设备之 间的连接均 是采 用光纤通信,通过 网络交换信息数据 ,也 就提高 了信息流动 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减少 了布置线路 的成本费用 。 最后 ,数字化变 电站采用 了 E t h e r n e t以及 T C P / T P网络协议 ,其可 靠性非常高 、网络覆 盖面 广、用户数量大,降低 了变 电站总的运行 成本 ,让各个设备之 间很容易就实现无缝连接 。 1 . 2数 字化变 电站采用 的是智 能化 的开关设备 变 电站配 置智能化的开关设备就可 以为其提供非常完善 的运行 状态 自 动检测 功能。而传统的设计方案一般均是采用一次设备与二 次设备相结 合的方式,然而这两种设备之间 的连接就需要用到很多 的电缆 ,这 一方面增加了材料成本 ,另一方面还增加 了安装难度 。 但是智 能化 开关设备只需用到很少的 电缆 ,使设备之 间的连接线路 进一步优化 和简化,例如防跳 、压力连锁等 。这也 降低 了设备之 间 连接 的出错率 ,保证 设备 正常运行 。 1 . 3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 中不含有铁芯 , 自身的绝缘 结构较 为简单 ,可靠 性和安全性较高,互感器 的整个体积偏 小、重量也非 常轻 ,无磁饱 和, 其精准度非常高 , 有着非常广频率响应范围和 良 好 的暂态特性 。 当在通 信光纤中传输数字信号 时,则 电子式互感器就 能起 到效 果明 显地抗 电磁干扰 作用, 大幅度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 有效防止了二次侧开路容易形成高压的危险。 2数字化变 电站 的设计应 用与研 究 2 . 1数字化变 电站的设计分析 数字化变 电站 中电力监测 系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力监测 跨越多个部 门和系统 ,监测 电力设备类 别种类 繁多,结构组成也各 不相 同。但是监测系统 的运转方 式都分 为三 个部分:设备运作详情 搜集,详情参数数据交换传输 ,数据 分析以及设备处理诊 断。为了 解决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 中收 到受到来 自外 界的各种干扰 以及长距 离传输 的失真 问题 ,一般 采用 本地主机现场分析处理方式 ,就地转 换模拟信号 。同时 I E C 6 1 8 5 0 针对变 电站整体运行 的分层设定 内容 , 根据变 电站功能 、网络通 信连 接整体系统建模将智能变 电站分为三 层运转系统 ,分别 为过程 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这种分层分布系统 采用 的总线式结构具有稳 定的系统组织结构 ,监测前端的监测 电力 设备和项 目数量可 以- 根据 有效需要在通信网络总连接线上增加或者 减少不 同种类 的智 能设备 元件 ,实现针对不 同电压标准下 的电力设 备检测 ,高度 开放性能不会影响到系统结构 的变化 。同时前端监测 设备传感器 采集 到的数据详情能够本地 即时处理 ,系统 中主机设备 根据 处理 结果及 时分析 诊 断实现 电力设备故 障判 断与维护 控制功 能,大 幅度 减少 了主机工作 内容 ,减轻主机运转负荷量 。此外 ,系 统 内部 的全 部设备元件具有智能化 自动检测功能 ,搜集测量 的数据 通过光纤 高速通 讯传输,减少从检测源头到传输过程 的数据信号失 真情况 ,保证各 个功能模块运转数据检测详情精准度 。下 图为变 电

Bentley 软件在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与探讨

Bentley 软件在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与探讨

Bentley软件在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与探讨三维数字化设计是未来变电工程设计的趋势,通过精细化协同工作,能够大幅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通过工程应用中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三维精细化设计的特点。

同时,Bentley软件在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中具备特有的优势,随着三维模型的积累以及软件的不断改进,将会引领未来变电工程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全寿命周期的数字化革命。

关键词:Bentley软件;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应用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Bentley Software in Substation 3DNumerical DesignRAN Rui-jiang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95,China)Abstract:3D Numerical Design is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substation design. Through elaborate and coordinated work,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esig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D Numerical Design are summarized. Besides, the Bentley software has special advantages in the 3D Numerical Design.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3D model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Bentley software, it will definitely guide the 3D Numerical revolution of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substation whole-life cycle span. Key words:Bentley software; substation engineer; 3D Numerical; coordinated design; application引言目前,变电工程的设计普遍采用的是二维设计手段,是依赖设计者的空间想象力和制图技能完成空间设计的,对工程总体空间布置的经济技术比较和优化缺乏控制,很难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1]。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摘要:本文从设计技术应用的角度,说明数字化变电站的优越性,为今后数字化变电站的普及和智能电网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光电式互感器光纤通信智能电网1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及实践意义110kV数字化变电站配置全数字化保护装置和光电式互感器,通过光缆传输数字信息,实现主变压器保护和断路器控制室的监视、控制及信息采集。

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变电站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全数字化;二是过程层设备智能化;三是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四是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无缝交换;五是高质量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六是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大大减少了故障环节,降低工程造价。

2 建设方案架构及其论证110kV系统在实施时采用光电电流电压互感器,开关加装智能终端来实现开关数字化。

站控层网络采用单网或双网通信。

变压器间隔如图1所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其主要功能有: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

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

其主要功能有: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和本间隔操作闭锁、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

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作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开关、iec61850以及电子互感器技术的逐步完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针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它在工程实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实际应用;工程实例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关于数字化变电站的概述传统的数字化变电站只有间隔层与控制层中的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因此它并没有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数字化。

传统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中的二次设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各设备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差,不能进行互相操作。

近年来,智能化开关、iec61850以及电子互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正在逐步的实现智能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有关功能是通过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实现的。

(一)站控层该层主要由远动通讯设备、操作员站、主机这三部分构成。

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运行中的变电站提供人机联系的界面,让过程层与间隔层的管理控制得以实现,同时,它还具有与调度中心通信的功能。

站控层是整个数字化变电站的管理以及监控中心。

(二)间隔层间隔层的主要设备有:故障录波、保护装置、计量类的智能化电子设备、测控装置等。

该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各个设备间的信号进行采集以及对其信息进行测量,同时它还可以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保护、同期操作。

该层还是过程层与站控层的连接桥梁,同时它还可以对过程层与站控层的信息进行交换处理。

(三)过程层该层主要由智能控制单元、电子互感器等设备组成,该层是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口。

该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控制命令执行的情况、设备运行的状态以及电气量的采集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层是其运行过程中的重点。

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一)电子互感器技术互感器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二次设备中的保护装置、仪表以及测量工具提供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关键设备。

数字化变电站及数字计量的应用与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及数字计量的应用与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及数字计量的应用与研究摘要:在未来变电站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其中的代表性智能化表现,在世界各地其建设数量都在随年不断上涨,目前人们的生活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地呈上升趋势。

目前智能电网和小家互联网技术在公众视野中逐渐走入万家。

我国的数字化变电站作为电站智能化走向的代表基础,成为了目前智能化一次设备和数字化通讯技术发展实践的重要关键点。

随着数字一体化智能电站的建设,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构建已不是难事,数字计量方式正通过光纤通道不断地进行数字量传输,在此时不存在二次压降以及模拟电能表的AD采集误差的。

所以从宏观意识上来讲数字计量会成为未来电能计量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山西地电离石分公司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调查证明,我国目前相关机构和制造商已经能够在数字化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全系的数字化变电站。

在此通过对离石高家山110KV变电站进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投入使用,在2013年以正式进行运营,截止到目前为止,该电站的运行情况一直较为稳定。

变电站中的信息和控制过程完全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通过较为系统化的传输运行,能够更完整的将电站运行命令输送到各个环节,在根本意识上增强了电站的运行可靠性,这也是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IEC61850标准:智能电网:数字计量方式1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特征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

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方面。

2光电式互感器技术特点光电式互感器指输出为数字信号的电流、电压互感器。

光电式互感器有绝缘结构简单、精度不受负载影响、无饱和、二次设备不产生附加误差和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且信号输出采用比电缆廉价的光缆降低了成本。

3、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3、1智能变电站运维控制应用在进行数字化变电站管理过程中,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各个部门能够更好的引进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组织措施,实现全过程的现代化运维综合管理模式。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思考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发展方向,积极引领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新技术应用,为智能变电站工程数字化三维设计工作开展,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借鉴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协同0 引言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变电站设计作为电网建设的源头,是电网全寿命周期数据创建的重要环节,需要具备整合各种信息,保持其唯一性、正确性、指导性的能力。

电网工程应用三维设计技术是建设数字化电网,提高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然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研究,以满足变电站设计三维化、信息协同化、移交数字化的要求。

1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概述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是以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为支撑的,通过借助三维设计手段将变电站设计中涉及的建筑、水工、以及电气、基础设施结构和暖通等多专业设计工作共同集中到数字化设计平台中,平台通过设计数据驱动与共享实现设计流程的自动化,借助三维技术实现设计成果的精细化,进而实现全专业模型级的协同设计。

2.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基本思路和流程2.1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基本思路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设计以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基础,借助强大型网络数据库,通过图纸和数据的智能参考机制,实现同一工程下的多专业协同设计。

现阶段数字化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内容:(1)碰撞检查。

协同设计允许许多用户在同一个三维空间工作,实现不同专业间的碰撞检查,解决碰撞问题,这对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都有重要意义。

(2)安全净距校验。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建造”一个真正的变电站,可对出线集中、空间受限等关键区域进行准确设计。

数字化设计技术可准确模拟实现情况,结合参数化模型信息,可快速完成静态和动态下的安全距离校验。

(3)协同设计。

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打破各专业的独立设计模式,实现多专业在同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建造”一个变电站。

探讨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应用

探讨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应用

探讨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变电站建设中,进行数字化发展,有效地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变电站在采集、传输、处理和输出信息数据时,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字化。

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要全面实现通信网络化、模型设备智能化、通信协议统一化和运行管理自动化。

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必须要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促进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有效应用。

1 数字化变电站特征1.1 数字化数据采集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利用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进行各种数据的数字化采集,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通信、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在数字化变电站工作中,在进行监视、保护、控制、量测和故障录波工作时,很大程度上能够相互连接,实现了信息共享目的,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硬件的重复配置。

1.2 系统分层分布化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变电站系统中具备了分布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选用开放式的互连规约和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全面有效地记录变电站的数据信息,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变电站系统的工作效率。

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能够进行广泛的信息交互。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更加完整。

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中,通常重量非常轻,并且体积较小,可以进一步优化和组合变电站的设备。

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故障录波、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

智能设备可以有效完善变电站系统结构,并优化了变电站系统的配置、维护和实施工作。

2 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2.1 网络化信息通信技术在利用网络化信息通信技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分层组网技术,提高了二次系统的快捷性。

在数字化变电设备互联中,采用高速通信网络,在实现数据和资源高度共享目的时,可以利用局域网进行实现。

数字化变电站功能模块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从而使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实现跨变电站和自动化协调控制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跨区域保护工作。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电网正向智能电网阶段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

传统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唯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即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应用才能满足上述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研究数字化变电站目前通常的定义是: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和二次电子设备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间的互操作性。

它的特点主要是:一次设备数字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数据平台标准化。

一次设备数字化主要体现为带数字输出的电子互感器和智能开关;二次设备网络化体现在二次设备对上和对下通信均通过网络;数据平台标准化体现为IEC61850 标准。

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光纤传输的网络取代了传统的导线连接,电脑监测代替了大量光字牌和告警系统.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3、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现在我国变电站已基本普及综自系统,监控、保护、自动安全装置等二次设备基本采用数字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动故障分析、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程序化控制等系统,进一步提高站内设备的互操作性、信号的光纤传输、网络通信平台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实用化研究

2 数 字化变 电站 的关键 技术
2 . 1 非常规 传 感器 的稳 定性
数 字化 电气量 测 系统 的稳 定 性对 于数 字化 变 电站 系统 具有
数 字化 电 气测 量 方 法 来采 集 电 流 和 电压 。这 种 方 法 不仅 实 现 很 重 要 的意 义 。 这 里数 字化 变 电站 系统使 用的是 光 学 互感 器 , 因 了 系统 与 电 气的 有 效 隔 离 。 还 提 高 了 电 气 量 的 测 量精 度 . 扩 大
使 用 网络 通 信 技 术 以及 开 放 性 的 互 连 规 约 。
熟. 这 就 为 变 电站 的 信 息 采 集 和 控 制传 输 、 测 量保 护提 供 了技 术 支持 . 也 就 是 为 数 字 化 变 电站提 供 了便 利 条件 。 本 文 简单 介 绍 了数 字化 变 电 站 的 特 点 及 其 关 键 技 术 ,并 对 它 的基 本 功 能
网络 拓 扑 结 构 , 实现 数 据 共 享 。 还 能 提 高 系统 的 可 靠性 。
数 字 化 变 电站 的 特 点 及 其 关 键 技 术 , 并 对 它 的 基 本 功 能 和 结 构做 了详 细 分析 , 未 来 数 字 化 变 电 站将 会 成 为 变 电 站 自动 化 建 设 的 一 大 趋 势 。
【 关键 词 】 数字化 ; 变 电站 ; 网络化


现 在 我 国变 电站 自动 化 技 术 正 在 迅 猛 发 展 , 已经 达 到 了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3 J 0 8 — 0 0 8 1 — 0 2沈立 胜 ( 贵卅 I 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贵州 六盘水 5 5 3 0 0 0 )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智能化电网理念的不断深化,对设计立体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三维技术因其三维立体和智能先进的技术优势,逐步被应用于变电所的设计。

这是智能电网发展和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来推进变电站的设计工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变电所设计工作,使整个系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设计;变电站设计;运用分析1.变电站建设的现状随着我国电网建设高品质发展的需要,变电站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近年来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局限。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设计的效率不高。

过去在变电站平面设计中,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精度不高,而在图纸上进行繁杂的图形制作更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设计更改后,将会使设计工作负荷成倍增加,从而降低了变电站的设计效率;二是施工矛盾多。

在变电所设计中,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领域,而这些专业工作是相对独立的。

加上二维图纸所能呈现的空间有限,更常有图纸数据更新不及时等情况,造成了施工中,各个专业领域存在冲突。

在开展施工时存在着互相干扰或损坏的状况,进而对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三是难以推进电网高质量建设发展。

目前我国变电站的建设需求、施工信息、设计数据、运行维护等信息相对分散,存在着信息理解偏差、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分类混乱等问题,很难支持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高品质要求。

1.数字化三维设计的特有优势三维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传统设计手段将大量的信息固化到图纸和说明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离散数据。

在后续的建设阶段,只能依靠施工人员来对图纸进行数据辨识和说明分析来开展施工,由于基础资料的数量庞大、冗余,造成数据信息缺乏完整性与延续性,不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

光电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与应用

光电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与应用

光电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给出一种35kv光电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是面向农网按全新概念设计的变电站系统,是现代电子和光电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今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这种全新系统的应用使变电站的施工更加简单,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设备防浪涌、防雷电效果更加显著,数据采集传输更加快捷准确。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汇控箱光缆 iec618501 概述一般35kv变电站中都采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其原理和参数是按早期电磁式保护和测量设备设计的,采用模拟强电输出(5安培/1安培、100伏),输出容量大,传输距离短,容易被电磁干扰。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由于铁芯的磁滞和饱和特性,引起不可克服的暂态特性差,动态范围小、频带范围窄的缺点。

电磁式互感器电压等级越高,制造工艺越复杂,可靠性越差,造价越高。

另外电磁式互感器体积庞大,安装、维护不方便。

信号传输还需使用大量的电缆。

目前国内许多电力公司、研究院所、制造厂家都在关注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已经进行了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应用——据文献统计,已经有20多个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数字化变电站投运。

2 技术方案面向中压系统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技术方案,不能完全仿照高压系统的方案,必须综合考虑造价问题,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适合中国目前35kv农网实际情况的,充分满足技术指标的,实用化的光电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2.1 方案主要特点①采用电压/电流组合式电子式互感器。

②不独立设置合并单元(mu),而将合并单元置于保护测控装置内部。

③不设置同步采样时钟系统,各个互感器进行等间隔独立采样,相关电压、电流进行向量运算时采用插值法进行同步。

④采用智能终端(智能汇控箱)+传统开关方案解决开关智能化问题。

⑤多个二次装置公用的信号,采用光电集线器的方式扇出多路光信号。

2.2 电子式互感器2.2.1电子式互感器的选型电子式互感器按传感原理可分为无源全光型电子式互感器和有源型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

通过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能够极大的提高变电站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

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检索难度大大降低。

工程信息将由设计部门数字化移交给其他生产或管理部门。

数据信息将贯穿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到退役,多阶段、多环节、多部门共同维护和使用,支撑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

本文就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设计;变电站设计;运用引言三维设计凭借多视角、全方位的图形展示界面,以及其图纸联动调整及自动净距校验等功能,正在越来越多被电力行业设计单位采用。

1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是以三维物理模型为载体,数据关联模型为核心,以强大的数据库实现变电站的可视化、数字化管控,其中嵌入协同模块,为变电站设计中各专业协同一致提供了完整的平台,电气、土建、总图、水暖等专业在同一平台内协作可有效避免设计缺项、错项的产生,既提高了设计效率,又减少了繁琐的纸质提资带来的资源浪费。

2三维设计的特点(1)数字化时代,智能电网建设对变电站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网公司已经建立了工程数据中心和数字化移交系统,并在新建工程中要求进行设计成果的数字化移交。

传统CAD工作模式下,采用图纸复制修改为特征的作业模式,其质量与效率已无法进一步提高,设计成果不具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移交的能力。

三维设计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建筑物和设备等能够在计算机提供的三维空间中建造出来,它将变电站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结合到一起。

在协同设计工作平台下,各专业能看到其他设计人员的成果,通过专业间沟通,共同完善工程设计方案。

(2)变电站三维设计是集电气、建筑、结构、水暖功能于一身,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三维模型,最终实现自动出图、联动更新、净距校核及数字化三维协同,从而大幅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

3变电工程数字化三维设计应用3.1变电工程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建设变电站三维数字设计平台系统包含两大子系统:①涵盖电气一次设计、电气二次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水工设计、总图设计等各设计专业,如基于BentleyMicrostation平台,集成Bentley公司的Substation电气设计软件、AECOsimBD建筑设计软件、STAADpro结构设计软件、GEOPAK场地设计软件等。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与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与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3T01:39:39.866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13期作者:李克鑫李明[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提高李克鑫李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变电站的发展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如今人们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在研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字变电站的具体设计,进而阐述了提高变电站设计研究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策略分析1、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设计应用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变电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其将智能化一次设备与网络化二次设备进行结合,能够有效实现智能电器设备的信息共享。

由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工作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力,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并且懂得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设计研究与应用工作。

但是目前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较低,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各项工作的各开展都还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这对于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和应用发展会造成阻碍。

1.2缺乏完善的研究应用规范在开展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和应用工作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作为基础,如果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将会直接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仅凭个人经验就开展相关工作,这将极易导致在进行设计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

目前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开展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和应用工作时,会擅自对相关工序进行减少,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开展工作,这不仅会严重影响设计工作的质量,同时还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摘要】数字化变电站即为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数字化变电站从提出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数字化变电站将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研究一、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标志是采用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实现了一、二次系统在电气上的有效隔离,增大了电气量的动态测量范围并提高了测量精度,从而为实现常规变电站装置冗余向信息冗余的转变以及信息集成化应用提供了基础;二是高性能。

通信网络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约, 不需要进行规约转换, 加快了通信速度, 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和设计、调试和维护的难度,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数字信号通过光缆传输避免了电缆带来的电磁干扰,输过程中无信号衰减、失真。

无、滤波网络,产生谐振过电压。

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再产生附加误差,提升了保护、计量和测量系统的精度;电互感器无磁饱和, 精度高, 暂态特性;三是系统分层分布化。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的转变,第二代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多采用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和开放式互连规约,能够更完整地记录设备信息并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四是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网络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神经系统”,其可靠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了变电站系统的可用性,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主要通过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的网络拓扑结构及采用冗余技术来保证。

网络系统设计属于优化问题,要综合考虑可靠性、经济性及易维护性等诸多因素。

如果采用100M以太网和多播技术,在正常情况下网络的最大通信时延完全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且有较大的裕度,但在网络发生异常情况下是否仍满足实时性要求还需进一步研究;五是高安全性。

光电互感器的应用,避免了油和互感器的渗漏问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不再受渗漏油的困扰,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光电互感器高低压部分光电隔离, 使得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等问题不复存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光缆代替电缆,避免了电缆端子接线松动、发热、开路和短路的危险,提高了变电站整体安全运行水平;六是信息交互网络化。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变电站的建设,传统的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

数字化变电站因为其高度集成、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变电站的出现,可以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探索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化方向,关注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运行管理系统及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的理念和技术。

三、研究内容1.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及技术原理的研究。

2. 数字化变电站中各种设备的选择、配置和运行管理系统研究,包括数字保护、数字测量、数字变压器等。

3. 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研究,包括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预防。

4. 数字化变电站的在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技术路线1.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设计。

2. 数字化变电站各种设备的选择、配置和运行管理系统设计。

3. 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管理。

4. 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问题解决。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如下成果:1.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报告。

2.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设计。

3. 数字化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应用推广方案及优化建议。

六、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应用场景,深入探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

同时,将在行业内开展调研,了解数字化变电站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市场需求情况。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如何应用新技术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如何应用新技术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如何应用新技术摘要:随着电力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变电站技术趋于成熟。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组成的,实现了变电站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以及信息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日益提高,尤其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子式互感器、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逐渐趋于成熟。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以此推动变电站向数字化变电站转变。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技术;电子式互感器;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为了使变电站内部的一次和二次电子装置能够实现数字化,并能够建立数据通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设备之间相互操作性以及智能性,降低电力运行的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趋于成熟,为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有效应用,文章主要分析电子式互感器、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此推动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

1 通信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网络化通信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使变电站内部可以有效实现电器设备相互操作性能、智能化以及信息共享。

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使用了大量通信设备,选择先进的通信技术,简化了二次设备之间的复杂性。

比如在江苏投建并运行的三个110 kV数字化变电站:无锡圆石变电站、徐州佟村变电站和淮安城南变电站。

无锡圆石变电站建设时间早,有效应用电子式CT/PT、采样值数字化传输等,并选用了PSI3000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徐州佟村变电站采用PSI5000系统。

淮安城南变电站建设时间晚,采用了光电式罗氏线圈CT,电感分压式电子式PT,IEC61850-9-1点对点采样值传输网络,独立GOOSE网络以及站控层GOOSE网络。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运用通信技术,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宁波即将建设的220 kV数字化变电站时,其中都是由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微处理机代替二次设备,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智能化,并达到了数据之间的共享。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

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作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探究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的应用方式,为同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为顺利得到研究的目的,在本次探究中首先分析数字化三维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在变电站中数字化三维设计的发展史,继而系统性的探究数字化三维技术设计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最终得到在变电站设计工程中,数字化三维设计提供设计平台的作用,实现协同设计和专业设计。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设计;变电站设计;运用引言目前,大多数设计院的变电站施工图设计大都采用二维CAD平面设计,虽然二维CAD 设计系统已经具备强大的绘图和编辑等功能,但是二维设计工作方式绘图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可视化性能差,不能够实现资源自动共享等功能,难以满足当前各电网公司对输变电过程设计精细化和信息化的需求。

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不仅能够对设计进行整体优化,而且还便于投资估算,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两型一化”的具体要求,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增强了竞争能力。

三维设计的设计理念先进,数据库功能强大,契合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在智能变电站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1三维数字设计技术介绍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在产业生产和行业进步中,潜移默化的开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科技的运用逐渐成为现代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项目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载体逐渐演变为信息模型,核心更是信息数据。

当架构被统一之后,搭建平台需要倚重工作流、资金流和物资流,达到共享项目资源信息的目的,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促进施工工序得以顺利开展,实现项目工程一体化。

工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三维数字化设计,这种设计技术是以信息图形影像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手段,通过与操作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项目工程精准设计的目标,实现变电站设计的三维可视化以及信息一体化。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方案讨论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方案讨论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方案讨论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泡了杯咖啡,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方案,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项目。

思绪开始像电流一样在脑海中涌动,我快速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一、项目背景数字化变电站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

我国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

二、设计方案1.设计目标(1)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2)实现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3)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4)实现远程控制,减少现场人员工作量。

2.设计原则(1)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确保系统安全、可靠;(2)充分考虑变电站实际情况,提高系统适应性;(3)采用成熟、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4)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操作便捷性。

3.系统架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设备层、通信层和应用层。

(1)设备层:包括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一次设备,以及传感器、执行器等二次设备。

(2)通信层: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手段,实现设备层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应用层:包括监控中心、远程终端等,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

4.关键技术(1)通信技术: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3)故障诊断技术:结合设备运行状态、历史数据等,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和预警。

(4)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操作,提高运维效率。

三、实施方案1.设备改造对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包括安装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

2.通信网络建设搭建光纤通信网络,实现变电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研究与应用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研究与应用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研究与应用徐文;王振祥【摘要】Taking Shenhua group huanghua port 2nd 110 kV substation as example, and it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110 kV substation. Besides, it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profits of the digital substation, and discussed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and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 of digital substation.%以神华集团黄骅港2号110kV变电站建设为背景,对变电站数字化技术应用进行论述。

分析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效益等,讨论数字化变电站实施的初步成效和建设意义。

【期刊名称】《山东电力技术》【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应用【作者】徐文;王振祥【作者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8;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30 引言神华集团黄骅港2号110 kV变电站位于沧州市渤海新区,2010年3月开工,2011年1月16日一次性送电成功并投入使用,项目为神华集团2010年重点工程,缓解现有110 kV变电站供电能力饱和的状态,同时满足煤码头三期工程以及南、北港区发展的用电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港区的供电系统进行调整,使布局更加合理,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降低电能损失。

1 概述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采集模拟量,通过电缆将模拟信号传输至测控装置,装置进行模数转换并处理,之后通过网线将数字量传到后台监控系统。

基于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的110kV变电站设计研究

基于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的110kV变电站设计研究

基于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的110kV变电站设计研究作者:张飞来源:《大众科学》2024年第04期摘要:当前变电站逐渐趋于现代化发展,为提升变电站建设效率,需要从设计层面展开优化升级。

借助全新的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可以简化常见的110 kV变电站设计流程,充分满足变电站的设计要求。

基于此,对数字化三维设计展开研究,结合某110 kV变电站的数字化三维设计案例,从软件选择到设计流程进行详细探究,并分析了数字化三维设计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发展影响,以供变电站设计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数字化三维设计 110 kV 设计流程中图分类号: TM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4-0032-03Research on 110 kV Substation Design Based on Substation Digital 3D DesignZHANG FeiLu’an Mingdu Electric Power Consulting and Design C o., Ltd.,Lu’an, Anhui Province,237000 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substation gradually tends to moderni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optimis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he design level. With the new digital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technology, can simplify the common 110 kV substation design process, fully meet the substation design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is,the digital 3D design research, combined with a 110 kV substation digital 3D design case, from the choice of software to the design process for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3D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bstation design, for substation design reference.Key Words: Substation; Digital 3D design; 110 kV; Design process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三维设计技术为例,在全面推进变电站设计的进程中,三维设计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应用与研究卫波
发表时间:2018-06-06T11:45:48.8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作者:卫波[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对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电力生产企业在设计变电站(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对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电力生产企业在设计变电站、输电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过程中,注重整体科学规划,并引入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它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能够保证电力生产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所设计的数字化变电站几乎都是将ICE61850标准作为基础,在变电站的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科学运用数字化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并对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优势;设计应用;分析研究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IEC61850标准及优势 IEC61850标准作为唯一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国际标准,于2004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

IEC61850标准采用了目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众多相关领域中许多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型、基于XMLI.0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等,保证了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与现有其它变电站通信规约比较,IEC61850标准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思想,明确了一致性测试标准,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通信技术有效分离,主要优势如下:为满足信息实时传输的要求,将电子设备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分层;为满足网络发展的要求,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和特定的通信服务映射;为满足功能模块扩展性及开放互操作性的要求,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二、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应用与研究
2.1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力监测系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力监测跨越多个部门和系统,监测电力设备类别种类繁多,结构组成也各不相同。

但是监测系统的运转方式都分为三个部分:设备运作详情搜集,详情参数数据交换传输,数据分析以及设备处理诊断。

为了解决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收到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以及长距离传输的失真问题,一般采用本地主机现场分析处理方式,就地转换模拟信号。

同时IEC61850针对变电站整体运行的分层设定内容,根据变电站功能、网络通信连接整体系统建模将智能变电站分为三层运转系统,分别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这种分层分布系统采用的总线式结构具有稳定的系统组织结构,监测前端的监测电力设备和项目数量可以根据有效需要在通信网络总连接线上增加或者减少不同种类的智能设备元件,实现针对不同电压标准下的电力设备检测,高度开放性能不会影响到系统结构的变化。

同时前端监测设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详情能够本地即时处理,系统中主机设备根据处理结果及时分析诊断实现电力设备故障判断与维护控制功能,大幅度减少了主机工作内容,减轻主机运转负荷量。

此外,系统内部的全部设备元件具有智能化自动检测功能,搜集测量的数据通过光纤高速通讯传输,减少从检测源头到传输过程的数据信号失真情况,保证各个功能模块运转数据检测详情精准度。

2.2数字化变电站的数据库建立
采用数据库设计方式,首先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基础性设施进行数字化数据库的搭建,对数据库不同实体的“配置”进行反复的使用,从而来帮助完成不同等级的变电站的数字化设计。

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olidWorks软件,将电力设备以及常用的设施以多配置的方式引入数据库设计,从而实现数字化;另外,对特殊设施和环境(如地基等)的设计,最好采用分别设计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主变压器的实体数据库,电容组的实体数据库,常用基础设施实体数据库三大类。

在设计过程中,小型的电力设备最好采用零件方式来建立数据库,并将材质、重量等真实属性设计进去,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大型的电力设备,则需要分散设计,即将设备分解成3-5个零部件来进行相应的设计操作,但要注意的是分解的零件不要过多,否则可能影响整体性的设计,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与前述小型电力设备相同,等将各零部件总装后,同样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再设计。

2.3变电站的数字化设计
整个数字变电站的使用周期及工作性能与其内部设备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现在生产智能化电气设备的企业非常多,很多设备的技术达不到要求,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兼容及不合理的问题。

(1)接口不兼容。

实际运行过程中,数字化变电站内部设备往往由于多个厂家的多种设备组合而成,接口类型复杂多样,经常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造成设备在连接中数据传输及信号传输的性能受到影响。

例如GPS接口与设备不兼容,经常要由厂家进行插件的更换才能解决,造成了时间的拖延和成本的增加。

(2)测控装置。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需要用到的测量装置比较多,而相互之间的重叠测量项也比较多,这就使得在设备的利用率上出现浪费现象,其次也增加了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成本,出现错误的概率也不同程度的增加。

所以在变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初期,要尽可能的降低微机的使用数量,对能进行合并的接口尽可能的进行合并,防止过度的控制和测量单元出现,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3)遥视系统。

在无人值班变电站及远程控制变电站中,对遥视系统的使用较广泛,可以理解为工作人员的眼睛,通过图像的实时传输对现场的请鲁昂进行了解。

工作人眼只需要打开遥视系统就可以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解,从而使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这也是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的体现。

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摄像头安装不到位或者安装数量不足等,导致不能获取取走的信息,使得系统的这部分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4通信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信号通信构成网络基础,是信号传输工作安全稳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网络组成规模小,因此也经常被忽视掉,但是一旦通信网络出现问题,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现阶段,由于很多的通信光缆都是埋设与地下,其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被人为的破坏或者受外力影响破坏。

2.5人性化设计
目前,在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和建设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化。

例如,在变电站的设计及施工完成以后,变电站的基本功能都得到了实现,但是给操作人员的工作及设备的运行带来较大的不便。

由于变电站多数设备都是在室内安装的,往往在设计时,将很多的电缆出于美观考虑,直接买入地下,这就为变电站进行二次光缆敷设的时候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所以在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要与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根据二者的意见采取最佳的线路敷设方式。

2.6监控系统设计
一般情况下,变电站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单网、单机的设计形式,该种形式的监控各系统可靠性不高,且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主要通过微机及软件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控制和处理,由于智能电器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软件进行检测的时候对设备的一些缺陷也很难发现,使得监控工作也很难进行。

总结
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这将给全国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志华.浅析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33).
[2]马丽英,苏小林.国内数字化变电站现状[J].电力学报,2015,26(2):127-130.
[3]鄢天华,莫树超,王梅.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警示与决策分析系统研究及其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76-77.
[4]张旗,李兆琪.从大石桥变电站看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发展方向[J].信息技术,2015,7:149-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