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阳明病本证热证72时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优质PPT文档)

阳明病概论辩证纲要阳明病热证(优质PPT文档)
由是阳明胃从广义指胃大小肠,狭义即六腑之胃。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则热感越甚大汗出 扪之则热感潮衰 若将大小肠分割为二,在脾胃病中,实感牵强,不能自圆其说,故胃肠为阳明之腑,以胃为主,仲景称胃家,理在此也。
阳明病病性—里实热证(生理:阳明化生
气血、津液、阳气一经,病理:阳明从 燥化,因阳明以燥气为本)
胃气强弱反映正气强弱)
➢阳明病病性—里实热证(生理:阳明化生
❖实
气血、津液、阳气一经,病理:阳明从
燥化,因阳明以燥气为本)
➢邪气盛实(经曰:邪气盛则实)
➢胃肠虚实交替失常(生理上,胃肠始终保
持一虚一实,虚实交替,此即经曰:
“实而不满”,若阳明实而不通则胃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即“实而满”)
❖ 胃家实:
是以病机形式来阐述阳明受邪之后致津伤 热盛的机理,故胃家实既概括阳明内外(热 与实证),又揭示了阳明胃肠燥、热、实的 特点。
脾、胃、肠自成特殊系统: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并为胃行其津液,胃 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胃气以降为顺,脾 气主升,二者互为表里,同居中卅,通达上 下,一升一降,燥湿相济是主持人体气机升 降的中心枢纽。
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始终保持 胃肠的胃实肠虚,胃虚肠实,虚实交替的正 常生理现象。此即经曰:“实而不满”从而 产生大量的阳气与津液,为人体生命活动必 须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阳气与津液保 持相对平行即“阴平阳秘”。
❖汗出
渴自在其中。
特征:全身性大汗出,伴口渴喜冷饮
❖不恶寒 言表证己解据“恶寒何故自罢”(183) 反恶热 胃热炽盛,热自内向外透,为阳明热型
❖脉大—洪大之意,阳明胃热充斥于脉气
鉴别:

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主证 潮热—阳明实热之邪深陷胃肠
脉滑而疾—热尚盛,燥实结聚未牢,津伤不重
阳 治疗: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微和胃气

腹中转气,更服一升
观察证情:与承气汤一升

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禁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气血亏虚) 邪实正虚—难治,不可与承气汤(耗伤正气)
太阳病误治导致热结成实
若吐 太阳病 若下
耗伤津液
表里同病
治疗:表解乃可治里(过经)
误治:过早使用下法,必导致邪热内陷,里实更甚而语言 错乱
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
二阳 并病
转变:太阳证罢—表证已解
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肠腑燥实 证候 大便难—热结津伤
谵语—热扰心神
治疗:下之则愈—大承气汤
阳明三急下证(252、253、254)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 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2)
,病情显著。” –徐灵胎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 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 澀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214)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 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250)
阳明腑实轻证证治 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
少阳阳明合病宜下的证治(256)
实大滑数
(顺)木不克土
阳明 少阳
合病下利——热结旁流——大承气汤
弦脉
(逆)“负者失也”木来克土
三承气汤鉴别:
谢 谢 各 位 !
燥屎形成另一证候(242条)
小便不利—热壅气机
证候
大便 乍难—燥结阻滞,排便困难 乍易—津液入肠,燥结得润

伤寒精品课件:阳明病

伤寒精品课件:阳明病

转折连词, 强调此汗出 与前证不同
2020/7/14
《伤寒论选读》—阳明病
14
第一段:
原文解析
第二段: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 其汗,汗先出不徹,因 转属阳明也。” 表 病之初,治疗不力汗出 不彻,病邪稽留郁阳化 热,病转阳明。
汗出不彻——乍出乍收, 或汗出过少,或为时过短, 或微汗出而未至全身。
“伤寒发热,无汗,呕 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 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直入阳明
胃家实
少阳阳明
2020/7/14
少阳病误治伤津 邪入阳明
胃中燥热 邪气充实
《伤寒论选读》—阳明病
大便难
12
原文: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
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
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1)
P11
2
进一步解释阳明病的病因病机。
原文解析
若吐若下——或吐或下
热结在里——指阳明里热炽盛
表里俱热——表热,肌肤大热;里热,病机为里
热炽盛。总属邪热充斥内外。
2020/7/14
《伤寒论选读》—阳明病
37
时时恶风——热蒸汗多,损伤气阴,腠理疏松
﹡注意与表证恶风鉴别:
表证恶风 —主证,与发热、头项强痛同见,无口 渴心烦。
阳明热证恶风——兼证,发生在大汗后,随汗出多 少而时作时止。
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
之。 (228)
P114
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原文解析
其外有热——有发热之阳明病外证。
不结胸——无心下满而硬痛之结胸主证。
饥不能食——形容病人自觉脘腹嘈杂,为心中懊憹

第0章阳明病辨证并治课件-文档资料

第0章阳明病辨证并治课件-文档资料
阳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207)
不吐不下——未经吐下,证属胃实 证 阳明病 心烦——腑实热结,浊热上扰
补充:当有腹满,不大便,发热等症
治:可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导热下行 (缓下)
经筋医学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27
~ 被遗忘的经筋医学~
阳 明 病
发潮热-阳明旺于申酉
诊断: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汗多肌疏,微恶风寒 大渴,舌上干燥——热盛津伤 心烦——热邪上扰,神志不安
变 证
治疗: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经筋医学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18
~ 被遗忘的经筋医学~
阳明里热太盛,津气两伤的证治(169)
28
~ 被遗忘的经筋医学~
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249)
原因:吐后
邪不外解
胃津损伤,外邪内陷
伤寒
(外感病)
主证:腹胀满者——化燥成实,腑气郁结
当见秘、痛(补) 病机:燥热初结阳明
治疗: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
经筋医学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29
~ 被遗忘的经筋医学~
2.小承气汤证
阳明多汗伤津致便硬谵语的证治(213)
热盛---汗出津伤---屎硬---谵语(因果关系)
经筋医学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30
~ 被遗忘的经筋医学~
阳明腑实轻证的治法与禁忌(214)

谵语-胃中浊热,上扰心神

17 阳明病本证-阳明病热证

17 阳明病本证-阳明病热证

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偏重于阳明的白虎汤重证的证治及 禁例( 禁例(219) )
证 三 阳 合 病 —— 重, 重, , , —— 病 治 治 (禁治) 禁治) 阳明 白虎汤 —— —— —— 重, 重, , —— 阳明 ( )——重 重 , —— ,阳 ——阳 阳 , , ,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病热证
(一)栀子豉汤证
阳明热证误治的各种变证及下后热留胸膈证治( 阳明热证误治的各种变证及下后热留胸膈证治(221) )
—— 证 阳 明 病 热 —— —— 热 热 热 ( ( 热——热 热 热 (阳明 ——热 热 误 变 证 误 误下 —— —— 证 膈 治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胸膈 热 热 证) 证) ( 阳) 阳) ) 阳) 阳)
脉浮,微热, 脉浮,微热,为太阳表证未解 五苓散证 小便不利,消渴, 小便不利,消渴,由膀胱气化失职所致 为寒,兼表,治以温阳化气, 为寒,兼表,治以温阳化气,佐以解表
脉浮,发热, 脉浮,发热,为热盛 渴欲饮水, 渴欲饮水,为阴伤 猪苓汤证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为水热互结 为热,兼阴伤, 为热,兼阴伤,治以清热养阴利水
案例录像
阳明里热太盛,津气两伤的证治( 阳明里热太盛,津气两伤的证治(169) )
无大热——表邪内传,外无大热 表邪内传, 无大热 表邪内传 主证 伤 寒 口燥渴——热盛津伤 口燥渴 热盛津伤 心烦——热扰心神 热扰心神 心烦 背微恶寒——热炽伤气,汗多窍疏 热炽伤气, 背微恶寒 热炽伤气
治疗:白虎加人参汤 治疗: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清热益气生津
阳明病下后余热未除,留扰胸膈的证治( 阳明病下后余热未除,留扰胸膈的证治(228) )
治疗经过:下之 燥结虽通, 治疗经过:下之——燥结虽通,余热未尽 燥结虽通 其外有热——余热残留,反映于外 余热残留, 其外有热 余热残留 证候 阳 明 病 手足温——热势不盛,手足温暧 热势不盛, 手足温 热势不盛 不结胸——邪未与水结 邪未与水结 不结胸 心中懊恼——余热上扰胸膈 余热上扰胸膈 心中懊恼 饥不能食——余热上扰胃脘 余热上扰胃脘 饥不能食 但头汗出——郁热蒸腾于上 郁热蒸腾于上 但头汗出 治疗:栀子豉汤主之 治疗:栀子豉汤主之——清宣郁热 清宣郁热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 分析:
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 181 185言太阳转属阳明因发汗太过或误吐下 亦有发汗不彻等来路
2020/8/10
.
10
脉证 汗出濈濈然者 大便难 不更衣
2020/8/10
.
11
三、阳明病脉证 原文182:问曰:阳明病外证如何?答曰:身热,
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 提要:阳明胃热亢盛在外的证候 ❖ 分析:
. 中阳受伤—手足厥冷24
❖ 施治:予白虎汤 ❖ 应用:
阳明胃热炽盛 仲景本身运用 厥阴病热厥证
热痹证
2020/8/10
.
25
原文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 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 燥而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 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020/8/10
.
19
❖ 提要:述阳明本经感受风寒,逐步化热所见 证候及误治变证
❖ 分析:
咽燥口苦发热汗 风寒直犯阳明 胃肠实热虽去但无 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里热之征 形热邪郁于胸膈
腹、满脉浮而紧喘、谵语误温针及下之太早
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
清宣郁热 栀豉汤
2020/8/10
.
20
❖ 鉴别:


太阳栀豉汤证 来路不同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2020/8/10
.
28
❖ 提要:继221、222条津气两伤进一步发展,水 热互结下焦证治
❖ 分析:脉浮—言里热盛反映在外而非表脉
发热 渴欲饮水
阳明胃热炽盛之征 水热互结,气不化津
小便不利—水停下焦,水气不利
❖ 治法:育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阳明病辨证并治PPT课件

阳明病辨证并治PPT课件
第2页/共18页
• 二、阳明病: • 1.定义:阳明病为病邪侵袭阳明,导致胃肠功能失常,邪气从
阳化热,形成里热里实的病变。常为外感病程中阳气亢旺、邪 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多属里热实证。 • 2.病因病机:阳明病,可由外邪侵入阳明而发,亦可从太阳病、 少阳病转属而来。形成阳明病者,多素体阳气偏亢,邪入阳明, 易于化热化燥,形成里热里实之证,以胃肠宿食粪便留滞,阻 滞腑气通降为主要病变者,为典型的阳明病,仲景称之为“胃 家实”。
证见 内实——内结成实(胃家实) 大便难——排便困难(润导法证)
诊断:此名阳明也——阳明病
第9页/共18页
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 【原文】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
[1]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 【词解】
• [1]汗出就濈濈 (音辑辑) 然:汗出连绵不绝貌。
少阳阳明 误治津伤,肠燥
暂时大便难
第4页/共18页
4.治法方药:以清、下两法为主。
阳明热证:
辛寒清热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气津两子仁丸
少阳阳明证:
导下
蜜煎、猪胆汁
第5页/共18页
• 5.预后:阳明病正盛邪实,多为里热实证,治疗及时,或清或下,可立转危局,愈于阳明。若失治误治, 津液内竭,则死于竭阴。若攻下过早或过猛,损伤中阳,又会导致下利滑泻之变,转为太阴病。
第3页/共18页
•3.分类:
阳明热证
无形邪热炽盛充斥内外,表里 身热、汗自出、烦渴、脉洪大
俱热。

正阳阳明
阳 明 实 证 太阳阳明
燥热之邪与胃肠中宿食粪便相 结,阻滞腑气通降

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_PPT课件

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_PPT课件

❖ 方义: 枳朴—理气消痞 大黄—清热去实
2020/7/3
医学课件
35
原文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 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 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原文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是,绕脐痛,烦躁, 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原文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 宜大承气汤下之。
2020/7/3
医学课件
4
四、治则:
❖ 清下两法
清宣郁热—栀豉汤 清法 辛寒重剂—白虎
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下法—攻下实热燥结—三承气汤
五、预后
❖ 阳明病是正盛邪实的里实热证,清下两法运
用得当,药到病除预后良好,传变少故云
“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高度概括了其预后
但若误治失治,津伤甚则可出现亡阴危候即
无所 阳明为病,多从燥化成实热结于肠留而不去。
复传 正盛邪实,正邪剧争,应用清下二法得当,
2020/7/3 传变少,预后良好医学。课件
17
原文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 提要:述阳明病主脉
❖ 分析: 脉大 阳明胃热亢盛,充斥于脉气
指洪大或沉实有力,脉来去皆盛实
2020/7/3
医学课件
18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2020/7/3
医学课件
9
原文185:本太阳,初得病时,汗先出不彻,因 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 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原文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 提要:述阳明病成因及其脉证
❖ 分析:
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

阳明病护理PPT课件

阳明病护理PPT课件

03
便秘:大便干燥,排便 困难
04
腹胀:腹部胀满,按压 有疼痛感
05
呕吐:胃部不适,呕吐 物多为酸水或食物残渣
06
头痛:头部疼痛,持续 时间较长
阳明病的护理要点
2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清淡、易 消化、营 养丰富
食物选择: 蔬菜、水 果、瘦肉、 蛋类、豆 类等
避免辛辣、 油腻、刺 激性食物
适量饮 水,保 持水分 平衡
0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
03 适当运动:坚持锻炼,如跑步、 游泳、瑜伽等
0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 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预防感染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洗澡、刷牙等
02
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减少 感染风险
03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0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新鲜蔬果,少吃油腻、辛辣
解表
阳明病的病因
外感风寒:感受风寒邪气,导致
01
阳明经脉受阻 饮食不节:饮食不当,损伤脾胃, 02 导致阳明经脉受损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导致阳明
03
经脉失调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 04 导致阳明经脉失调
阳明病的症状
01
发热:体温升高,伴有 寒战、出汗等症状
02
口渴:口干舌燥,饮水 量增加
05
健脾和胃:使用健脾和胃类中 药,如党参、白术等
02
清热解毒:使用清热解津:使用养阴生津类中 药,如麦冬、石斛等
06
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类中 药,如桃仁、红花等
西医治疗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 素、抗病毒药物等
02 物理治疗:如热敷、 冷敷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治变证: 误汗则谵语甚 ——津更伤,热愈炽。 误下 额上生汗 阴竭于下,阳无所附而上越。
手足逆冷 (一说:邪陷阳郁。)
【原文】(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 主之。
【提要】 里热炽盛致厥的证治。
【释义】 脉滑 ——主里热(真热) 厥 ——热邪郁遏于里,阳气不达四末(假寒)
当见胸腹灼热、口干舌燥、烦渴引饮、舌红 苔黄、小便黄赤等里热证。
【提要】 论阳明病表里俱热的证治。
【释义】
浮 ——热盛于表
脉 滑 ——热炽于里
表里俱热,气血浮盛。
其证当有身大热、汗大出、不恶寒、反恶热、 心烦、口渴、脉洪大等证。
身大热 ——里热蒸达于外。 汗大出 ——热蒸津泄。 主证 不恶寒、反恶热 ——外无表邪,里热炽盛。 心烦 ——热扰神明。 口渴 ——热盛伤津。 脉洪大 ——正盛邪实,热蒸气腾。
【提要】 论三阳合病,邪热偏重阳明的证治及禁例。
【释义】
主证: 腹满 ——热壅气滞。
身重
热盛伤津耗气,经气壅滞。
难以转侧
三阳合病 口不仁 ——胃热灼津耗气。
面垢 ——热蒸汗浊。
谵语 ——邪热上扰神明。
遗尿 ——热盛神昏,膀胱失约。
自汗出 ——热迫津泄。
病机:里热炽盛,充斥上下内外。
【治法】清解里热——白虎汤
【提要】 论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及下 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释义】 1、原有脉证
阳明病
脉浮紧 ——邪热亢盛。
咽燥口苦 ——里热上攻,灼伤津液。
腹满而喘 ——热壅气逆。
发热汗出
邪热炽盛,蒸达于外。
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 ——热壅气滞。
2、误治变证及热扰胸膈的证治
烦躁 误汗 心愦愦 伤津胃燥,邪热上扰。
【治法】清解里热:白虎汤。 【方义】见阳明篇。
关于白虎汤证讨论归纳
▪ : 1、条文,白虎汤用于表里俱热者 176条, 三阳合病,阳明里热独盛 219条,厥阴病热厥, 脉滑 350条,按全书顺序见于太阳病,阳明病, 厥阴病,提示其应用范围是广泛的,不限于一经 一病
▪ 2、主证:(1)据条文的精神可看出主证是热 和汗二字 。关于四大证的问题,即大热、大渴、 大汗、脉洪大未提。
谵语 怵惕 温针 烦躁不得眠
以热助热,热扰神明。
心中懊侬 ——热扰胸膈 误下
治法:清宣郁热
舌上生苔 ——热郁于上 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阳明病误下,栀子豉汤证与太阳病误下的栀子豉 汤证,虽病因来路不同,但病机相同,治亦同。
▪ 体会:(临证辨证要注意)
▪ 1、脉证合参(结合实际以辨证为主,不能仅某一脉证印 定眼目)
3、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征:

在热盛、大热,汗多基础上,又
见脉滑数,苔薄黄而不润,或苔白而干
或口燥渴者,就可用白虎汤清热保津。
▪ 4、治禁:禁用汗下(219条)
2、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168) (169) (170)
(222)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
又指症状“表”指阳明外证(182条)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里”指里热津伤,大渴欲饮等。
时时恶风——里热外蒸,大汗出,不但津伤,气亦随汗外泄, 致气津两伤,表气不固,汗出肝疏,不胜风袭。
▪ (“时时恶风”之特点:呈阵发性恶风寒,虽阳明热盛, 汗出濈然,但时缓时急,当大汗出——热随汗外越,身热 减汗出变缓——有恶风表现)
【释义】
外有热,手足温——邪热未尽。 不结胸 ——非水热互结。 阴明病下之 心中懊侬 ——热扰胸膈。 饥不能食 ——热郁气滞。 但头汗出 ——热郁于里,熏蒸于上。
治法:清宣郁热——栀子豉汤主之。
(二)胃热津气两伤证 1、白虎汤证 【原文】(176)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① , 白虎汤主之。 【词解】 表有热,里有寒:此处当作表里俱热解释为是。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 热结在裹,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 人参汤主之。 (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 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 不可 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 加人 参汤主之。 (170)
第二节 阳 明 病 本 证
一、阳明热证(经证) (一)栀子豉汤证 【原文】(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
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①,反谵语。若加温针,
必怵惕②,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
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
豉汤主之。
【词解】 ①愦愦:形容心中烦乱不安。 ②怵惕:恐惧的样子。
菌痢、流脑、热痹等。 ②外科及皮肤科:药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 ③妇科:产后高热。 ④儿科:小儿高热、乳蛾、口疮、哮喘等。 ⑤五官科:口腔炎、牙龈炎、角膜炎等。
【原文】(219)
三阳合病①,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②, 面垢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④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词解】 ①三阳合病:即太阳、太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②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③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④谵语:《金匮玉函经》“谵语”下有“甚”字。
▪ 2、注意抓主证:(审因论治,如本条,“外证”)
▪ 如脉浮紧
▪ 阳明病常脉——脉大太阳伤寒证常脉
▪ 阳明病变脉
▪ 3、知常达变 如脉浮紧 太阳伤寒证常脉

阳明病变脉

阳明病常脉——脉大
【原文】(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 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 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提要】 论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病机:阳明胃热炽盛,表里俱热。
【治法】 辛寒清热。
【方药】 白虎汤
石膏一斤 ——辛寒清热。
知母六两 ——清热润燥。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益气调中,防寒凉伤胃。
【现代研究】 经实验表明,白虎汤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还有
一定的抑菌、抗炎、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临床应用】 ①内科:乙脑、出血热、糖尿病、胰腺炎、肺炎、急性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 (222)
【提要】 里热炽盛,津气两伤的证治。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 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提要:阳明热盛、津气两伤证治。
分析:表里俱热
即概括病机:里热外蒸,弥漫周身充斥内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