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15)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ec580b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8.png)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生物变异的特点及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时间:5分钟2. 新课内容: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时间:10分钟(2)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时间:15分钟(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时间:10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品种的狗,让学生分析其变异类型和原因。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15分钟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变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略2. 拓展延伸:查找资料,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
在讲解新课内容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生物八下《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人教版生物八下《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公开课(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b2326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4.png)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学器材:〔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教学设计图示: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学生:比方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
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
〔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
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9115e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9.png)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多样性》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着重探讨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难点: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番茄、水稻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不同颜色的豆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番茄、水稻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生物品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变异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 知识拓展:介绍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答案: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变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的变异,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2. 作业题目: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适应环境、进化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分组实验、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理解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6111f3e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e.png)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年级:初中
课题: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变异概念。
2. 掌握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书籍和图片资料。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例引出生物的变异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疑问。
二、讲解生物的变异(15分钟)
1. 讲解生物的变异概念和种类。
2. 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3. 通过案例分析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如果蝇的眼色变异等,了解生物变异的具体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生物变异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生物变异的案例,并做简要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86e264693daef5ef73de2.png)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引起变异的两种缘故;明白得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的阻碍。
2、能力目标: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调查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爱护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缘故,明白得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因素的阻碍。
2、难点: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缘故。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两种性状相差极大、不同品种的花生,指导学生分组,投影片,探究活动记录表。
布置学生观看。
学生预备测量工具,明确各自的任务。
学生观看有关人类、动物、植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出示投影)1、我们把兔的毛色、人的耳朵有没有耳垂、豌豆植株的高矮称为___________。
2、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
3、上题中,涉及了哪些相对性状,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4、我们把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叫__________。
把生物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__________。
导入:07年2月,胡锦涛主席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一位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李振声培养了“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其中“小偃6号”累计推广面积达1.2亿亩,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培养离不开生物的变异。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研究生物的变异。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联系生活,形成认识——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师: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40页,认真阅读40页的文字和图片,找一找与生物变异有关的信息。
生:学生看书自学,找有用信息。
板书一、生物的变异_______存在生:交流从课本中找到的关于生物变异的信息和观看到的生物变异现象。
师:同学们举出的现象差不多上生物的变异,依照这些例子,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指板书引导学生完成填空。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1c8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3.png)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优化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并掌握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变异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变异的原因解释各种生物现象。
重点: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以及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概念讲解:以生动的语言介绍变异的定义,并细致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 实例剖析:分析具体的实例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异现象,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5. 变异的意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不遗传变异原因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特点可遗传不可遗传实例农作物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例,说明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题目:运用变异的知识,解释一个具体的生物现象,如熊猫的黑眼圈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附近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释。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065d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3.png)
2024年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3.1 变异的概念与类型,3.2 变异的原因,3.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异的原因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不同品种的狗、多指畸形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变异的定义、分类(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2)变异的原因: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变异的选择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玉米籽粒颜色变异”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的类型3. 变异的原因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生物种群出现多样性。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变异的知识。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997a9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2.png)
小学科学22《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生物的变异(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 掌握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
教学重点:1. 生物变异的定义和分类;2. 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性变异的解释;2. 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之前所学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介绍生物变异(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生物的变异形式,如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并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Step 3 生物适应性变异(25分钟)教师引入生物的适应性变异概念,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异。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p 4 生物变异与进化(2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教师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生物变异如何促进物种的进化,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5 案例学习(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生物变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生物的变异现象,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异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Step 6 总结和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变异的意义、未来研究的方向等。
二、反思: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导入环节设计得当: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形式和原因;3. 提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引入生物变异的案例,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变异;但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内容较为繁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裕。
15.5生物的变异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
![15.5生物的变异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8eecb478cf84b9d529ea7a22.png)
第5节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4、尝试一种研究生物的方法-调查法,并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体悟出“我”是唯一,增强自豪感,更加地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手段及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变异的例子,图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件,准备花生,课前挑选调查员一、激趣导课游戏活动:教师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
(学生兴奋地仔细挑选,但无功而返,反思:总有差异。
)引出“变异”课题。
设计思想: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活动一: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
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
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予以展示、比较说明。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自我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要求: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a50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3.png)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efe0c5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2.png)
2024年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分类与特点,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类型,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变异现象。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一: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生物变异的分类、特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
过程二: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规律。
过程三: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变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四: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生物变异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变异的分类与特点2.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与表现3. 染色体变异的机理与表现4. 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5.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玉米的白化苗(2)果蝇的残翅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对生物变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8c87ff763231126fdb113c.png)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继“人的性状和遗传〞之后关于生物变异的内容比拟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拟适合运用探究式教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并且对于农作物育种有最根底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变异的概念。
〔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开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生物遗传变异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媒体准备:生物变异的PPT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提问: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描述的是—种什么生物现象?〔学生答复〕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话题。
二、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概念1、出示问题:什么是变异?2、学生看书后答复。
3、教师点评,并强调概念中关键词。
4、由此引出变异的特点。
〔二〕变异的分类1、出示问题:变异的分类有哪些?2、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交流结论。
3、教师及时总结,并比拟两种变异的分类依据。
〔三〕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开展的意义。
〔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总结〕〔四〕观看变异的应用案例。
〔五〕师生共同分析生物的育种方法。
七、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概念:2、变异的分类:1...... 2......3、变异的应用:如:......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7..5生物的变异【一等奖教案】
![7..5生物的变异【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ad9346c85ec3a86c2c520.png)
7.2.5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
1.举例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图片、花生、尺子、适当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1.概念: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的解释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一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课件让课堂更充实,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节课我也明白,学生讨论,动手动脑能打开智慧之门.。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6d75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着重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并通过实例分析变异在生物适应环境、物种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如“同卵双胞胎的差异”,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分类,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活动: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体变异,让学生亲身感受变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因素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机理。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逆变异。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如点突变、插入突变等。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
(2)如植物在缺光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变黄。
(3)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变化,促进物种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变异的知识。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26b6067f1922791788e818.png)
生物的变异教学分析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遗传讨论的是基因稳固传递的一面,变异讨论的是基因发生改变或组合发生改变致使的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不同。
《生物的变异》这节是上节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能够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转变引发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能够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诞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加倍全面。
所以这部份内用既有利于对遗传现象的全面理解,更是生物进化的物质基础,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发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诞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和在生产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对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分析讨论,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信息处置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物的变异的意义讨论,帮忙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关注,帮忙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培育其酷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教学难点:1)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2)分析不同变异产生的原因设计思路由于本节课中,变异的现象是学生可知可看的、变异的本质是微观抽象的,变异的意义对科学、技术、社会都产生了庞大的影响而成为热点话题,所以咱们想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前沿热点话题的关注,引导其试探、熟悉有关变异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达到相关教学目标。
所以,咱们的设计中以一个问题为导火索,激发学生开展探索性的阅读、辩论、试探与交流,构建自己对变异的认知。
形成主动式的、成心义的学习。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调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中国有句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它说明了什么样的现象呢?课件展示,“一只母猫和多只小猫的图片”学生讨论分析,说诞生物界中亲代与子代和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着不同(不相似性),即变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5a6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d.png)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生物的变异
课题名称生物的变异课型新授课序号*****
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共享人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
学
目
标
具体格式: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对比说明生物变异的类型
(2)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主题目标及解决策略主
题
目
标
结合生物变异的知识点的学习,实现利用变异的原理培养学生在农作物的栽培和动物饲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解
决
策
略
策略一:列举生活实际的例子,区别变异类型
策略二:结合农作物的栽培和动物饲养方面的例子,学会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
改与反思
一、
定向预习
明确目标预学主题一: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问题引领:
1.变异的概念
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预学自测:
1.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
遍存在。
2. “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A 气候的差异
B 染色体畸变
C 基因突变
D 人为因素
3. 有利变异是指()
A 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B 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C 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
D 可以提高产量的变异
板书设计
预学主题二: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引领:
1.人工选择育种
2.人工诱变育种
预学自测:
1. 下列生物变异中,由于遗传物质——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项是()
A.将萌发的水稻种子放到宇宙飞船中,在太空中一段时间返回地面后播种,选育出了新的水稻品种
B.北方栽培的又香又甜的苹果移栽到广东后,其苹果变得又酸又涩
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杂种第二代豌豆中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出现
D.一对表现正常的表兄妹近亲结婚(他们的外祖父是白化病患者),
2. 科技人员用高产不抗倒伏小麦和的产抗倒伏小麦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明()
A、性状不能遗传
B、只有显性性状传给后代
C、可以利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
D、形状决定基因
二、
互动共享,深化认知1.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1)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无法正确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具体解决的办法是:看是不是由环境不同导致的。
(2)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无法确定遗传是有益还是不利。
具体解决的办法是:让学生紧抓一点,看是否有利于“自身”的生存。
2.集体共享,完善问题。
(1)可能出现的问题:感冒病毒抗药性增加是那种变异类型。
具体解决的方法:感冒病毒抗药性增加是对人类不利,对自身有利。
但变异是否有利是对生物自身而言,所以是有利变异。
3.反思评价,二次共享。
举一反三:杂交
学习笔记:
三、精1.重点和难点的点拨:;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引起的变异
不遗传变异:环境变化而遗传物质
未变引起的变异
类型
应用:
意义:
讲点拨,完善共享
易错易混点的点拨:变异看是不是由环境不同导致的。
如果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否有利是对生物自身而言。
2.思想和方法的点拨: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讲解。
3.其他方面的点拨:杂交常与遗传中基因的组合一起考查。
四、分层达标,全面提升1.分层练习。
一组练习
1、有利变异是指 ( )(有利变异的概念)
A 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B 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C 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D可以提高产量的变异
2、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是()(变异的定义)
A 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 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 把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
D 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
3俗话说:“一树结果,有酸有甜”。
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定义)
A 适应性
B 应激性
C 遗传性
D 变异性(2)
易错点:第(2)题。
错因分析:ABD三个例子都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C讲的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二组练习
1、一对双胞胎(同卵生)的兄弟俩胖瘦相比很大,其原因是()(引起变异的原因)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C、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D、隐性基因发生了变化
2、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总体考查)
A.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B.生物的性别是由一对染色体决定的
C.子代与亲代性状不同的现象属于变异
D.从生物的进化上看,遗传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易错点:第2题。
错因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
2.全面提升。
1.练习与设计。
(1)现在利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疗效底了,其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C、现在人体普遍健康
D、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2)宇航员将一些种子带上太空,让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