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二:反思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隋炀帝。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言之有理即可)
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藏族;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蕾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3.材料论述
材料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唐朝时期印度佛教、音乐、文学语言、制糖工艺、眼科医术等先后传人中国。同样,中国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西游经历的国家地理、物产,习俗等资料,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唐玄宗;安史之乱。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诗圣。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诗史。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
10.唐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和谐盛世篇】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
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材料三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1)据材料,分别写出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中日交流:鉴真;中印交流:玄奘。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传回日本,推进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汉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的先进技术向外传播;同时西方等地区的物产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两例予以说明。
形式:引进来、走出去;相关史实: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灌溉;防洪。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科举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主要原因: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2.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5分)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3分)
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1)对比材料一的两个文段,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才能)。
(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3分)
观点:一是愚民政策,二是皇帝的私意造成的。开放政权。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唐朝时科举制得到怎样的发展和完善?(3分)
“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对外关系篇】
完成下列表格(6分)
①天竺或古印度(2分)②玄奘(2分)③鉴真(2分)
【文化昌盛篇】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2分)杜甫。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进士科重要考试内容。
(4)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什么经济政策。(2分)
思想:以民为本。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请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据材料三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
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影响深远篇】
今天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谈谈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2分)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深远;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任意回答两点即可,2分)
1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令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盛世经济】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隋炀帝。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言之有理即可)
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藏族;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蕾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3.材料论述
材料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唐朝时期印度佛教、音乐、文学语言、制糖工艺、眼科医术等先后传人中国。同样,中国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西游经历的国家地理、物产,习俗等资料,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唐玄宗;安史之乱。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诗圣。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诗史。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
10.唐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和谐盛世篇】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
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材料三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1)据材料,分别写出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中日交流:鉴真;中印交流:玄奘。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传回日本,推进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汉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的先进技术向外传播;同时西方等地区的物产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两例予以说明。
形式:引进来、走出去;相关史实: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灌溉;防洪。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科举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主要原因: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2.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5分)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3分)
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1)对比材料一的两个文段,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才能)。
(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3分)
观点:一是愚民政策,二是皇帝的私意造成的。开放政权。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唐朝时科举制得到怎样的发展和完善?(3分)
“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对外关系篇】
完成下列表格(6分)
①天竺或古印度(2分)②玄奘(2分)③鉴真(2分)
【文化昌盛篇】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2分)杜甫。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进士科重要考试内容。
(4)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什么经济政策。(2分)
思想:以民为本。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请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据材料三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
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影响深远篇】
今天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谈谈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2分)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深远;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任意回答两点即可,2分)
1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令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盛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