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题.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专题
一、酸和碱选择题
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
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 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则托盘天
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 粉末可能是 ( )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 B 氢氧化钙、D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 A 碳酸氢钠、 C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 A 和C中选。
CaCO3 +2HCl = CaCl2 +H 2O+ CO2
1007344
NaHCO3 +HCl = NaCl+H 84732O+ CO2
44
MgCO 3 +2HCl = MgCl 2 +H2O+ CO2
847344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 份质量,两盘放
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 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量,而 100 份碳酸氢钠与73 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 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 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 份质量。
故选: C。
44 份质100 份质量
2.为比较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A. X>Y> Z
【答案】 A
B. Z> Y>X C. X> Y、 Z> Y D. Y> X、 Y> Z
【解析】
【详解】
现有 X、 Y、 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X 产生氢气, Y 不反应,说明 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 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X> H> Y;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
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 Y> Ag>Z;则 X、 Y 和 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故选
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
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
3.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 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B.杨梅C.栗子D.菠萝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常温下, pH<7 的溶液呈酸性, pH=7 的溶液呈中性, pH>7 的溶液呈碱性, pH 值越小,酸性越强, pH 值越大,碱性越强,故栗子呈弱碱性。
考点:溶液的 pH 与溶液的酸碱性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2、H、SO42、 Cl B.Ba2、Na、Cl、NO3
C、
Ca
2 、
OH
、 CO 32D
. Na
、
H
、 HCO 3、 NO 3
. K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
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
正确;
C、 Ca2+、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H+、 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
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答案】 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 A 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1
,故 B 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3
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
C 错误; D.蒸发
D 正确;故选C。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2 验满
CO
.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D.干燥氧气
【答案】 D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正确;D、干燥氧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错误。
故选D。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
类试题的关键。
7.25℃时,向 20.0mL 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 与所加氢
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d 点对应溶液的pH: 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 和 NaOH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 大于 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等于 7,溶液呈中性。
【详解】
A.由图可知, b 点所示溶液的pH< 7; d 点所示溶液的pH> 7,所以 b、d 点对应溶液的pH: b<d ,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HCl=NaCl+H2O,参加反应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36.5:40;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及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故错误;
C.由图可知, b 点所示溶液的 pH< 7,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D. d 点所示溶液的 pH> 7,所示溶液的溶质既有酸碱中和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
化钠,故正确。
故选 D。
8.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酸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
B.安全应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并涂抹3%~5%的小苏打溶液
C.硫酸检验:向某溶液中加入镁条产生无色气体,则证明该溶液是硫酸
溶液
D.硫酸用途:70%以上的浓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其余用于农
药、医药等领域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洗,小苏打溶液呈碱性,中和残留在皮肤上
的酸液,减少伤害,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镁条放入某无色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溶液是盐酸或稀硫酸等,故选项说法
错误,符合题意;
D. 硫酸用途: 70%以上的浓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其余用于农药、医药等领域,选项说法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CO 和 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故 A 正确; B、 CO 和 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 B 正确; C、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说法错误,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
同,故 C 错误;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故 D 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A13+、 Na+、 Cl-、 NO3-B.Cu2+、H+、 SO42-、 Cl-
C. K+、 Ca2+, OH-、 CO32-D. Na+、 H+、 CO32-、 OH-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
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 Ca2+、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H+与 CO32-、 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
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先读题干,
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
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1.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A.盐酸B.水C. NaCl D. NaOH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氯化钠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
合题意;故选 B。
1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 ),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
【答案】 C
B.加入硝酸银溶液C.加入氢氧化钾溶液D.加入稀盐酸
【解析】
【详解】
A、在空气中加热,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
误。
B、加入硝酸银溶液,铜锌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
项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与黄金、铜锌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加入稀盐酸,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3.为比较 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A. X>Y> Z B. Z> Y>X C. X> Y、 Z> Y D. Y> X、 Y> Z
【答案】 A
【解析】
【详解】
现有 X、 Y、 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X 产生氢气, Y 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 H> Y;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
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 Ag>Z;则 X、 Y 和 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
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
1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A. Ca( OH)2、 HNO3、 BaCl2
)
B.Na2SO4、 MgCl2、 KOH
C. Na2CO3、 K2SO4、 HCl
【答案】 D
D. H2SO4、NaCl、 Cu( NO3)2
【解析】
【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
【详解】
A、 Ca( OH)2、 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A 不正确;
B、 MgCl2、 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B 不正确;
C、 Na2CO3和 HCl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C 不正确;
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15.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
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
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
【答案】 C
D.烧碱和生石灰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 A 错误; 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 B 错误; 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
灰则能吸收水分,故 C 正确; 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 D
错误;故选 C。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2 、
H 、 SO2、
Cl
B2、
Na
、
Cl
、 NO
3
. Cu4. Ba
.、
Ca 2
、
OH
、 CO 32
D
.
Na
、
H
、 HCO 3、 NO 3
C K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
正确;
C、 Ca2+、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H+、 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
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7.向一定量的Ba( OH )2溶液中滴加稀H 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B.
C.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PH>7,向一定量的 Ba( OH)2溶液中滴加稀 H2SO4,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碱性逐渐减弱, pH 逐渐变小。
当稀硫酸恰好与氢氧化钡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pH=7,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呈酸性,pH<7 ,错误;
B、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溶液中钡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恰好完
全反应时,溶液中的钡元素的质量为0,错误;
C、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
全反应时只有水,不导电,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正确;
D、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
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温度慢慢的降低,错误。
故选C。
【点睛】
做化学反应与图像题时,首先要搞清楚会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各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
再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的量,最后仔细分析解答。
18.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B 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 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 B 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 A 点时的溶液pH>7 ,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
故选C。
19.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 (pH ≈ 2)
B.牛奶 (pH ≈ 6.5)
C.矿泉水 (pH ≈ 7)
D.肥皂水 (pH ≈ 10)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涂抹碱性的物质以减轻疼痛,选项中只有DpH≈10>7,显碱性
考点:酸碱性与pH 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应用
20.在 Ca( 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 没有改变的是
()
A. CO B. CaO C. Cu( NO)
2D. HCl
23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 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
量分数不变,溶液的 pH 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 减
小.故选项错误;
pH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
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