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影响论文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缺铁性贫血的危害缺铁性贫血是什么: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90%以上为缺铁性贫血。
防治贫血是儿童青少年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研究在探索国内外有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进展,为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临床上将贫血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贫血中的一种,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贫血。
导致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的常见病因有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其中铁缺乏所致的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身体主要经历储铁减少期、红细胞生产减少期)和缺铁贫血期3个阶段。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对铁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铁代谢的特点(膳食铁吸收的限制,需求增加时身体不能迅速增加铁储备等),所以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补充法国BNSWHO血细胞源料铁剂是现在补铁的有效方法,补铁的同时还能增强人体血液循环。
月经不调性失血、外伤、疾病和重金属中毒破坏红细胞等也会导致铁的额外丢失,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筛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的一类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常规和体内铁代谢指标的检查,通常将健康及营养状况良好人群血红蛋白浓度的第3或者第5百分位数作为血红蛋白正常值下限,服用法国BNSWHO血细胞源料可加强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自我生成,从而治疗贫血。
研究指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采取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可直接反映患者体内铁的利用和贮存水平。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情况和危害:缺铁性贫血的国内外流行概况国人是贫血易发人群。
WHO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贫血影响到16.2亿人,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24.8%,贫血患病率为25.4%。
课题研究论文: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160256 临床医学论文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较常见。
许多儿童患有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和早期治疗是促进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1-4]。
为了探讨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xx年8月~20xx年9月收治的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补铁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综合治疗,分析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xx年8月~20xx年9月收治的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各44例,其中,常规治疗组年龄1~8岁,平均(5.25±1.13)岁。
男24例、女20例。
病程2个月~1年,平均(6.21±0.45)个月。
母乳喂养34例,人工喂养10例。
临床表现:多汗35例,夜惊23例,烦躁不安17例。
综合治疗组年龄1~8岁,平均(5.21±1.24)岁。
男24例、女20例。
病程2个月~1年,平均(6.21±0.4)个月。
母乳喂养34例,人工喂养10例。
临床表现:多汗35例,夜惊22例,烦躁不安1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补铁治疗,每天补充维生素D 1000~1400 U,给予小儿硫酸亚铁糖浆(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2151,规格:10 mL×10支,江西聚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服用,治疗1个月。
其中,每次服用3 mL,每天2~3次。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干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感染预防,并对患儿的护理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量、血清铁与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alysis and nursingeffect of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intervention nursing, including life nursing, diet nursing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was clinically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hemoglobin content,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nursing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Key words 】 children;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Nursing effect贫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营养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多种贫血的主要原因【1】。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论文
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52-02铁缺乏症(id)是临床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且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预计约有1/3的世界人口缺铁[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已居世界四大营养缺陷症(蛋白质-能量缺乏、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首位[2],也是婴幼儿患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铁缺乏,致使体内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造成的一类贫血。
ida 的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等铁代谢异常特点。
缺铁性贫血被认为是铁缺乏症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缺铁性贫血在全球普遍存在,特别是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发病人群总数的50%左右。
已有研究表明,重度贫血会使儿童语言和动作发育受抑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且其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较多,如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及孕母严重缺铁均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原因在于胎儿从母体获得铁以妊娠后3个月为最多)、铁的摄入不足(若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不及时给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原因在于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铁含量非常低)[3-4]、铁吸收障碍(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小儿腹泻不仅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使铁的排泄增加,进而致使铁吸收障碍)[5-6]、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使缺铁)等。
施巧玲等[7]通过对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结果示,乳母患缺铁性贫血是婴儿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乳母大多是因为孕期铁缺乏而致缺铁性贫血。
研究认为,孕妇缺铁性贫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将铁转运给胎儿,而是通过增加骨髓幼红细胞膜上tbr数目与胎儿竞争可利用铁,且胎盘的摄铁能力随之相应减弱,致使对胎儿的铁供给产生一定影响,使婴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健康教育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
健康教育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为保健检查小儿提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健康教育的具体效果。
方法:将275例保健检查小儿划分为对照组(n=137)和实验组(n=138),比较两组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并统计两组贫血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贫血总发生率、RBC、Hb、MCV、MCH水平及血清铁含量、铁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小儿家长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的掌握,保持小儿铁代谢正常有积极效果,能够有效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贫血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小儿常见贫血类型,其与小儿机体营养状态不佳、缺乏铁元素或者铁代谢障碍有关,会使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幼儿阶段正是机体器官、组织等快速发育的时期,所以会对营养补充产生较高的需求。
若是营养不足,便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因此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家长对这一疾病的重视,积极配合医师、护士工作。
本次研究简要论述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并将其应用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护理中,以分析其最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数与时间:275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
研究主体:于我院接受保健检查的小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实验组138例,男68例,女70例,年龄范围0-3岁,平均年龄(1.5±0.5)岁,对照组137例,男69例,女68例,年龄范围0-4岁,平均年龄(1.8±0.7)岁。
两组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别,P>0.05。
纳入标准:①健康状态良好;②家长均知情同意;③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贫血;②胎内发育不良;③患有系统疾病继发贫血。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补铁剂进行贫血预防,需详细告知家长补铁剂服用方法、剂量、时间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①发放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应当包括病因、对小儿危害性、防治方法等,可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播放PPT、科普视频等,为家长普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知识,并可采取问答形式考核家长对宣教内容了解情况。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
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影响一、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具体影响如下:1. 免疫力下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幼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 营养摄取不良:缺铁会导致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而影响幼儿的摄食量,导致营养不良。
3. 生长发育受阻:铁是身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缺铁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缺铁会导致雄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分裂和组织修复。
4. 智力发育受阻:铁是神经元的重要成分之一,缺铁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二、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缺铁性贫血对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治疗方法如下:1.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供给,如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菜等。
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食物,这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口服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不过,口服铁剂有时会引起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静脉注射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能治疗的重度缺铁性贫血病人,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铁剂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静脉注射铁剂具有风险,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有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出血、消化不良等,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三、注意事项下面是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坚持口服治疗:口服铁剂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不能间断或随意停药。
2. 规范饮食:保证幼儿的膳食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注意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等)。
3. 忌食生冷食品:幼儿在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食品,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4.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中轻度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平均每天需储铁约3.75mg,这样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
若孕期母体铁摄入不足或早产儿、双胎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幼儿期发生缺铁而贫血。
幼儿铁摄入不足: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在前四个月可以通过乳汁获得一定量的铁,但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动用体内储备铁来满足生长发育需铁量,4个月时体内储备铁已基本用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此时不补充或补充量不足,就会导致缺铁。
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以上和1~3岁分别为10mg和12mg。
婴幼儿的常规食物如人乳、牛乳、谷物均是贫铁食品,蛋黄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
婴幼儿期若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常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是人一中生长发育较快的两个高峰之一,相对需要的铁增多,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男女铁的适宜摄入量分为每天15mg和20mg,1~3岁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12mg,按体重计算铁的摄入量婴幼儿是成人的20~30倍。
婴幼儿期如此大的需要量若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铁的摄入量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就会发生贫血。
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障碍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种消化道疾病损伤了肠黏膜,使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吸收减少;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铁的食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其铁吸收率高;另一种是存在于植物性和蛋类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因受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橉蛋白的影响而不易被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导致铁吸收量小,导致体内缺铁而发生贫血。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性护理增加母体孕期铁储备: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引导孕妇平衡膳食,注意铁摄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确保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添加富含铁辅食的前4个月内有足量储存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方法对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
结果所选56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 g/l, 6~13岁>120 g/l), 4例(重度占3例)好转。
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1]。
本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影响小儿的智力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为减少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对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
年龄:6个月~13岁,喂养史:未及时添加辅食42例,其他原因18例;生产史:早产及低体重儿13例,正常出生儿47例;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10~90 g/l)44例,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70/l)13例重度贫血(血红蛋白2. 1. 5 心理护理2. 1. 5. 1 为消除患儿家长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向患儿家长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2. 1. 5. 2 缺铁性贫血临床病程较长,我们应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并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使家长对患儿治疗有较为恰当的评估。
2. 1. 5. 3 多与家长交谈,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让家长愿意和护士诉说,把护士作为知心人。
同时,护士恰当支持、鼓励和抚慰等手段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使治疗顺利进行。
2. 2 健康教育2. 2. 1 做好疾病知识指导。
首先使家长了解贫血产生的诱因。
同时使患儿父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使患儿父母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危害
儿童保健宣传信息第三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主办 ******年**月**日缺铁性贫血对孩子健康的危害**年**月**日,我社区妇幼保健科为辖区0-6岁儿童家长举办了缺铁性贫血对孩子健康危害的培训班,讲解并解答了有关孩子缺铁性贫血对健康危害一些问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多了。
造成此种情况大多是家长太“关爱”孩子了,在吃饭问题上太过精细,导致孩子摄取的营养不全面,造成矿物质的缺乏。
如果孩子近期出现皮肤苍黄,口唇、眼睑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或者烦躁不安,注意力下降等。
有的较大儿童还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易脱发。
给这样的孩子检查,一般没有特殊体征,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发现小儿呼吸、心跳增快,心脏可听到杂音,肝脏、脾脏肿大。
孩子家长就要注意你家宝宝是不是患上了缺铁性贫血。
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的。
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1)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生长发育快,婴儿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铁。
越是胖孩子越容易出现贫血;(2)饮食中铁缺乏,婴儿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而人奶、牛奶含铁很少,所以,不及时添加辅食,单纯喂奶很易缺铁;患病如慢性腹泻等,铁不能很好地吸收,而造成缺铁。
另外,有的孩子常常鼻出血,也会导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和贫血性心力衰竭。
缺铁性贫血预防是关键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给宝宝从膳食中补充铁。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刘慧娟【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
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
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
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14【总页数】2页(P1966-1967)【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生长发育【作者】刘慧娟【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患病率比较高,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IDA[1,2]。
此病的主要危害是能够引起一系列的非血液系统异常情况的出现,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降低患儿的免疫和抗感染能力,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3]。
必须重视婴幼儿IDA的预防和治疗,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治疗,降低IDA患病率,促进我国婴幼儿健康成长。
我院选取260例患儿分析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世界性营养缺乏症,据有关数据统计此病的发病率高达40%以上,而且症状不明显,临床上较难发现[4]。
特别是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婴幼儿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展。
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影响
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由于铁缺乏使得红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引发机体出现贫血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该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健康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常表现出智力低下、精神涣散、精神沉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缺铁性贫血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期为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元素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0-01缺铁性贫血(ida)是由铁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因为铁元素的缺乏而导致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机体发生贫血现象[1]。
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贫血。
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患有该病的患者常会出现四肢无力、疲惫嗜睡、极易感染其他疾病等情况,尤其对儿童的伤害更是较为严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儿童的比重是最大的,并且常会导致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目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机理的了解、对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与预防进行探索都是非常重要的。
1 铁元素的作用与来源铁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的基本微量元素之一。
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是铁元素主要缺乏的国家之一,铁元素的缺乏致使我国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1.1 铁元素的作用在研究发现,如果把一个正常人中的铁元素全部取出,差不多会形成一颗小螺丝钉。
铁元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铁元素是人体中首要的微量元素。
对于人体来说,铁元素发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铁元素可以通过骨髓造血组织进入到幼红细胞中,并聚集在线粒体中,在线粒体的能量供给下参与到血红素的合成过程,最终形成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毕业论文
缺铁性贫血毕业论文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利用不足或铁丢失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症状。
在全球范围内,缺铁性贫血是最普遍的营养缺乏症之一,特别是在儿童和女性中更加普遍。
本篇论文将重点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铁的摄取不足,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铁来生产血红蛋白。
此外,铁的丢失也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例如长期失血(如月经失血、胃肠道出血)或者健康状况如贫血性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等需要常规输血的病人均存在一定的贫血风险。
缺铁性贫血也可能是由于铁的吸收不良、存储不足或使用过高而导致的。
有些人可能天生铁吸收不良,或者在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中,铁被储存在其他部位而不是被输送到骨髓中生产血红蛋白。
二、症状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包括但不局限于:1. 疲劳和体力不佳:由于人体缺铁所致的贫血症状会导致稳定的疲劳和失去精力。
2. 心悸和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带氧能力降低,肺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会导致心悸和呼吸困难。
3. 嘴唇、舌头和指甲变蓝:由于身体缺铁,红细胞不能正常地传递和含氧气,结果会使唇部、舌头、皮肤、固齿和指甲变蓝。
4. 运动障碍:由于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因此贫血可导致运动耐力降低。
人体肌肉不再能够承受并进行持续的工作应力,导致运动表现下降。
5. 皮肤干燥和发脆:身体缺铁通常会让皮肤变得干燥,发脆,容易产生皮疹和出现皱纹。
三、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确诊需要医生进行完整的体检和病史询问,包括家族史、月经史、药物使用史、手术史等。
而前往医院检查时,血清铁蛋白,铁的饱和度,铁的总量以及红细胞形态学分析等都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包括了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指标不正常,则诊断可能具有相当的价值。
四、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包括年龄、健康状况、病史以及症状的程度等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一般人口群体来说缺铁性贫血通常通过口服铁补充剂进行治疗,一般效果会在几周内显现,但对于产后女性以及从事长期剧烈运动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缓解效果。
贫血儿童总结报告范文
一、背景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贫血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我国贫血儿童的情况,提高对贫血儿童的防治水平,本报告对某地区贫血儿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选取某地区1-14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000名儿童。
2. 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患病情况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查阅病历等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 贫血儿童比例:在调查的1000名儿童中,共有300名儿童患有贫血,占总调查人数的30%。
2. 贫血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是贫血儿童的主要类型,占贫血儿童的80%。
3. 贫血程度:轻度贫血儿童占60%,中度贫血儿童占25%,重度贫血儿童占15%。
4. 家庭经济状况:贫血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其中60%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
5. 饮食习惯:调查发现,贫血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膳食不均衡、挑食等现象。
6. 居住环境:贫血儿童居住环境普遍较差,其中80%的儿童居住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
7. 患病情况:贫血儿童在患病期间,大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
四、原因分析1. 营养不良:贫血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导致儿童摄入营养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2. 饮食习惯:贫血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膳食不均衡、挑食等现象,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
3. 居住环境:贫血儿童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空气质量较差,影响儿童的健康。
4. 医疗保健意识:部分家长对贫血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带孩子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贫血的认识,普及贫血防治知识。
2. 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改善贫血儿童居住环境。
3. 改善饮食习惯: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
论文: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研究简述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研究简述摘要:血液运行全身为我们提供营养,而铁元素是其中最总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缺铁而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病。
贫血会对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产生各种不同危害,随着科技进步也产生很多治疗方法和新型的研究。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危害,治疗方法1.铁元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常见的一种营养性贫血,其发病遍及世界各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IDA患者可能占世界总人口10%~3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50%以上。
IDA可增加分娩时女性死亡率和婴儿夭折率,减缓儿童智力发育,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对感染的抵抗力。
1.1贫血的概念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时常交替使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贫血概念还存在语言上的混乱,因此 2000WHO 专家委员会声明:①铁缺乏不是贫血唯一的原因,但发生贫血的地方,铁缺乏常常是最普遍的原因。
②贫血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变化着的。
引起贫血的因素可以是饮食因素、疟疾、肠道寄生虫、HIV 免疫缺隙病毒或者某种基因性血红蛋白病,且这些致病因素可以相互作用。
③虽然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下缺铁是致贫血的主要原因,但贫血也与其他因素有关。
当缺铁的情况得到改善时,贫血的其他病因将发挥发挥重要作用。
【1】2.铁元素缺乏与危害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分为功能铁和储备铁,储备铁以铁蛋白和血铁蛋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脾、肝和骨髓中。
铁在体内可反复利用,健康成人每日只需吸收 1mg 以上的铁即可满足机体需要。
但人体内一旦铁元素不足就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由缺铁所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以高度的重视。
2.1缺铁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缺铁对健康人和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缺铁性贫血能够显著增加分娩时母体和婴儿死亡率,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等,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2】建立大鼠的贫血模型,发现。
缺铁性大鼠的体重在一个月后明显下降,肝脏及脑组织的含血量明显低于正常组。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摘要】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
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
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关键词】小儿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消化道吸收的铁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一、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儿科住院患者80例。
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小为1岁以下,最大8岁。
二、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自述乏力、头晕、耳鸣。
2.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重,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超过中度。
3.非造血系统症状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
异嗜症多见于成人,在小儿较少见。
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
智力测验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
当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下时,若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
4.其他缺铁性贫血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较易发生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出现反甲。
三、临床护理1.护理观察(1)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眼结膜和甲床部位的颜色,以判断贫血程度。
观察活动耐受力、精神状态及饮食情况。
观察有无厌食、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对中度以上贫血患儿,还应注意呼吸和心率的变化,有无黑便或血便,尿液颜色及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征象。
(2)输血观察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表现。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治疗方案。
方法:科学筛查病例,对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饮食疗法,对中、重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铁剂补充以及配合合理膳食疗法,进行临床跟踪随访。
结果: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经调整饮食及铁剂补充治疗,治愈率100%。
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要首先去除病因,以口服铁剂为主,配合合理喂养及加强护理,能够改善患儿贫血状况,减少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原因;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的常见病的重点防治之一,亦是我国卫生部要求对儿童系统管理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我国5岁以下儿童患贫血者>30%,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发。
虽然我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营养不良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已少见,但由于母孕期贫血、早产及剖宫产、未及时添加辅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日益增多。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300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达96例,发病率达3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机体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还可造成发育落后、理解力下降、观察力落后、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关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刻不容缓。
回顾我科诊治的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病人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96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轻度85例,中度11例,重度0例。
年龄均在6个月-3岁,其中6-<12月龄58例,12-<24月龄26例,24-小于36月龄12例。
所入选者均为健康母亲足月顺产出生患儿,且无器质性疾病。
9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均存在添加辅食不及时或不合理等问题,其中42例患儿经常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
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
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
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
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近年来,诊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缺铁性贫血所引起的,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
缺铁性贫血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
这是因为当病人尚处于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及防治指南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及防治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害与防治策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民族的繁衍和进步。
缺铁性贫血对学龄儿童智力和体力活动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对学龄儿童智力和体力活动的影响
姚海英;金群琳
【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年(卷),期】1990(9)4
【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对儿童的神经、消化、皮肤粘膜和肌肉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体力活动都有影响,对此报道资料较多,但有关缺铁对学龄儿童智力和体力活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
我们于1988年5~6月对此进行了调查。
【总页数】2页(P251-252)
【作者】姚海英;金群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9.1
【相关文献】
1.全国九地区学龄前儿童智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薛勇;赵艾;王金子;邵祥龙;张玉梅
2.不同血铅浓度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J], 李希翎;童华;夏冬云;刘康生
3.全国9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智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秀珍;吕建利;何婷超;赵艾;张玉梅
4.缺铁性贫血对0.5~7岁儿童智力、免疫功能及做功能力的影响 [J], 朱清华;张炜;余日安;毛丽梅;梁杏兰
5.轻度缺铁性贫血对学龄儿童智力及体力工作能力的影响 [J], 关喆;赵颖;程颖;刘金强;孙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论述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摘要】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由于铁缺乏使得红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引发机体出现贫血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该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健康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常表现出智力低下、精神涣散、精神沉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缺铁性贫血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期为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元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0-01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铁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因为铁元素的缺乏而导致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机体发生贫血现象[1]。
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贫血。
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患有该病的患者常会出现四肢无力、疲惫嗜睡、极易感染其他疾病等情况,尤其对儿童的伤害更是较为严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儿童的比重是最大的,并且常会导致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目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机理的了解、对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与预防进行探索都是非常重
要的。
1 铁元素的作用与来源
铁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的基本微量元素之一。
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是铁元素主要缺乏的国家之一,铁元素的缺乏致使我国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1.1 铁元素的作用在研究发现,如果把一个正常人中的铁元素全部取出,差不多会形成一颗小螺丝钉。
铁元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铁元素是人体中首要的微量元素。
对于人体来说,铁元素发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铁元素可以通过骨髓造血组织进入到幼红细胞中,并聚集在线粒体中,在线粒体的能量供给下参与到血红素的合成过程,最终形成血红蛋白。
其次,铁元素与人体的呼吸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机体从外界获得的氧气,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才能通过血液循环传入到各个脏器组织,而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铁元素。
可以这么说,被机体吸收的氧气,是通过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的运输才能被机体所利用的。
再次,铁元素还参与了肌红蛋白中某些酶类的合成,对肌红蛋白的合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 铁元素的来源铁是人体中必要的微量元素,铁元素在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中铁元素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但是从外界食物中摄取是机体内铁元素的主要来源。
铁元素在食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
形式存在的。
其中,血红素铁是机体最易吸收的铁元素存在形式,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是最高的,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效率很低。
食物中的铁元素在胃酸的作用下,首先会形成二价铁离子,之后再被肠壁吸收。
与此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对铁元素的回收再利用来获得铁元素。
被破坏的血红蛋白在分解后会释放出铁元素,并且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也会释放出铁元素,这些铁元素除了极少量被排除体外外,其余的均被机体循环使用。
2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造成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先天因素胎儿时期对铁元素的需要量是最大的,如果在胎儿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后,即在出现早产、双胞胎以及母体自身缺乏足量铁元素的时候,极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2 膳食因素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来自于食物,儿童由于膳食不当,极易造成铁缺乏继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般来说,肉类食品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主要食物,并且纤维素在促进铁元素的吸收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膳食中植物类食物过多会阻碍铁元素的吸收。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中含有的草酸可以与铁元素结合,形成极难吸收消化的复合物,影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这也证明了膳食组成主要以植物类食物为主的儿童,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更高。
同时,也有报道指出,水果也是促进铁元素吸收的重要食物。
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非常利于
铁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
所以,不爱吃水果的儿童,其对铁元素的吸收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3 生长因素铁元素的需求与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呈正向关系的。
生长发育越快,对血红蛋白的需求量就会大增,从而使机体利用更多的铁元素。
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重小,机体中的铁元素含量少。
而到了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时期,其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这一时期不对其增加铁元素的补给,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4 吸收和代谢因素儿童在患有胃肠道疾病,尤其在出现长期的腹泻、呕吐和肠炎等疾病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对铁元素的吸收效率明显下降。
并且,儿童在患有寄生虫、含铁酶缺乏、肠息肉等疾病时,由于胃肠黏膜受损会造成出血现象。
而如果不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则会造成因缺血而导致的缺铁,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3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也是对人们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贫血。
在患有缺铁性贫血人群中,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比重最大。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上,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广泛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一旦婴儿发生了缺铁性贫血,那么其智力的发育和运动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相关实验已经证实,在哺乳动物大脑中,铁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
铁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参与了大脑中多项基
本生化动能,大脑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和能量代谢中,都能看到铁的身影。
铁元素的缺乏会使儿童发生许多精神症状,主要有:烦躁、精神迟滞、不爱运动,疲惫嗜睡等。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则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学龄儿童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智力底下、认知和运动能力不强、协调能力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朱渝等人通过给患有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补充铁剂的治疗措施后发现,在患儿服用铁剂后可以有效患者因缺铁性贫血而造成的运功功能发育迟缓。
储晓彬等人通过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长期临床观察后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的几率明显大
于正常同龄人[2]。
lozoff等人通过对大量缺铁性贫血患儿的长期生活观察后发现,患儿经常会出现忧郁、多疑、易怒、孤僻等心理疾病,并多伴有恋母情节。
陈文等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低铁血症的患儿经常会伴有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铁血症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
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低铁血症会引起机体内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从而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3]。
angulo-kinzler 等则通过临床治疗研究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在清醒情况下,比起健康儿童表现出不愿意运动,疲惫嗜睡等现象[4]。
而通过对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后,这种情况还是不能得到明显改善。
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情况在低铁血症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差
距会被逐渐拉大,致使患有低铁血症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比健康
儿童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流等现象。
[5]
4 结语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更是常见的。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善与人交流、孤僻、易怒、少言寡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为止,已经有国内外大量学者对缺铁性贫血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
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研究还有很长一
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邹尧,竺晓凡.缺乏铁性贫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2):159.
[2] 李炳照,湛建祥,赵家彬,等.实用临床儿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
[3] 孙艳萍,俞秧秧,孙杰聪.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01):11.
[4] 黄才千.儿童缺铁性贫血预防策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91-394.
[5] 王秀丽.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