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能促进电解质及水排除的一类药物
利尿机制
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分类临床上根据其利尿效能将利尿药划分为高效能、中效能和低效能3个等级:①高效能利尿药。又称髓襻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呋喃苯胺酸(速尿),利尿酸钠使用较少,可能因其副作用较大。丁苯氧酸作用更强。
②中效能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
③低效能利尿药。又称留钾利尿药。常与噻嗪类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增加噻嗪类疗效,另一方面减少钾的排出。有螺旋内酯(又称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另外尚有渗透性利尿药。有机汞利尿药(如汞撒利)因毒性大已被淘汰。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利尿作用弱,目前眼科用于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等。
呋噻咪(速尿) 呋噻咪(速尿)
强效利尿剂利尿机制: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K+-Na+-2Cl-共同转运系统妨碍NaCl 的重吸收,药理作用: 利尿; 药理作用: 利尿;扩血管
临床用途
急性肺水肿(首选,iv)和脑水肿
其他严重水肿:心,肝,肾等各类水肿
预防急性肾衰(急性少尿型) ★增加肾血流量(扩血管) ★利尿冲洗肾小管
加速毒物排出:配合输液
不良反应
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钾:最常见. 低血钠低氯碱血症
耳毒性:
表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耳毒性主要发生在使用高剂量利尿药时
肾衰者易发生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胃肠道反应
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
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效能基本相似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干扰Na+,Cl-共同转运系统,减少NaCl NaCl的重吸收,对碳酸酐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抑制H 交换,略增加HCO 的排泄
降压作用
抗利尿: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
临床用途
水肿轻中度水肿;降血压;尿崩症轻型,肾性尿崩症,用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脂血症
低效利尿药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螺内酯
作用利尿作用弱,起效慢而维时久属留钾性利尿剂.
机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螺内酯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
用途伴醛固酮升高的水肿与丢钾性利尿剂合用可预防低血钾
不良反应
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
脱水药
(dehydrate agents)
能使组织脱水的药物包括: 包括: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50%高渗葡萄糖等
理想的脱水药物
易经肾小球滤过; ①易经肾小球滤过; 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②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在体内不被代谢; ③在体内不被代谢; ④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甘露醇
临床用20%的高渗溶液
药理作用脱水作用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
临床用途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足够的尿流量;稀释有害物质;改善急性肾衰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脑水肿脑水肿首选药
青光眼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使用以降低眼内压
不良反应
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 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因可增加循环血量而增加心脏负荷.
山梨醇
作用与临床应用同甘露醇, 作用与临床应用同甘露醇 , 但疗效不如甘露醇常用25%的水溶液
葡萄糖
常用50%高渗葡萄糖具有脱水及利尿作用脱水作用弱 ,持续时间短用于脑水肿易反跳,常与甘露醇合用以治疗脑水肿
螺内酯与醛固酮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可以干扰醛固酮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皮质段部位对钠重吸收的促进作用,导致钾排出减少,是留钾利尿药。该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所以利尿作用较弱。
氢氯噻嗪每次1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减少约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肾脏排泄尿酸盐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等诸多步骤。尿酸盐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但滤过量的98%~100%在近端肾小管起始部(S1段)被主动重吸收(分泌前重吸收);进入近端小管曲部(S2段)时主动重吸收减少,分泌到小管腔中的尿酸量逐渐增多,可达重吸收量的50%;到达近端小管直部(S3段)时尿酸盐被再次重吸收(分泌后重吸收),可达分泌量的40%~44%;最终仅有6%~12%经肾小球滤过的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任何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重吸收增加,或肾小管排泌尿酸盐减少时,均可引起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近曲小管阴离子转运蛋白OAT4对尿酸的调节作用与噻嗪类利尿剂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关。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多种尿酸转运蛋白构成了多分子复合物“转运体”,对调节血尿酸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其功能失调将直接影响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