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集传统与现代临床医学课程,其病种多而杂,具独立性又和其它基础、临床医学有相关性,其基础研究可涉及多学科,医疗工作及各级医疗单位。
包括皮肤性病学总论、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三大板块,本大纲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而制定,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皮肤解剖、皮肤性病症状与诊断、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各论部分详细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介绍皮肤性病学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24学时。
四教材:《皮肤性病学》,科学出版社,樊翌明张信江,1版,2007年。
II 正文第一篇总论第章皮肤的结构一一教学目的认识皮肤的超微结构,学习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二教学要求 (一) 认识皮肤的超微结构。
(二) 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三) 了解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三教学内容 (一) 表皮各层的超微结构:表皮各层、真皮、皮下组织。
.........(二) 皮肤附属器的结构: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
甲。
(三)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第五章皮肤性病的诊断一教学目的认识皮肤性病的症状与体征,特别是皮肤性病的症状与体征在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上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 认识
皮肤病性病的症状。
(二) 掌握皮肤病性病的体征(皮损)。
(三) 了解皮肤性病的诊断。
三教学内容(一) 皮肤性病症状:瘙
痒、疼痛。
(二) 皮肤性病的体征:原发性皮肤损害、继发性皮肤
损害。
........................(三)皮肤性病的诊断:病史、体格检查。
第六章皮肤性病的治疗一教学目的掌握皮肤病性病的外用药物疗法,根据肤病性病的表现正确选用各种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
了解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在皮肤性病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一) 认识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 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
(三) 了解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在皮肤病性病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一) 外用药物的
种类:(二) 外用药物的剂型:(三)介绍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
第二篇皮肤病学各论第八章病毒性皮肤病一教学目的在学习完皮肤性病学理论的基础上,介绍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型,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引起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原体;原发型单纯疱疹的常见类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 熟悉病毒性皮肤病的定义;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型;单纯疱疹、寻常疣、跖疣及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三) 了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三教学内容
(一)单纯疱疹:病因、原发型单纯疱疹的常见类型、诊断。
(二)各种疣: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三)带状疱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九章真菌性皮肤病一教学目的介绍真菌性皮肤病的定义、真菌的基本形态及分类、真菌病实验室检查,头癣,体股癣,手足癣和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真菌的基本形态、头癣、手足癣和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头癣、体股癣和手足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 熟悉真菌的分类,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甲癣、甲真菌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 了解引起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传染方式、鉴别诊断。
三教学内容(一)真菌:分类、实验室检查。
(二)甲癣、甲真菌病: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十二章动物性皮肤病一教学目的介绍疥疮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疥疮的病因、好发部位、治疗原则。
(二) 熟悉:疥疮的皮疹特点。
(三) 了解:疥疮的流行病学、预防。
三教学内容(一) 疥疮: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疥疮: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十三章皮炎和湿疹一教学目的在学习皮肤病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接触性皮炎、湿疹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湿疹的定义、临床分
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 熟悉: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湿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 了解: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发病机制;了解湿疹的病因。
三教学内容(一)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湿疹分期及治疗。
第十四章荨麻疹类皮肤病一教学目的介绍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荨麻疹的病因(三) 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药疹一教学目的介绍药疹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各型药疹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防措施。
(二) 熟悉:药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了解:药疹的定义。
三教学内容(一)药疹: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诊断及治疗预防原则。
第十七章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一教学目的介绍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银屑病皮疹的临床特征、分型及寻常型银屑病病程分期及特点。
(二) 熟悉: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及其它三型银屑病的临床特征;银屑病的用药原则。
(三) 了
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 银屑病:临床表现、临床分型、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及和治疗。
第二十五章皮肤附属器疾病一教学目的介绍寻常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脂溢性皮炎与皮脂分泌及马拉色菌、饮食的关系;酒渣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 掌握:寻常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 熟悉:脂溢性皮炎与皮脂分泌及马拉色菌、饮食的关系。
(三) 了解:酒渣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寻常痤疮: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脂溢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三)酒渣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三篇性传播疾病第十一章性传播疾病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在认识常见皮肤病的基础
上,介绍性传播疾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和防治。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经典性病和现代性病的概念,我国重点防治的八种性病。
(二) 熟悉:性传播疾病的
病因、传播途径。
(三) 了解:国内外各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
三教学内容(一) 经典性病和现代性病的概念,我国重点防治的八种性病。
(二) 性传播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三) 国内外各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
第二节梅毒
一教学目的介绍梅毒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分型与分期、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
吉-海反应)。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分型和分期)、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吉-海反应)。
(二) 熟悉: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潜伏梅毒及梅毒血清固定的概念。
(三) 了解:梅毒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 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分型和分期)、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吉-海反应)。
(二)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潜伏梅毒及梅毒血清固定的概念。
(三) 梅毒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淋病一教学目的介绍淋病病因、发病机制、淋球菌耐药性、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淋球菌的耐药性。
(三) 了解:淋病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
(一) 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淋球菌的耐药性。
(三) 淋病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非淋菌性尿道炎一教学目的介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熟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
(三)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
(三)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制。
第五节尖锐湿疣一教学目的介绍尖锐湿疣的病
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尖锐湿疣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和组织
病理表现。
三教学内容(一) 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 尖锐湿疣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尖锐湿疣的
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表现。
第六节生殖器疱疹一教学目的介绍生殖器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生殖器疱疹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了解: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 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 生殖器疱疹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第九节艾滋病一教学目的
介绍艾滋病流行形势、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尤其是HIV感染的皮肤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二) 熟悉: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三) 了解:艾滋病流行形势、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 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二) 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三) 艾滋病流行形势、发病机制。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
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辅导形式:课堂答疑。
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多媒体教学 2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多媒体教学 2 皮肤病的治疗多媒体教学 2 病毒性皮肤病多媒体教学 2 真菌性皮肤病多媒体教学 2 皮炎和湿疹多媒体教学 2 疥疮、银屑病多媒体教学 2 皮肤附属器疾病多媒体教学 2 药疹、荨麻疹多媒体教学 2 性传播疾病概论、淋病、非林菌性尿道炎多媒体教学 2 梅毒多媒体教学 2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多媒体教学 2 合计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