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与西方投融资环境的比较综述

合集下载

《REITs的发展现状综述3500字》

《REITs的发展现状综述3500字》

REITs的发展现状综述目录REITs的发展现状综述 (1)1.1 美国及亚太市场 (1)(1) 美国市场 (1)(2) 亚太市场 (5)1.2 境内市场 (6)1.1 美国及亚太市场(1) 美国市场REITs在美国的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图2.4描述了美国1971-2020年REITs的数量及规模,其中在2008年房地产次级贷款危机的严重冲击下,REITs市值几乎腰斩,但仅仅花了3年的时间就恢复生机,美国REITs规模再创新高。

目前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REITs市场。

根据美国不动产投资信托协会(Nareit)数据,截止2021年2月28日,美国共有221只REITs,持有并经营着大约2万亿美元的商业不动产,其中有194只在交易所上市,市值超过1.27万亿美元。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美国权益型REITs的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为32.3%,利息覆盖比率为4.6倍。

上市REITs的交易越来越活跃,2021年2月所有上市REITs日均交易额达到83亿美元,同比2016年2月上升18.57%,同比2011年2月上升130.56%。

图2.4 美国1971-2020年REITs市场规模数据来源:Nareit,富时Nareit混合REITs指数于2010年12月17日停市,故数据从当年起不含混合型REITs图2.5和图2.6分别从数量视角和规模视角描绘了美国REITs市场结构在1971-2020年的变化。

可以看出并且自1990年之后,权益型REITs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与此相反抵押型REITs开始走下坡路,逐步奠定了权益型REITs的主导地位。

图2.5 美国REITs市场结构变化(数量视角)数据来源:Nareit,富时Nareit混合REITs指数于2010年12月17日停市,故数据从当年起不含混合型REITs图2.6 美国REITs市场结构变化(规模视角)数据来源:Nareit,富时Nareit混合REITs指数于2010年12月17日停市,故数据从当年起不含混合型REITs根据Nareit的数据,在上市的REITs中,权益型有160只占了近94%,而抵押型仅有34只,规模不到权益型的1/17。

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李文君【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西方优序融资理论相悖,因此众多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成因作了大量研究.经济行为人的趋利动机才是分析的正常起点,控制权收益最大化为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恰是经济行为人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通过理论与模型分析显示"特定的约束条件"是股权分置问题、控制权形成与收益、法律与监管缺位.以此为出发点,考虑改变目前的"特定约束条件",股权分置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控制权收益、法律与监管缺位,转变资本市场功能定位从企业本位到投资者本位上来,通过这种转变,引导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从资本成本最小化出发,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00)005【总页数】7页(P77-83)【关键词】股权融资;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作者】李文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1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中都强调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即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价值直接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相关,股票价格将成为公司股东价值评判的主要标准,从而消除了因股权分置造成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价值取向将趋于一致,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也将因此获得更加牢固稳定的发展基础。

对此笔者置疑,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就真的能够实现股东价值取向的一致吗?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问题的普遍看法是偏好股权融资(文宏,1999[1];上证所,2002[2]),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关于企业融资的顺序(陈柳钦,姜瑾,2003[3])。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一、跨境电商综述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外贸方式,跨境电商指不同国家的商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交易结算,从而实现跨国零售交易的一种新型外贸方式,其中包括终端消费者与商品销售者线上交易意向的达成,进而完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等环节。

电商交易的本质是对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管理,因此跨境电商在客户信息方面需要遵守海外规定;物流层面涉及境内外的海关系统;资金流则主要围绕跨境买家支付与跨境卖家结算两个方面。

回顾中国电商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跨境电商是从传统外贸发展到外贸电商,在进一步发展成为跨境电商的,跨境电商发展至今,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总体来看,大致可将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二、跨境电商行业政策环境跨境电商作为国内企业出海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外贸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之一,正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而发生新的业态变化。

传统外贸服务向综合性跨境电商演变,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关键途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扶持跨境电商行业。

三、跨境电商产业链从跨境电商产业链来看,伴随商流信息壁垒的打破,上游制造商的话语权增强,国内跨境物流企业将跟随品牌延展业务边界,加快全球化进程。

实际上,物流和商流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物流效率也是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保障。

零售电商的特点在于小件化、碎片化、多SKU,其物流难点在于:复杂的操作(包括装卸、分拣等),信息的集成(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以及准时的交付(全链路衔接)。

国内电商物流企业已经在这三点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国内消费物流的效率将反哺跨境电商企业,为中国企业在跨境电商中赢得成本效率优势。

四、跨境电商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我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

据统计,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0%,国内消费升级对海淘商品需求量大,出口电商市场更是庞大,巨大市场发展空间支撑了行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下中西方投融资环境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下中西方投融资环境比较分析
投 融 资 主体 、 营造 良好 的 法制 环境 、优 化 间 接 融 资 大 力 发 展 直接 融 资进 一 步
国家 的投 融 资结 构存 在 明显 差异 ( 见 参
表 1 图1 示 ) 和 所 。
投 资是指经济主体 为获取经济效益而
垫付资金或 其它资源 于某些事业 的经济活 动。融 资就是货 币资金的融通 ,指经济主 体 通过各种 方式 到金融市场上 筹措或贷放 资金的经济活动。投融资环境 的含义从最
产 结 调 下 业构 整 中 方 融 环 上 分 西 投 资 境匕 析 较
■ 李
丽 1 副教授 、
邢俊兰 z( 、 中国社会科 学院财 贸经济研 究所 1 北京 10 3 0 0 7)
北京

10 3 2 0 8 6 、北京目 ( X 0 0 0 4 1— 9 85)系列 P M2 1 — 1 2 3 0 60
从表 1 图 1 以看 出 ,中国 国家 财 和 可
政 支 出中 ,经济 建设 费一 项 的 比例 是 很
大的, 一般 占财 政总 支出的3 %左右 , 0 这 说 明 中央政 府对 经济 建设 的介 入 程度 很 深 ,它与西 方政府 的行 为形 成鲜 明对比。 在西 方 发达 国家 ,政 府代 表 国家 行使 的
在 此 背 景 下 , 分 析 中 西 方 投 融 资 环 境
存 在 的 差 距 , 为 改 善 中 国的 投 融 资 环 境 寻 求 根 本 的 途 径 。本 文 通 过 比 较 发 现 , 中 国 与 西 方 发 达 。 家在 投 融 资 主 国 体 结 构 、融 资 方式 、储 蓄观 与消 费观 等 方 面 存 在 诸 多 差 异 。 并 指 出通 过 明 晰
完善 中 国 的投 融 资 环 境 。 关 键词 :产 业结 构调 整 西 方发 达 国 家

我国与西方融资结构的对比及启示

我国与西方融资结构的对比及启示

我国与西方融资结构的对比及启示第一篇:我国与西方融资结构的对比及启示我国与西方融资结构的对比及启示摘要:按照现代财务理论,企业的首选融资结构是内源融资,其次才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这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验证的理论。

而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却呈现完全与之相反的情况,作者尝试分析我国与西方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同及原因,并找出优缺点。

并提出优化我国融资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融资结构目录正文:企业的融资结构一般是指企业的融资总额中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结果所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收益,折旧及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而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性融资和间接性融资两类。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企业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取得资金;间接性融资指企业的资金来自于银行或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性融资活动。

企业的融资状况是总体衡量一国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

啄序理论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外部融资又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此企业融资一般会选择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一.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概述1.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与西方国家的惯用融资啄序理论不同,我国的上市企业具有强烈的外源融资偏好。

外源融资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内源融资所占的比重不足20%。

而那些未分配利润小于零的企业几乎是完全依靠外源融资的方式融资。

在外源融资中,有50%是来自于股权融资,而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而继续上升。

因为我国企业热衷于发行股票和上市,上市在当今社会的企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已上市的企业更是利用一切可以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机会进行股权融资,而对债券融资反应冷淡。

2021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

2021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

2021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
摘要:
1.2021 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概述
2.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经济意义
3.2021 年跨境资本流动情况
4.2023 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
5.结论
正文:
一、2021 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概述
2021 年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并购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和并购活动持续增长。

这一增长反映了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重视,以及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心。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经济意义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首先,海外并购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

其次,通过并购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最后,海外并购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

三、2021 年跨境资本流动情况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1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1 年跨境双向投融资保持活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达382 亿美元。

这表明,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平稳有序,总体均衡的发展态势。

四、2023 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
安永大中华区发布的《2023 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9.6%,达753.6 亿美元。

虽然海外并购活动持续低迷,但拉丁美洲等地区却录得逆势增长。

五、结论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FDI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FDI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1ST A 016);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9SFK C 32)作者简介:沈智颖(2002-),女,广东省韶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高维新(1966-),男,江苏盐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W T O 规则与国际贸易。

FDI 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沈智颖,高维新(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本文基于2000-202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FD I对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表明:在样本区间内,FD I对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FD I通过提升实体企业创新能力和缓解资本负债率等途径和机制作用于我国实体企业发展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从区域异质性视角分析,FD I对不同区域的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非沿海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FD I ;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4)04-0061-07一、引言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和富民之源。

[1]实体企业是扎根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企业资本回报率是用于衡量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实体企业在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

[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必须坚持将国家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却朝着“脱实向虚”的趋势发展,对金融业的投资热情过度饱满,而对国内制造业投资则呈现低迷状态。

为了改善我国实体企业存在融资难、缺资金、技术匮乏等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通过给予外商优惠的引进政策、劳动力成本要素优势和建设良好的投资市场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源源不断的流入。

2021年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综述

2021年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综述

2021年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综述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1.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

会计方面建立了统一的会计制度,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会计不但要向国家税务部门和银行等机构提供一般性的财务会计报告,还要向企业所有者———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提供生产经营活动内部报告,满足所有者直接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也在不断进步,如针对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发展的新情况,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85年颁布了《会计法》,这一时期会计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服务,但会计信息和企业相关者在市场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矛盾依然很大。

2006年起的新变化。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投入队伍不断壮大,企业相关者要进行预测趋势、评估风险、估算报酬等一系列行为,最终作出决策,从而提高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1.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即特定主体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该类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会计对其反馈也会相应变化。

1)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会计核算内容。

改革前的几十年中,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非常简单,按上级下达的计划完成购销任务,并按照计划规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可以说会计核算的内容简单化、程式化。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间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参股联营,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其他新型交易(如融资租赁等)的产生,结算方式的增加和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迅速发展等,使得投资者对相应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引起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深刻变化。

2)新的会计核算内容适应新的经济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会计把这些内容纳入自己的核算范围,研究如何反映,怎样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

银行业2021年3季报综述:利持续向好,个股分化持续

银行业2021年3季报综述:利持续向好,个股分化持续

1、业绩驱动:拨备仍是最大的贡献,息差压力趋缓整体业绩一览A股上市银行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3.6%,增速较上半年(+13.0%,YoY)继续上行。

其中,营收(扣除其他成本)同比增7.4%,增速较上半年(5.9%,YoY)提升约1.5个百分点;3季度拨备计提力度同比仍是下降,推动净利润同比增速从拨备前的6.8%(vs上半年+4.9%,YoY)提升至13.6%。

个体表现来看,3季报业绩增速靠前的是:江苏银行(30.5%,YoY)、平安银行(30.1%,YoY)、张家港行(27.0%,YoY)、宁波银行(26.9%,YoY)、杭州银行(26.2%,YoY)。

从自上而下的收入、利润分解来看,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分别同比增4.4%、6.9%(vs上半年4.8%、8.3%),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前者预计主要受规模增速放缓的影响;手续费净收入增速的放缓预计与代理业务、理财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相关。

3季度息差环比改善,部分对冲规模增速放缓的影响;此外,受基数影响,3季度其他非息收入(主要是投资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估值)同比高增,使得前三季度营收(扣除其他成本)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支出方面,前三季度业务及营业费用同比增9.1%(vs上半年,8.7%);在营收增速提升情况下,前三季度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为6.8%(vs上半年,4.9%),改善幅度略高于营收。

3季度行业拨备计提力度减小,对应3季度单季年化信贷成本为1.18%(vs1.29%,2020Q3),前三季度累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规模同比下降3.3%,降幅较上半年(-5.6%,YoY)小幅收窄。

因此,营收的持续修复以及存量不良出清后拨备计提压力减小,共同推动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13.6%的同比增长。

图表1. 上市银行2021年3季报业绩增速拆解银行 净利息 收入(%)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营业 收入(%) 业务及营业 费用(%) 拨备前 利润(%) 资产减值 准备(%) 净利润 增速(%) 工商银行 5.9 0.3 7.5 9.8 6.9 (0.2) 10.1 建设银行 4.9 6.2 6.9 10.6 5.9 (11.5) 12.8 中国银行 1.9 7.4 6.0 10.6 3.9 (12.4) 12.2 农业银行 5.9 6.5 9.3 7.8 10.0 1.7 12.9 交通银行 4.6 3.3 8.8 3.1 11.6 1.5 22.1 邮储银行 6.5 32.6 10.2 8.3 11.9 (8.1) 22.1 招商银行 8.7 19.7 13.5 10.5 15.0 7.1 22.2 中信银行 (1.7) 20.4 4.0 9.0 2.5 (4.1) 13.1 民生银行 (6.9) (8.6) (9.0) (3.5) (10.6) (10.3) (4.9) 兴业银行 0.8 26.3 7.9 8.7 7.7 (11.3) 23.4 浦发银行 (1.8) (19.7) (3.6) 4.4 (6.0) (4.1) (7.2) 光大银行 2.2 10.2 9.3 8.8 9.6 0.4 18.5 华夏银行 (0.3) (11.9) 2.6 13.4 (2.9) (13.4) 14.7 平安银行 5.9 11.4 9.1 10.2 8.8 (1.2) 30.1 北京银行 0.1 (23.0) 3.2 20.4 (1.1) (10.0) 9.7 南京银行 16.7 32.8 21.1 18.5 22.6 26.5 22.4 宁波银行 17.8 5.9 28.5 28.8 28.6 44.4 26.9 上海银行 6.9 38.3 10.4 19.0 8.2 4.5 10.6 江苏银行 28.1 20.9 24.7 12.7 28.6 7.2 30.5 贵阳银行 (5.3) (22.2) (6.7) 5.9 (10.6) (25.2) 2.0 杭州银行 11.2 11.8 20.0 20.5 19.9 15.2 26.2 江阴银行 7.3 45.5 (2.7) 10.6 (8.7) (17.3) 15.5 无锡银行 7.1 37.1 13.1 17.4 11.4 3.8 19.3 常熟银行 8.1 29.9 12.9 13.9 12.2 2.2 19.0 苏农银行 3.8 53.4 2.1 3.8 0.8 (31.1) 17.5 张家港行 2.6 517.8 10.5 10.4 10.0 (0.4) 27.0 成都银行 22.4 45.3 26.0 19.2 27.9 36.6 22.2 浙商银行 12.2 (10.9) 14.7 6.1 18.2 29.1 4.3 重农银行 8.3 (10.2) 9.9 8.4 10.6 9.6 12.6 长沙银行 11.7 26.2 19.8 14.7 22.0 26.5 18.6 郑州银行 4.4 (28.1) (4.5) 0.7 (6.0) (11.6) 1.2 青岛银行 (7.0) (9.6) (2.7) 13.0 (9.0) (25.9) 20.5 苏州银行 0.3 22.0 2.2 10.2 (1.1) (12.8) 17.1 青农银行 5.3 65.7 19.3 6.4 24.1 40.7 10.5 西安银行 0.9 (11.2) 3.0 4.8 2.7 6.0 2.06大国有银行 5.0 5.4 7.8 8.9 7.4 (4.6) 13.2 股份制银行 1.5 9.4 5.0 7.6 4.1 (3.6) 13.5 城商行 10.2 8.5 13.8 17.9 12.5 5.4 17.6 农商行6.62.89.610.09.34.813.6资料来源:万得,上市银行财报,中银证券 注:营业收入扣除其他成本业绩归因分析我们对上市银行2021年3季报净利润增速进行归因分析,从净利润增速驱动各主要要素分解来看: 正贡献因子:1) 计提的拨备损失对业绩正贡献9.2个百分点,是利润贡献最大的因素;2) 其他非息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等)对业绩正贡献5.4个百分点; 3) 规模增长正贡献业绩增长3.8个百分点; 4) 手续费净收入正贡献业绩增长2.1个百分点;负贡献因子:1)息差负贡献业绩增长4.3个百分点;2)税收(营业税、所得税)负贡献业绩增长1.7个百分点;3)业务及管理费负贡献净利润增长1.2个百分点;拨备计提依然是3季报业绩的最大正贡献因子,其他非息收入的正贡献度提升,而息差的负贡献度下降。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300字》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300字》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1)(2)国外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2)2国内研究动态 (3)(1)国内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3)(2)国内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4)3国内外研究评述 (5)参考文献 (6)1国外研究现状融资风险是指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经济主体(如银行、租赁、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利息或酬金及其相关权益受损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完全消除的,它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减少,甚至不能获得融资,使其资金来源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导致企业生产萎缩、停产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融资风险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Fried(2018)认为融资风险是因融资行为而导致了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的不确定事件。

Elmaghraby(2017)研究指出,融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及应对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Durand(1952)认为:如果控制的得当,权益融资成本不会因债务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一定比例,企业成本就会明显提升,加剧的债务和权益成本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风险。

Myers与Majluf(1984)由于企业无法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无法彻底消除交易成本,获取融资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产生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

企业为了降低此类成本,必然会首先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部融资方式,其次再尝试债务融资或权益融资。

Jan Machac和Frantisek Steiner(2013)认为风险在企业业务开展时,也许对业务有影响,因而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及时处理。

Yakura(2017)认为,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那么就会产生融资风险。

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天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29)摘要: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相对的也需要面对来自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

为了较好地应对市场经济为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就必须要从内部着手,对原本的各项管理、经营、决策问题予以针对性解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投融资决策作为企业经营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合理性对企业发展往往有着直接影响,应引起相应重视。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企业;投融资决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1-0072-03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与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

在现下的市场大环境中,企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自身条件与综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投融资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的资金链很有可能会造成重创,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不利于维持稳定运行状态,且企业自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降低,存在较大的经营隐患,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因此,联系实际分析企业投融资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投融资概述企业经营必须要依靠较为充裕的资金流,保证内部资金有效周转,才能稳定发展,较好应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大改变。

投融资就是企业扩充实力与资本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然而,受到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变化等的影响,投融资本身就具备诸多的不确定性,若是在投融资管理、决策方面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持续性、稳定性,因此如何较好的进行投融资管理与决策,成为现阶段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提高资本运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企业投资主要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设备、技术引入与创新,扩大生产、销售等,以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所占比,提高经营优势,融资则是对内外资源进行吸收、引进,扩大自身生产、销售等,满足企业扩张需求,以获得更好地发展机遇。

2021年中国与西方投融资环境的比较综述

2021年中国与西方投融资环境的比较综述

2021年中国与西方投融资环境的比较综述内容研究背景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重要文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措施。

然而,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推进乏力,其原因之一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可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还将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融资的环境问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资金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

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经济活动。

投融资环境的含义从最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物质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概言之,投融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

一定时期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融资环境的比较(一)投融资主体结构的区别从投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是唯一的投融资主体。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其投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

从目前投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参见表1和图1所示)。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一、金融制裁博弈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机遇:一是美欧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继续领先,夯实货币金融稳定基础。

俄乌冲突导致原油、粮食价格急速上涨,美国2月通货膨胀率超过6%,同比增加7.9%,失业率3.8%,3月启动加息缩表进程,考虑到投资和消费受到加息的打击,美联储将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4%下调至2.8%。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1.6%。

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 5.5%的经济增长目标,如果通过政策激励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较高的GDP增长就会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一方面为本国币值坚挺背书;另一方面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吸引力,有利于巩固我国吸引外资第二大国的地位,为币值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弥补能源、粮食短板,增加对欧再生能源贸易和投资。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油价受到战争的刺激和主导一路攀升,布伦特原油在半个月内从90多美元/桶,冲到最高139.13美元/桶。

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涨幅超35%。

粮食产品普遍涨价,国际大豆、油脂、玉米、小麦、菜籽等价格均已逼近10年来的高位。

我国是能源、粮食进口大国,能源、粮食大幅涨价对我国生产和消费冲击较大,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短板,以及发展再生能源、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的急迫性。

促使我国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调整,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为长期摆脱对原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创造契机。

此外,贸易和投资方面也有新的机遇。

今年2月,欧盟重新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累计中美贸易逆差670亿美元。

美国3月23日恢复352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豁免,中国制造将成为欧美遏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这就意味着无论俄乌冲突何时结束,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与欧盟在稳定供应链、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增加。

绿色金融、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现状及展望

绿色金融、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现状及展望

绿色金融、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高歌来源:《现代企业》2024年第05期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形态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绿色金融、绿色经济效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两者的内涵、测量方法以及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绿色金融的研究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够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绿色金融文献综述1.绿色金融内涵。

绿色金融理论首先由国外学者提出,但对于其定义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融资,将环境管理纳入融资过程,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从而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

Zhou等(2020)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获得环境效益而进行的融资,通过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刺激环境效益投资,进而使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限制环境退化,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

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李建涛和梅德文(2021)认为通过绿色金融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根据哈特威克原则,绿色金融可以发挥累积机制和投资机制维持和增加环境资源存量。

魏丽莉和杨颖(2022)认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阶段衍生出不同金融形式,并通过支持环境治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来落实不同层面的绿色发展。

周逢民(2019)以山东省为例,认为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活动,能够引导资金从落后产能向新兴产业转移,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够改善企业的投资结构及方向,从源头上进行污染防治。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学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学者所处的情境不同。

其中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侧重于从资金融通的角度对绿色金融进行研究,认为绿色金融是在发挥传统金融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将环境、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企业连续并购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企业连续并购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企业连续并购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关于企业并购的相关文献研究,西方国家距今已有着多年历史,并取得了较为全面且具体的研究成果,也随之产生了相对完善的企业并购融资体系。

它包括不同的金融并购融资中介机构、金融工具和管理体系。

在并购融资理论方面,西方还形成了丰富完备的并购融资理论,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1983年,Schipper 和Thompson第一次提出了连续并购的概念,Schipper 和Thompson将其定意思为“企业在三年期间内发生三次及三次机上的并购交易”。

在此之后,也有国外研究学者将连续并购分类为短时间内的连续并购与长时间内的连续并购。

前者指的是企业在3-5年内发生不少于5次的并购交易,后者指的是企业每年发生1-2次的并购交易。

Doukas和Petmezas(2007)以及Billett和Qian(2008)发现证据表明,过分自信的高管倾向于进行连续收购,因为他们认为,与“理性”高管相比,这样的连续投资决策最符合股东的利益。

由于过度自信的高管认为他们比别人具有更强的能力。

这种认知偏差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和从事复杂的任务进行下注,例如连续收购。

过度自信会促使高管人员在企业并购管理中将会明显低估并购风险,高估并购产生的协同作用,因此过度自行的高管可以很乐观并且倾向于快速收购和频繁地定位收购目标。

Croci 和Petmezas(2009)以美国1990年至2002年发生连续并购的591个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连续并购的四种潜在动机,即管理层过度自信,卓越收购管理技能,管理者帝国构建动机以及收购是否包含单一计划。

研究发现,成功的收购后续也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收购。

这种表现的持久性表明,出色的管理技能可能是进行连续收购的重要原因。

过度自信不会驱使胜利者的连续并购,管理者帝国构建动机也不会驱使连续并购,连续并购也不是并购公司整个收购计划的结果,只有管理层卓越的收购管理技能促使了公司连续并购活动。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从整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我国绿色金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六大类,通过对前辈撰写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理论入手,对某个或者某几个省份进行统计分析,加以比较问题,透过问题的本质得到有借鉴性的经验。

乔海曙(1999)应该算是我国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的学者,他指出,我国需要将高能耗、高污染、低产量、低质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节能减耗、环境改善、效率提升的生产机制,促进环境保护的生态金融。

王军华(2000)认为发展绿色金融与环境治理关系密切,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投融资时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防治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到宝贵的资源,保证资源在市场上充分流动,进而稳定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金永军、万志宏(2016)对我国绿色债券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他们认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同于西方,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当前阶段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缺乏动力,这主要和激励机制的缺失、统一标准化管理机构的缺失有关;另外他们还认为:现阶段我国绿色企业发行债券与普通债没什么本质区别,看不到真正的绿色,外加上市场缺乏绿色信息披露制度,对绿色债券的发行产生了极大障碍。

他们建议通过增加多地区继续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在尝试中完善绿色机制。

詹小颖(2018)主要探索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她认为在发展中的确困难重重,如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有限、供给主体单一、绿色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制度缺失、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乃至绿色发展的认识不到位。

贺雨昕、孙皓(2020)以江西省为例,从政府扶持绿色项目、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绿色保险六个类别本文介绍了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发展综述及发展分析

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发展综述及发展分析

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发展综述及发展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综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196.6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1340.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06.6亿美元,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2700.6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23106亿美元。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739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537.1亿美元,占全球流量的20.2%,流量位列全球第一位;卢森堡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270.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15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9.2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1284.9亿美元,存量位列全球第一位;荷兰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7976亿美元,存量位列全球第二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06.6亿美元,占全球存量的6.6%,存量位列全球第三位。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增长,流量达1537.1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份额的20.2%。

2015-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及占比受疫情影响,中国对外投资并购总体规模下降。

2020年,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13起,实际交易总额282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其中,直接投资164.8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58.4%;境外融资117.2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41.6%。

2015-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情况从并购金额上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7.5亿美元,并购数量27起,居首位;制造业69.7亿美元,并购数量152起,位居第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1亿美元,并购数量17起,居第三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国与西方投融资环境的比较综述
内容研究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重要文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措施。

然而,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推进乏力,其原因之一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可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还将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融资的环境问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资金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

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经济活动。

投融资环境的含义从最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物质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概言之,投融
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

一定时期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投融资主体结构的区别
从投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是唯一的投融资主体。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其投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

从目前投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参见表1和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一项的比例是很大的,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这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的介入程度很深,它与西方政府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经济职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范围,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介入程度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例如美国的政府支出中没有经济建设费一项。

即使把有关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与环保等项支出算作经济建设投融资,其总额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大大地低于中国30%的比例。

(二)融资方式的差异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刚刚起步,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
很不健全,一级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又疲软。

反映在投融资上,筹资的渠道不多,筹资成本偏高,投融资的宏微观调控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的效应还十分有限。

表2和图2是2006年各地区非金融部门的融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的融资结构中,贷款占比最高,高达80%以上,债券和股票的比例很低,各区域中股票的融资又低于债券的融资。

也就是说,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2009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见表3所示),融资结构中的货款仍占主导地位,但债券融资占比有14个省份非金融机构部门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这促进了部分省份融资结构的改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悠久,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发育,具有比较规范、高效的运行特征。

反映在投融资上,表现为能为企业和居民及外国投融资者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便利、低成本的投融资资金来源,适应了现代企业向社会化、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的需要。

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还远没有形成。

另外,金融体制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它对投融资的调控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储蓄观与消费观的差异
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近几年的储蓄增长率几乎都在15%以上。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骆乐,2006)。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尤其
是个人投融资的风险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在储蓄转化为投融资方面存在着某种因为文化与习惯而引起的障碍,这是我们在通过市场配置投融资资源时应该充分注意并加以引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储蓄率却往往较低。

人们的消费意识更强,西方国家政府,至少自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十分注重培养国民的消费意识并重视刺激消费的效应,从而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了投融资。

由于投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和投融资回报率高,因此,不仅储蓄转化为投融资的机制较为灵活有效,而且其它投融资资源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国际比较的借鉴和启示
(一)明晰投融资主体
我国应当根据目前投融资的基本状况,逐步改变现阶段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局面,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责任。

并且,政府应该承担一些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该独自承担投资经营风险;个人应根据“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可操作实施的情况下,有偿使用或购买公共用品或设施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般而言,各项具体的法规都是调整各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中的某些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融资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商法、公司法等,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却还不够完善。

在法律使用上做到严格和公平,会对外国投融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否则,将会影
响外资的进入。

必须健全有关外商投融资的法律体系,要把给投融资者的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国内外投融资者的信心。

从长远来看,健全各种与投融资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政策框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使投融资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

(三)优化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对政府而言,仅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经济建设的各项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大力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

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主动、融资成本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