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本课是第三单元第1课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以及判断物质变化的一般依据。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该部分又分为三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蜡烛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阐述蜡烛的特点。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表达这种材料的物理特点,揭示蜡的一些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如易变形、易碎等。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蜡存在从固体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固体的形态变化。活动三,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灰烬等,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教材提供了7个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例子,其中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学科学的经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生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主要的特点。

2、学会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知道物质的两类变化。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辨别生活中物质变化是属于了哪一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物质两类变化的现象,乐于找出物质变化的证据,并主动地用个人的言语描述不同的变化,体会到以蜡烛融化和燃烧产生两种变化得到知识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实验、观察,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其次是有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精心设计按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1.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六、教学过程(本课分为2课时):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如蜡烛、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等。根据以上各教学要素的分析,我将采取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生入境。由“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引出“变化”这一话题,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2.学习探究,构建新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关于蜡烛的实验不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带领,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例和提示去做,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结论单”上记录下来。实验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物质变化的类型。

3.应用原理,判断解释。我用PPT课件形式向学生呈现一些物质的变化过程,请他们说说属于哪一种变化,并说出自己的依据,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和素养。

4.实践拓展,引发新思考。呈现“民间剪纸”、“木制家具”和“青花瓷瓶”图片,引发学生更多关于物质变化的思考。我认为“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标签式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应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终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起点。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是否在实践中能很好的体现,这还是个疑问,中间肯定还有很多问题,希望各位老师毫无保留地给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