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争取新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评与文评·
总结历史经验争取新的胜利
———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齐世荣
在进入21世纪的第9个年头,金冲及同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及时出版了。20世纪刚刚过去,金冲及同志就对它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总结,这既体现了一个老历史学家的责任感,也说明他有知难而进的勇气。读完全书以后,深感这是一部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佳作,值得向广大读者,特别是中青年读者推荐,故不揣冒昧,草此评论,以作介绍。
就内容而言,金著的主要优点是:
一、纲举目张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巨变的世纪。众多的历史事件有如汹涌波涛,滚滚而至,令人目眩。因此,首先要理清20世纪的脉络,然后具体写入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使读者看清这个世纪的特点和它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金著做到了这一点。《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提纲挈领地指出: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两大历史任务和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一个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战斗。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上是全书的总纲,下分29章,叙述从20世纪前夜至20世纪末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后以历史的启示结尾,可谓纲举目张,为20世纪的历史勾绘出一幅清晰的画卷。
二、总结了重要历史经验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可供现实的借鉴,并察看未来的趋向。20世纪离我们最近,有切身之感,尤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纲》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在不少地方谈到了历史经验,在最后一章《历史的启示》里又专就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的路程谈了四个问题,是作者尤其着意总结的历史经验。
第一个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四个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是密切关联的。《史纲》通过20世纪的全部历史,说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出这一点,十分必要。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有人震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企图让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完全错误,根本行不通的。
141
2010年第5期
《史纲》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含义,就是‘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为什么要这样提出问题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经站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做过重要贡献。今天,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现代中国人,理应比先辈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复兴”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实现的过程,当我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迈出每一重大步骤的同时,也就对人类做出了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的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这就是我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改革开放,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006年4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西雅图午餐会上的讲话中说:“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以上,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8年5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中又说:“坚持开放,就要打开国门来建设,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跨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我们对人类将做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如果达到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①
《史纲》在第二个问题中对现代化与革命的关系做了透彻的说明。中青年读者要特别注意作者所说的这段话:“急风暴雨式的革命通常是人民被反动统治者‘逼上梁山’而作出的万不得已的选择。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舍此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已无法忍受的旧秩序和旧生活。”有些没有经历过旧社会苦难和压迫的中青年往往天真地设想:“如果不走革命道路,而走改良道路,不是更好吗?”这种“如果”的主观设想,不顾既成历史事实,是没有意义的。还是多读一点历史,看看那拉氏是怎样扼杀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的,袁世凯是怎样暗杀只不过想走议会道路的宋教仁的,等等;多访问一些现仍健在的革命老同志,请教他们当年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必会大有收获。1990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了第17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革命与改良”是讨论的主题之一。西方和东方的一些学者竞相发言,贬低革命(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是一股逆流,至今在国内仍有余波,或形诸文字,或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出现,为害非浅。
《史纲》的第三个问题讲“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作者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不应采取轻率的态度,也不应作简单的情绪发泄,而要十分严肃认真,研究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重视对过程的分析,从而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利于今后继续前进。我很赞同作者的这个看法。任何错误都没有犯过的人,是不存在的。找出犯错误的真正原因,就增强了“免疫力”,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列宁所说的:“一个挨过打的抵得上两个没有挨过打的。”②
三、材料扎实,立论平允
《史纲》参阅了大量的档案、文件集、回忆录、书信、日记等官私第一手史料,经过严格选择,最后采用的材料是扎实可靠的。《史纲》还参考了许多专著,吸取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了信而有据,立论平允。例如,在谈到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时,
241①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