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在台湾_黄瑞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略同时,为了解决产业外移的经济问 题,政府以“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带动内部 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以“创造城乡新风貌” 作为机制,尝试修补被破坏的环境质量,以 及满足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这些通过 政策支持的民生建设项目普遍地弥补了过去
1 快速发展的都市,浮现 了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 ( 淡水竹围地区,2009)
在观光冲击的条件下,如何经营一个观 光客与在地生活共享的环境是急迫的课题。 淡水社区工作室提出了“淡水文化地图建构
5 观潮广场 :作为小区空间的使用
6 观潮广场 :淡水国小进行环境体验教学
作为地域活化策略”的行动纲领。 在持续与淡水在地关怀社团连结以推动
政府所提供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建筑师等 专业者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设计出一 些过去没有的建筑空间,以推动地域改造 的工作。
有些建筑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分享了以 参与作为核心的“社区设计”、“社区建筑” 或是“社会建筑”的概念。此一概念与工作 方式虽然是引自 1970 年代盛行于世界的“民 众参与”与“advocacy planning”的一种社 会关怀的环境价值观,这样的议题往往也是 伴随着都市居住环境恶化而产生的。
在淡水的工作之外,“淡水社区工作室” 投入于台湾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种种行动现 场,特别是从事地域社会的重建工作,参与 了台湾几个重要城市与农村的社区营造推动 及历史建筑与城市保存运动。在工作类型上, 也呈现多元的实践经验,主要是以设计参与 作为核心理念,从事了不同尺度的地貌改造、 都市设计、地景设计、街区营造、历史建筑 再使用、公共艺术与生态社区规划等方向, 透过设计工程的参与,扩大了工作室成员的 视野与实践能力。 4.2 淡水文化地景取向的都市设计 4.2.1 观光与在地共享的历史保存计划
关键在于能够认清与解决问题为要,在有限 的经验中珍惜既有的概念与模式,自信这些 经验都是种种创新的知能。
3 社区参与的“另类实践” 相对于由政府所支持与提倡的“社区营
造”工作,建筑与都市计划专业者所分享的 “社区参与”概念一直是台湾部分空间专业 者的工作理念,也已经累积了一些在地的工 作经验。所以在社区营造运动的初期,这些 空间专业者扮演第一波的推动者与能够解决 问题的专业者,他们的经验正好提供了最初 的关键性论述与政策支持工作。
2“九二一”震后重建 :埔里爱兰台地的洗衣池
3“九二一”震后重建 :埔里桃米小区震灾纪念馆
4“九二一”震后重建 :埔里蜈蚣仑老树公园
014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建筑学报 2013 \ 04
特集:台湾建筑·综述 Special Collection: Taiwan Architecture Review
保存”与“社区规划”的研究例案中,提 供一些场合与工作方式,邀请社区的人们 参与到规划设计的决策过程中,以表达其 真实的生活意见。
社区营造在台湾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Taiwan
[ 黄瑞茂 ] Huang Jui-mao
作者单位 淡江大学建筑系
收稿日期 2013/03/13
摘要 首先说明“社区营造”运动的社会条件与发展历 程。“社区营造”关乎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等 层面的议题。其次,讨论空间专业者在这个运动 中所扮演核心的角色 ;透过了参与“城乡新风貌” 的政策,空间专业者获得许多实践的机会。第 三,选择从事社区营造与创造城乡新风貌的主要 团队“淡水社区工作室”的实践经验作为讨论对象, 以二个将设计带到生活世界中的工程案来说明社 区营造如何落实在真实的生活空间中。 关键词 社区设计 社区营造 淡水社区工作室 创造城乡 新风貌
但是,在政治与资本结合的投机城市中, 在破坏性的力量逐渐加速的情况下,这样的 理念与工作的推动步调是缓慢而局限的。于 是,这些来自不同城市的建筑、都市计划与 都市设计学院中的专业者组成了“专业者都 市改革组织”(OURs),除了继续落实“社区 设计”的努力外 ( 如接受社区居民的主动要 求协助,在各大学建筑系所中开设“社区建 筑”的联合课程进行专业教育的改造工作 ), 结合在都市公共政策上的发言声势,以制衡 城市的破坏性力量。
“社区营造”对于“市/公民社会”的憧憬,是许多社会转变论述 想像的起点。经过 20 年的这些案例的持续经验累积,以及政府部门 的政策与资源的推动下,一种强调“自主”与“参与”的社区事务工 作模式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世界中认知的一部分,部分自觉的民众 正努力地从中学习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而在此过程中,一般人对 于环境质量与地方文化的追求,其实隐含着对于“家园”/“社区 ( 共 同体 )”形成的期待。另外,空间营造的专业者也在许多真实的规划场 域中逐渐认识到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也感受到社会环境变动下的社会 力与实践的可能性,以及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一种更为积极 的态度,是以专业技能与认知主动地介入环境改造的启蒙工作。
都市问题当然不只是实质空间的环境 问题,但是却具体表现在有关环境恶化的 生活空间经验中。面对持续恶化的都市问 题,这些空间专业者 ( 大部分是学院中的“规 划设计工作室”,积极参与的还包括台湾大 学城乡与建筑研究所、中原大学与淡江大 学的建筑系所等 ) 从 1980 年代初期便开始 在一些“都市计划”、“都市设计”、“聚落
另一方面,因为台北都会区的快速发展, “都会型社区营造”成为重要的议题。在地
方政治操作的转变历程中,原本强调由下而 上的“社区营造”已经从一种挑战既有资源 分配下的“补偿作用”转变成为“补贴作用”, 而失去响应社会变动的积极性。从都会区的 处境来看,社区营造的议题,已经从“定义 什么是社区规划?”到“社区规划是政策的 另类补偿作用”,转变到“如何响应都会区 发展过程中的课题并找到专业的位置?”也 就是说,社区规划已经从空间改造的目的转 变为需要启动生活想象与实践。一个新的社 区规划的专业实践可能性已经浮现,协助各 提案社区发展一套响应式的生活经验模式。
台湾的社区营造逐渐走出在地经验,在实践中扩大了内容,包 括了“人、文、地、景、产”等 5 个向度的社区发展意涵。许多经 验尝试响应真实世界的文化、产业、社会等议题,正好成为产业转 型中被再次牺牲的农村社会一个新的改造机会。一方面反省过去疏
ARCHITECTURAL JOURNAL 013
于对待“在地认同”经验,积极发展地域特色, 并且经营一个具有尊严的生活环境。这些工 作正好赶上新的“都会休闲”的需要,重新 注入农村社会一些新的可能性。
“ 社 区 营 造 ” 的 成 果 在“ 九 二 一 ” 地 震发生之后,扮演了重要的重建角色 ( 图 2~4)。一些在地震之前已经积极参与社区 营造工作的社区,在外来的援助还没有进去 之前,通过既有的组织确实发挥了关键的作 用。这些社区组织的热心人士,依着平时的 组织工作进行第一波的抢救工作,使受灾人 数降到最低。在灾后重建初期与随之展开的 长期的重建工作,有许多社会力量的协助, 包括外来的陪伴社区与专家学者。这样的社 会动员能量成为往后台湾几次面对大型灾害 时的修补能力 ;像八八风灾之后,也是靠这 样的机制所协助。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social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movement.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ncerns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ssues. Secon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role played by the spatial professionals in this community movement.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the “townscape development” policy, spatial professionals gained many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ird, this article choos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ty action team, Tamsui” as the principal subject of discussion because this local team primarily focuses its work on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ownscap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community empowerment is practiced in real life by means of discussing two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at bring design into people’s living world. KEY WORDS community design,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mmunity action team, Tamsui and townscape development
积极的空间专业者藉由介入社会转变过 程中的空间生产,以重新思考专业的价值观 以及实践的社会意涵。“参与的重要功能在 于要求重新思考创造与渴望……参与的真正 意义在于它对参与者的作用,而不是对建筑 的作用……建筑生产过程的参与所代表的是 唤起这种需要的珍贵机会。在参与中,人们 可以重温营造环境的能力,经验着共同工作 的乐趣,并发展出质疑人造世界的能力”[1]。 也就是说,“社区设计”尝试跨越现代主义 所界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角色的限制,“通 过草根社会民主运动来改善日常生活”[2]。 因此,重新设定了“设计参与”的议程,希 望藉由空间想像力的动员来化解社会疏离 感 ;并且在社会转变过程中,重新在生活世 界中建立“社区”的公共领域。
2 整合“人、文、地、景、产”的“社区营造” 过去的台湾传统农村,面对移民的社会变动过程强化了以防卫
与血缘为主的社会关系。在居住空间上,形成了以地方神祗庙宇或 宗族祠堂为祭祠中心的村庄聚落或乡村市街。这些以生活与产业空 间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关系,这种生活与空间经验,仍是目 前台湾 50 岁以上的居民共同的经验 (structure of feeling)。
1 前言 “社区营造”可以说是过去 20 年台湾重要的社会改造运动,而
且已经深化成为一种共同的社会经验。“社区”是指人群聚集的所在, 系指地区性的居住环境,以及附于其上的生活、历史、产业、文化 与环境等多向度的意义,并且隐含着“故乡”的情感意识。“营造” 一词则具有“造作 making”与“行动 action”的意涵,强调自发性 与共同参与的行动。
4 在淡水的实践 :淡江大学建筑系淡水社 区工作室
“淡水社区工作室”是台湾重要的社区 营造的专业团队,以其 20 年的实践经验作 以说明,包括组织介绍以及在淡水的不同尺 度的工作经验。 4.1 淡水社区工作室 (Community Action Team, Tamsui,CATT)
淡水社区工作室在 1993 年由淡江大学 建筑系一群老师与学生所共同组成。当时有 感于淡水的生活环境在房地产炒作下快速毁 坏,作为在地的专业者应该有所作为,为市 镇空间转型创造出不同的机会。此外,他们 也关心台湾的社区建筑发展,协助其他地区 推动社区营造工作。
1970 年代,经济起飞,城乡移民大量向都市区移动。政府部门 的都市服务提供不及,放任的经济与都市政策正好孕育了都市土地 炒作的投机行为。在牺牲都市环境质量的条件下,推动经济的发展 ( 图 1)。1990 年代,岛屿正面临着大的变动,环保、政治、地方认同、 劳工与都市社会等运动同时发生。在一连串的抵抗过程中,释放了 久蛰的社会力量。这之中“,地方认同”的“共同体”意识为基础的“社 区营造”扮演了重要的论述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