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参考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参考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氛围对子女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参考文献综述,涵盖了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1.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这本书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个体发展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系统。
Bronfenbrenner的理论对于理解家庭教育的多层面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框架。
2.Grolnick, W. S., & Farkas, M. (2002). Paren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2), 125-140.本文探讨了父母对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它强调了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对孩子的自我调控和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3.Hughes, C., & Devine, R. T. (2017).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antecedents of mothers’communication about emotions. Cognition and Emotion, 31(8), 1734-1745.这篇研究探讨了母亲与孩子关于情绪的沟通,强调了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4.Pomerantz, E. M., & Eaton, M. M. (2001). Maternal intrusive support in the academic context: Transactionalsocialization process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2), 174-186.该研究关注母亲在学术环境中的支持,强调了家庭对儿童学业成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交互社会化的概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文献综述引言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综合分析现有文献,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的影响情感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风格和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增强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
相反,冷淡和忽视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孩子情感上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业成绩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献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和父母的参与程度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亲子互动包括家长的陪伴、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的提供等。
研究结果显示,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鼓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学业成绩提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影响社交能力是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技巧和能力。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家长示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例如,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积极示范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道德行为对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塑造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例如,家庭环境中的公平和公正将有助于孩子形成正义感和道德行为。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
文献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和关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反,家庭环境中的冲突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供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常指0~14岁)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
儿童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儿童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全文如下:一、家庭及家庭教育功能1. 家庭家庭是永恒的社会现象,是典型的首属群体。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并借助家庭生存与发展。
个人生存、种族延续、民族兴衰、国家建立与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秩序稳定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
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
《中国家庭史》认为:所谓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 ( 收养关系被当作血缘关系看待) 建立起来的一种同居共财、共同生活的亲属组织。
其中包括三种基本要素:一是婚姻关系,二是血缘关系,三是同居共处的生活 ( 包括共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关系。
家庭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2. 家庭教育功能家庭的功能是指家庭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感情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宗教功能等。
其中教育功能是家庭最主要的社会化功能,是家庭内在的,固定的功能之一。
所谓家庭教育,一般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以培养社会需用的人为目标的人的社会化的活动。
广义上讲,既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帮助其实现社会化,以及家庭成员相互教育以完成再社会化两个方面。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父母的身心成熟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经验,总要先与子女,这就决定了对家庭教育的狭义理解,是指父母对于子女,特别是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年子女的教育影响而言。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个性、习惯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定义、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言传、身教以及父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早、最重要的一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父母教育水平、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
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情感发展、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责任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首先需要父母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做好榜样的引领。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要注意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培养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
【2000字】第二篇示例: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篇一: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影响文献综述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学前教育本科闫坤20111217039摘要: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家庭环境包括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并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子女发展。
本人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态度、父母期望、家庭人际关系等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儿童发展客观家庭环境主观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一、客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联系模式,包括横向的组合(同代人之间的联系式) ,和纵向的组合(代际之间的联系模式) ,可以1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从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来看,可以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庭。
核心家庭是指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杨善潭等人对两代和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两类家庭幼儿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按照家庭结构的完整情况,可以把家庭分为完整型和残缺型家庭。
完整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等构成。
而残缺家庭则是指由于死亡、离异、遗弃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家的家庭。
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家庭结构与儿童的行为发育密切相关,桑标,席居哲的论文《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组不完整家庭的比率显著比健康组高。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儿童的成长。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 Bradley 发现,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间接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性格、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塑造儿童的性格和价值观方面。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最早的启蒙老师。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性格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乐观、积极、独立自信等积极品质,而一个冷漠、矛盾频发的家庭则容易导致儿童性格上的偏差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功不可没。
其次,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启发引导,都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一个充满知识、启发性的家庭环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相反,一个缺乏启发和教育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导致儿童认知能力的迟缓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家庭是儿童情感的温床,父母的情绪管理方式和对儿童情感的引导对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来源,父母的社会交往方式和对儿童社交行为的引导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2700字】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1)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国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目前研究的主题都是家庭教育的定义、内容、特点等。
赵忠心主要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再次是家庭教育特征的研究。
曹亮,董杰(2017)将其概括为“先入性、针对性、直观性、稳定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1]。
吴海霞(2020)研究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注重言传身教,较为严厉管教;爷爷奶奶因为隔代表现得较为慈爱。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处理不当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不良的影响[2]。
”石光(2019)研究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其中,影响最大的教育方式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其中,父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3]。
(2)关于家长教育素质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参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但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其自身的教育素质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家庭教育需要,使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覃淋(2018)研究认为需要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受益面,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4]。
袁靖乔(2017)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中调查了解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途径的运用现状,对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影响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5]。
(3)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的研究主题也不断丰富。
其中,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学者刘志宇(2017)家庭教育是具有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且共同作用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的特征及其正确的教育方式确保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6]。
吴雄录(2019)等人从心理学角度审视了家庭教育问题,重点探讨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7]。
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家庭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家庭教育方式越科学,孩子的智力发展越好。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主要依托,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最早形成地,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的稳定与和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父母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责任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责任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突显出来。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业成就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
因此,对家庭教育责任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社会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家庭教育责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家庭教育责任的概念家庭教育责任是指家庭成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教育职责和义务。
家庭教育责任包括父母、祖父母、亲戚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引导。
家庭教育责任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授,更包括品德教育、情感交流、生活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
三、家庭教育责任的研究内容1. 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责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提高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反,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学业困难。
2. 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与内容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包括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
研究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支持、生活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
其中,品德教育和情感支持被认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3. 家庭教育责任的影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责任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等。
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家庭教育责任有着显著影响。
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责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的主体和内容,并深入探讨影响家庭教育责任的因素。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研究,以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二是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如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等;三是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责任的特点和差异,以为全球范围内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长为子女提供的、以家庭为主要环境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智力、性格、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影响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教育者,父母的语言、情感、态度等都会给孩子智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项对226名三至五岁的幼儿的研究发现,孩子的智力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联。
那些受到规律的启蒙教育、多元化的文化熏陶、严格又有爱心的纪律约束,以及经常接受父母指导的孩子,智商平均值都比其他孩子高。
此外,家长的阅读对孩子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影响。
家长每天阅读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语言技能得分越高,这种影响从五岁到十二岁都存在,在孩子成年后依然能展现明显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影响幼儿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直接能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项对208名幼儿的研究发现,那些受到父母温暖和支持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自尊。
这表明,家长的积极性和支持性忠诚地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交发展和自信心形成。
相反地,那些被父母过分控制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的抑郁、内向,以及敌对和反叛的行为特征。
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让他们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影响家庭教育还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尤其是在幼儿期。
一项对755名幼儿的研究表明,那些受到高质量照顾的孩子,比那些受到差质量照顾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控力和更少的攻击行为。
此外,那些受到更严格的教育的孩子在情绪表达、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方面也表现更出色。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一项对418名幼儿的研究显示,那些经常和父母互动、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更容易开朗、善于交际、自信和能干。
反之,那些经常受到惩罚或被忽视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类似的负面行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徐 慧1,2 张建新Ξ2 张梅玲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也是亲子关系领域中研究最早、最富有成果的一个方面。
该文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在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重要成果,文章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历史发展视角,对20世纪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的趋势,揭示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最新特点。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化 家庭感情氛围 研究方法 现场调查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家庭教养方式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应该是很温馨的,但是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家对某些儿童意味着港湾;对某些儿童则意味着樊笼;而对某些儿童却意味着战场。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交往对象,更是他们习得社会规则的重要来源,父母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期望、目标、途径、策略及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生活的微观社会结构,如家庭、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文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形成的准备期 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认识,主要依靠自然观察和思辩的方法,是该领域理论形成的准备期。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引言: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使用的方法、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以增进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理论框架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包括威权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
威权型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性,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不给予情感支持;民主型教养方式兼顾了权威性和情感支持,注重家庭成员的平等和沟通;溺爱型教养方式缺乏限制和规矩,过分宠爱孩子;忽视型教养方式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威权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表现出内外化问题行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等;而民主型教养方式则与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和适应能力正相关。
其次,溺爱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控力和责任感,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与儿童社交问题和心理压力相关。
因此,建议家长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对孩子施加适度的约束和规矩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自主空间。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教养风格、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养风格往往受到自身经历、性格特点和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则表现为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的传承。
此外,经济状况也会对家庭教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到对孩子提供的资源和机会。
四、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促进儿童健康的社会化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论文文献综述当代儿童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论文文献综述当代儿童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当代儿童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在论文文献综述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当代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家庭教育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家庭教育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些家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地履行教育责任,导致儿童教育出现问题。
例如,一些家庭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些家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问题还表现在家长教育水平不高、缺乏教育技能等方面。
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另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技能,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此外,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家庭教育问题还表现在家长难以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现象。
互联网的普及给儿童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娱乐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
一些家长缺乏对互联网的正确引导,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违规信息等,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成为了当代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家庭提升教育水平。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次,家长应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技能。
家长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班、阅读教育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长还应注重培养与孩子的良好沟通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发展的垫脚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
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
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气氛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说明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一些特点。
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②。
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共同性。
家庭教育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成员对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和培养。
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和综述是十分重要的。
在家庭教育的研究中,有许多文献和研究已经进行。
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干预和改进等。
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业成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
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心理问题等。
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面,研究主要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规则等。
研究发现,温暖支持的教养方式和积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此外,家庭规则和纪律的制定和执行也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家庭教育也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干预和改进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些研究展示了家庭教育干预项目的有效性,比如通过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和支持来改善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跨文化的角度、长期跟踪研究和干预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文献综述摘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有关的文献,主要从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反应、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偏差、家庭教育与儿童自控能力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综述的文献表明:多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等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效果的发挥可能具有局限性。
最后,建议从感知家庭教育氛围和家庭教育文化等方面全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影响Introduction家庭教育主要是一种社会化形式,也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投入,它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和控制而发起的,涵盖着生活、娱乐、工作习惯、家庭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对儿童的影响永恒不变。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改善儿童的情绪反应、行为偏差以及自控能力等,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iterature Review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反应家庭教育可以丰富儿童的社会环境,增进孩子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李(2017)研究发现,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负面情绪和负性影响会引起儿童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另外,家庭条件越好,儿童的心理状况也会越积极(张,2015)。
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偏差家庭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情绪反应,而且可以降低儿童的行为偏差,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和犯罪癖好的发生,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比如,父母可以利用日常教育给孩子积极的价值观,加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孩子的道德规范感,从而让孩子具备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王,2017)。
家庭教育与儿童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每个人在做事情时,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想等进行紧密控制、分分管理的能力。
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增强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意识,让孩子了解到自控对自己的重要性,避免了行为偏差的发生(王,2017)。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界定,然后重点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有效性的因素,以及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教养策略。
通过本研究综述,希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社会化发展。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家庭教养方式,作为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权威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性和对孩子的控制。
父母在这种模式下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严格的监督。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又对他们的行为施加限制。
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但过度的控制也可能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民主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关心孩子的成长,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尊心和社交技能,但也可能因为过度宽松而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
忽视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问题漠不关心,缺乏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不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也不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馈。
忽视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情感冷漠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下面将从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以及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积极参与、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
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相比之下,温暖支持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当父母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时,儿童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奖励和赞美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以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进一步增强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最后,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例如,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以及如何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等。
此外,设立家庭教育课程和社区教育项目,提供父母参与讨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帮助父母改进教养方式和提升教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导致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此外,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为他们塑造积极的人格和健全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首先,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形式,早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都将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儿童提供温暖、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价值观。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家庭暴力、不公平对待、溺爱或冷漠等不良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儿童的行为问题、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困难等后果。
其次,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格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特征和稳定的行为模式。
通过家庭教育,儿童学习并内化到其自身中的正确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人格特点是他们形成积极人格的得力助手。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积极人格特质,为他们成为独立、自律和关爱他人的人提供基石。
相反,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儿童的自卑、自负、大男子主义、孤立等不良人格特质。
第三,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在家庭中除了与父母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外,还需与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通过家庭教育,儿童学习到如何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习到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儿童与其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有效的交往技巧,培养他们的友善、尊重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与同伴、老师或其他成年人的互动中更加自在。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角色示范来引导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高凌晨 2013513142
指导老师王永利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
关键词:社会化家庭儿童
正文: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
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②。
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共同性。
”
综上所述几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社会化进行了自己观点的阐述,涂尔干说的“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对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共同认识,而其他两位分别从对社会的贡献和适应和社会方面来阐述,他们各自阐述了儿童社会化的一个方面。
二、国外相关研究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维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即接受—拒绝(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和支配—服从(不是去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的要求)。
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和美国以鲍德温为代表的费尔斯研究机构也都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本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琳德采用在特定设计的情景下观察父母与儿童在一起活动方式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
影响。
此后,霍夫曼等人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他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
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
这种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
自70年代以后,儿童才被看成社会生活的积极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个体。
并且,他们也很少从社会环境出发来探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因素。
三、国内的相关相关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和相关研究,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 (一)家庭结构方面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家庭按其人口和序列,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我国学者在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方面把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双全、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家庭,这是现代最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
父母往往以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对孩子关怀备至,重视对孩子各方而的教育,而父母本身的价值观、文化修养和性格气质等条件,又对孩子发生着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具有使儿童身心得到很好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①。
2、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其中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和因之而形成的单亲家庭给青春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②。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方面比较多,学者们主要从经济上、父母以及子女的精神状态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展开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全国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父母关系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控制力较低,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表现出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③。
3、留守儿童家庭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 2200 多万,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由于代养人中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代养人和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行为指导,使得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敌意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二)父母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方面
有些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家庭教养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其中社会阶层学者们主要从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方面来研究。
1、家庭经济状况方面
麦克洛德的研究指出由较低家庭收入、不稳定的职业、许多债务、失业等造
成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成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而这些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反社会行为问题。
之后,康格和同事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未参与型教养方式与不良儿童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有力支持了经济压力假设。
2、父母的文化素养方面
张溯、陶沙、关颖、鲍德温等人经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其教育方式之间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者在教育子女时,多数人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较高。
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多采用专制、放任的教育方式。
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由于受过良好和正规的学校教育,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在教育儿童时,除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外,还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
总之,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
传统研究中,研究者只分析来自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现代系统论观点则倾向于将家庭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亲子之间相互作用,子女也影响父母的婚姻关系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而家庭又处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体系(如邻居、社区和社会)之中,这个社会体系同样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和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化,在儿童社会化中,家庭结构不健全,儿童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家庭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李向前.中国家教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5.
[3] 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25.
[4]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6]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
[7]陈英.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1999,(4).
[8]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9]郑忠梅:《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社会学》, 1998年第4期。
[10]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年第2期。
[11]张丽华.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