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综述

合集下载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又称草鱼,是一种可以在江河的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体重、体型、体色,给大多数鱼类带来了极大的美感。

鲤鱼的体长通常在50~110厘米之间,体形硕大,身体侧扁,最大体重可高达35千克。

身体背面为浅棕色,腹面由于比较发达到了白色,头部两边有一圈黑色斑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到2到3个斑点,这是鲤鱼最显著的特征。

此外,它们还有四条腮,眼睛下有一个小尾巴,上颚有一圈银色鳞片,在腹部有4到6条深蓝色的鳞片,腮边有2个小小的黑眼斑。

鲤鱼的食性多样,它们的食物有水虫、小鱼、藻类等,有些鲤鱼还喜欢吃虾米、绿豆等食物。

它们大多在浅水池塘,河流水域以及湖泊中生活,既能游泳,也能在水底行走。

一年四季,鲤鱼都会在湖沼水域中觅食、游泳、繁殖,偶尔也会游出远游到比较深的水域中去。

鲤鱼的繁殖期主要在夏季,夏季气温较高,此时鱼类易于繁殖,鲤鱼每年繁殖一次,可以下蛋1000~3000枚,受环境的影响,可以产出千万枚的鱼卵,其后代可以繁殖更多的下一代。

鲤鱼不仅在江河流域中,而且在国内外水域中都能得到利用,在生态里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是渔民们最常捕捉到的鱼类,其坚硬的肉质口感细腻,受到食客的极大喜爱,也是饲养宠物的理想之选。

总之,鲤鱼是一种独特的鱼类,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并且也在生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可以被用于捕鱼、养殖、宠物等多种情
况,是人们传统的朋友。

鲤 鱼

鲤   鱼

鲤鱼
鲤鱼有三十六鳞,且每鳞上都有小黑点。

诸鱼中唯此鱼最佳,是上等食品。

鲤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属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水中的螺、蚌、蚬和摇蚊幼虫。

性情比较温和,生长速度较快,2-3年可达商品鱼规格。

鲤鱼体宽适度,非常适合整条鱼烹食,作为盘鱼上桌“完完整整”非常雅观,取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很适合中国人的消费理念。

营养价值
1、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
2、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

3、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

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

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

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孕妇少乳。

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凡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性狼疮、支气管哮喘、小儿痄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疗疮、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忌食;同时鲤鱼是发物,素体阳亢及疮疡者慎食。

鲤鱼食物相克:
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赤小豆和狗肉同食,也忌与中药中的朱砂同服;鲤鱼与咸菜相克:可引起消化道癌肿。

鲤鱼做法
鲤鱼的烹调方法较多,以红烧、干烧、糖醋为主;常做品种有清蒸鲤鱼、糖醋鲤鱼、红烧鲤鱼、葱油鲤鱼、豆瓣鲤鱼、姜葱鲤鱼煲等。

鲤鱼知识百科

鲤鱼知识百科

鲤鱼知识百科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鲤鱼的知识百科:
1. 体型特征:鲤鱼体型长圆,侧扁,常被人们称为“银鲫”。

身体通体银灰色,腹部白色。

2. 生活习性:鲤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藻类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3. 繁殖方式:鲤鱼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鱼在春季产卵,雄鱼则在水中喷出精子进行受精。

4. 生态作用:鲤鱼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可维护水体生态平衡,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养殖技巧:鲤鱼是一种易于养殖的鱼类,常用于水产养殖业。

在养殖方面,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适宜的饲料、合理的密度和适宜的水温等。

6. 营养价值:鲤鱼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

7. 文化意义:鲤鱼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用于寓意“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等吉祥寓意。

- 1 -。

锦鲤品种概述

锦鲤品种概述

锦鲤概述一、锦鲤的起源学名:Cryprinus carpiod 属鲤科:Cyprinidae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

锦鲤是一种彩色鲤鱼,因其鱼体表面色彩鲜艳、花色似锦,故得其名。

锦鲤的起源就是鲤鱼的起源,而鲤鱼起源于黑鱼(Magoi),这种鱼至今仍生活在地球上,它原产东亚,由东亚传至中国后再经朝鲜传到日本,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我国饲养红鲤作为观赏鱼在明代已非常普及。

锦鲤是红色鲤鱼的变种,红鲤早期传入日本,又称为“神鱼”,象征吉祥、幸福。

日本人把锦鲤看成是艺术品,有“水中活宝石”之美称,又称为"好运鱼"和"风水鱼",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

鲤鱼除食用外,还可以人药治疗疾病,有开脾健胃、利小便、消水肿、止咳镇喘及发乳之功效;肉可治疗门静脉肝硬化、慢性肾炎、咳嗽、哮喘、产妇缺奶、妇女月经不调或血崩等症;血可治口眼歪斜;胆汁能治赤眼痛肿和化脓性中耳炎。

红鲤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这种鲤鱼回发生色变,根据红鲤容易变异的特点,经过选种,人工改良为绯鲤,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初称“色鲤”、“花鲤”,二战后改称“锦鲤”。

1804——1829年间,日本贵族将这种鲤鱼移入庭院饲养,成为皇宫贵族的观赏品,因此锦鲤又称“贵族鱼”。

无论锦鲤的起源如何,它都是从日本发展和兴盛起来的。

日本文政时代(1804~1829年),新泻县一带的养殖者对变异的鲤鱼进行筛选和改良,培育出了具有网状斑纹的浅黄和别光。

到了天宝年间(1830年),又培育出了白底红碎花纹的红白鲤。

大正六年(1917年),由广井国藏培育出了真正的也是最原始的红白鲤,后来经过高野浅藏和星野太郎吉的改良,红白鲤的红质和白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之后由星野友右卫门于昭和十五年(1940年)培育出友右卫门系、纹次郎系;佐滕武平于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培育出武平太系;广井介之丞于昭和十六年(1941年)培育出弥五左卫门系。

鲤鱼总结篇

鲤鱼总结篇

鲤鱼总结篇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

它们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中,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

本文将对鲤鱼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养殖技术进行综述。

分类鲤鱼属于鲤科,科学名称为Cyprinidae。

该科下还有许多其他鱼类,如鳙鱼、草鱼等。

鲤鱼属于辐鳍鱼纲,硬骨鱼亚纲,鲤形目。

它们通常具有侧扁的身体和硬质的鳞片。

生态习性鲤鱼是群居鱼类,通常成群结队活动。

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尤其喜欢吃水生植物的叶子和茎。

鲤鱼在水中的活动范围广泛,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都有它们的踪迹。

鲤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水温和水质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生存。

它们能忍受较低的氧气浓度,并能适应酸碱度较高或较低的水域。

繁殖方式鲤鱼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在自然环境中,鲤鱼的繁殖主要依靠产卵。

通常,在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春季,母鱼会选择合适的场所产卵,如河流的砂质河床或草坪下的泥土中。

一般情况下,一条成熟的鲤鱼可以产卵数千个。

受精后,卵会在水中孵化成为鱼苗。

人工繁殖对于鲤鱼的人工繁殖,一般采用制造人工产卵场来进行。

在人工产卵场中,会给予鲤鱼适宜的水温和饲料,以促进其繁殖。

当鱼苗孵化出来后,会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保持水质清洁、给予合适的饵料等。

人工繁殖可以控制鱼苗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可以提高出苗率。

因此,在鲤鱼的养殖中,人工繁殖一直被广泛采用。

养殖技术鲤鱼的养殖技术在近几十年有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水域选择选择水质适宜、水量充足的养殖水域非常重要。

通常,鲤鱼的养殖可以选择池塘、湖泊或河流等水域。

同时,要注意水域的稳定性和水质的监测。

饲料管理鲤鱼的饲料主要包括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

人工饲料的选择要注意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

天然饲料可以包括水生植物、小型动物等。

同时,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疾病预防鲤鱼的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鱼类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鲤鱼(淡水鱼种类)详细资料大全

鲤鱼(淡水鱼种类)详细资料大全

鲤鱼(淡水鱼种类)详细资料大全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别称:鲤拐子、鲤子•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亚纲:辐鳍亚纲•目:鲤形目•亚目:鲤亚目•科:鲤科•亚科:鲤亚科•属:鲤属•种:鲤鱼•英文名:carp•俄文名:сазан简介,营养分析,食疗,作用,价值,选方,功效主治,鲤鱼鳞,鲤鱼脑,鲤鱼血,鲤鱼目,鲤鱼皮,生存习性,育苗养殖,亲鲤选择,催产与孵化,饵料配方,苗种培育,早繁育苗,成鱼饲养,网箱繁殖,网路释义,民间传说,地名由来,四鼻鲤鱼故事,四鼻鲤鱼传说,亚洲鲤鱼,其他相关,崇鲤文化,鲤鱼剪纸,鲤鱼的剪法步骤,注意事项,简介鳞有十字纹理,所以名鲤。

死后鳞不反白。

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不论鱼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

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另:艳色图纹锦鲤,在亚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

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

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

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

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

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

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

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

味甘,性平,无毒。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绿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入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鲤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动物学史
鳞有“十”字文理,故名鲤(李时珍《本草纲目》)。又名赤鲤、玄驹、黄骥、黄骓;今俗名鲤拐子。赤鲜 公(唐律。见《康熙字典》)。
鲤自古迄今被视为食中珍品。《诗经・小雅・六月篇》记周宣王伐狎狁胜利后大宴诸侯时:“吉甫燕喜,既 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亲友,炰鳖脍鲤。”《诗经・衡门》篇记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句。 《孔子家语》还称鲁昭公赐孔子鲤,适其生子,孔子为荣君之赐,便命名鲤、字伯鱼。可见古人对鲤鱼的珍 视。
除大水面中可放置箱外,条件适宜的江河中也可放置。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主要价值
经济:鲤在黄河流域渔业中为一重要经济食用鱼。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及1957年在东平湖分别产497.73吨 和453.64吨,占该湖鱼总产量的20%;在内蒙古乌梁素海1957年产2150吨,占该湖鱼产量的50%;在陕西省潼关 等处鲤亦占首位。所以鲤在黄河流域的天然水体或池塘养殖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锦鲤作为鲤的一个品种,同样承载着鲤文化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由于锦鲤是观赏鱼,可以长期养 殖、与人相伴,在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方面,更有其独到的优点,因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习俗。
谢谢观看
鲤的生长在中国随气候寒暖而异;在南方较快,东北较慢;在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现象;在山东和河南较快, 内蒙古到甘肃较慢。
分布范围
非洲: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 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留尼汪岛、卢旺达、南非、 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鲤鱼知多少

鲤鱼知多少

2018.83.昭和三色黑色为底兼有红色和白色斑纹,头部必须具有黑色,胸鳍根部有圆形黑斑。

白质和红色的鉴赏与红白相同,要有均匀性、致密性和平衡感。

颊部和额部不能有红斑,颜色鲜红且有光泽,边缘明确鲜明,不可模糊不清,色调以深红色为宜。

头部一定要有白色,且尾结处要露出白色。

墨质是昭和三色的鉴赏重点,头部的墨斑要呈闪电花纹,头顶正中要呈黑色。

身上的黑斑由腹部卷到背部更佳。

黑斑要呈漆黑或蓝黑色,有光泽,墨质边缘同样不可模糊,不能出现紫黑色或无光泽的锅烟色。

红、黑、白三色要搭配协调。

三、苗种挑选1.初次筛选鱼苗长至3~5厘米时进行初次挑选。

(1)红白锦鲤:去掉畸形、全红、全白鱼苗。

腹部发白的锦鲤需保留观察其进一步发展变化。

(2)大正三色:去掉畸形、全红、全白、淡黑色鱼苗,白嘴带花纹的鱼苗为标准大正,初选时全部留下。

(3)昭和三色:出苗3天时全黑留下,白苗和红白混养,40天时将青黄色苗淘汰。

2.二次筛选鱼苗长至8~1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挑选。

(1)红白锦鲤:继续淘汰掉全白、全红和畸形的个体,选留呈纺锤形的苗种。

(2)大正三色:去掉背部无色、鱼体白色者,保留红斑、黑斑在白底中呈现花纹者,保留胸鳍有1~2条墨色条纹者。

(3)昭和三色:除淘汰畸形苗外,同时淘汰掉全身为铅色及黑色的锦鲤。

3.三次筛选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三次挑选。

(1)红白锦鲤:保留红色强,从胸鳍到背部呈红色的;保留背部全呈现红色,但鱼体腹部呈现洁白的;保留红色不鲜艳但花纹形状好看、切边明确的;淘汰没有形成斑纹、发育不佳、绯红较薄及稍有问题的锦鲤。

(2)大正三色:保留红斑、黑斑在白底中呈现花纹的;鱼体为蓝色,胸鳍有一刀两条黑色条纹的。

筛除那些背部无色、黑色或红色集中于侧线以下的,鱼体呈现白色,黑色为碎石形的。

(3)昭和三色:筛除完全无白底、灰底中有土黄色者、墨色部分和花纹少者;保留墨色明显且有黄色、白色、绯色花纹者,保留头部或胸鳍基部以及口吻处有浓墨者。

黄河大鲤鱼介绍词

黄河大鲤鱼介绍词

黄河大鲤鱼介绍词
黄河大鲤鱼,是指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鲤鱼。

黄河大鲤鱼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营养丰富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食用鱼类之一。

黄河大鲤鱼的体型较大,平均长度可达50厘米,最大长度可达1米。

身体侧扁,头部大,口较大,具有触须。

身体呈灰褐色或银灰色,背鳍和尾鳍较宽,尾鳍分叉。

黄河大鲤鱼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环境中,以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为食。

黄河大鲤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食用鱼类之一。

黄河流域的民间传统食品“黄河大鲤鱼汤”,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浸泡鲤鱼汤中的鱼肉,呈现出白色、松软、透亮、口感绵软、脆嫩香甜、汤汁香浓,营养丰富,非常适合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黄河大鲤鱼还可以烤、炸、蒸、煮等多种烹调方式,口感更加清香可口。

不仅如此,黄河大鲤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黄河大鲤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污染和环境变化的影响,黄河大鲤鱼的数量逐渐减少,其生存状况日益艰难。

因此,保护和发展黄河大鲤鱼资源,是维护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黄河大鲤鱼是我国淡水生物资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让黄河大鲤鱼的美味和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鲤鱼科普知识

鲤鱼科普知识

鲤鱼科普知识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动物。

以下是一些鲤鱼的科普知识:
1. 鲤鱼的生活习性:鲤鱼喜欢在淡水环境中生活,通常栖息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

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以水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为食物。

2. 鲤鱼的形态特征:鲤鱼体型较大,通常体长为40-50厘米,最大可达1米以上。

它们身体长而侧扁,呈银灰色或金黄色,身上有黑色斑点。

鲤鱼的鳞片较大,呈菱形排列。

3. 鲤鱼的繁殖方式:鲤鱼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繁殖。

雌鱼在产卵期间寻找水草丛或沙石底部产卵,雄鱼则在一旁守护。

4. 鲤鱼的经济价值:鲤鱼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此外,鲤鱼还具有观赏价值,因其身上斑点鲜明,形态优美,常被作为园林景观的装饰。

5. 鲤鱼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鲤鱼被赋予了吉祥、团圆、富贵等象征意义。

人们常用鲤鱼的形象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将其作为送礼的佳品。

- 1 -。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鲤鱼,也称为鲤科鱼,是真骨鱼中最受欢迎的一类。

鲤鱼出现在水族馆,它们对温和的水温有特殊的喜好,可以应对温和的环境。

鲤鱼的外形比较细长,庭院鱼和蝴蝶鱼更是出名。

总而言之,鲤鱼的外形有如下五个重要特征:一是鲤鱼尾部有明显的形状。

尾巴最常见的型号是“鱼尾”或“短尾”,也有“特长尾”,“鳍尾”等。

二是鲤鱼头部极具特色。

鲤鱼的头部比较扁平,似乎有着淡水鱼的形状。

大多数的鲤鱼头部上部是白色,下部则是黑色,这种头部特征给它们以“白黑雄鲤”的美称。

三是鲤鱼有许多斑点。

鲤鱼体表淡色,被许多斑点覆盖,斑点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到。

斑点的密度和颜色会根据鱼儿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是鲤鱼有双眼。

鲤鱼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鱼的内部组织。

最后,鲤鱼会展示出许多美妙的姿势。

它们可以横着游,可以竖着游,也可以游行的时候跟着把头伸出水面,向前推进,或者会做许多其他精彩的动作。

从上文可以看出,鲤鱼的形态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的尾部,头部,斑点,双眼以及姿态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征。

而且,这些特征也为鲤鱼增添了它们特有的美丽与智慧之感,使它们深受游鱼爱好者们喜爱。

为了观察鲤鱼的特征,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它们的特征。

首先,让我们从鲤鱼的头部开始,鲤鱼头部通常是扁平的,而且头部上部是白带,下部是黑带,给它们带来“白黑雄鲤”的美称。

其次,鲤鱼的尾部有明显的形状,最常见的型号是“鱼尾”或“短尾”,也有“特长尾”,“鳍尾”等。

此外,鲤鱼身体上有许多斑点,斑点的密度和颜色会根据鱼儿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最后,鲤鱼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鱼的内部组织,除此之外,鲤鱼还会展示出多种精彩的动作,如横向,竖向,把头伸出水面,游行等。

看完了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体型细长、智慧迷人的鲤鱼对人们充满了美丽的惊喜。

就像李白在《游鲤鱼》中高歌的一样:“鲤鱼撩游湖中,彩袖拂雪舞恰今病”,让人流连忘返。

因此,鲤鱼的美丽是怎样来的,其形态特征和活泼可爱的姿势是怎样形成的?一切都在其特征中得到了可信的解释。

锦鲤鱼介绍

锦鲤鱼介绍

锦鲤鱼1. 引言锦鲤鱼(Cyprinus carpio)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鱼类,以其独特的外表、丰富的文化意义以及重要的生态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锦鲤鱼的特征、栖息环境、习性、分布范围、繁殖与生育、分类信息、适应特性、文化象征等方面的信息,并探讨其在历史、研究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2. 动物学史对于锦鲤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的中国。

最初,锦鲤是作为食用鱼类被人们关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欣赏其多彩的色彩,逐渐培育出不同品种的锦鲤,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观赏鱼类。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锦鲤鱼具有高度变异的外貌,其身体呈椭圆形,背部微隆,体侧略扁。

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鳞片上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这些图案可以包括斑点、条纹和花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性。

与普通鲤鱼相比,锦鲤鱼的体色更加绚丽多样。

4. 栖息环境锦鲤鱼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包括湖泊、池塘、河流和溪流。

它们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水域中生存繁衍。

5. 生活习性锦鲤鱼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

它们在水中缓慢地游动,寻找食物,同时也是优秀的觅食者。

6. 分布范围锦鲤鱼最初起源于亚洲,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移植和人工养殖,已经分布到世界各地的水域,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鱼类。

7. 繁殖与生育锦鲤鱼的繁殖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雌鱼会产卵,雄鱼会释放精子,然后精子受精卵,孵化成幼鱼。

幼鱼在最初的阶段依赖卵黄囊来获取养分,逐渐过渡到自主摄食。

8. 亚种分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锦鲤鱼可能分化出不同的亚种,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

这些亚种在外观和习性上可能有所不同,但仍然属于同一物种。

9. 分类信息锦鲤鱼属于鲤科(Cyprinidae)下的锦鲤属(Cyprinus)。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亚种,锦鲤鱼可以进一步分类和命名。

10. 适应特性锦鲤鱼对于不同水质和温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水域中存活。

鲤鱼特征与生活习性(转)

鲤鱼特征与生活习性(转)

鲤鱼特征与生活习性(转)鲤鱼又叫花鱼、红鱼、青鲤、鲤子、鲤拐子等。

鲤鱼体型较长而侧扁,体态健美而匀称。

鳞片较鲫鱼细,侧线明显。

口下位,马蹄形,口的两侧各有不太长的触须一对。

头和脊背黑色,尾部金黄色或橘红色,有光泽,腹部白色或黄白色。

鼻在两眼前方,明显而灵敏。

鲤鱼生活适应性强,在流水、静水、较深或较浅的水域,都能生活,黑龙江、松花江、滦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和珠江等白浪滔滔的大河大江是它们的故乡。

再加上广泛的人工养殖,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国淡水水域,是广布性鱼类。

在江河、湖沼等自然水域,鲤鱼喜欢生活在温暖、肥沃、杂草丛生的水域下层,喜欢集群活动。

最佳生活水温是15~30℃,低于或高于这个水温的范围,行动迟钝,觅食也不活跃。

食性较杂,幼鱼吃浮游动物、孑孓和其他昆虫的水生幼虫;成鱼吃螺、蚌、蚬、小虾、孑孓、水生昆虫等低栖动物,以及水草、树叶、草根、丝状藻类、植物碎屑等。

人工投饵,喜欢吃麦麸、酒糟、豆饼、蚕蛹等。

钓鱼可用蚯蚓、小虾,蜂蛹、地蚕、油葫芦、半熟的鲜薯丁、豆饼、白米饭粒、面筋等。

期中素饵以半熟的鲜薯丁最好,其次是年糕饵和酒浸的鲜嫩玉米粒等。

鲤鱼在水底觅食时,是用吻和胸鳍搅动水底泥沙,把吻伸向下方寻找食物。

因此,鲤鱼觅食时,水底发出阵阵成团的气泡,一些水底杂屑也被搅动起来,杂屑伴随这气泡不时漂到水面上。

鲤鱼靠视觉、嗅觉、触觉觅食,行动谨慎,特别是大鲤鱼往往在它们认为安全的“鱼道”活动,行动路线比较固定,垂钓者这时如能投钓于鲤鱼觅食行进路线的前方,常能钓到正在觅食的鲤鱼。

鲤鱼虽然贪食,胆警惕性高,它在吃饵时十分谨慎,往往先围着悬在水中的钓饵绕来绕去地游动,有时还用尾鳍拍打试探,当它认为无异常时才咬钩吞饵。

鲤鱼的寿命较长,大江大河里野生的鲤鱼,寿命约二三十年,个别的能活到百年左右。

因此,鲤鱼的体型较大,一二十公斤的屡见不鲜,但上钩的鲤鱼多在0.5~1公斤之间。

鲤鱼知识百科

鲤鱼知识百科

鲤鱼知识百科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

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

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

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

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

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

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

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

季候变化、水温冷暖。

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

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

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喜草习性,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

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水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

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

鲤鱼

鲤鱼

鲤鱼【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食疗本草》:鲤鱼,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拼音名】Lǐ Yú【英文名】cyprinoid, Carp【别名】赤鲤鱼、鲤拐子、鲤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采收和储藏:鲤鱼可用网捕钓钩捕等。

多为鲜鱼入药。

【原形态】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

吻钝。

口端位,呈马蹄形。

须2对。

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

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

鳞大,侧线鳞33-39。

鳃耙一般为18-22。

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

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

身体背问号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

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

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栽培】生活习性,为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淡水各种水域中杂食性,吃小型动、植物和浮游生物、腐屑、人工饲料。

水温在10℃以上开始摄食,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增加;秋季为越冬积蓄体脂而大量摄食,繁殖季节,食量减少,直到产卵结束。

在天然水域中鲤鱼最在可长于到20kg,3龄之内生长快。

3龄以后生长变慢。

养殖技术,雄鱼1年性成熟,雌鱼2年性成熟,寒冷的北方比南方性成熟较晚。

流水或静水中均可产卵,卵量达几十万粒。

粘性卵,受精卵3-5天可孵化出鱼苗。

人工养殖时,为了使亲鱼发情、交尾、产卵、孵化的时间集中做到同期化,多采用外缘激素(如垂体激素等)对亲鱼催情,我国南北各地养鱼场都普遍应用。

初生的鱼苗称为水花;经过15天饲养,长至22cm长时称为乌仔头;长至3cm以上称为夏花;再经3-5个月长至10-17cm时的鱼种,称为秋片或秋花;冬季出塘的鱼种,称为冬片或冬花;第2年春季出塘的鱼种,称为春片或春花,以上统称为1龄鱼种或仔口鱼种。

鲤鱼是什么鱼,鲤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鲤鱼是什么鱼,鲤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鲤鱼是什么鱼,鲤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鲤鱼是最常见的一种鱼类了,但要你具体说说鲤鱼是什么鱼,你未必能讲清楚。

本文就来具体介绍一下鲤鱼是什么鱼,它生活在深水层还是浅水层,以及鲤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等问题,供参考。

一、鲤鱼是什么鱼鲤鱼是在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约有2900种,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

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

很早便在中国和日本当作观赏鱼或食用鱼,在德国等欧洲国家作为食用鱼被养殖。

背鳍的根部长,没有脂鳍,通常口边有须,但也有的没有须。

口腔的深处有咽喉齿,用来磨碎食物。

二、鲤鱼生活在深水层还是浅水层鲤鱼生活在深水层还是浅水层一般与天气有关,如果水温超过了30℃,鲤鱼一般会躲在深水层,如果天气比较凉爽的话,鲤鱼一般会游到浅水层觅食。

具体来说:(1)鲤鱼是一种底栖性鱼类,但是它的活动区域又会随着水温的高低、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水流大小、水位涨落等因素而变化。

(2)鲤鱼的摄食习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比如在深秋时节,临近冬季的时候,它为了积累脂肪便会大量的摄食食物,此时就会出现一个摄食高峰期,而在冬季的时候,鲤鱼便会处于半休眠的停食状态,靠着体内的脂肪来支撑,待春天一到,鲤鱼又便会立马吃东西。

三、鲤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鲤鱼生活在淡水之中,不能生活在海水之中,是一种淡水鱼。

鲤鱼的原产地就是亚洲,在亚洲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之中,都分布着很多鲤鱼。

鲤鱼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基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尤其是在水底淤泥比较多、水草也比较多且流速适中的淡水之中,鲤鱼的分布非常多。

现在,鲤鱼已被广泛引入其它的大洲,比如欧洲、北美洲等,可以说在全世界的淡水流域中分布都十分广泛。

四、鲤鱼的寿命有多长在正常的情况下,鲤鱼至少能够活40年左右,而部分鲤鱼则能够活100年左右,不过它的寿命通常会受到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若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鲤鱼,其寿命通常很长,尤其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条件下,它们的寿命通常会比人工养殖的鲤鱼长很多。

锦鲤简介

锦鲤简介

锦鲤发展综述锦鲤的诞生锦鲤的始祖是早期由我国传入日本的鲤鱼,在日本经过200多年长期的人工选育,改良成为现在的锦鲤。

如今它已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大型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

据估计,早在公元前日本就开始饲养鲤鱼。

从贝丘中挖掘出的鲤鱼鱼骨可以追溯到弥生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250年)。

因此,至少在两千年前鲤鱼就已经生活在日本的河流和湖泊中。

开始的时候,人们靠捕捞鲤鱼为食,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开始作为一种容易获取的营养品被养殖在池塘中。

日本新泻县的山谷志村可以说是锦鲤的发祥地。

这里及周围的一些村镇水土丰腴,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当地居民在种稻之余还以养殖鲤鱼为副业。

水田沟渠四布,其中往往有许多逃逸的幼鲤悠游自在。

这里的人们发现由于突变,真鲤中出现了红鲤,以及一种会一点点退色并开始呈现白色外观的浅黄鲤鱼,于是掀开了养殖者有意识定向选育锦鲤的序幕。

文化(1804—1818)和文政(1818—1829)时代,除真鲤外,人们开始饲养红鲤和白鲤。

在人工选择培养过程中,白鲤身上的各个部位上开始出现红色斑纹,人们将这些鲤鱼进一步育种改良为白底上带红色花纹的锦鲤,这就是红白最早的起源。

锦鲤的发展红白花纹锦鲤经过发展,在大正四年(1915年)又由星野荣三郎培育出大正三色,其后昭和二年(1927年)由星野重吉培育出昭和三色,在之后的八十多年间经过人工选育和杂交繁殖,最终培育出今天这样形态美丽,品种各异的锦鲤。

根据花色不同,可以将锦鲤大致归纳为包括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写鲤、别光、浅黄及秋翠、衣、变种鲤、光泽类、光写类、花纹皮光鲤、金银鳞和丹顶在内的13大类,126个不同品种。

如今,锦鲤已经不仅仅是日本的国鱼,还受到了全世界观赏鱼饲养者的喜爱。

中国的锦鲤产业状况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入中国是在1938年(昭和十三年),由日本东京的松冈氏将一批名贵锦鲤送给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这也是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出到海外。

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作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的形态特征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它会在大多数河流和湖泊中生活,也是众多鱼类中最为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鲤鱼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外表,常常有淡黄色、淡紫色和淡绿色等颜色,看起来很漂亮充满生机。

鲤鱼的体型较大,身体长度可以达到50厘米,体重可达2-3千克,体积也较大。

身体的上部具有参差的鳞片,横断面呈椭圆形,体色较暗,头部略尖,眼睛较大,有时带有一些黄色的斑点,口部大,头部有一个突出的黑褐色的额刺。

鲤鱼的脊椎可以把它们分为两个类型:硬鳞鲤和软鳞鲤。

前者身上有大量分布着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硬鳞,而后者身上只有少量的硬鳞,大部分为柔软的软鳞。

鲤鱼的背鳍较长,弯曲,大部分会结合尾柄,而且尾鳍的形状较大,有一条斜线,中部有一个突起的突起物,这种样式的背鳍和尾鳍更利于鲤鱼在水中快速游动。

此外,鲤鱼还具有高质量的感知器官,大多数具有双侧的大眼睛,不仅能看得到周围的世界,还能感知周围的水流方向,以及潜在的猎物和危险。

此外,鲤鱼还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痤疮,可以帮助它们捕猎和躲避危险,甚至可以感知水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水中的病原体和其它物质。

总之,鲤鱼的形态特征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它们在水中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令它们成为水中杰出的运动员。

一般来说,如果想让您的鱼缸拥有活力,那么添加鲤鱼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鲤鱼网箱养殖技术综述

关于鲤鱼网箱养殖技术综述

沂水
2 69 ) 7 4 9
消毒鱼的动态 , 如有异常现象 , 应立即停止浸洗 , 即刻放养 。
4 饵料 的投 喂
41 饵料要求 投喂 的配合颗粒饵料要求 为营养搭配全面 的全价 饵 . 料. 其蛋 白质含量 要保证在 3 %以上 。 变质 的饵料不要投喂 。 0 霉烂 投喂 的配合颗粒饵料大小要适 口. 体重 5 ~ 0 克 的鲤鱼投 喂的颗粒饵料 020 直径 为 3毫米 以下 .体重 2 0克 以上的鲤鱼投 喂的颗粒饵料 直径为 0 3 5毫米 。 ~ 42 投饵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投饵。鱼种进箱后 2日内不需投饵 , . 若 是 网箱培育的鱼种 . 且在水 库中越冬 的, 日 隔 投喂 即可 鱼种人箱后第 3日即可进行 鱼种抢食训练 .每 日以鱼种体重 0 %的投饵率 进行投 . 5 喂 为使鱼种抢食形成条件反射 , 应坚持采 取敲击铁桶 、 船沿等方式来 制 造声 响。 每次驯食 时间不 少于 4 5分钟 。 日上午 、 每 下午各 1次。 投饵 时, 每次投少许几粒 , 中某 处投 , 集 使鱼种形 成集群上浮抢食 的习惯 。 般 7 1 便 可驯食成功 ~ 0日 投喂的饵料应根据不同规格 的鱼种 , 喂 投
43 投饵量及次数 一般 E 投饵量为鱼体重的 1 6 _ t %~ %。驯食 期间 日 投饵率 0 %: 温 1 % , 投饵 率 1 水温 2 ~ . 水 5 5 时 日 %; O c时 . 投饵 率 2 日 % 左右 ; 水温 2  ̄时 , 5C 日投饵率 35 . %左右 ; 温 3 ~ 水 O C时, 日投饵率可达 4 ~ %。具体投饵量应根 据天气 、水温和鱼的摄食等情 况而灵活 掌 % 6 握, 一般情 况下. 要保证鱼吃到“ 八成饱” 即可。 水温升到 l℃时开始投 2 喂, 投饵次数一般 每天 2次 , 当水温升 到 2 ℃左右 时 . 0 日投喂 4次 ,当 水温升到 2 ℃以上时 . 5 为鲤鱼摄食的旺盛时期 . 日投喂 5 为宜 . 次 当到 9月份以后 , 温又逐渐 回落 , 日投喂次数也逐渐减少到 3 4次。 水 则 - 44 投饵频率。每次投饵开 始时, . 要少投 、 慢投 , 当鱼大部分上浮抢食 时, 则要多投 、 快投 , 当大部分鱼 吃饱不 再上浮抢食 , 应少投 、 慢投 , 简 单地说就是要掌握好 “ 、 、 ” 慢 快 慢 的投喂节奏 , 直至鱼吃 到“ 八成 饱” 停 止投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鲤鱼育种现状
在鲤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因 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种质退化造成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养殖场缺乏科学管理,有效群体数量较少、混杂、逆 向选择、近亲交配以及盲目的引种,没有明确目的生 物技术试验等(张建森,1994),生产的苗种质量得不到 保证,无法适应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发展。
鲤鲫 鲫鲤
胚胎阶段
转基因鲤 鱼 超级鲤
德国镜鲤 选育系 黑龙江野 鲤 荷包红鲤 抗寒
草团 团草 罗非鱼鲤 鱼
岳鲤
三杂交鲤 芙蓉鲤
等核质杂 种鱼
四、鲤鱼养殖品种(品系)和杂交种
目前共有5个大宗淡水鱼良种获得新品种审定。分别 是:以水生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 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松浦镜鲤、湖南省水产 研究所研制的芙蓉鲤鲫、以长江水产研究所研制的 长丰鲢和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制的福瑞鲤
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苏联鳞鲤、散鳞镜鲤、德国镜 鲤和日本锦鲤等,这些鲤鱼品种不仅是优良的养殖种 类,而且具有遗传育种和杂交制种价值,有的还具有观 赏价值
(五)其它遗传改良品种(品系)
建鲤
建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人工育 成的我国第1个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的优良鱼类养殖新 品种(朱健,2004)
湖南师范 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F1,四年后年经国家水产总局鉴 学院生物 定 系
中国科学 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研 院水生生 制成功异育银鲫 物研究所 长江水产 首次获得成功的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的F1 研究所 三杂交鲤: ( 荷包红鲤♀×元江鲤♂) ♀×镜鲤♂的F1 建鲤: 荷包红鲤♀×元江鲤♂得F1
芙蓉鲤、岳鲤
芙蓉鲤是由兴国红鲤父本与散鳞镜鲤母本杂交而成的 子一代。具有生长快、耐低温等特点,其生长速度 比母本快40%左右,比父本快60%左右(楼允东, 1999) 岳鲤为荷包红鲤母本与湘江野鲤父本杂交而成的子代, 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含肉率、营养成分达到或 超过亲本(刘筠,1979)
丰鲤、三交杂鲤
三、鲤鱼育种进展
雌核发育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 在建鲤的选育过程中, 就成功地使用了鲤鱼雌核发育系。方正银鲫与兴国 红鲤杂交产生的异育银鲫也为雌核发育系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可迅速建立纯系。雌核发育技术 与人工性别控制相结合可快速建立鱼类纯系。人工 诱导鲤鱼雄核发育成功的报道很少
三、鲤鱼育种进展
五、鲤鱼育种的展望
基因工程育种,是当下研究的热潮,转基因技术打 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从根本上摆脱的物种 遗传壁垒和有限育种资源的桎梏,通过对鲤鱼基因 组的定向改造,使基因 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 流动,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通过基因的分离、转 移和表达, 可以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新品种。
一、鲤鱼育种现状
3.种苗生产体系不健全
鲤鱼原良种场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只建立了黑龙江野 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等3家国家级原种场,建鲤 等优品种尚未建立原良种场,原良种场的发展同鲤鱼 生产现状和品种优势的矛盾日益突出。种质标准和 繁育技术规范制定滞后,影响种苗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朱健,2001)。
二、鲤鱼育种重要的研究历史
一、鲤鱼育种现状
自1984年以来,世界上鲤的养殖产量呈增加趋势(下图1-1),其中2003年达 到最大值约为300万公吨,2007年世界各国鲤鱼养殖产量从0到223万公吨 不等。
一、鲤鱼育种现状
在鲤养殖的主要国家中,中国产量最高,为2228585公吨,占世界鲤鱼养殖总产量 的77.57%(FAO Fishstat plus )。自1984年以来,我国鲤养殖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图 1-2)。2006年,我国鲤养殖总产量约为259万公吨(2007年渔业年鉴)。在我国养殖 鱼类品种的产量中,鲤位居第三,其为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贡献了 7.21%,占淡水 养殖总产量的 12.06%。
(二)野生种
各地各水系的野生鲤鱼,一般在当地都有一 定的养殖规模。如元江鲤、华南鲤、祀麓鲤、柏氏鲤 钾、黑龙江野鲤、湘江野鲤黄河鲤等
(三)人工选育种
通过对野生种(地方品种)的系统选育,获得了兴国红鲤、 荷包红鲤、德国镜鲤选育系、万安玻璃红鲤,作为 主要的鲤鱼养殖对象或遗传改良和杂交的亲本
(四)引进品种
丰鲤是以兴国红鲤为母本,散鳞镜鲤为父本杂交获得 的子代,其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丰鲤生长速度 快,在鱼种阶段,生长速度为母本的1.5-1.62倍,为 父本的2.4倍(马仲波,1981)
三杂交鲤是采用复交方法,由荷元鲤 3荷包红鲤与元 江鲤杂交而成/ 母本与散鳞镜鲤父本杂交而成的子 代。其头小体厚,体型较长,生长快,肉质优,具 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刘淑琴,1990)
属于底栖性鱼类,是典型的 杂食性鱼类,主要吃摇蚊幼 虫、水蚯蚓、水生昆虫、虾 等,也吃水生高等植物的种 子、幼芽、有机碎屑以及各 种人工精饲料,在不同的气 候、不同的池塘管理水平和 不同的养殖系统、环境下都 能够养殖,广泛养殖于各种水 域,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 养殖鱼类之一(朱健,2001)。
三、鲤鱼育种进展
3、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发现鱼类生长与性别有很 大联系,由此便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人工雄核发 育的技术产生。 在鲤鱼方面雌鱼生长快于雄鱼,雌鲤比雄鲤晚成熟1 年, 第1, 2 年雌鲤比雄鲤生长速度要快20% 左右, 通过 人工控制性别来单性养殖可提高产量, 通过激素处理 鲤鱼不育也能提高产量
三、鲤鱼育种进展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 种 多倍体育 种 性别控制 辐射和化 学诱变育 种 细胞核移 植和细胞 培养 细胞融合 基因工程
兴国红鲤 荷包红鲤
建鲤 荷包红鲤 抗寒品系
颖鲤 丰鲤 荷元鲤
人工诱导 雌核发育 人工诱导 雄核发育
湘云鲤 全雌鲤 (工程鲤) 三倍体 和四倍体 鲤
未获得确 切的结果
1976
1978
1985 1985
二、鲤鱼育种重要的研究历史
时间 人物 事件
1986
1990 1997 1999 2005 2007
吴清江
叶玉珍
用γ射线照射精子,使其失活,培养出雌核发育二倍体鲤鱼
用60Co射线诱导雄核发育的可行性 高寒鲤的选育,应用雌核发育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孙效文
建立了鲤鱼的第一个遗传连锁图谱
鲤鱼育种综述
汇报人--李朝兵
日期:2013-09-15
目录
1. 鲤鱼育种现状
2. 鲤鱼育种研究历史
3. 鲤鱼育种进展
4. 鲤鱼新品种介绍 5. 鲤鱼育种展望
一、鲤鱼育种现状
鲤鱼(Cyprinus cafpio)属于鲤 科(Cyprinidae),原产亚洲,后引 进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 其以上颂两侧有两对须而能 被明显的识别。
一、鲤鱼育种现状
2.遗传特性有待改良和提高 目前对鲤鱼品种的遗传改良和鲤鱼的育种实践主要 集中在生长特性和某些生产性能上,解决了鲤鱼养殖 的产量和符合市场要求的体形、体色等问题,对肉质 肉味,适应性和环境的耐受力,如耐低氧、耐盐碱、抗 寒、抗病等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朱 健,2001)。
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 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选择母本荷 包红鲤与父本元江鲤杂交后代作为育种基础群(朱健, 2004)
建鲤
建鲤生长快,生长速度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 鲤分别快49.75%,46.8%,28.9%。建鲤长体型,青 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性温顺,易驯 养、易起捕,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适合全国各地多 种方式养殖,明显优于国内现有鲤鱼和国外引进品 种,能普遍增产30%以上(孙小异,1994)
时间 1933 1940 1943 1963 1964 1969 1972 前苏联 人物 事件 研究揭示了鲤鱼鳞片遗传规律 镜鲤♀×黑龙江♂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定向选育,育成 的新品种得到库尔斯克耐寒鲤
牧野佐二 郎、小岛 首次获得三倍体鲤鱼 吉雄 童第周 苏联 建立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 银鲫与鲤杂交,发现后代生长良好
黑龙江水 获得一批转基因鲤鱼和一尾“超级鲤” 产研究所 南京农业 大学渔业 准确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学院
三、鲤鱼育种进展
1、第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便是选择育种,成功的选择 育种例子就有荷包红鲤、兴国红鲤、黑龙江野鲤、 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等 由此便出现人类最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它 分为种内杂交和远缘杂交。例如荷元鲤、丰鲤、芙 蓉鲤、岳鲤、三杂交鲤、颖鲤、鳞鲤、库尔斯克耐 寒鲤、乌克兰鲤、建鲤等等都是种内杂交的成功的 好例子
五、鲤鱼育种的展望
一、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保持。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 提纯、选优、复壮工作, 建立鲤鱼的地方品系。 二、细胞工程育种加快鲤鱼育种的进展。鲤鲫移核 鱼、雌核发育技术、全雌鲤已经应用于生产。 三、采用各种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育种。将细胞 工程和基因工程与高新生物技术相结合,杂交、细 胞核移植、细胞融合、染色体组操作、单倍体育种 (雌、雄核发育)、基因转移的育种技术。
松浦鲤、松湘云鲤
松浦鲤是用常规育种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通过黑龙 江野鲤、荷包红鲤、德国镜鲤和散鳞镜鲤四个品种 间的杂交、回交获得的具有抗寒力强、生长快的杂 交、回交种,再与雌核发育系组成合成系,将杂种优势 固定下来,然后系统选育到凡、凡而形成的一个新的 鲤鱼品种(沈俊宝,1991) 松湘云鲤(工程鲤)是用四倍体种群繁殖三倍体鲤鱼,具 有生长速度快,肉质肉味好,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已推 广应用,有广阔的养殖前途。
三、鲤鱼育种进展
2、接下来,人们研究最多便是多倍体育种。 研究发现多倍体育种中,三倍体鲤鱼并没有出现人 们预期的结果,反而生长速度、成活率方面上不如 二倍体鲤鱼,但也有三倍体鲤鱼各方面都好的例子, 如荷包红鲤雌鱼与白鲫雄鱼杂交的三倍体有两个鲤 染色体组和一个鲫染色体组, 产量不低于鲤鱼, 但更 耐低氧、抗寒、抗病, 且不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