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与认知的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7-6425( 2011) 03-0148-04
对于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 几个基本问题: 情绪与认知是分离的两个独立的 过程吗? 情绪需要以认知加工为基础或认知加工 受情绪的影响吗? 究竟是情绪先于认知还是认知 先于情绪? 围绕这些问题,近些年学界进行了较 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 相互作用,不仅有共同的脑基础或脑机理,而且都 是进化的产物,由共同的原始基质性心理分化出 来,同时又都具有适应功能。以往的情绪与认知 的二分观,不仅把二者的关系过分简单化,而且也 会抑制或阻碍对其作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1]。
一、情绪与认知整合的一般实验与理论支撑
在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中,早期的研究主 要突出认知对情绪的影响,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 都以认知是情绪的基础为中心。20 世纪末,心理 学 家 们 进 行 了 新 的 探 讨,提 出 了 新 的 理 论 模 式。 J. R. Gray 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控制整合在 一起,情绪状态能够有助于解决控制窘境,有利于 整个系统转变为更加统一的、语境适宜性的控制 状态[2]。
四、情绪与认知的整合是进化的结果, 具有适应功能
情绪与认知的密切关系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 加以解释。在进化过程中,那些能够迅速觉知刺 激尤其是关乎生存的威胁性刺激和食物等必需性 刺激并及时采取有效反应的个体才能够得以生存 并延续。其中认知是基础,情绪是动力。敏锐、准 确、快速、灵活的认知能力使有机体能够占据生存 与延续的先机,而情绪则可以激活并调节有机体 的生理与行为反应,使有机体及时采取有效的行 动。同时,情绪又可以激活和驱动认知,使有机体 事先觉察可能出现的刺激尤其是威胁性刺激并进 一步进行细致深入的认知。这样,情绪与认知就 在进化过程中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并随着进化形 成了相互作用的内在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在进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在该系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Gilligan 和 Bower 等人 就发现了心境状态依存回忆、心境一致性和思维 一致性等现象。近些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 情绪作用的存在。Etoile 在编码时的情绪诱导、 回忆时的情绪诱导、无情绪诱导和编码与回忆时 都有情绪诱导等四种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都有情绪诱导的对词汇的回忆效果显著优于 没有任何情绪诱导的[15]。Puccinelli 等人对消费 者的自我监控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低自我 监控者面临与他们的心境不一致的情境时,他们 会更加感到与环境不同,其感受反过来又会导致 他们更加喜欢与其心境一致的情境; 而高自我监 控者则更加喜欢与其心境不一致的情境,并据此 实现对其心境的标准化调整[16]。
偏向效应 情绪性认知加工优先效应是指,对情绪信息
尤其是负性情绪信息具有较高的认知敏感性,容 易觉察并优先把它们选择出来进行认知加工,加 工速度快。自动化效应是指,人对情绪信息尤其 是负性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进 行的。偏向效应是指,情绪信息尤其是负性情绪 性信息会被优先选择出来进行认知加工,并使后 续的认知加工受其影响,使随后加工的信息具有 该情绪性质。研究表明,人身上存在着一种警觉 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引导注意、知觉等认知 资源朝向威胁性信息并放大它们[14]。
有研究表 明,情 绪 产 生 与 表 达 依 赖 于 表 征。 Decety 和 Jackson 的研究发现,个体之所以能够理 解由他人表达的情绪状态,得益于他们拥有能够 产生同样情绪状态的神经结构。这一机制引发了 共享的表征,它虽然不是构成移情的唯一基础,但 却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监控和调节认知和 情绪过程以阻止自我与他人相混淆的能力等其他 因子,对移情来说同样必要,是移情的机能性模式 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5]。
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对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的深入理解与认识,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心理治疗、教育、管理
等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依据已有研究和情绪与认知整合的需要,今后的研究既要进一步探明情绪与认知
的整合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也要从其发生学机制、进化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 A
第 37 卷 第 3 期 2011 年 5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f Xuzhou Normal Uni.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7,No. 3 May,2011
论情绪与认知的整合
李炳全
( 肇庆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认知影响情绪的机制方面,认知心理学家 把语义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等推广到对情绪 的理解上,认为情绪是认知模型中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Bower 等人就提出了情绪 语义网络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末,Power 等人提 出了图式命 题 联 想 与 类 比 表 征 系 统 模 型[6]。 随 后,Cochran、Lee 和 Chown 等提出情绪理论框架, 它包含在 一 个 整 合 性 的 认 知 结 构 系 统 中[7]。 D.
三、情绪与认知整合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认知的整合有其神经基础或脑机制。 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于情绪的信息加工神经通 路和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中枢研究。
( 一) 情绪的信息加工神经通路 认知心理学认为,情绪是认知的结果,是对情 绪性信息的认知加工。因而许多认知心理学家着 眼于情绪性信息加工的神经通路的研究。20 世 纪 90 年代末,Ledoux 提出了情绪双回路理论,即
二、心理障碍者的情绪与认知整合
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在心理紊乱者尤其是 情绪障碍者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20 世纪末,焦虑症与抑郁症成为研究情绪与 认知关系的重要方面。研究发现,焦虑症和抑郁 症患者具有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新近的研究开 始关注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的年龄差异。研究表 明,抑郁与焦虑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其重要原因 之一是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认知偏向不同。随着 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由中年向老年转变,人们愈来 愈喜欢积极情绪性信息,而年轻人则比较关注负 面 的 情 绪 性 信 息,容 易 贮 存 并 经 常 回 想 起 它 们。 另有研究表明,年轻人对负面情绪刺激的工作记 忆明 显 优 于 积 极 情 绪 刺 激,而 年 长 者 则 与 之 相 反[17]。也有研究发现,年轻人对积极和负面的情 绪图像的点探测反应同样快,而年长者则对积极 情绪性图像的点比负面情绪性图像的点的反应明 显快[18]。上述研究表明,认知和情绪不仅是相互 作用的,而且是协同活动的。这对于有机体的适 应机能来说非常必要。
到 21 世纪,被许多人认可的流行的常识性情 绪观是,情绪对人的机能是破坏性的,是对机体信 息曲解或误译的结果,应当被控制、缓解、超越、回 避和避开。然而,心理治疗的实践却表明,对情绪 的控制并不总是明智和适应性的,对情绪的过分 调节和躲避并不能确保人的健康与幸福。不表现 自己感受到的情绪,会导致生理机能的衰弱; 对情 绪表现的抑制,会导致免疫系统机能削弱和许多 健康指数的下降。Greenberg 和 Leslie 认为,情绪 是一个基本的适应性资源,它包含着一个意义系 统,该意义系统能够告知人们事件对他们生活幸 福的意义,能组织起人们快速的适应性反应。从 人的出生之日起,情绪就一直是人们交流意图、调 节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符号系统。它能调节自 我与他人的 关 系,并 赋 予 生 活 以 丰 富 的 意 义[22]。 Erickson 和 Schulkin 认为,面部表情是一种情绪 行为,该行为展示出情绪对于基本生存和社会性 相互作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诸如甜味与苦味 等刺激的基本的面部情绪反应对于物种的适应来 说十分重要,它们由基本的简单规则来支配。即 使在基本水平,面部表情有与其他种属成员的沟 通或交流价值。通过进化,简单的面部情绪反应 的作用得以延伸与扩展,在许多复杂的非言语交 流或沟通场合使用,并变得更加灵活与多变。面 部表情的感知与产生是众多皮质下和皮质区域在 认知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大脑中没有 超越于认知系统之上的特殊情绪中枢的存在,情 绪无法从认知中剥离出来。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简介]李炳全,男,河南沁阳人,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Fum 等依据 ACT - R 理论重新解释赌博任务范式 的实验结果,提出情绪与记忆的机能性整合观,并 得到计算模式新进展的支持[8]。
( 二)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Phelps 发现,情绪和认知机制从早期知觉过 程到推理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人类认知的理解 需要考虑情绪[9]。 1. 负性情绪对认知影响大 通常,人们对负性情绪刺激具有较高认知敏 感性,其作用往往被极度夸大,并产生更强烈的认 知与情绪反应。 Vuilleumier 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负载的视 觉刺激比非情绪刺激更容易导致或强化视觉系统 的激活[10]。Goldstein 等用情绪性词汇和非情绪 性词汇研究人的反应抑制( 被认为是传统的认知 活动) ,以考察情绪与反应抑制的关系。结果发 现,行为抑 制 与 负 性 情 绪 性 词 汇 的 关 系 密 切[11]。 Levens 和 Phelps 的研究表明,情绪性刺激有助于 消除干扰; 情绪效价和唤醒二者交互作用产生了 这种有利效果。说明情绪促进工作记忆中的干扰 之间的反应选择[12]。Phelps 等的研究表明,情绪 能够增强对比敏感度[13]。 2. 情绪性认知加工优先效应、自动化效应与
3. 情绪依存性、情绪一致性与认知一致性 情绪依存性是指,认知活动的情绪状态与先 前加工同样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一致时,认知活动 的效果较好。情绪一致性是指,当认知加工的信 息的情绪性质与加工者当时的情绪状态一致时, 完成该情绪性质的信息任务比其他信息的效果 好。认知一致性是指,个体总是依据自己的情绪 状态来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使加工的信息具有 自己当时的情绪性质。这表明,情绪与认知交织 在一起,情绪中包含认知,认知中渗透着情绪。
150
统中,目标的类别、情境和原初情绪是联系在一起 的,它们都贮存在记忆之中。由此,当其中任何一 个方面出现时,其他方面会迅速被激活。如情绪 产生时会想起以前产生该情绪的情境和目标; 而 某类别的目标出现时,则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与情 境。可以说,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情绪负载的认知 模式和认知负载的情绪模式。正是它们使有机体 能够对刺激迅速地加工并做出快速反应。
[关键词] 情绪; 认知; 整合; 一体两面
[摘 要]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与认知
是统一的,二者不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有共同的生理基础、相互作用机制和发生学机制,因此有必要
把它们整合起来,把它们看成是一体两面或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情绪与认知的整合,不仅具有一定
( 一)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个体在产生情绪时,会对情绪尤其是情绪的 表现有所觉察或认识,而觉察或认识会进一步影
响其情绪表现、控制或调节。认知尤其是社会认 知通过影响情绪的估价、学习和调节等能力而影 响情绪[3]。Carstensen 和 Mikels 的研究发现,年龄 较大的人完成情绪性信息的认知任务明显优于非 情绪性信息; 无论是积极的情绪内容还是负性消 极的情绪内容都明显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年龄 差异能够用动机变化来说明或解释[4]。
149
“丘脑? 大脑皮质? 杏仁核”和“丘脑? 杏仁核”。 这说明,存在着两种情绪: 认知后的情绪和认知前 的情绪,它们各有其作用或价值。
( 二) 认知与情绪整合的神经中枢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有共同的脑基础, 它们相互作用的中枢具有高度连通性,对调节不 同脑区的信息流动和综合十分关键。Gray 构建 了同时促进情绪和认知的脑系统理论模型,该模 型假定在哺乳动物的脑中存在三个基本系统: 行 为趋向系统( BAS) 、争斗 / 迁徙系统( F / FLS) 和行 为抑制系统( BIS) 。这三个系统都能同时产生或 调节情绪与认知[19]。Gray 等用 fMRI 研究表明, 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明显受到情绪与认知活动的 联合影响,情绪与认知的联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 思维和行为的控制[20]。Dougal 等研究发现,中间 颞叶在情绪刺激的项目识别和资源回忆中发挥重 要作用。他们发现情绪能削减项目识别的精确 性,但并不影响相关的记忆。fMRI 分析显示,中 性和情绪性词汇在中颞叶预测后续记忆的区域中 诱发出不同的激活模式,海马激活预测后来的相 关记 忆,近 鼻 侧 皮 质 的 激 活 能 预 测 成 功 的 项 目 识别[21]。 ( 三) 认知与情绪整合的神经机制 有研究表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对刺激做出情绪性反应的神经机制,这些神经机 制在遗传上安置了对刺激做出某种反应的程序。 可以说,在大脑中没有超越于认知系统之上的特 殊情绪中枢的存在,情绪无法从认知中剥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