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障碍: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为此,大学生应在思维、人格、智慧三方面均有发展。在思维层面,应摆脱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大力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在人格层面,应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在智慧层面,应培养务实求真、灵活多变的精神。成功的创新实践要求人们坚持信念却不走极端,保持自信但不狂妄自大,并处理好创新与守旧、变化与稳定、理念与实效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has two main obstacles: thinking of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without activation. For this reason,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thinking, personality, intelligence has developed three areas. In thinking level, should get rid of standardized thinking and knowledge of non-viability of the shackles, vigorously develop individual imagination and intuitive thinking; personality level, should dare to question and be good, criticism and beyond teachers and book knowledge; in intellectual level, should develop seeking, flexible spirit. Successful innovation requires people to adhere to the belief that the practice is not to go to extremes to keep confident but not arrogant, and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good old-fashioned, change and stability, philosophy and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当今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实施创新教育,是要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传型”、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这一系列的教育观念的转变都促使人们不断地探索创新的新含义及其教学的新方法。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

1.思维标准化

思维标准化泛指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的规范化和模型化。它是各国创新教育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如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可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正如教育家

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所言:“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西方“非学校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伊里奇(Illich)、赖默(Reimer)等人也曾批评美国的学校教育是工厂的“化身”,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再现,是“学校资本家”把已经包装好的东西兜售给学生,学生成了消费者,而教师则主要承担广告商的角色。这样教育出的学生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毫无个性可言。

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思维标准化的情况可谓更加严重。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升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如此“千锤百炼”之后,其所有的灵感、悟性被消磨殆尽。由此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显单一,视角也越狭隘,凡事均按标准答案思考。例如,1998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对此,某省上万名双亲俱健的考生竟都以“我自幼父母双亡,独自一人承担家庭重任成长至今……”这样的公式化的虚假构思开题,令阅卷老师们震惊不已!

思维标准化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有三种破

坏作用。(1)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指的是学生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它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突出表现。在学习当中,功能固着突出表现为“一题一解”、“一问一答”的思维惯性,缺乏“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思维灵活。(2)权威迷信。权威迷信指的是学生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它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北京市一项对1200人的调查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只有5.5%。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3)思维惰性。思维惰性是标准化思维的另一后果,它使得学生不愿也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思考。通常是教师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这种功利性的教学对创新的阻滞非常明显。它不但养就学生的思维惰性,也奴化学生的人格。

2.知识无活力化

知识无活力化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

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本质上是知识吸收的僵化。知识无活力化的概念借自于英国哲学家怀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