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 第3讲 音韵学的知识基础
音韵学课件
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 一字而可以三声四声,若《易》爻之上下无常,而唯变所 适也。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 者什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之三。以其什之七,而知无 人未尝无入声也,以其什之三,而知入声可转为三者也。 ——《音学五书· 音论》
顾炎武的这种看法,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同,并 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相同,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 就属于同一声调。
上古調類 中古調類
平 平
上 上
去
長入 去
短入 入
第七章 上古到隋唐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到隋唐声母系统的发展 表现在四方面: 1、舌上音的产生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到了唐代它们才从 舌头音中分化出来。分化条件: (一四)端 答打多低嫡帝都堵笃 端< (二三)知 折卓知质置株竺
注音: 被注字和注音字 重文: 古字形和今字形 谐声字:被谐字和主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是相同或接近的,如果在今音 (指中古音)中读音不同,就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 化。如童(定母)撞(澄母),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澄 母,或者都读作定母,意思是,其中一个声母在上古是不 存在的。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清人钱大昕得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声 母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此结论的证据有: (1)“非”古读作“帮”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左传》:“及甫田之北竟。”《释文》:“甫,布(帮) 五反,本亦作圃(帮)”
5、谐声字。谐声字即形声字。 童——撞蹱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 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 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声母。 具体来说,以上五种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异文: 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声训: 被释词与训释词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韵镜》、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 《古今韵会》、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人李元《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 浊、次浊四类。 每类包括的声母如下: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 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 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 来日
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分为五类,将全浊声母分为全浊和半清半浊, 半清半浊指浊擦音邪、禅。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如: 都类:都丁多当得德东 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 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
需要指出的是,声类与声母不完全相同,一 个声类有时是一个声母,有时是一个声母的条件 变体。 具体情形将于第三章《广韵》的声类和声母中介 绍。
二、关于声母的分析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 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清指什么。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五音、七音、九音对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分法见 图1: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发音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 (1)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 母进行分析
最早从成阻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母进行 研究的学者是明末清初的方以智。他在《通雅》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
16
语言的共时平面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因素的
积淀,并不是所有的音都是处于一个层面的,有的音
比较新,有的音比较古老,有的词是新词,有的词是
古语词,有些句式是新的,有些句式是古老的,所以
共时的语言平面是凹凸不平的。描写一个方言的共时
语音系统,实际上也是在做历史音韵学的工作,因为
一个方言内部的各种语音特征并不都是处在同一个层
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
究。
.
12
学习音韵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 变化状况。了解汉语语音过去的面貌,有助于我们认 识今天汉语方言分歧的现象。对汉语方言现象有一个 清晰的历史规律性的了解,是研究方言必不可少的方 面,没有音韵学的帮助,这种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各地方言演变的速度有快有慢,通过排比同一音 类的不同音值表现,就可以为方言语音的历史发展理 出一条线索。
汉语音韵学
.
1
本课程参考书目
• 丁声树、李荣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 版社。又载《方言》1981.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方言调查字表》, 商务印书馆。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焘、耿振生2004《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罗常培1962《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
被切字 ← 反切上字 + 反切下字
都[tu55] ← 当[t N] 孤[ku55] 切
又如:眷,居倦切;康,苦冈切;哀,乌开切。
根据这个原则,被切字跟反切上字必双声,跟反切
下字必叠韵。
.
23
唐代以前,人们使用反切时,多用“反”。如
“訇,呼弘反”(《玉篇》),当然也偶有用“切”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一、音韵学常识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五、上古音概说(重点)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一、音韵学常识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分期时间代表音系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3、语音特征舌面元音舌位图:子夜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声纽:即声母。
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陳第的古音學 關於《毛詩古音考·自序》: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二) 王力:
(右,正接受 中國大百科 全書聘書。)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章炳麟、黃侃的古音研究 圖引自《中國大百
關於章黃學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章炳麟
著作:《國故論衡》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一) 羅常培:
2.現代漢語中,調類爲陰平的聲調,調值 是多少? 答案:視具體方言而定,比如北京話 是55,西安話是21,開封話是214。
附:第一章討論(二)
結論:
1.古代漢語聲調向現代漢語各方言聲調的 演變過程中,調類的演變可能相同,調 值的演變可能不同。
2.因此,在現代漢語各方言中,調類相同, 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不一 定相同。
音韵学:第三讲 《广韵》简介
《廣韻》雖距《切韻》已有四百多年,但 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 只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 《切韻》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 釋也較詳細,共用了191692字。
陸法言《切韻》分193韻,《廣韻》分韻 為二○六韻, 多出13韻:
二、《廣韻》的體例
《廣韻》的編寫體例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一、《廣韻》共收26194字,分屬於二○六韻。 二○六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置於五卷之中。 其中平聲57韻,置於第一、二卷;上聲55韻, 去聲60韻,入聲34韻,分別置於第三、四、 五卷。
平聲韻獨居兩卷是因為所屬字多的緣故,並無 其他用意。第一卷28韻,稱作上平聲;第二 卷29韻,稱作下平聲。
(平) (上) (去)
(入)
諄
准
稕
術
桓
緩
換
末
戈
果
過儼釅源自• 其中上聲儼韻、去聲釅韻是依據王仁昫《刊謬補缺切 韻》增添的,其餘11韻採用了《唐韻》的做法,將 《切韻》三個包含開、合韻母的韻分開獨立成韻,其 對應情形如下:
• 《廣韻》撰成後,一直流傳到今天,《切韻》及 唐人的增訂本都逐漸銷聲匿跡了。直到清代末年, 人們始終未見到《切韻》。由於《廣韻》未著明 撰者,且書前有陸法言的《切韻·序》及孫愐的 《唐韻·序》,致使一些學者誤以為《廣韻》就是 《切韻》或《唐韻》,如顧炎武《音學五書》中 《唐韻正》、陳澧《切韻考》等的定名就反映了 這個問題。
作業:
1、p.53第二、第四題。 2、抄寫《切韻序》一遍。(可參考汪壽明《
中國歷代音韻學文選》)
• 五、四聲相承 入聲韻與陽聲韻相配,平上去入四聲相承; 陰聲韻平上去三聲相承。 戴震《考定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音韵学基础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
《吕氏春秋· 重言》
•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 之。日:“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 故何也?”管仲日:“国必有圣人也。”……少 顷,东郭牙至。管仲日:“此必是已。”乃令宾 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日:“子邪?言伐 莒者。”对日:“然。”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故言伐莒?”对日:“臣闻君子善谋,小人 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以意之?”对日:“臣闻君子有三色。艴然 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 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 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 莒也。 • 《荀子· 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 • 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人 的研究,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因为方言就是历史上某一阶段的官话即 普通话在某一地区的保留。 幕--北京[mù]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术条件。
反切的文献出处
唐· 陆德明“然 “是应动时 古人音书(即 “孙叔言 已有反语, 为字注音)止 (孙炎)创 为誉况之说 则记于汉末 《尔雅音 (即直音法), 也。” 义》,是汉 孙炎始为反语, 末人独知反 魏朝以降渐 繁。” 语。” · 音辞篇》《经典释文 《颜氏家训 · 条例》《国故论衡· 音理篇》
我国最早一部韵书 是三国魏人李登的 《声类》。其次晋 吕静《韵集》。但 这两部书已失传, 现存最早一部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把同音字编 在一起,按四声分 韵排列,供作诗押 韵选字用的.
音韵学课件资料
音韵学基础一、音韵学常识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五、上古音概说(重点)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一、音韵学常识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分期时间代表音系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3、语音特征舌面元音舌位图:子夜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声纽:即声母。
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学》课件第3章第3节.ppt
隋唐
幫滂並明
宋代
幫滂並明
合口
非敷奉微 三等
2.《廣韻》聲母與宋代聲母的差異(二) 正齒音還沒有合併爲一組:
隋唐
莊初崇生 章昌船書禪
宋代
照穿牀審禪
2.《廣韻》聲母與宋代聲母的差異(三) 匣母還沒有分化,喻母還沒有形成:
隋唐
宋代
匣 一二四等 匣
今稱“云
母”
以
三等
喻
第三節《廣韻》聲系
二.《廣韻》聲母
喻三 假喻四四等
附.《廣韻》聲母的名稱問題(三) 《韻鏡》中的照二照三和喻三喻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節《廣韻》聲系
一.《廣韻》聲系的考察概況
1.利用反切 2.利用韻圖 3.利用現代漢語方言 4.利用域外譯音
3.利用現代漢語方言(一) 端、透、泥母在現代漢語各方言中的讀音:
北西重南蘇長南梅廣廈 京安慶京州沙昌州州門 端t t t t t t t t t t 透 tÁ tÁ tÁ tÁ tÁ tÁ tÁ tÁ tÁ tÁ 泥n n n l n l l n n n
②不能根據今音來判斷切上字的類別。
③清代學者陳澧發明了“系聯法”來 分析、歸納反切。
1.利用反切(三)
系聯法:認定條例 陳澧:“切語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遞用
者聲必同類也。”
冬 同用 當
都宗
都郎
遞
互
用都 用
當孤
1.利用反切(四)
系聯法:排除條例 陳澧:在同一韻中,“兩切語下字同類者,
則上字必不同類。”
反(非母) → p«n 妃(敷母) → pi 浮(奉母) → pu 萬(微母) → man
4.利用域外譯音(二) 越南漢字音讀兩類喻母讀音有區別:
汉语音韵学3PPT课件
幫並仄 p
端定仄 t
見群仄 k
見群仄 k > t
精從仄 ts> t
滂並平 p’
透定平 t’
溪群平 k’
溪群平 k’ > t’
清從平 ts’ > t’
明 m 非敷奉 f 泥n
曉匣 h 曉匣h >
心邪 s >
知照澄床仄 徹穿澄床平 日 審禪 >
t >t
t >t ’ >
17
普通話聲母的中古音來源
I 前面說過,聲母來源是跟聲調有關係的, 陰平、上聲的字幾乎沒有濁聲母的來源。例 外字是近兩百年北京話演變的結果。 2 m, n, r, l 只有一個中古來源(明泥日來) 3 大部份的聲母都有兩個中古來源。f有三個 來源,舌面、捲舌組有四個來源。
一等
n/ en/t əng/k t
ng/ k
二等
ran/t
rang/k
r ng/ k
三等 im/p ian/t ien/t ing/k iang/k i ng/ k
唇音 舌 音 舌頭
舌上 牙音 齒 音 齒頭
正齒
喉 音 喉中清 喉中濁
不 芳並明 端 透定泥 知 徹澄日 見 溪群來疑 精 清從 審 穿禪照 心 邪曉 匣 喻影
7
三十六聲母
1 宋人(12世紀)在守溫的30聲母上, 加上輕唇的“非敷奉微”,濁音 的“床”和次濁的“娘”,並按 照梵文字母的次序重新安排清濁 如下:
(b) 今天普通話的陽平來自濁平、濁入和次濁平 字,另外還有少部份的清入字。 (次濁聲母有 獨特的發音,不會跟濁聲母混淆) 【和平、獨 白、蠻牛、德國】
3
今音與中古音的關係
要懂得找聲母,一定先要分清濁 陰平、陽平、上聲問題都不大,但注意 (1) 陽平有少量不送氣清入(如:格伯) (2) 上聲有影母字(清)跟次濁的疑、微、喻相混,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t?h][t?][t?h]擦音:[f][s][x][?]鼻音:[m][n][?]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t?]送气:[ph][th][kh] [tsh][t?h][t?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3音韵学基础(三)
改良的基本方法是:反切上下字都用本 呼的字,也就是上下字与被切字的四呼 要一致。开口切开口,齐齿切齐齿,合 口切合口,撮口切撮口。如:鸡,古奚 切,改为坚奚切。
《音韵阐微》更进一步,尽可能不用生 僻字。尽可能用元音开头的字做反切下 字。如:东,德红切,改为都翁切。
音韵学关于声纽的概念
①发音部位与五音七音 五音:唇、舌、齿、牙、喉 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
音韵学基础(三)
音韵学关于声韵调的基本概念
双声叠韵的原理构成反切
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 切字叠韵。
反切下字取其韵,也包括声调。 但是因为声母的清浊影响调类分化,古
代浊声母发生了清化,因此反切上字也 影响今声调。
都,当孤切,当和都声母都是[t]。 徒,同都切,同和徒声母都是[d]。 还有古今声母洪细变化。如:鸡,古奚
齿 ②发音方法与清浊全次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③宋人三十六字母(见《教程》33页, 要求背诵)
④声、纽、声纽、字母、声类
声母简称声,也叫纽,合起来叫声纽。 声母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是反切上字 的分类,与声母的区别在于,声类区分 同一个声母的洪细等(也就是区别韵头 或主元音)。
古代对清浊的认识
出现于汉末三国,应该与梵文字母的学 习有关。
据《隋书·潘徽传》记载,魏国李登的 《声类》中“始判清浊”,已经有清浊 的概念。
唐代孙愐《唐韵》序中说“引字调音, 各自有清浊”。
后代学者对清浊的解释反而比较含混。
明代方以智《切韵声原》说:“将以用力轻 者为清,用力重者为浊呼?”,又说:“以 初发声为清,送气声为浊呼?”
语音学中称为响音(sonorants)。 古代汉语的全浊音(也就是《切韵》、《广韵》
《音韵学》课件第3章第4
5.影组(一)
影組(兼
中古
現代普通話
及微、疑、 日): 全部
影 云
以 j 微 M 大部分← 疑 N
少部分← 日
5.影组(二)
云、以、疑的例外:
云
以 j 疑N
榮蠑
容溶蓉融銳 阮
第四節《廣韻》聲母的演變
一.關於中古聲母的系組 二.《廣韻》聲母的演變 三.中古到現代聲母演變的特點
第四節《廣韻》聲母的演變
三.中重脣中分化出輕脣
3.從見曉組和精組中分化出t組 4.知、莊、章三組合流爲t組
5.零聲母字大量增加
1.全濁聲母清化(一)
塞音和塞擦音
漢語的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氣和不送氣的對 立。 因此,全濁聲母清化後,塞音和塞擦音有 送氣和不送氣兩種可能,送氣與否的條件是聲 調的平仄,即:平送仄不送 仄
幫滂並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 泥娘來 精清從心邪 知徹澄 莊初崇生 章昌船書禪 日 見溪群疑 曉匣 影云以
→ p組 →f → t組 → n、l → ts、t 組 → t組 → → k組、 t組 →
2.中古聲母的系組(二)
關於“見曉組”:
見曉組: 見 舌面後音:
溪
群
曉
匣
k k g x 塞音 擦音
ts i k
i -
3.從見曉組和精組中分化出t組(四)
關於“分尖團”和“不分尖團”
⑴。
尖音
團音 分尖團與否
贛榆 ts 組 k 組
陽城 t 組 k 組
騰沖 ts 組 t 組
北京 t 組 t 組
師宗 ts 組 ts 組
3.從見曉組和精組中分化出t組(五)
關於“分尖團”和“不分尖團”
一音韵基础知识课件
半齿音两类。
清 浊: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
行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
学习交流PPT
14
五音、七音
唇音
【五音】
舌音
音韵学家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学习交流PPT
11
• 3.聲類:對同類反切上字的稱呼。
• 古人創製反切,同一個聲母使用了多個反切上字, 後人根據反切上字研究當時有多少聲母,用一定 的方法將那些代表同一聲母的反切上字歸納在一 起,總共看有多少類,其中每一類就叫做一個聲 類。
• 例如“多、德、丁、都、當、冬”這組反切上字 就是同一聲類,名爲“都”類,此類代表的聲母 是[t]。
2
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 一、和聲母有關的概念
• (一)字母、声、纽、声纽、音纽、聲類
• 1.字母:簡稱“母”。古代沒有象拼音字母這樣的標 音工具,對於聲母的表示,人們採用的方法是用 漢字去代替,被選漢字就叫“字母”。一個字母自身 的聲母就是該字母代表的聲母。
• 創製字母的人傳說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他 翻譯佛經時受到梵文字母“悉曇”的啓發,而對當時 漢字的聲母進行了歸納。
音韵基础知识
学习交流PPT
1
一、基本内容
• 语音(今)——音韵/声韵(古)
• 音韵学/声韵学——研究语音的学问
• 传统语言学:(1)音韵学
•
(2)文字学
•
(3)训诂学
• 汉语音韵学——就是研究汉语各历史时期的语音 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 语音系统:A、声母系统
2章3节 韵母 音韵学课件
幽 平 黝 上 幼 去 韻母
韻目
韻部
一.韻、韻部、韻目(五) 韻、韻母、韻部關係圖
韻部
韻頭 韻腹 韻尾 聲調
韻母
韻
一.韻、韻部、韻目(六) 、、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韻部
《《茉誰走莉説西花女口》子》不如兒男》
好哥劉一哥大朵你哥茉走講莉西話花口理,,太偏 ,
好小誰一妹説朵妹女茉我子莉實享花在清,難閑留。。
- → -
- 產生之後,才有了“四呼”的術語。
第三節 韻母
一.韻、韻部、韻目 二.開合 三.韻等 四.洪細 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六.舒促 七.韻攝
三.韻等(一) 韻等區分韻母開口度的大小
古人把韻母分爲四個等:
韻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韻頭或韻腹開口度
最大
次大
次小
有-
最小
有-
三.韻等(二) 守溫“四等輕重例” ⑴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
洪音 細音
洪細實際上區分了韻頭或韻腹中 的有無。
四.洪細(二)
洪細的要點:
洪細是對韻母的前面音素(韻頭或韻腹)的 分析,韻尾中 的有無與洪細無關。
練習:判斷下列韻母的洪細。
A 洪音
細音
A 細音
洪音
A 細音
細音
洪音
洪音
四.洪細(三)
洪細與四呼: 近現代漢語的“四呼”也可以用洪細來劃分。
A 合口 開口 合口 合口 開口
二.開合(四) 關於“開合同韻”和“獨韻”
《廣韻》中,有的韻既有開口,也有合口:
唐韻
A A
開合同韻
有的韻只有開口或只有合口:
幽韻 開口獨韻 虞韻 合口獨韻
二.開合(五) 中古只有“開合”兩“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ün, 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onɡ、
ionɡ
普通话声调系统;
“声调主要是指某些语言中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 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从音位的角度来看, 声调不属于语音的音质方面,而是语音的高低方面, 属于非音质音位。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 阴平[A55]、 阳平[A35]、 上声[A214]、去声[A51] 四个声调。
iɑn、uɑn、üɑn,en、in、 合口呼 u、uɑ,uo、uɑi、
uen 、 ün , ɑnɡ 、 iɑnɡ 、 uei,uɑn、uen、uɑnɡ、
uɑnɡ , enɡ 、 inɡ 、 uenɡ 、 uenɡ,
onɡ、ionɡ,er
撮口呼 ü、üe、üɑn、ün;
按韵尾划分:
3.按韵尾划分 开 尾 i、i([•])、i([•])、u、ü,er,ɑ、iɑ、
第三讲 音韵学的知识基础
E现代汉语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音系
1、普通话声母系统; 2、普通话韵母系统; 3、普通话声调系统; 4、普通话音节结构; 5、普通话韵辙。
普通话声母系统;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声母23个,用汉字表 示是“玻、坡、摸、佛,得、特、讷、 勒,歌、科、喝,基、欺、希,知、蚩、 诗、日,资、雌、思,丫、蛙”。用汉 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拉丁字母表示是:b、 p、m、f,d、t、n、l,ɡ、k、h,j、q、 x,zh、ch、sh、r,z、c、s,y、w。 其中的“丫y、蛙w”是零声母。
用汉语拼音方案表示是:i(包括舌面i、舌尖前-i[•] 、 舌尖后-i[•] )、u、ü,ɑ、iɑ、uɑ,o、uo,e、ie、 üe,ɑi、uɑi,ei、uei,ɑo、iɑo,ou、iou,ɑn、 iɑn、uɑn、üɑn,en、in、uen、ün,ɑnɡ、 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 onɡ、ionɡ, er。这37个韵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
关于声母的基本概念
古人对于声母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含混到明确的 过程,唐·孙愐《唐韵·序》中说:“纽其唇齿喉牙, 部仵而次之”说明唐代人们开始认为声母是发音的 枢纽。后来,人们也用“纽”来称呼声母的代表字, 清末,有的学者干脆把声母叫做“纽”,或称“音 纽”、“声纽”。如章太炎《国故论衡》中有“古 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就称声母为“纽”。清代学 者钱大昕、陈澧称声母为“声类”。在陈澧的著作 中,“声类”实际是指反切上字的类别,与“声母” 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如古“见”母的反切上字就有 “古”、“居”两类。
现汉普通话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 2、按发音方法分:
1、按发音部位分:
1.按发音部位分:
唇 音b p m
唇齿音
f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根音 ɡ k h
舌面前音 j q x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卷舌音)
舌尖前音 z c s
(齿尖音)
2、按发音方法分:
(1)从除阻的方式划分 塞音 bpd tɡk 擦 音 f h x sh r s 塞擦音 j q zh ch z c 鼻(塞)音 m n 边 音 l
3.声母f、ɡ、k、h、zh、ch、sh、r、z、c、s不和 齐齿韵、撮口韵相拼,即不和i、ü以及以i、ü开头的 韵母相拼。
4.声母b、p、m不和撮口韵相拼,即不和ü以及以ü 开头的韵母相拼。
普通话的拼合规则(2)
5.舌尖前元音-i(前[•])只和声母z、c、s相拼;舌尖后元 音 -i ( 后 [•] ) 只 和 声 母 zh 、 ch 、 sh 、 r 相 拼 ; 舌 面 元 音 i ([i])不和声母ɡ、k、h、z、c、s、zh、ch、sh、r相拼。
(2)按气流强弱划分
不送气 b d ɡ j zh z
送 气 p t k q ch c
(3)按带音不带音划分
(3)按带音不带音划分 清 音 b p f d t ɡ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 次浊 音 m n l r (说明:零声母y、w是半元音。)
普通话韵母系统;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韵母37个,用汉字表示是“衣、 乌、迂,啊、呀、蛙,喔、窝,鹅、耶、约,哀、 歪,欸、威,熬、腰,欧、忧,安、烟、弯、冤, 恩、因、温、晕,昂、央、汪,亨、英、翁,轰、 雍、儿”。
关于声母的基本概念
g最初的“声”,并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在不同的使用 场合,有着不同意义。在“声韵”、“声类”、“双声” 等概念中“声”指声母;在“四声”、“平声”、“入声” 等概念中“声”指声调;在说某字“某声”时,“声”指 一个字的读音。音韵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之后,“声” 就逐渐专指“声母”了。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还有轻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现象。但目前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还不够。
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
普通话的拼合规则
1.声母j、q、x不和开口韵、合口韵相拼,只和齐齿韵、 撮口韵相拼,即和i、ü以及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
2.声母b、p、m、f和合口韵相拼时,只限于韵母u, 不和韵头是u的韵母相拼。
6.er、uenɡ两个韵母不与辅音声母相拼。 7.声母是m、n、l、r的字没有阴平字(猫māo、妈mā、拉
lā是特殊读音)。 8.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和鼻辅音韵尾相拼的字,没有
阳平字。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的拼合规则对于学习音韵学 很重要。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g关于声母的基本概念 g关于韵母的基本概念 g关于声调的基本概念 g古代的注音方法
普通话韵母分类
1.按照组成韵母的音素 多少划分
单 韵 母 ɑ、o、e、i、u、 ü
2.按韵头划分
开口呼 ɑ、o、e、i([•])、 i([•]),ɑi、ei、ɑo、ou、 ɑn , en 、 ɑnɡ 、 enɡ 、 onɡ、er
复 韵 母 iɑ、uɑ,uo,ie、 齐齿呼 i、iɑ、ie 、iɑo、 üe , ɑi 、 uɑi , ei 、 uei , iou , iɑn 、 in 、 iɑnɡ 、 ɑo、iɑo,ou、iou,ɑn、 inɡ、io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