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加固改造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楼加固改造设计
据相关资料统计,老旧建筑加固改造比新建可节约投资50%左右,缩短工期60%,收回投资的速度比新建快3倍~5倍。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尚未广泛应用和普及,结构计算结果存在很多不足:结构计算模型简化近乎理想状态(如:多层计算假定为无侧移刚架模型)、计算采用平面空间模型而非三维空间模型、计算结果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个时间修建的建筑经过30年左右的使用,结构的耐久性已下降,使用功能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对这类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是必要的。
1、工程概况
**公司办公楼*占地3766.22平方米,建筑呈“L”型布局,总建筑面积12570平方米,初始设计为7层框架结构,1989年建成5层框架结构投入使用,1994年增加3层,该房屋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L形布置,在拐角处设有变形缝。
注:1、未标明的现浇板均为100,其它楼层余同;
2、框架柱尺寸表示为该标高层以下柱尺寸,其它楼层余同。
图片1.3 办公楼结构平面示意图(各层类似)
本办公楼自修建至今已使用27年,历经不同的的业主使用,建筑的办公使用功能总体没有变化,但多次的装修改造造成了部分梁、板、柱构件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次装修改造的原则也是不改变办公楼的使用功能,局部个别房间为满足现行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改造成卫生间和设备用房;在经历了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都未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本次加固改造设计为保证在后续使用年限内的可靠性、安全性,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的规定,本工程结构加固后的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简称A类建筑)。
2、加固设计的所遇问题及解决
业主提供的原始资料缺失较多,仅有初始设计的7层建筑各专业的图纸和本工程的抗震鉴定报告。1994年的加层结构图、第一次修建按5层修建的结构图、本工程两次施工的竣工图以及期间几次装修改造图均没有。针对此问题,又委托检测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测——1~5层以现场检测复核原结构图为准,二次修建的6、7、8三层以现场检测的数据作为复原本工程结构模型依据。通过上述处理,基本准确完整的把加固设计模型建立起来。
3、本工程结构抗震鉴定及安全性鉴定结论
3.1、现场检测结论
1、①楼面梁存在局部混凝土脱落,纵筋、箍筋外露锈蚀;局部混凝土脱落,纵筋、箍筋外露锈蚀;出屋面构架挑梁底部箍筋锈胀,梁体表面渗水、霉变,部分梁底,箍筋锈胀;水箱抬梁底部钢筋外露锈蚀严重;部分楼(屋)面梁近支座处梁侧面面层开裂,最大裂缝宽在0.1~0.2mm间。②楼面板个别区域板跨中,并存在错动现象;现浇板存在个别钢筋外露,钢筋被局部截断现象,现象较普遍。
③房屋外装饰条存在损伤或缺失现象;部分墙面及吊点存在渗水现象。
2、混凝土柱强度推定值介于24.3MPa~40.9MPa间;混凝土梁强度推定值介于25.8MPa~36.0MPa间;混凝土板强度推定值介于29.0MPa~39.7MPa间。
3、混凝土柱碳化深度在6.0mm~6.5mm间;混凝土梁碳化深度在6.0mm~6.5mm 间;混凝土板碳化深度在6.5mm~7.0mm间。碳化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钢筋处于混凝土碱性保护中。
4、办公楼X向无明显倾斜规律;Y向无明显倾斜规律,倾斜率整体满足规范要求。
3.2、抗震鉴定结论
办公楼结构构造有多处不符合抗震要求,部分房间存在钢筋露筋、锈蚀;填充墙与混凝土梁、柱存在竖向或水平裂缝;个别混凝土梁近支座处梁侧存在混凝
土竖向裂缝;填充墙拉结筋设置;各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均大于1.0,综合抗震能力满足A类房屋要求,但部分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要求,部分楼层框架柱轴压比超限,部分柱配筋不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部分框架梁配筋不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应采取措施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3.3、安全性鉴定结论
办公楼地基基础为Bu级,上部承重结构为Cu级,围护系统结构为Cu级。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评定结果,按其中较低等级确定,该建筑鉴定单元的安全性评级为Csu级,安全性不符合该标准对As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力。
3.4、相关建议
1、对轴压比超限处的框架柱进行加固处理。
2、对混凝土柱及梁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3、对出现裂缝及露筋锈蚀的混凝土构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对穿管、钢筋截断、钢筋外露锈蚀的混凝土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应综合考虑该房屋后期装修改造的影响,并结合本报告,对该房屋进行
整体复核验算及加固改造设计,未经设计许可或技术鉴定,不得随意增
加荷载。
4、本工程结构加固设计
4.1、设计荷载
1、活荷载取值: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活荷载标准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活荷载最大分布的某一分位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自GBJ9-87版起就规定在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在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考虑荷载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异性,进而采用了概率统计模型,持续性活荷载和临时性活荷载统一采用等时段的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假定(设计基准期T=50年):
a.荷载出现的概率为P,不出现的概率为l—P;
h.荷载持续一次作用时间为τ,则在准基期为荷载变动次数r=T/τ;
c.荷载任意时点的概率分布函数是相同的。
根据以上假定,τ=10年,r=5次,出于分析上的方便,对活荷载分布函数采用了极值I型分布函数:
F(x)= exp { -exp[-α( x- u )] }
其中:u :众值u = µ- 0.5772 /α
α:尺度参数α=π/ 2.4495σ
µ、σ为分布函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二者根据Tukstra的组合原则,并按一定的分位值,得出楼面活荷载的标准值(Qk1)。但在结构加固时,由于结构已处于服役期,因此荷载基准期T =50 年的假定已不再适应,而应改成目标使用期 T(t )=30年,根据上述理论得出30年的荷载基准期内的活荷载标准值(Qk2)。参荷载规范的条文说明Qk2相当于0.95 Qk1。本次加固设计活荷载取值采用了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未进行折减,以保证建筑结构加固后的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活荷载可靠度。
2、建筑恒载卸荷处理:
本工程自1989年建成已使用27年,并几经变更业主,各个使用单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本工程就进行过多次装修。原设计的建筑楼面为水磨石地面,现状为地砖楼面,根据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建筑结构面以上的二次建筑装修层厚度有100mm左右。为满足后续使用结构安全要求,也是加固施工工艺对结构表面的要求,对结构面层以上的二次装修层进行剔除卸荷处理;同时本次建筑房间分隔增加墙体采用轻质隔墙板(不大于0.8kN/㎡)或玻璃隔断;本次楼面装修采用:走道、大厅及卫生间设计为地砖地面(荷载大小与原设计相当),其余房间设计为地毯地面。
现状计算模型及结果,不满足抗震验算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