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合集下载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发布日期: 2013-07-10 发布:摘要:李煜,晚唐五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纳兰性德,清初复兴词坛的主将之一。

李煜与纳兰性德,一为亡国之君,一为乌衣承平之少,身份经历固不可同日而语,然综观二人之心路历程、词作之情感特征与美感,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均是以其纯真、率性的情怀,喷薄出对事物敏锐的感触,字字珠玑,声声血泪。

围绕二人词作中所体现的纯真美这一核心的共同点展开论述,或可借以管窥二人词作之亲缘关系。

国论文网 /5/view-4190069.htm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纯真赤子之心一、“词之言情,贵在得真”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之言情,贵在得真。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真”,乃文学之第一要义,是艺术感染力之深厚根源。

故为词人、为词,纯真的气质是极为宝贵的,而后主与容若,则共同禀赋了一颗“赤子之心”,并将其贯穿于一生的创作之中,因而在二人的词作中明显放射出一种纯真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所谓“赤子之心”,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1}后主词的情感抒发是以“真”取胜,以“真”感人。

以亡国为界,后主词明显呈现出两种基调,但在基本上却有一点不变的特色,即于词中贯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的感情,使其作洋溢着纯真之美,彰显着那颗不易的赤子之心。

同样,王国维认为,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2}。

容若的词作有意识地追求“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其真挚、浓郁、深沉、缠绵的情感时时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自序中说道:“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为词,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余子也。

”这道出了纳兰词重真性、讲实感的特点。

而容若自身也主张以对生活实践的真情实感为诗歌创作的第一要义,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

纳兰性德真的可以比肩词帝李煜吗?两人的词有哪些相似之处?

纳兰性德真的可以比肩词帝李煜吗?两人的词有哪些相似之处?

纳兰性德真的可以比肩词帝李煜吗?两人的词有哪些相似之处?纳兰性德和李煜是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李煜和纳兰性德的不一样中国历史上,他们那不朽的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洄。

两位才子,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李煜一心留恋的不过是昔日豪华富贵温暖欢乐的生活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

”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

”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

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纳兰性德他要过的是一种“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君主政治的统治下,官僚们都是结党营私互相排斥的,纳兰容若最看不惯这种事情,因此在另一首送给顾梁汾的词里又道:“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蛾眉谣诼”这句典故出于屈原的离骚。

屈原的离骚里有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为善淫。

”“众女”就是指那些专门爱说人坏话的小人。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与人格境界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与人格境界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及人格境界08级汉语言文学班尹可猛内容提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作为词史上的两大重要词人,他们都属于词中性灵派。

李煜的词抒写亲身经历和现实感慨,亡国之音任情而行;而纳兰的词同样充满无限的感伤情怀,被誉为“古之伤心人”。

不同的生活朝代,相近的生活际遇使他们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而不同的感伤内容又反映了其各自不同的人格境界。

本文将围绕两人的生平及词作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人生悲剧人格境界纳兰性德是清代重要词人。

在词史上向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是清初词坛的巨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他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把自己善感的心灵、绝世的才华溶入了词章,为清初词坛增添了一抹灿烂而奇丽的光彩。

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李后主有亡国之痛,容若有时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慨深。

”①纳兰自己也曾在《渌水堂杂识》之四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②因此纳兰极力推崇李煜的词,而且词的风格与李煜的一脉相承。

他们的相似之处,也许在于他们不仅全部都属于皇室或贵族官僚社会,而且也都具有一种独有的心理、独有的艺术气质,一种敏锐的纯真富于感受的天然禀赋。

他们都生于优裕的物质文化环境中,在这种环境里培育了他们纤细敏感的心灵,摧生了他们超异的才华,却又不同程度地窒息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同的生活遭遇使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摧毁了他们生命的活力,但他们又都依照自己纯真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悲歌。

一李煜与纳兰性德人生悲剧的比较李煜与纳兰,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尽管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气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读他们的词,你会感觉到朴素自然中饱含的挚意深情。

因为无论是李煜还是纳兰性德都极重感情,讲义气,无论是对兄弟还是对闺中伴侣都是“竭其忠诚,沥其肝胆。

”但是,他们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2)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一)纳兰性德生平 (2)(二)李煜生平 (3)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 (3)(二)家庭背景对词创作前期的影响 (3)(三) 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词创作后期的影响 (4)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 (5)(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 (5)(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 (6)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三)两者词创作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8)结论 (9)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词创作风格;相似性;差异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引言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纳兰性德的词被称为“纳兰家词”,它是词人的精神追求的最高体现。

纳兰性德的词以简洁、淡然、抒情著称,他以自然之美、宁静之情和心灵深处的内心感悟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和理解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抒发心中的思想情感为主要写作目的。

纳兰性德的词也受到李煜词的影响,他也追求简洁、淡然、抒情。

但是他的词比李煜的词多了一种哲理性。

他的词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他多用词来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受,多用词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他的词也有强烈的反抗社会不公正和精神挣扎的思想。

由此可见,纳兰性德的词既继承了李煜词的精神,又在表达方式上有了超越。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李煜和纳兰性德,就好比山茶花和兰花,各有各的美。

有人喜欢山茶花,有人喜欢兰花。

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魅力。

我只能说,他们两个,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李煜和纳兰,一个生在帝王家,成为亡国之君,一个生在贵族家庭,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

他们两人的身上,除了相似的贵族气质之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都擅长词。

他们的词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李煜的词,寓情于景,感情真挚。

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从一国之君到笼中之鸟,大起大落,对人生的感悟非一般人能比。

李煜作为南唐国君可能不是很成功,但是却是一名出色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书法、绘画,对音律也很有研究。

李煜对晚唐诗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风格上加上自己的特色,又吸收了父亲李璟、冯延巳等人的优点,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李煜的词常用比喻,形象生动。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笔下的词,字字含情,字里行间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春天,李煜想起故乡的景色,触景生情: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秋天,万物萧条,秋风习习,他更怀念记忆里的故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像南国的山茶花,独特而高雅。

山茶花落花时,不像其他花一样花瓣四散飘零,而是整朵飘落。

到死都保持自己的尊严,正如失去自由的李煜,仍然维持着自己的温柔和优雅,写下无数诗句,让后人欣赏。

纳兰性德,字容若。

容若是纳兰公子自己起的,因为他对汉文化非常喜欢,并深入研究。

这个只活了三十岁的才子,是清代词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纳兰容若出身显贵,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重臣,官居内阁,长达十三年。

他虽然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族,身上全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

毕业论文-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定稿

毕业论文-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定稿

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03汉教一班汉教一班 张画张画摘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中国历史上两位才华绝代的才子。

一位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位是身居华林的贵胄子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李煜词多富贵气,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多愧疚绝望之感;纳兰词多闲适之意,有雄浑壮阔之势。

然而两人却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的词作大多清新俊秀,哀感顽艳。

哀感顽艳。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Abstract :Li Y Abstract :Li Yu u and Na lan xing de, two talents certainly generation of talented person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eclining monarch which is rules in one corner of the kingdom, is the body occupies Hualin the noble descent juniors .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imilar mental makings, cast on two person of words have made different and with similarities. Li Y u’s word is rich in noble gas, feels ashamed despairs; Na lan’s word is comfortable meaning, has the vigorous grand potential . However ,two people actually also have a biggest common ground, their word does mostly pretty fresh, and sadness.Key words: Liyu, Na lan xing d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清代古诗赏析——纳兰性德与李渔

清代古诗赏析——纳兰性德与李渔

清代古诗赏析——纳兰性德与李渔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文学的繁荣时期之一。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清代的古诗以其豪放洒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其中,纳兰性德和李渔两位清代才子更是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后人传颂不息的诗人。

1. 纳兰性德与他的诗歌艺术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少伯,号溪山外史。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聪明过人。

在接触到文学之后,他展露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他在写作上以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为己任,并深入探索了人物内心世界。

1.1 纳兰性德的生平与背景纳兰氏本姓邢,改姓黄氏并入籍满洲正白旗汉军地主家族中。

他祖父黄梦得曾祖母蒙古部落哈达骑兵系统成员。

蒙古八旗直至天命年间,满洲才能参军-祥符元年黄梦得后征司署治杨乃善弟和杨子要家族成为真正的遗民(“复谈到汉地”。

与其他归类为满洲者非同一族)就连克明府亡,宜关莱城被金石堕河。

1.2 纳兰性德的主要诗作纳兰性德以其敏感细腻、情感深邃的风格,在清代文坛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他的诗歌创作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和押韵,而是更加注重意境和表现力。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包括《浣溪沙》、《采桑子》等。

1.3 纳兰性德的艺术特点纳兰性德在诗歌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个人特点。

他写诗讲究用字简洁、意境深远,并且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他的诗作多写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他常借景抒怀,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2. 李渔与他的诗歌艺术李渔(1611年-1680年),字伯明,号隐峦。

他是清代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文人,擅长诗歌创作、散文写作等。

他精通古文诗词,并注重形而上学的思辨,在清代文坛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2.1 李渔的生平与背景李渔出生在一个学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诗词格律有着深入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除了写诗之外,李渔还涉足于戏曲、绘画、小说创作等领域,广泛积累了各种艺术经验。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词,在宋朝得以达到顶峰,后人却把词帝的称号送给南唐那位落寞的亡国之君——李煜。

他的词意境开阔、情感深邃,令后人难以企及。

然而,在七百年后的清朝,出现了一位被陈维崧评价为“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的词人,那便是纳兰容若。

他的词风也继承了后主的“忧郁”和“真”。

一笔写不尽纳兰情,半生书不完痴心梦。

那么,纳兰与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他们两人的词作有什么异同呢?首先两人的作品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风格,具有相似的意象,并且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

两人的词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因身世经历不同,各自有着特别之处。

品读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写有关于爱情的词,大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缠绵缱绻。

如李煜的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反映的是两情相悦的感情,有着轻快地调子。

李煜在降宋以前过的是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因此他写的词着重表现欢乐和喜悦。

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主要表现爱情的悲哀与苦闷,多描写与妻子卢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后,他为其写的悼亡词更显哀痛,并未后人称道。

两人的词作在其他的内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词前期题材较窄,多为描写宫廷奢靡的生活,表现他空虚无奈;南唐灭亡后,李煜尝尽亡国苦楚,其词也洗尽铅华,多为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凄凉悲壮。

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遂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沛然莫御。

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

总的来说,李煜的哀伤是绝望的,极尽颓靡之美。

而纳兰性德取材较李煜更为广泛,既有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伟壮阔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

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李煜与纳兰性德爱情词艺术特点之比较

李煜与纳兰性德爱情词艺术特点之比较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生人……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李煜和纳兰性德,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清朝贵族,大小周后之于李煜,卢氏之于纳兰性德,都是生命中别样的色彩。

爱情不仅装点了李煜和纳兰性德的生活,更点缀了他们的诗笺,那些诗篇中流动的爱情,穿过了历史的尘烟,依旧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之词的评价是:“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对纳兰性德的评价则是:“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出生于帝王之家的李煜和“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纳兰性德,从小便衣食无忧,享受着世间所有的奢华与富贵。

正是这种毫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才让他们远离了社会的黑暗与肮脏,他们无需担心食不果腹,无需担心怎样阿谀奉承以谋求高位。

所以,“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两位词人的词作在性格特征的影响下都显现出“真”与“纯”的特点,其爱情词更是字字珠玑、声声血泪,毫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

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李煜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艺术特点:一、同中有异的语言运用陈廷焯曾用“真”与“俊”二字来评价李煜之词,其中“真”乃纯真之意。

后主李煜自始至终都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去感受人生,将那至真至纯的情感用自然浅畅的语言熔铸成词。

如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这是一首描写少女与情人幽会的词,在一个月光昏暗的夜晚,一位妙龄少女迈着跌跌撞撞的步子,准备去见那个昼思夜想的人。

一个“好”字,写出了女子内心的期待与兴奋。

为防旁人发现,女子干脆脱掉鞋子,穿着袜子走在铺满落英的路上。

下片写了女子与情人在“画堂南畔”相见的情景,“一向”和“颤”字,将女子迫不及待扑向情郎的场面描绘得生动传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她与情郎相会的情形,女子毫无忌讳地吐露自己的爱情,让人不禁羡慕她的天真活泼与大胆。

词中的女子形象何尝不是李煜自己呢?对恋人的爱炽热、毫无伪饰。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1] 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 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 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浅析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同的内容, 当然仍然保持着不变 煜又时时刻刻被死亡所威胁, 于
的伤痛。另一方面, 纳兰在艺术 是哀莫大于心死。他不渴求有生
手法上较之后主, 更加多元化, 的希望, 也就不会有对美好事物
就好像月的含义在纳兰词中被拓 的向 往 。 他 只 能 一 味 的 唉 声 叹
展, 并 且 被 赋 予 了 新 的 生 命 意 气, 对月思怀。
缠 绵 ”。[15]
而词在经过了宋代的繁荣, 元明两代的沉寂, 在清初时已出 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时期的纳 兰不仅吸收了李后主真切自然, 凄凉哀婉的词风。同时也借鉴了 晏小山、李清照、秦观等人的独 特之处, 自成一派。“纳兰词真 挚自然, 婉丽清新, 善用白描, 不事雕琢, 运笔如行云流水, 纯 任感情在笔端倾泻。他还吸收李 清照, 秦观的婉约特色, 铸造出 个 人 的 独 特 风 格 。” [16]因 而 , 纳 兰得以继承并且发展了李后主的 词风。
072
作每家月研一究家
2007.11 文 学 教 育
而被古代文人引作美女的象征。 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青春 鲜活, 美艳动人。不仅如此, 月 还因为它的朦胧美与花结合, 被 作为昔日美好时光的象征, 与今 日现实中的不幸对照触发诗人望 月怀人的愁思。另外, 阴阳, 乾 坤, 日月, 男女作为两极对照的 事象, 为中国古代文人所接纳。 在文人政客笔下, 君以其尊贵而 为阳为乾为日为男, 而臣子则为 阴为坤为月为女。月也就成为了 古代文人比拟自身寄托政治志向 的凭籍。最后, 月的圆缺变化还 蕴涵了盛极必衰的哲理。月满而 亏, 月最圆的时候也是月走向缺 失的开始, 这让有“亢龙有悔” 思想的中国古人敏感的体会到人 道与自然之中蕴涵的那种盛极必 衰的真理。
其三, 时代的发展与诗词艺

李煜词与纳兰词抒情之异分析

李煜词与纳兰词抒情之异分析

李煜词与纳兰词抒情之异分析摘要: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抒情著称,所言之情又都凄婉哀厉,动人心魄,看似相同,但纳兰词在情感上更具理性,他不能像李煜那般至情至性;李煜词在抒情境界上更为宏阔,涵盖宇宙人生,在抒情特色上纳兰词似泣,李煜词似叹。

溯其源,因为李煜经历了从帝王沦落至阶下囚的悲惨遭遇以及国破家亡的外界打击,而纳兰则天性多愁善感,虽受荣华富贵,内心却备受矛盾与压抑的折磨,故李煜词和纳兰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抒情风格。

关键词:纳兰词;李煜词;抒情;境界在中国卷帙浩繁的词史上,群星璀璨,而以血泪写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与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 [1] [P121]的纳兰容若的词可谓是词坛史上的两朵奇葩,对词的发展起了深远影响,因而不断为后世称颂。

纳兰容若和李煜虽相隔百年之遥,两人在气质和词风上都有相似之处。

纳兰容若本人也十分推崇李煜的词,他曾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2] [P726]后人也爱将二人相提并论,如唐圭章曾道:“成容若雍容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一位重光后身,似不为过。

”[3] [P126]但是,如果我们用心细细品味两人的词,就会发觉二者在抒情的很多方面还是不同的。

一、纳兰词的情感抒发更具理性李煜词的词虽传世不多,但至始至终都流露着出他的至情至性;而纳兰词数量相较于李煜词虽多,却只能品出至情而无至性。

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不计后果的情感宣泄。

李煜其人个性纯真,为人和善,没有城府,通常是“我手写我心”,他的所有情感都能毫不掩饰地通过笔尖泻于纸上。

他前期的词大多是写宫廷的杯宫舞影,带有花间词的香软露骨。

如《玉楼春》便是一首纯表现享乐的词:“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词人”,《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夸他词写得“神秀”,说词到了李后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天纵英才。

他的一身才华,并非努力追求的结果,而是出于他的纯真自然的本性。

他纯真的本性,是他的词作中“最不可及的过人之处”。

自南唐以后,许多词人都喜欢模仿李煜填词。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是其中一员。

他生平最得意的代表作《长相思·山一程》,就是模仿李煜创作出来的。

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长相思·一重山》——南唐·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词作意译:一重又一重的远山,将你阻隔在天边。

天是那么高,水是那么寒。

秋来相思像枫叶,映得满山红艳艳。

菊花开了花又残,转眼又一年。

北雁南归你不归,明月照到窗帘上,一片悠闲。

这一首诗写于李后主前期,词作的内容像是一位女子在思念塞外远征的爱人。

词的头两句用山峦的远和长天的高、江水的寒写出了“空间感”。

下阙通过“菊花开、菊花残”和“北雁南归”打造“时间感”。

除此之外,词中“枫叶丹”、“菊花开”兼有“红”、“黄”二色的搭配。

并且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明明在写“怨”,全词却没有用一个“怨”字。

他把思妇的那种“怨”,写得“含而不露”,颇为用心。

尤其是在词末用“一帘风月闲”,表现女主角因为“怨”到极致,对征人的感情,都由浓转薄了,从火红的“枫叶丹”,变成了一片淡淡的月色。

仿佛等得太久,心都因为怨恨凉透了。

不过,这是一首明显的“征人”的词,和李煜的身份极不相配。

让人一眼就看得出,词中描写的事件是“虚构”的。

因此这一首十分精致的小令,因为“主题陈旧”,又放弃了作者本人最大的“真情”优势。

就显得有一点点不好了。

另外,这一首词的上阙中,“山远天高烟水寒”,本意是说,诗中的主角想要去寻找她出征塞外的恋人,但是欲登高山恨天高,欲渡江河怕水寒,总觉得有一点陈词滥调的嫌疑。

纳兰性德与李煜处于不同时代

纳兰性德与李煜处于不同时代

纳兰性德与李煜处于不同时代,在写作上他们有着不自己独特的诗词风格,前者情真意切,痛彻肺腑后者一个哀伤是绝望的,极尽颓靡之美。

在对人生处境,感情的看法不同,一个生于富贵之家,一身文采却只能做皇帝身边的侍卫,本有个寄托之人,他的发妻,却不久离开世,后者拥有的最高皇权,但他却埋头于诗词写作,直至亡国,看着自己的妻子《小周后》被欺侮,却无能为力。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族,叶赫娜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因为犯了太子保成的忌,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

他是满洲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还是广西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的名字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之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诗词鉴赏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首采桑子原有小题:“塞上咏雪花”,是容若陪同康熙皇帝外出途中写的咏物的令词。

史上有很多咏雪咏花的诗词,但是容若是咏雪花,他抛开前人咏雪的成规,以咏花的传统来咏雪,给读者一种新奇的审美感观。

李煜词与纳兰词比较

李煜词与纳兰词比较


自古才命两相妨----人生经历 自古才命两相妨 人生经历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两位词人的经历中都有阴差阳错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荐绅以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 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 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 泪偷零。
意境深浅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眼 界始大,感慨遂深” 界始大,感慨遂深”,初读时可以给予人一种直接的感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 动,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又可以透过表面浅白的词 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句,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相见欢》: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和“无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见微知著地联想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东”,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内容:
后主的词通常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生活是奢侈享乐的, 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 与男女情爱。 《浣溪沙》词曰:“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 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 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描写的是宫中宴乐歌舞的图景。
《菩萨蛮画堂南畔 见, 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即是李后主和小周后幽会的情景。

学年论文--李煜和纳兰性德

学年论文--李煜和纳兰性德

李煜词和纳兰词之比较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杰出的人物。

两位均为词坛婉约派大家,其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浓郁的感情,词风都呈现出哀感顽艳的色彩,情感意象的选择具有相似性,语言都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但创造特点却有诸多差异。

本文试比较李煜词和纳兰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词;异同;原因李煜和纳兰性德,代表着词的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

他们虽然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但后世很多评论家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①梁启超也曾评价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后主有亡国苦痛,容若有时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慨深。

”②但毕竟是个性各异的词人,二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

一、李煜词和纳兰词的异同(一)、李煜词和纳兰词的相似之处1、擅长用白描法做小令李煜和纳兰的词都以小令见胜。

按照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60字以下为小令,60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是长调。

据统计,纳兰性德有小令67调289首,占其存词总数的83.3%,中调6调8首,占2.3%,长调26调50首,占14.4%。

李煜现存词全为小令。

不难看出,两位词人在词创作中都明显以小令为主体,李煜更是“专意令词”。

李煜和纳兰又都擅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

李煜的《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话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梦中的景象,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上苑的热闹活动。

毫无夸饰,没有脂粉气;不用典故,没有书袋气。

纳兰的《如梦令》中“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蓦地一相逢”的美好场景,落花满地,金井之旁,无雕琢之病。

2、内容上,都多写离愁哀绪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③李煜前期的词就具有这个特点,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引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帝王数不胜数,而对艺术颇有造诣的帝王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南唐后主李煜绝对可以称得上帝王界的顶尖艺术家。

他将词与传奇的人生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富有天下的帝王在经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后,失去自由、丢了尊严、悲苦又无奈的生活。

公元975年,南唐覆灭,亡国之君李煜沦为阶下囚,三年后因所写之词中流露了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

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位对权力无欲无求、远离朝堂争斗、偏安一隅的风流倜傥的君王。

在现实中,他无法远离风雨飘摇的南唐政权,于是,他便在词中描绘了诗情画意、逍遥快活的生活图景,渴望过上无拘无束的理想人生。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后主前期的词作,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无非就是一个“愁”字,可通篇却未出现任何“哀怨”、“仇恨”的字眼,堪称妙哉。

相传,这首词历经七百年无人敢仿,直至清代风流才子纳兰性德仿作一词,惊艳了世人。

此二人的作品究竟谁的意境更高,谁又更胜一筹呢?一、《长相思·一重山》南唐后主李煜凭借作品中清新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而被后世尊称为“天才词人”。

王国维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评价道:“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李煜作品的欣赏与赞美。

自南唐后,李煜的诸多词作纷纷被后世所模仿填词,包括他的得意之作《长相思·一重山》。

全词如下:《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长相思》是李煜早期的名作之一,词牌名与整首词的内容十分吻合,写尽相思之意,刻画了一位在秋日里急求盼望征人归来、正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

上片描写的正是思妇的所见之景,李煜用“重山”起笔,并通过“一”、“二”两数词来完成完成深层情感的递进。

论李煜与纳兰词的异同

论李煜与纳兰词的异同

论李煜与纳兰词的异同作者:周玲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9期摘要:近些年纳兰性德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网络上也盛行着许多纳兰性德的词作,纳兰性德的词在清初的历史上异常引人注目,许多名家读过纳兰的词都会不由得想起南唐后主李煜,梁启超也曾说过“容若小词,直追后主”这样的话,本文将纳兰的词与李煜的词进行部分分析比较,尝试找出这两位词坛大家的异同之处,希望对两位词人词风的理解有所帮助。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词风;异同一提到中国古典文学脉络我们就会随口说道: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宋人又另辟蹊径将词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度。

我们习惯将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又以李煜、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说到李煜我们不由得会想起他的《望江南》、《虞美人》等名作,其中还有部分被谱上曲子供大家吟唱。

纳兰性德,康熙朝纳兰明珠之子,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包含了多少对人生的感叹!下面我们就将李煜的词与纳兰的词试比较一下。

一、纳兰词与李煜词的近似之处词与诗相比更便于抒情,李煜与纳兰性德都抓住了词的长处,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而又细致的直接书写了出来,他们填写的词都是为了表达久积内心最有感触的东西,他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采取最容易触动读者内心的方式,更能够与读者的内心产生触碰,从而使读者得到文学艺术上的美感享受。

在“五代”期间李煜也从属于“花间词派”,但是李煜打破了“花间词派”内容空泛、词语繁冗绮丽、没有真情实感的特点,推陈出新另开词风。

李煜前期生活安逸所以多绮靡之作,但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之后词作直超前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用词抒发他用生命与心血凝结而成的生活感触,不仅触动着他自己也触动了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后来读者。

当作者用一江滚滚不断的春水比喻自己连绵不绝的满腹愁怀的时候,不仅将悲愁沉痛的感情升華到了极致,也让读到此处的读者哽咽泪流,(《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

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

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

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

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

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

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

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

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都是他成为阶下囚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及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思深。

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善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李煜之词出语天然,其感人之处全在性情之真、感悟之深,原无从模拟,而纳兰性德词风却也哀感顽艳、清新隽永颇近后主。

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

然而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芳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如此高逸旨趣与"未染汉人风气"相结合,缔造了纳兰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高贵气质。

在他的词作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对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超越。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纳兰性德词与后主词虽有同样"凄惋"的神韵,但他不以凄写凄,以愁写愁,而是从平实出来,淡语抒尽深情,却跌宕流连,往情感深处去。

与李煜词相比,正如顾贞观所评"婉丽凄凉,观其词,哀乐不知所主。

"另一处与后主不同的是,作为满人后裔,纳兰性德并不是一位只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生。

韩菼说他:"上马驰者,柘弓做霹雳声,无不中。

"虽然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为数不多,只占纳兰性德词的三分之一,但风神迥绝,深得个中三昧。

如他的《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怎不见一丝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辛弃疾、苏轼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纳兰性德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也正是他独特气质的反映。

纳兰性德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却十分羡慕汉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有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戈金马、驰骋边塞绝域;他既有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同时又具有坚强果敢的个性。

在纳兰性德身上,流淌着柔婉和阳刚两种血液,体现在词作中别具风格。

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风格虽相近,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豪放、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

二、异中见同的意境意境是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主要侧重于作者的主观感受。

不同的创造个体在营造自己的诗意空间时定会融入自身特点的某些因素,因此,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差异性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作品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着重选取两人的"梦境"来进行比较。

在读《饮水词》和李煜词时,我们会发现"梦"这个意象在在两个人的作品中大量出现。

纳兰性德348 首词中,"梦"字出现了120次,还有一些不带"梦"字的梦词。

南唐后主李煜流传至今的词作不过三十余首,而其中涉及到"梦"的竟达到了一半左右,这在极其喜欢写梦的中国古代文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梦"既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又是他们笔下丰富的题材,更是各自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

所以,抓住这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就等于是找到了一把开启两大词家之门的钥匙。

纳兰性德和李煜自觉不自觉的选择梦作为他们词作的主体意象,这与他们独特的身世和人生道路有密切关系。

综观二人词作之梦的母题意象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种不同质的梦:烦恼悲伤、伤愁巨恨的怨梦,怀念家乡、追忆亲友的残梦,沉溺于饮食男女的春梦,趋向空寂、复归宁静的空无之梦。

示例如下:两位词人的"梦"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不事雕饰,天籁自鸣,运笔如行云流水,毫不沾滞,任由真纯充沛的情思自然流露笔端。

经过分析,二人梦词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充分发挥想象,将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意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梦境的特点,强调人物活动。

第三,感情自然真率,纯任性灵。

第四,善用白描手法,形象性和艺术概括性强。

第五,语言单纯明净,不事雕琢。

李煜与纳兰性德以梦的意象为中心,建筑起他们词作的整体意象群。

由于梦意象的折射和观照,使他们的词作有了梦一样的意境。

而梦一样的意境又赋予他们词作梦一般的语言,不浅不露,明净含蓄,不生不涩。

而由这样的语言构建的意境中,隐约可见苍凉、旷远的深邃的宇宙情节与宏大开阔广袤的情怀。

仅从李煜的"梦"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而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并不断发展,后人对他的词作的评语:"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宋二主之遗"等就不足为奇了。

但细分析起来,二人的此类词作也不尽相同。

首先,在比例上,纳兰性德笔下写得最多的是残梦,李煜写得最多的是春梦和怨梦。

其次,在内容上,李煜的梦词主要涉及爱情、歌舞宴饮、思乡怀旧、岁月人生等内容。

而纳兰的梦词主要涉及了爱情、悼亡、思念情人、思乡、思友、塞外风光、抒怀吊古、羁旅凄凉等内容。

较之前者内容要丰富得多。

杜甫曾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正是两个人的不顺利、不如意的人生成就了他们的梦词。

总括起来,他们的意境可以归结以下几个共同之处:首先,两位词人的词有似曾相识的共性之美李煜、纳兰性德两人词作所反映的便是这种人人感觉似曾相识的共性之美。

他们把自身的欢欣、愁怨或不安都真率地写进词中。

他们有足够的才力写人能感而不能言的心绪,概括了某些为绝大多数人能共同理解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使之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令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受到触发和感染。

但就词的境界而言,李煜的境界更大、更为开阔,涵概了整个人生及宇宙。

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从而扩大到了读者群。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样的词作,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追忆往昔之人、客居他乡之人见了也会心有戚戚焉。

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人生愁恨何能免?"这样的句子更富有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更能打动任何类型的读者。

再次,两人的词都具有风神超逸的感伤之美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顾贞观云:"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吹,先凄惋而后喜悦。

"以上所引可知,李煜词"神秀",纳兰性德词"天资超逸",都在说他们的词作风神超逸,李煜词"清怨",纳兰性德词"婉丽清凄"都是说他们的词具有感伤之美。

如"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秋千索》)"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 (《青衫湿遍》)浸染着沉重的生命叹喟与浓郁的感伤情调。

至于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暮春"、"残秋"、"黄昏"、"落花"等,更是弥漫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感伤。

如"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浣溪沙》)结语:综上所述,两位词人词风在大同之下多有小异,李煜抒写了人类一些典型性的思想感情,李煜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且随时都有生命之虞,他的满腔"愁恨"不得不吐,又不可写的直率露骨,于是,他巧妙的把自己封建皇帝变为"阶下囚"的具体愁恨化为人类一种抽象的人类共同的普通的"愁"情,表达在特殊境遇下人类某种共同的情绪。

而纳兰性德的表现的主观情绪比较浓厚。

同时,纳兰性德的艺术风格较之李煜呈现出了一种以婉约为主的多元化形式。

这种风格的由繁到简也体现了词的发展。

参考文献:【1】《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宋培德《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 年12 月【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论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征》曾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3 月【4】《纳兰词笺注》.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5】周笃文.婉约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