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4649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4.png)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一、引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动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特进行自查报告。
二、整治目标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整治工作,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2.违法违规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措施,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确保整治成果的可持续性。
3.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升。
通过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手段,提高公众对保护区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区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整治工作内容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通过采取合理的采伐措施,控制和规范林地的利用,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
2.加强物种保护。
通过加强物种保护和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提高濒危物种的存活率和繁殖率,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3.控制污染源和环境风险。
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环境风险,保障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安全。
4.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保护区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掌握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整治工作进展1.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我们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了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针对森林资源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森林防火、抚育、补植等工作的力度,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问题,我们修复了湿地和水体的生态系统,恢复了湿地和水体的生态功能,推动了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2.物种保护方面,我们加强了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加大了物种保护区的资源投入,提高了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水平。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c028f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b.png)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和生态恢复取得实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原则(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
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然保护区设立时间和法规生效时间以及项目建设时间、所处功能分区、审批情况、生态影响等,实事求是对问题性质进行认定。
(二)问题导向、分类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工业、小水电、旅游等八类开发建设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按问题类型制定退出、整治和开展生态修复等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销号条件。
(三)差别处置、统筹推进。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增问题实行差别化处置,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严肃查处新增或规模扩大问题,切实整改违法违规问题,严禁“一刀切”,促进生态效益、社—3—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四)上下联动、落实责任。
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以及行业部门指导监督责任,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整改销号工作。
二、整改销号条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主要来源于“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日常监管工作,按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HJ1156-2021)的人类活动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并纳入问题台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销号应达到违法违规活动停止、处罚赔偿执行到位、整治恢复取得实效的基本条件。
不同类型问题的具体整改销号条件如下。
(一)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园等项目,已退出自然保护区且达到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生态修复效果呈稳定或趋好状态的,可予以销号。
保护区环保整治方案(四篇)
![保护区环保整治方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b555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e.png)
保护区环保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保护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还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实施____年保护区环保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1. 实现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 推动保护区边界的规范管理和监测建设;3.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协调,确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4.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宣传。
三、整治措施1. 加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1)完善保护区内的植被恢复,加强对濒危植物和受威胁物种的保护,培育和引进优良的植物资源。
(2)严禁砍伐和非法采挖保护区内的植物,并加大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3)加强对保护区内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生态风险。
(4)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和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控制野生动物疫情传播风险。
2. 规范保护区边界管理(1)完善保护区的边界划定和标识,并加强对边界的巡护和监控。
(2)制定保护区边界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3)加强对边界附近开发项目的审批和监督,避免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推动生态承载力协调(1)加强与周边地区政府的合作,制定保护区周边地区开发规划,确保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减少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周边地区环境治理水平提升。
(3)加强保护区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4.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1)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区环保的氛围。
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项目整治工作方案
![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项目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c86ff9a1c7aa00b52acbe8.png)
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项目整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08号)、中央环境保护督察X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X环督办发〔X〕1658号)和《X 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项目整改实施办法》(X斑保函〔X〕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依法开展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项目整治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通过清理整治,完善健全保护区开发用海管理,坚决遏制各种违法违规用海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
二、整治范围全市各沿海乡镇已建的保护区。
三、整治任务针对X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排查出的涉及我市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问题线索,开展违法开发建设整治工作。
(一)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违法开发建设整治办法1.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X年以前在传统养殖区内建成的和X年以后建成已有海域使用权证书且实际用海方式与批准用海方式相符的养殖项目(含养殖围堰、育苗室及为养殖生产服务的凸堤、小码头等,下同)现已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将分步推动解决,并实施生态修复。
在没有迁出之前,要加强管理,严厉打击新增、扩建行为,严控核心区养殖规模扩大。
2.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X年后建成的无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养殖项目和已有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养殖项目实际用海方式与批准用海方式不一致部分,要立即依法予以关停或关闭,责令限期拆除,并实施生态修复。
3.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开展任何开发建设活动,建设任何生产经营设施,市海洋主管部门不得在核心区、缓冲区内审批海域使用权,已确权使用的海域要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到期后不得延期。
(二)保护区实验区内违法开发建设整治办法1.在保护区实验区内有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养殖项目,需在海域使用权到期前完成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取得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意见、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依法申请海域使用权延期。
自然生态保护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自然生态保护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485bbcc22bcd126ff0cb7.png)
自然生态保护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照《XX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自然生态保护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厅字〔20XX〕59号)要求,针对方案中指出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涉及突出问题(一)两类共性突出问题1.全省湿地资源不断减少。
20XX年6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指出我省湿地生态破坏多发频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0XX年和20XX年同比全省湿地面积分别减少268.7公顷和152.96公顷。
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回头看”及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分解的函》,一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期间,我市共26起毁湿信访举报案件(含省林草局包案督办的15起),其中XX县13起(案件编号10、750、1015、1126、1647、1979、220XX2708、2823、3689、3898、411、4196),XX县3起(案件编号1261、2453、2889),XX区3起(案件编号146、2834、3540),XX县2起(案件编号876、2538),XX县1起(案件编号142),XX 县1起(案件编号409),XX县1起(案件编号2710),XX区1起(案件编号3062),XX区1起(案件编号4124)。
二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指出我省湿地生态破坏多发频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0XX年、20XX年XX市分别减少128.97公顷和10.73公顷湿地面积,涉及除拜泉县外15个县(市)区。
2.松嫩两江私设围堤问题突出。
松嫩两江行洪区内共有围堤803条,全长2130公里,围堤内共有耕地面积191万亩。
嫩江河道私设围堤是指未依法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为围垦河道,而在嫩江行洪区内私自修建的土堤、矮围等挡水建筑物。
在我市境内共有私设围堤365条,包括XX市18条、XX县16条、XX3条、XX县17条、XX县219条、市区(XX区)92条。
开展林区、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最新)
![开展林区、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a116cf8aa00b52acec7ca1b.png)
开展林区、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和关于X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落实中省关于自然保护地管理和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巩固中省市环保督查及“绿盾行动”整治成果,预防和遏制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行为。
按照《X市林业局、X 市国土资源局、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X市水利局关于印发<X市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林字〔X〕14X号)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林区(含国有林区域)、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现将有关事项实施方案如下:一、时间及范围本次林区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计划从X年8月1日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
范围为全县林区(含国有林区)重点是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二、执法检查内容(一)林区检查内容。
维护X县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秩序,检查林区执行林业、国土、水利、环保、住建等法律法规和《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情况,同步对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查处。
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并处理林区内盗采资源、破坏林地、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刑事、行政案件,巩固中省市环保督查和国家森林资源检查整治成果。
具体执法检查内容如下:1.林区内非法占用林地资源、破坏林地、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保护动物、采挖野生保护植物等违法行为;2.林区内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排放污染源(大气、土壤、河流)、违规采矿、采砂取石等违法行为;3.破坏水资源、污染河道、乱捕水生动物等违法行为;4.林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华山松大小蠹等)防治情况;5.林区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隐患排查整治;6.对中省市环保督查和国家森林资源检查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
(二)自然保护地检查内容。
按照国家林草局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掌握我县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全面系统排查和预防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情况。
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盾2024”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盾2024”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3eb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d.png)
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盾2024”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告诉我,这次“绿盾2024”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必须做到严谨、细致、高效。
一、总体目标我们要明确,这次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并解决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提升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行动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确保监督检查行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措施,确保行动的实效性。
3.群众参与,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群众和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1.开展保护区现状调查。
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进行全面调查,为监督检查提供基础数据。
2.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保护区交通、通信、监测等基础设施,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3.严格执法监管。
对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生态安全。
4.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
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
四、行动步骤1.准备阶段: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2.实施阶段:按照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保护区现状调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法监管,提升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确保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监管的资金需求。
3.人员保障: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充实专业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4.技术保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保护区监测、执法等技术水平。
六、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2024年1月-2024年2月2.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10月七、预期成果1.提升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方案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方案化建设和管理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d11684cf78a6529657d5334.png)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为进一步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化建设(一)总体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
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二)管护设施建设1、保护管理站(点)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保护管理站(点)。
保护管理站(点)数量及其管理围应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控制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到达保护区主要人为活动区域。
保护管理站(点)的设置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保护管理站(点)应当建立在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或其他要塞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927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5.png)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1.总体目标2.整治范围3.整治内容3.1生态系统保护(1)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土壤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2)实施植被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加强物种保护,防止入侵物种扩散。
(3)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障生态水需求,并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监测和保护体系。
3.2保护区功能提升(1)加强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提高对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能力。
(2)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建立生态保护区与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强持续性管理。
3.3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公众对保护区的参与度。
(2)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
4.实施路径4.1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自然保护区整治提供政策支持,包括加大经济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
4.2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4.3强化执法监管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4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的整治工作,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5.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保护区功能,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并通过政策支持、组织协调、执法监管和国际合作等手段推动整治工作的落实。
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65e2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0.png)
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我国森林、草原、湿地、山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现制定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本次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水平,确保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责任,推进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资源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安全,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一)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计划1. 全面核实自然保护区在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生态环境、拓展利用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政策、法规等工作情况,形成保护管理情况的统计数据。
2. 对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组织实施方案等进行检查。
(二)严把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的质量关1. 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要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符合。
2. 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要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3. 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要维护公共权益,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三)检查自然保护区现场保护状况1. 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2. 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科学评估。
3. 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土壤、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检测。
(四)加强教育宣传1. 通过各种新闻宣传媒介,向全社会宣传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扬爱护自然生态的主旋律。
2. 宣传全国各地涉及自然保护区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中涉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传承。
三、实施步骤1. 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派员参加。
2. 制定工作计划,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各地区被检查单位发出工作通知。
3. 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检查,按照检查要求填写检查报告。
生态环境治理方案(三篇)
![生态环境治理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01c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6.png)
生态环境治理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1. 实现气候变化应对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效率提升来减少碳排放。
2. 改善空气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3. 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清洁饮用水。
4.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5. 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提供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措施1.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逐步实现能源的清洁和低碳化。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厂和机动车的污染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通过推广电动汽车、提倡低碳出行等方式减少交通尾气污染。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引入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盗猎和生态破坏行为。
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5. 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力度,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和污水的有效处理。
6.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和效果性。
7.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87号](https://img.taocdn.com/s3/m/2dc21d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函[2013]129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函[2013]1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55c75a1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9.png)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函〔2013〕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批准的原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废止。
国务院2013年12月2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
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完整word版)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
![(完整word版)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91b0ad05727a5e9846a6143.png)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1 总论1。
1项目背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西北角,处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00公倾,栖息着鸟类312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属罕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的95%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体所在地,数量达6万只以上.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其中包括4种哺乳动物),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效地保护越冬水禽,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管、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GEF项目和搬迁工程项目,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建区以来长时间的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与国家级保护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的工作尚未完全步入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在区划布局、保护设施、科研设备、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社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为加速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编制本总体规划,以实现永久性保护和维持以白鹤为主的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达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一致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11)《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ec3b7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8.png)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____森林法》、《____野生动物保____》、《____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保护区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____,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坪乡和长铺子乡,总面积____公顷。
第四条保护区实行____所有的林权制度,保护区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均属当地____。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依法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管理处下设公安派出所,接受管理处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维护区内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工作需要,管理处可聘请有经验的林农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保护区的护林巡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护林哨卡守卡值岗以及其他管理作业等工作。
第五条管理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并经规定程序审批后____实施;保护和管理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____开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保存和拯救区内珍贵稀有生物物种,____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____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六条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关职能部门和当地乡、村____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配合管理处做好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1d164c65022aaea998f0f7e.png)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06年,某某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鉴于某某自然保护区和某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某某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经某某省人民政府通过,201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某某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
由于原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2002)119号《关于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2004—201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0)34号批示,将原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1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10]64文)。
●《关于下达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201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4)。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7)。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11—2015,GEF)。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200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某某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2009)。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十二五”计划与2020年发展规划》(2006—202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点环保整改搬迁实施方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点环保整改搬迁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4c631c281e53a5802ffd7.png)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点环保整改搬迁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等7部委《关于联合开展“绿盾20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环生态函〔20XX〕144号)及《XX市“绿盾20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政办发〔20XX〕135号)精神,扎实开展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任务,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环保部等10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设计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XX〕57号)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减轻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压力为重点,对居民点进行环保设施改造,达到环保要求。
二、项目实施背景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X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是我国最早建立的7个荒漠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本区范围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XX段向北延伸1000—20XXm,沿“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基线向东北延伸至定北墩外围300—500m,南临黄河,东西长约38km,南北约5km,地理坐标:E104°49′25″-105°09′24″,N37°25′58″-37°37′24″。
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14043.09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956.76hm2,缓冲区面积5414.12hm2,实验区面积4672.21hm2。
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演替,特有稀有野生沙地动、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和以防护林工程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及其治沙科研成果,以及区内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迹。
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自然资源领域整治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领域整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c05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7.png)
自然资源领域整治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并实施整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各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为制定整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实时监测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对于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同时,对于尚未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要加强保护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要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在保护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开发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鼓励绿色开发,推动清洁生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最后,要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资源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推动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自然资源领域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遗产。
希望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能高度重视自然资源整治工作,共同努力,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环境保护部约谈纪要》(X-1-14)要求,按照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方案》(X〕57号精神),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X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整治方案的方案》(x办发〔X〕47号精神),为扎实落实X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人类活动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和XX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按照环境保护部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约谈要求及自治区人民政府X年2月24日专题会议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Xx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生态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提高认识,举一反三。
要强化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意识,充分认识保护区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扎实做好本次整治工作的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杜绝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2.部门联动,整体推进。
保护区内人类活动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分布地域广,涉及审批部门多,解决难度大。
整治工作要加
强部门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清单管理,排序销号。
对保护区内探矿、采矿等建设项目(设施)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列出建设项目(设施)清单,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对牵头单位整治情况实行限时销号管理。
4.明确主体,权责一致。
坚持谁审批、谁牵头、谁违规、谁整改、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确保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
5.依法行政、查改并举。
对已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对违规审批问题依法纠正并追究责任。
(三)主要目标。
严格按照自治区总体整改方案要求,明确牵头单位和整改时限。
对已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违法探矿、采矿等生产经营活动,依法从严查处,坚决取缔,认真做好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规范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保护区日常巡查和监督,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恢复保护区生态功能。
X年6月20日前,将整改落实情况报自治区政府,并将整治结果向社会公开。
二、主要任务
自治区综合整治方案明确X市负责整治的保护区人类活动共28处(详见附件)。
其中:X年调规前有27处,此后新建1处。
分两个类型,一是保护区内工矿企业4处。
分布于实验区,其中:废弃2处,使用2处。
二是保护区内农林种植养殖、交通、旅游、公墓等建
设项目(设施)24处。
其中:农林牧设施15处,交通设施4处,旅游设施4处,陵园和公墓1处。
(一)全面清查保护区内所有建设项目(设施)。
对保护区人类活动情况进行再清查、再核实,对涉及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工矿企业、保护区X年调规后新建的项目以及“一地多证”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列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设施)清单。
对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设施)的建设时间、批准单位、现状、占用林地及环评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建立台账。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配合单位:x县、x县、x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局、工信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x生态防护林管理处(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局)、x王陵管理处、x山岩画管理处
完成时限:X年4月30日前,完成清查工作,列出项目(设施)清单。
请各牵头单位将整治项目基本情况报市林业局。
(二)依法整治保护区内的工矿类等建设项目(设施)。
对实验区内的4家工矿类企业,在确保其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不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设置3年过渡期,由牵头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步退出,限期恢复生态建设。
其中:市国土资源局批建位于实验区的x开采和x沟北硅石开采点建设于x世纪x年代,X年清理整顿时已停产废弃,但未治理恢复;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批建的位于实验区大榆树沟的x天河化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