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浅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浅析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GDP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率,通货膨胀也时有发生。
每当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等措施紧缩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到底和通货膨胀率存在何种稳定的关系,是本文要搞清楚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M0: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2: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应居民和企业资金的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
通货膨胀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为了弄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我主要采用了中国1995年到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度量的通货膨胀率来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一根据实体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利用Eviews做出M2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S,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S的散点图如下:根据数据表现,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得出如下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我国目前金融统计中一个较为全面的货币供应指标。
从数据点的分布来看,尽管数据分散较为离散,但M2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高货币供应倾向于对应高通货膨胀率。
从狭义货币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散点图来看,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也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显然该数据分布比上图更为分散。
这可能是因为M1流动性相对较强,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替代性较强导致的。
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GDP总额逐年攀升,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与此同时,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甚至远高于GDP增长率,在某种影响下,通货膨胀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根据古典的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我们试图去理解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增长使GDP得到相当规模的扩大,而货币供给的增长直接决定了通胀率。
那么,就中国近些年的经济数据分析而言,我们可以找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通胀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及为何这三者会有如此的数量关系,并就此分析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和通胀问题调控,预期中国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推测中国宏观经济局面的未来局面。
关键词:GDP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理论、物价水平、CPI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通货膨胀本身就是有内在联系的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甚至于其内在的链式反应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显得更加错综复杂。
但就整体规律而言,经济增长是由众多资本因素决定的,是笼统的经济形势。
它表现出更高的物价水平,而通货膨胀研究的对象就是物价水平相对于前阶段的增长程度。
而在能被接受的经济理论中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决定通胀程度。
考虑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这里或许存在一些矛盾。
一方面,我们说,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GDP,而GDP的决定因素用支出方向来计算是C+I+G+NX,并不包括货币供给的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每一个宏观经济要素总有联系和影响。
货币供给通过政府和市场中分别存在的货币量对比,影响市场中所流通的货币量,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大趋势,而且中国在下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也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通胀的消极影响变得更加明显。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研究作者:王曼王南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5期摘要: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关系的热点问题。
货币供应量作为国家宏观可控的因素,是调控经济增长,调节物价有效措置之一。
本文选取了1979-2010年M0、M1、M2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为我们研究的理论根据,通过统计方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国家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和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周期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但通过搜集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大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于货币供应量这个因素研究的还比较少。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往往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增长,抑制通货膨胀。
这一措施在国外比在我国要更为奏效,因为我国经济尚在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调控还没有对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形成良好有效地影响。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给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所有流通的货币存量,现阶段我国主要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情况,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通货膨胀情况。
近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单个的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并扩展至蔬菜、肉类、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
以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物价的普遍上涨已反应至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的GDP 和CPI历史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2010年GDP和CPI数据计算,1979年-2010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6,通货膨胀率为5.6%,基础数据稍后给出。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以我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为依据,结合相关宏观经济理论,借助计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非线性三次回归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最终,说明在我国历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或方法。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相关性计量经济分析前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持续均衡的增长。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物价稳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它会使货币贬值,价格信号失真,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
而经济增长目标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产量和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国理想的经济状态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是,经济持续增长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悖论,即宏观理论中也认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在短期内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
在探讨通货膨胀成因时,往往认为经济增长是以总需求扩张为前提的,总需求的扩张会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即所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目标和物价稳定目标往往是冲突的,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旦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如2.5%),政府就提高利率,这主要就是出于对经济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担心。
这种反应其实隐含着经济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观念。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承认,经济增长并非一定会伴随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总需求的拉动,也可以由成本推动等因素所引起。
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提要:文章基于中国的统计数据,利用我国的居民消费指数以及狭义货币M1供应量的增长率,在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的基础上,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相关性,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相关性一、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1、古典学派理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理論来源于货币需理论公式:M×V=P×T,其中M表示货币供给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T表示某一时期进行交易总额。
根据古典学派理论,V取决于制度及收入周期,因而一定时期内看成一个常数;同时,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即T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
这样,M与P成正比例关,即随着M增加,P也按比例上升,即价格水平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2、凯恩斯学派理论凯恩斯学派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潜在的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以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
凯恩斯学派认为需求通货膨胀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
凯恩斯还指出现代的通货膨胀与简单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相比区别在于:价格和工资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就开始上升。
甚至在30%的生产能力闲置,10%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的情况下,价格和工资也在上升。
这种现象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供给冲击的通货膨胀。
3、货币主义学派观点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1)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主要诱因是货币供给量的激增,并非产出的增加。
或者说,货币量是关键原因,产量只是次要因素。
很多事件都可以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短期波动,但是只有当他们影响到货币增长率时,才能产生持久影响。
(2)在当今社会里,由政府决定,或者政府有权力决定,货币的数量。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张超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9期摘要:货币供应量变化不仅对通货膨胀率有着长期影响,还存在一个短期的误差修正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选取1998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相关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来实证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通货膨胀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因果关系1、引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影响关系,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将增加或降低价格水平。
然而,国家持续采取降低资本市场流动性和保持低利率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扩张作用,并没有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
长期保持名义利率处于低位的政策,不仅对投资需求的刺激效果甚微,同时导致了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无论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短期和长期联系,必须要和现实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经济的均衡水平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率的关联性。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关系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考察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在中国的增长速度的相互关系,使用1998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2.1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中央银行出于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高低的差别,需要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队、部队、学校等单位;M1:亦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指M0 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M2 :也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指M1 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M3 :指的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论述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研究(1953——2008)摘要: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1953—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并非经济增长引起的。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
实证结果显示,需要辨证地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GDP 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诱导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恰当、明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通货膨胀,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宏观政策,OLS回归分析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一定幅度的持续上涨。
在通货膨胀期间,1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该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呈反比列变动。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不是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上升,国外一般认为这种持续一般要在半年以上。
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物价派”与“货币派”。
“物价派”主要是以凯恩斯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衡量了价格平均水平的趋势”。
“货币派”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
这种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本身并不是通货膨胀。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通常采用这种定义。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物价指数一般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加权平均数。
最常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另外还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温和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比较长期的以一个稳定的。
较低的比率上升。
一般通货膨胀率为2.5%~~5%之间,且较稳定。
②急剧通货膨胀。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摘要:古典数量货币论认为,一国价格水平受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一国的通货膨胀也和货币供应量息息相关。
文章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近十年来货币供给量、GDP、CPI变化情况来具体分析近些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率与物价指数变化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之和的关系并检验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和货币供给量有关。
关键字:费雪方程式,货币供给量,GDP,CPI,通货膨胀1.古典货币数量论“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学者从马歇尔、庇古等人的著作中概括出来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关于就业和产出决定的古典理论、古典资本市场及货币数量论。
本文主要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来分析中国近十年来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及物价水平三者间的关系,因此,这里重点介绍下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内容。
1.1含义陈乐一【1】(2000)认为货币数量论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有多种表示形式,其中极具影响的数量论有两种:费雪( Irving Fisher)的交易方程式( The Equation of Exchange)和马歇尔、庇古的“剑桥现金—余额分析法”(Cambridge Cash - balance App roach)。
王文杰【2】(2010)说到,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量的增长物价和币值。
1.2费雪方程式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主要流派,一为费雪方程式,又称作交易方程式;二为剑桥方程式,又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
本文的分析主要建立在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之上。
检验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检验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摘要: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终于走上了正轨,实现了飞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2年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年均增长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
其中,第一个十年(1981-1990年)GDP年均增长9.3%;第二个十年(1991-2000年),年均增长10.4%,近十年(2001-2010年)年均增长10.5%【1】。
之前几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益于投资从而也有益于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也渐渐引起了人民大众的关注。
通货膨胀率的升高客观上对我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做了助推器。
利用中国近些年的经济数据,找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通胀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对中国宏观经济有初步的把握,对了解中国的宏观政策作出合理推断。
关键词: CPI 、GDP、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货币供给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注定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的恶化,使一国经济内外失衡;而货币供给不足也会压抑经济的发展。
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08年出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月份当月就投放4600亿元,12月份为7700亿元。
2009年1月份,扣除元旦和春节还有17个工作日,当月信贷投放1.62万亿元,每天约1000亿元。
2月份稍有回落,为1.08万亿元。
到了3月份再创历史新高,为1.89万亿元。
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加起来4.58万亿元,比2007年全年投放的贷款还多20%,而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顶部。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关注与担忧。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0-2010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物价水平和前一期GDP 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期物价水平的上升,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因此,货币当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引言“通货膨胀”是中国目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困扰。
虽然央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回笼上千亿的人民币,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调节货币供给量,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式仍然不容乐观,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高位运行。
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又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为了厘清我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互动关系,且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引入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价格变动与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有密切的关联。
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总收入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r—投资I—总收入Y的作用机制。
20 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McCarrdless 和Weber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得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并且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最终导致相同程度通货膨胀的上涨。
国内学者贵斌威、甄苓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发现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
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引言货币供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货币供应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而通货膨胀则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理论上,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应当存在密切的关联,但具体的动态关系在实证研究中仍然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
理论背景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应被认为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当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时,通货膨胀往往会加剧。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的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然而,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不是一直如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明确。
一些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当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也相应上升。
然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这种正相关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成立,而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探究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单位根检验用于检验所选变量是否是平稳的,协整分析则用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而VAR模型则用于捕捉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数据来源本研究将使用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央行等机构的官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选择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货币供应量、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率等指标。
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本研究将选择相对较长的时间范围,以涵盖不同经济周期的数据。
实证结果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初步实证结果。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货 膨 胀 和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具 有 滞 后 效 应, 期 内货 币非 中性 , 长 而通 货 膨胀 和 经
济 增 长 、货 币供 给 以及 通 货 膨 胀 的 宏观 经 济 数据 作 为 研 究 样本 ,考 察 三 者 之 间
表1 、表 2 图 1 别 为 反 映 1 9 — 0 8 期 间反 映我 国经 指 标 。 作 通 货 膨 胀 是 指 整 体 物 价 水 平 持续 性 上 升 ,表 现 为货 币 购 买
图 119- 20 ̄ 91 08
国经 济增长 、货币供 给 以及 通货膨 胀增速
力 下 降 ,本 文 以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指 数 ( P )作 为衡 量 通 货 膨 胀 CI
的指标。 为 了 排 除 由 于 量 纲 不 同 带 来 的 影 响 ,以 往 的 研 究 往 往 对 G P D 和M, 取对 数 ,而 不 对 C I 行处 理 ,导 致 的 结 果是 G P M: P进 D 和
的 数 据 表 示 的 总 量 ,而 C I 据 表 示 的 增 速 ,仍 然 存 在 不 对 应 P数 的 问 题 ,可 能会 影 响实 证 结 果 的 可靠 性 。 因此 ,本 文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在 实 证 中采 用 G P D 的增 速 G P 和 M2 DR 的增 速 M R的数 据来 表示 经 济 增 长 和货 币供 给 的 变化 。 ( ) 述 性 统 计 三 描
问题 ,首先 要 理 清货 币供 给 、经 济 增
长 、通货 膨 胀 之 间 的关 系 。
国 内外文 i 述 猷综
我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发展变化关系
T —1 48 ~4 34 —3 6 1 一 2 1 非平稳 &I —. 5 2 .92 . l8 48
维普资讯
金融在线
我 国货 币供应 量 \ D G P增长 与通货膨胀的发展变化关系
丁军军 朱 建 平 ( 门大 学 经济 学院 ,福 建 厦 门 31 0 ) 厦 60 5
摘要 : 本文 系统分析 了我国货 币供应量 、 D G P增长 以及 通货膨胀这三 者之 间的关 系, 并依据协 整理论建立 了反 映三者发展 变化 关系的误 差修正模 型( C 以及 向量误 差修 正模型 ( E ) E M) V C 。通过 对模 型的分析得 出结论 : 这 三者之 间存在 着短期的波动与长期的均衡 关系。 关键词 : 整;单位根 ;误差修正模 型 协
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会随着实际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 因
二、 数据 选择与分 析 货币供应量 : 我们选 择 M2作 为货 币供 应量 , 因为它
不仅 可以反映现实 的购买力还反 映潜在的购买力 , 更加全
面的反映了国民经济的状况 , 对分析和预测 都有重 要的现
实意义 。
而货 币供应变动引起 的收入 等实 际变 量 的变 动只能在 短 期 内存在 , 在长期内货 币是 中性的; 理性预期学派 则认 为 , 经济主体会对政策作用 的结果作出理性的预期 , 并作 出相 应 的反映 , 任何能被预计到 的政策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 生 任何的影响 , 只有未被预测到的政策才可能对实际经济有 影响; 新凯恩斯 主义则强调 : 由于工资和价格 的粘性 , 即使 是被预期到 的政策 , 会对实 际变量产 生影响 。因此 , 也 如 何 理解货币中性问题将对 我 国货 币政策 的制定产生 深远 的影响 。 江红驹 (02 应用 误差 修 正 模 型估 计 中 国 17 — 20 ) 99 20 年间 的货 币需 求 函数 , 果 发 现 实 际 余 额 与 实 际 00 结 Gl D P和一年 期存 款利 率存 在 协整关 系 , M2与 实 际 G l D P 和1 年期存 款利 率 以及 通货 膨胀 率存 在协 整关 系 ; 刘金 全、 刘志强 (02 发 现用 向量 自回归法 分析货 币供应 、 20 ) 实 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 系时 , 发现任何两个变量之间都存 在双向的因果关 系 ; 霖 、 刘 靳云 汇(0 5 用 向量 自回归模 20 ) 型分析货币供应、 济增长 、 经 通货膨 胀与金 融机构年 末贷 款余额 , 得出短期 内货币供应 扩张可 以刺 激经 济增 长 , 长 期 内货币扩张也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 而通货膨 胀则会阻碍 经济增长 。 由于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十分复杂 , 如果 仅对 两个 变 量进行 G a e 因果 检验 而用 一 般 的回归方 程可 能会 得 rg r n 出一些 片面的结论 , 因此本文运用协整关 系以及误差修正 项的形式来讨论货 币供应 、 通货膨胀 以及经济增长三者 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资 拭’ , 从 而使 劳 动 的需 求 总 是小 于 劳动 的供 给 , 整
个 经场下 , 可 以将 t 期的 总 产 出 玖
仅 仅视 为 当期 劳动 投 入 L , 的 函 数 :
玖=
尸 ( 乙` )
尸 ,
’
( 乙:
)
>
o 厂 , ( 乙: )
在多大 程度 上造 成 了总产 出增 长 , 在 多大 程 度 上 造
成 了物 价总 水平 的上涨 。
总供给 函数 说 明的就 是整 个经 济 中的 总产 出与
物价 总水平 的 关 系 。 自 19 94 年起 , 笔者发 表 了 一 系 列论 著 , 系统地 提 出了 中国 的总供 给 函数 , 并 且利 用
性 , 凡 为 t 期 的物质 资本 存量 。 公 式 ( 1 1) 中当期 的劳
动投 入数 量 为 :
从 h l L : =
·
:·
:
( 12 )
在公 式 ( 12
) 中 `
N ,
:
为
t
期 整个 经济 中的劳 动力
数 量 , h:
为 t 期 的就业 率 1
一
u:
u(
为 `
:
期的失业 率 ) ,
l : 则为 t 期 每个 劳 动力平 均付 出的劳 动量 。 由此 可 知
计量结 果需 要一 个 分析 宏观 经济行 为 的理 论框架作
支 持 , 它们在解 释宏 观经 济动 态 上 的应 用 中 也有 一
些 实 际 的间题需要 加 以说明。
本文 以 下 先 以 数 学 形 式对 公 式 ( l) 和 公 式 ( 2)
作一 个概 括性 的理 论 推 导 , 然 后 再对 应 用 这 些 公 式 解 释 宏观经 济 动态 时 出 现 的 一 些 实 际 问题 加 以 说
(32)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假设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呈现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他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同方向的,并且呈现出通货膨胀率滞后于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方向可以由GDP增长率来预测。
二、理论基础宏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为产出和价格,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GDP)的持续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
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是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长期伴随现象,世界上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在使用纸币的条件下,其经济增长都伴随一定的通货膨胀,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扩大再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的,而为了扩大再生产必须以一定的货币资金投入为前提,例如,必须拿一部分产品用于固定资产或基本建设投资,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特点是在较长时期内取走劳动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期却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
固定资产投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们将积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时,必然会破坏既定的供求关系,引发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或通货膨胀。
没有这个通货膨胀,扩大再生产就难以进行,经济增长就根本不能实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也开始膨胀,也就形成了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
除此之外经济发展也必然要求大量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造成物价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因此,我认为经济增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两者是非线性正相关的。
二、基于日本近10年来现状分析表1 2007-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一览表图1 2007-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日本的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率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呈同向变动,基本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
我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Money Suppl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作者: 干霖[1]
作者机构: [1]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南昌330013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
页码: 32-3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协整检验;VAR模型
摘要: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摘要: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终于走上了正轨,实现了飞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2年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年均增长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
其中,第一个十年(1981-1990年)GDP年均增长9.3%;第二个十年(1991-2000年),年均增长10.4%,近十年(2001-2010年)年均增长10.5%【1】。
之前几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益于投资从而也有益于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也渐渐引起了人民大众的关注。
通货膨胀率的升高客观上对我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做了助推器。
利用中国近些年的经济数据,找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通胀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对中国宏观经济有初步的把握,对了解中国的宏观政策作出合理推断。
关键词: CPI 、GDP、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货币供给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注定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的恶化,使一国经济内外失衡;而货币供给不足也会压抑经济的发展。
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08年出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月份当月就投放4600亿元,12月份为7700亿元。
2009年1月份,扣除元旦和春节还有17个工作日,当月信贷投放1.62万亿元,每天约1000亿元。
2月份稍有回落,为1.08万亿元。
到了3月份再创历史新高,为1.89万亿元。
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加起来4.58万亿元,比2007年全年投放的贷款还多20%,而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顶部。
进入第二季度,势头有所放缓。
4月份为5918亿元,5月份为6645亿元,1~5月份合计5.83万亿元,6月份再次达到1.53万亿。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设定的2009年的信贷投放增长的目标下限是5万亿元,这个目标在1~4月份就已达到。
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指比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再适当宽松一点。
按照2009年的8%左右的GDP增长,4%以内的CPI增长目标,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投放加上适度的宽松,16%~18%的增长应当是合适的,可谓适度宽松【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成功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必须考虑到经济货币化问题。
特别是中国,由于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经济非货币化程度极高,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其货币化程度必然加深,也就要求有足够的货币供应量与其相适应。
否则,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改革。
最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扩大450% ,专家担心引发危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
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3】。
10多年来中国的货币量和实体经济规模间的距离在拉大,说明金融市场在加速深化抑或者是泡程度在加剧?(图片来源:财新网)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应有所侧重。
当货币供给不能满足货币需求时,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顺畅,针对可变的货币需求来调整货币供给的手法是行之有效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明确的。
当货币供应已经比较充足的时候,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可能并不顺畅,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能弱化,这种情况下对货币需求的调控才能够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
所以,仅仅根据货币供应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片面的,应该结合不同的经济环境考虑货币政策的侧重点,综合地从货币供应、需求管理等角度全面看待货币政策。
得出结论:货币量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的货币量无疑会引发危机。
适度的货币增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机对经济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过量货币会造成超限度的通货膨胀,引发危机。
我国央行应建立良好的政策信息披露机制,努力解决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信誉度。
另外,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保证市场能准确理解货币政策操作的意图,以使得市场对经济变量的预期与中央银行的预测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可以降低经济波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政策操作环境,并促使高透明度的货币政策能够顺畅地引导预期,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二、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在人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越来越多。
人们手上的钱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通货膨胀对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政府之前一直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并且由于人们的名义工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造成了实际工资的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2012年《澳门蓝皮书》指出,由于美国的经济低迷甚至衰退,欧洲多国又纷纷出现债务危机,它们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及量化宽松等措施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全球通货膨胀。
环顾澳门周边国家或地区,例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的通胀都在高位徘徊,2011年7月,香港通胀急升至7.9%,创16年新高;中国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CPI)6.5%,创3年新高;新加坡通胀率达到5.4%,也创下多月来的新高;韩国8月份发布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创3年来新高【4】。
(2000——2010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数据比较)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基本呈线性相关?经济增长与通贷膨胀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能将它们两者的关系简单地归结为正相关关系。
在短期内,虽然没有被预期的或预期不足的温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但在产生这种刺激作用的同时,通货膨胀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它会以严重偏离常态的失真信号。
诱导和助长投机,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失衡,从而引起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低下。
因此,对于我国目前经济中出现的“双高”现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5】。
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源的总体状况和经济的制度。
资源状况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质和量,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经济制度决定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进步。
而通货膨胀更主要的是一种货币现象,与长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表1 中的数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
从诱发的原因来看,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进型。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冲击引发的,会直接导致总产出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下降,也就是“滞胀”,这对于一国的经济当然是不利的。
不过,供给的冲击通常不是经济体系自己的运动造成的,而是来自于体系的外部或者是体系内的非经济因素,并且往往是偶然的。
因此来自供给方面原因通常只在少数时候真正成为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另一类更常见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扩张引发的。
但是,总需求的扩大并不总是会引发通货膨胀。
要引起通货膨胀,需要一定的条件。
要么是经济已经运行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下,这时需求的扩大会导致经济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使成本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要么是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但经济存在结构上的问题(通常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这时的需求扩张,同样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如经济体制上的原因,结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通货膨胀就会持续下去。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功能, 扭曲了市场上的分配格局,使投资、生产和消费脱节。
通货膨胀会改变信用工具为中介的债权债务人的利益关系,使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过高且不稳的通货膨胀率必然使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过高的通货膨胀会恶化外部经济条件,降低经济的效率。
在过高通货膨胀的市场中,总需求远远大于总供给,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
产品价格的过快增长,不但使得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能获得较多的收益,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也能生存。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强度减弱,市场对生产者优胜劣汰的选择功能下降,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也必然下降。
得出结论:较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因为通货膨胀会通过降低储蓄率来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还会给经济带来结构方面的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方面的问题。
而在较温和的通货膨胀率范围,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对应关系是不太明显的,因为长期经济增长是资源和制度决定的,而长期的通货膨胀率是由货币供应的增长速率决定的。
我国在实行宏观调控时,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意把握通货膨胀的度,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现象,我国政府积极改变货币政策,由之前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1】何启璐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N】经济评论日报 20100122【2】巴曙松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中国金融市场走向【N】经济报20090826【3】柳秋中国货币供应量十年扩大450%,专家担心引发危机【N】中国证券报20101018【4】刘旭奇2012年《澳门蓝皮书》:持续通胀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N】星岛环球报20120412【5】王英浅谈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税务与经济》1995年第06期【M】北京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