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舒茨(AIfred Schutz)
答: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2.生活世界(舒茨)
答:生活世界是指人们在其中生存并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的具体社会环境。它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存在着,具有自己的历史,而且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舒茨试图运用社会学方法来分析生活世界的结构,以揭示超验性本身的生活世界的基础。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但它不同于日常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人们全部活动的总和,人们展开的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人与人日常交往、共处的互为主体的世界。舒茨进一步强调生活世界“社会实在”的本质。即对于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者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的行动得以立足的社会现实基础;而对于研究行动者社会行为的社会学家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分析社会行为所必须重视的首要的社会事实。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以解释和说明人类行动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所开始的地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3.自然态度的悬置
答:自然态度的悬置是把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悬置”起来存而不论,以便社会科学研究者更接近于生活世界本初的、最高的实在,从而理解这个由多重实在组成的日常世界的意义结构。现象学社会学对按自然科学理想建立的传统社会学持批判态度,认为这种社会学历来忽视人们日常生活赖以建立的基质构造,轻信自然观点把社会现象视为自然事实而加以研究,其根本弊病在于它混淆了自然科学对象和社会科学对象之间的本质差异。因此舒茨提出“自然态度的悬置”方法。
4.主体间性
答:主体间性是指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和判定。自我的意义确立过程,与对他人的经验的理解涉及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验与解释图式。我对他人的行动的理解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主体间的交流、沟通才能实现。他认为,只有在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理解他人行动的意义。
舒茨关于主体间性的研究,是通过描述分析常识世界的各种类型化进行的。如果我的身体是处于一种此在,而同伴的身体则是一种彼在,而我改变我的位置,从此在移动到彼在,彼在也就成为一种此在,我就可以从彼在观察到我从此在出发所察觉的同样的事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我们就可能理解他人的行动的意义。
5.社会世界与生产世界
答:社会世界是指远离日常生活的社会现象,包括科学世界与生产世界,具有超验性。生产世界与科学世界都不同于生活世界,是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是一种人们所经验的主体
间性世界,但同时又参与构成了这个生活世界。
6.我的实在感
答:在我所在的生活世界中,我的身体位置始终是各种行动的坐标系统之原点,此时此刻是所有时间的源头,在可以触及的时空区域中,我可以通过直接行动来影响、改变的部分,就是我的操作区域,它构成了全部实在的核心部分,只有对这个区域的物体的经验,才给予了我最确实的实在感。从这个核心区域向外推,就是我可以潜在触及的区域和不能直接触及但可以通过行动间接影响的区域。
7.实在感与超验感
答:日常生活的实在感与超验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体现了生活的两面性,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的、经历的或者说是承受的实在,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借助行动来控制或未能控制的实在。
8.意义域
答:生活世界不仅包括日常实在,也包括许多其他世界,如幻想世界、梦的世界等,这些有限的意义域都延伸到日常生活世界,但与日常生活世界有区别。日常生活世界是经验实在的原型,其他有限的意义域都是它的变体。在不同的意义域中,有着不同的认知风格,我们不能从一个有限的意义域顺利地跳到另一个意义域,只能通过“跃迁”的方式才有可能实现。
二、简答题
1.简述民俗学方法论与现象学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1)民俗学方法也称常人方法学、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芬克尔。常人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
(2)现象学社会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自然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作为一种反自然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它针对传统社会学方法和程序中的可疑之点,提出了人的主观意识、体验和时间等问题,强调描述世界的语言和意义问题,对人们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3)联系
①现象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加芬克尔提出常人方法论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现象学社会学是对常人方法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传统,为常人方法学家提供了如何解决社会学问题的基本思路。胡塞尔认为知识,仅限于直接来自感性现象,其余的知识范畴,属于人对事物的直觉,深思或内省之产物,应该给予祛除。舒茨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日常生活世界的了解与描述。这两种观点对常人方法学有很深的影响。
②舒茨的日常生活理论是加芬克尔等人研究的出发点,其类型化、社会实在等思想对常人方法学具有重要影响。加芬克尔正是在现象学社会学的意识心理行为构成日常世界说法的基础上,把现象学社会学所说的心理行为转化为公共的、场景的互动活动,并由此最终创立了常人方法学。
(4)区别
①常人方法论的概念和方法论术语越来越摆脱现象学色彩,诸如生活世界、自然态度、自我意识等很少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出现,尤其是在后期常人方法论研究中,这个特点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