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题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2022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2022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2022公需科目考试题库(一)第1题(单选题)根据《保密技术防范常识(上)》,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的第二阶段的是()。

【A】心理学【B】视觉【C】听觉【D】触觉正确答案:【A】第2题(单选题)经过用户评测,在()左右的问题上,计算机和人在解答复杂问题上具有同等智能。

【A】0.8【B】0.6【C】0.4【D】0.2正确答案:【A】第3题(单选题)做好应用层和应用支撑层的安全,重点是建设三I系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I的是()。

【A】逻辑管理基础设施【B】公钥基础设施【C】授权管理基础设施【D】密钥管理基础设施正确答案:【A】第4题(单选题)电子文档是指电子数字设备基于环境生成的,以()形式存储于磁盘等载体。

【A】数码【B】数字【C】文字【D】密码正确答案:【A】第5题(单选题)互联网对()的创新能够使得生产制造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A】制造业【B】服务业【C】商业【D】研发业正确答案:【A】第6题(单选题)第7题(单选题)大力发展()电子服务,主要包括民生服务和购买服务。

【A】服务型【B】消费型【C】生产型【D】发展型作答结果:【B】正确答案:【A】第8题(单选题)在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把大数据定义为国家战略并命名为叫()。

【A】大数据战略【B】数据战略【C】互联网战略【D】物联网战略作答结果:【B】正确答案:【A】第9题(单选题)经济增长是源自物理秩序的增长,即()的增长。

【A】信息【B】数据【C】经济【D】产量作答结果:【B】正确答案:【A】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内容的是()。

【A】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非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B】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立国家、省两级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C】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及已有资源,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D】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国家、省两级涉密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作答结果:【B】正确答案:【D】第11题(单选题)我国首次出现行政服务中心的雏形时被叫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政策与法规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政策与法规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政策与法规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多选张岚(化名)初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李某出去打工,在半路上被李某卖给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把张岚卖给西部地区某村的刘某做老婆,张岚屡次想要逃跑,都被刘(江南博哥)某抓了回来,刘某为了阻止张岚逃跑,一直把她锁在家里。

半年后,张岚趁刘某一次疏忽逃了出来,找到当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将她送回家中。

但回到村里之后,她发现李某在村里到处宣扬她跟野汉子跑了,所以才这么多年没回来,最终张岚因精神压力过大自杀。

案例中张岚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肖像权D.名誉权和人格尊严E.财产权正确答案:A, B, D参考解析:张岚被李某和人贩子拐卖,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被刘某锁在家中长达半年的时间,人身自由权受到了侵害;被李某诽谤,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到了侵害。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妇女的人身权利。

可根据案例理解妇女人身权益的主要内容。

2、多选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享有的权利包括()。

A.政治权利B.财产权C.被保护权D.文化教育权益E.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正确答案:A, B, D, E参考解析: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

3、单选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投资于教育与健康领域,使全体国民都能享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和卫生服务,这体现了社会政策的()功能。

A.社会管理功能B.人力资本投资功能C.调节经济运行功能D.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可以降低各个群体人力资本拥有量的差距,为缩小社会不平等做出贡献,可以极大地提高全社会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水平以及健康水平,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大大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这体现了社会政策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政策中经济功能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这项功能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和集聚过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市化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人口的迁移,还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等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有限,许多人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农业现代化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释放,这些劳动力往往选择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此外,工业化进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三、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和规模化发展。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资源的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化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应对城市化的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2024年整理国开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终考模拟测试试题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2024年整理国开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终考模拟测试试题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国开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模拟测试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ACD)方面区别于农村地区。

A人口数量和密度B人口构成C产业结构D行政管辖2、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C)社会大分工。

A第一次B第五次C第三次D第四次3、城市出现的时期是在(D)o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D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4、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o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

Λ军事B社会C政治D文化6、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oA人口的流动B总人口的增长C技术进步D经济增长7、(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农业现代化B科技现代化C工业化D信息化8、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D),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A. 60%B. 65%C. 75%D. 70%9、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ABCD)。

A建立在集体讨论基础上的首长负责制B纵向层级的集权制C层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D完整制与分离制相协同10、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ΛBCD)oA办公信息化B政务公开化C管理一体化D决策科学化IU集聚经济对城市管理的启示是(AB)A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B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C城市间政府应该加强沟通D城市政府要注重政策向城市周边地区倾斜12、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ACD)对区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

Λ支配效应B几何效应C溢出效应D乘数效应1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管理的核心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城市党组织B市人民代表大会C市人民政府D市人民法院E市人民检察院14、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给水资源造成了压力。

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不充分,使得水环境遭受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改造力度,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二、空气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导致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加剧,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 确立严格的工业排污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限产、关停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2. 推行低碳出行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车或步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三、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对垃圾的处理却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对垃圾的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量。

2.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绿地和生态保护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建设,导致了公共绿地和自然生态的破坏。

为了保护绿地和生态,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公园、花坛、绿化带等绿地面积,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 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能源消耗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给能源供应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能源消耗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促进能源的多元化,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推行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60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60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60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当今的社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

以下就是60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1. 环境污染如何减少?加强环境保护法律,通过减少污染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等综合措施,逐渐消弭环境污染。

2. 国内贫困问题如何解决?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水平,建立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3. 义务教育如何实现普及?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4. 少儿性侵害如何有效防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幼儿和儿童的保护意识,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安全教育,积极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

5. 科技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合理应用科技于各行各业,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6. 安全教育如何普及?增加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媒体的安全宣传权威性。

7. 市场经济如何更好地发展?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竞争力,建立诚信经营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贸易保护。

8. 基层医疗如何改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9. 教师队伍如何提升素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岗位责任意识和素质。

10. 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应该怎么做?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制宣传,建立更加完善的维权机制。

11. 社会福利如何完善?拓展社会福利资源,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12. 家庭暴力应该如何预防?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家庭暴力的监管力度,为受害者提供多元化的医疗、心理和法律援助。

13. 儿童教育如何促进全面发展?广泛宣传儿童保护意识,建立和健全儿童教育培训机构,落实儿童权益保护机制。

14. 社区建设如何推进?构建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社会服务系统,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水平。

15. 如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惩治违法行为力度。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人口地理试题集

人口地理试题集

人口地理一、名词解释1、人口地域分布2、人种3、人口素质4、人口性别比5、人口6、人口转变7、人口营养密度8、人口迁移9、人口再生产10、人口密度11、人口农业密度12、人口素质13、人口年龄结构14、人口转变15、人口文化素质16、人口性别比17、粗死亡率18、民族19、总和生育率20、一般生育率21、年龄别生育率22、粗出生率23、稳定人口24、婴儿死亡率25、预期寿命26、年龄别死亡率27、不均衡指数28、城市化29、文盲率30、人口构成二、简答题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分析2.人种最初形成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是什么?3.人口政策如何影响人口的再生产4.在图中表示出世界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5.如何理解人口地理学的社会科学性质6.概述解放前后中国人口发展发生的变化并作简要的原因分析。

7.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辩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9.理解人口死亡水平计算的主要指标10.简述世界范围内人口身体素质的地区差异11.归纳总结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2.何谓粗生出率?对比它与一般生育率的不同,二者有怎样的联系?13.世界死亡水平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14.简要概括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及人口数量在各大洲的变化。

15.性别比失衡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后果?16.概括总结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17.阐述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8.人口转变的制约因素是什么?19.世界民族结构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20.世界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21.国家在民族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2.如何计算总和生育率23.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哪些?24.阐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25.平均密度和营养密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6.目前世界人口身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27.简述制约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因素28.制约人口死亡水平的因素分析29.人口政策如何影响人口的再生产?30.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哪些?31.世界民族结构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3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3.阐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34.简要概括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及人口数量在各大洲的变化。

党课28道思考题及答案

党课28道思考题及答案

党课28道思考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的工人群众组织,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即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但这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或者党员成分会影响改变了党的工人积极先锋队的性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更好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

其次,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第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 为什么说要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表明,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一方面,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首先,工人阶级队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壮大,数量急剧增加。

其次,工人阶级素质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结构显著优化,知识分子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中的重要部分,使工人阶级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

再次,工人阶级拥有的财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在使全民、集体拥有的财产显著增加的同时,也使其个人拥有的财产显著增加。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检测试题》(解析版)

考点44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一、选择题2016年北京市霾天达到10天,集中在1月~3月和10月~12月。

读图,回答1题。

1.据图信息,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少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2~3题。

2.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城市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

4.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居住在城市人口约为2000万C.约2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5.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埃及 B.印度 C.美国 D.中国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类表示发展中国家B. 乙类表示发达国家C. 目前甲类国家城镇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7.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包括A.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 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为主、副中心。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读图,回答8~9题。

8.天津城市形成的最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水、陆交通便利 D.资源丰富9.根据总体规划,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

华师网络2014年9月课程考试《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师网络2014年9月课程考试《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2.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认为城市是一种。

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和的基础上。

4.滕尼斯认为的城市社会是。

5.齐美尔指出:个人必须学会。

6.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

7.城市起源学说主要有、、、、。

8.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城市是。

9.中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结构发现了变化,内部出现了。

10.唐朝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11.美国学者吉斯特和费瓦说工业革命使主宰了世界。

12.是指城市坐落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以及实际范围。

13.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

14.是由德国学者韦伯提出的,它侧重于解释工业活动的布局。

15.霍伊特根据变化,提出,用于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变迁。

16.马克思运用社会结构理论对社会进行宏观分层,确立了、、三层次的格局。

17.宏观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和。

18.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9.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叫。

20.根据城市化的方向可以把城市化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

21.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和。

22.卫星城市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即、、。

23.城市人口流动的类型主要有、、、。

24.影响城市住宅问题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25.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26.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叫。

27.社会文化论认为环境包括、、。

28.城市管理既是对的管理,也是对的管理。

29.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行政体制主要有、、。

30.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和。

31.均质运动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的过程中,是城地域形成一种结构性的职能地域体系。

32.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等四项基本功能。

33.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有以下特点:、、、、。

34.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可以从三个维度:、、划分社会分层。

35.代内流动研究的是社会成员个人一生中的变化情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何家乡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何家乡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何家乡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某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劳动力充分足,精耕细作B. 多种混合经营,市场适应性强C.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0. 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A. 地形B. 热量C. 科技D. 市场参考答案:19. D 20. B试题解析:19. 图示农业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故选D。

20. ②区纬度低,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冬小麦;①区纬度高,受热量条件限制只能种植春小麦,故选B。

2. 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有()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③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并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在地球形成过程中,结晶水汽化转化为液态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为单细胞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B3. 亚欧大陆中纬自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的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其自然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沿纬线方向分布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参考答案:B4.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方便B. 乙区居民收入一般高于甲区C. 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D. 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16. 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B. 接近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C. 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D.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参考答案:15. B 16. B【1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住宅区与商业区之间有河,购物不方便;乙区位于城郊,地势较高,且位于风景区附近,因此地价较高,应为高级住宅区,故B正确。

大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大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1、单项选择题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提出了(),强调连结城市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的作用。

A、增长极理论B、发展轴理论C、都市带理论D、成长三角理论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问答题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2)集群化(3)本题解析:(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3、名词解释城市文化融合本题解析: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4、多项选择题我国城市社会学恢复以来,主要在以下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A、城市化研究B、城市社会问题C、城市规划研究D、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建设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名词解释城市制度文化本题解析: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

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现出来的文化形式。

6、填空题城市规划最终要通过()来实现。

本题解析:各项工程建设7、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社会空间方法理论要点的是()。

A、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同等重要B、空间因素不能作为独立的分析因素引入城市研究C、社会因素决定了人们与空间的关系D、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应用空间方法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城市有哪些生态过程?本题解析:把城市看作是一种永恒变动、不断调整的现象。

对空间利用方面不断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在既定城市中,群体或机构内部的自然关系的改变称之为“空间的流动性”,而引起这些变化的现实条件则属于生态过程。

生态过程包括浓缩与离散、集中与分散、隔离、侵入与接替。

9、填空题生态经济尘世的核心内容是()。

本题解析:全面发展10、问答题概念:城市性、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模式。

本题解析:⑴城市性:人类居住在城市地域共同体内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⑵城市生活方式:①生态角度:人口基础、技术和生态秩序组成的物理结构。

②组织的观点:社会结构的特点,一系列的社会机构以及社会联系的一个典型的社会组织系统。

大城市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英语作文

大城市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英语作文

大城市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英语作文Big cities face a multitud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are both challenging and complex. These issues are caused by rapid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om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big cities include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Air pollution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big cities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vehicles, factories, and power plants. This leads to the release of harmful gases and particles into the atmosphere, causing respiratory problems and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To address this issue, cities can implement stricter emission standards for vehicles and industries, promote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encourage the us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Water pollution is another major problem in big citie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of untreated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 into water bodies. This can lead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nd harm aquatic life. To tackle this issue, cities should invest inimproving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enforce regulations on industrial waste disposal, and promote the use of eco-friendly practices in urban areas.Noise pollu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big cities, especially in areas with high traffic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Excessive noise can cause hearing loss, stres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To mitigate noise pollution, cities can implement noise barriers, enforce noise regulations, and create more green spaces for residents to enjoy quiet environments.Waste management is a critical issue in big cities, as the volume of waste generated is enormous. Improper waste disposal can lead to pollution of land, air, and water. To address this issue, cities should promote waste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establish efficient wast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systems, and educate residents about responsible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s a phenomenon where urban areas are significantly warmer than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due to the absorption and retention of heat by buildings, roads, and other urban infrastructure. This can lead to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health issues, anddiscomfort for residents. To combat this effect, cities can implement green roofs, urban forests, and reflective pavements, as well as promote the use of sustainable materials in urban development.In conclusion, big cities face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 By addressing issues such as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cities can create a healthi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their residents. It is crucial for governments, industries, and individuals to work together to implement these solution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中文翻译:大城市面临着多种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环境问题。

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完整版电大)

电大《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完整版电大)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期末试题一、填空题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的集聚。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的问题。

4、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的体制。

6、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7、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9、城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10、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

1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关系。

1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

13、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1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体制。

1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的使用。

16、城市的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17、就是因为城市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18、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20、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城市规划问答题

城市规划问答题

城市规划问答题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建筑、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问题和概念。

本文将回答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问答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1 城市规划是什么?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1.2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交通状况,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3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避免城市发展中的混乱和无序,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规划还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2.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原则、生态保护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生态保护原则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社会公平原则要求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

2.2 城市规划的方法有哪些?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城市调查和研究、规划编制和设计、评估和监测等。

城市调查和研究是为了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规划编制和设计是根据城市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设计;评估和监测是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以及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2.3 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和沟通有何重要性?城市规划的参与和沟通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沟通,可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质量和可行性,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同和支持,避免规划的冲突和争议。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 60 分,每题2 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业区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B.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多位于市中心和街角位置C.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布置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D.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完成 4~5 题。

4.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公园绿地B.商业用地C.行政用地D.居住用地5.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声污染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 6~7 题。

6.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7.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A . a 区 C . c 区B . b 区D . d 区(2011 年长春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 8~ 9题。

8.若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类型,则▲符号最有可能是( )A .轻度污染工业B .中度污染工业C .重度污染工业D .无污染工业9.该市计划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选择以下四地的何地 (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1讲 区域发展与资源跨区调配(学生版)

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31讲 区域发展与资源跨区调配(学生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1讲区域发展与资源跨区调配一、单选题1.(2021·浙江)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

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

完成下列小题。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2.(2020·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工程I、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9·江苏)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4.(2019·浙江会考)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地区之一,但目前面临着资源开发与开持续发展的矛盾。

为实现辽中南工业区的振兴,重点在于()①关停钢铁等传统企业②转变传统生产方式③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④鼓励产业人口外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2017·江苏)下图为“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小城镇建设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 B2. A3. D4. C5. B6. A7. C8. D9. B10. A11. D12. C13. B14. A15. C16. D17. B18. A19. C20. D21. A22. B23. D24. C25. A26. B27. D28. C29. B30. A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一:1.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目标有哪些?要求至少列出3个。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 - 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 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 优化城市交通,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2. 小城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小城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 - 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

-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 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 居民收入较低,城市功能不完善,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

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推动土地资源再利用,重点挖掘现有建筑物和工业遗址的潜力。

- 鼓励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城市垂直化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案例二:1.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至少列举3个。

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基础设施因素: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题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考会这样考】
高考可能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通过给出相关的图文材料体现城市化过程中的某种问题,如污染问题、交通拥堵等,要求考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1)在城市化问题中,重点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够从功能区的合理规划中找到解决措施。

(2)建立常见城市化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模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注意信息的获取。

【押题1】下表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示的部分世界优秀的“治水”城市案例。

读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鹿特丹水广场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B. 成都的活水公园通过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和培养水生植物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C. 杭州五水共导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提高土地的出租价格和吸引廉价劳动力
D.大阪水都“清洁水质”依赖的是环保技术,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很难推广
【解析】读表可知,鹿特丹水广场工程主要目的是摆脱海平面上升和洪涝灾害的威胁;杭州五水共导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大阪水都“清洁水质”依赖的是环保技术,在发展中国家适合推广。

选B。

【押题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城市病”。

如右图所示。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

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解析】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其优势区位条件是该地区是城市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2)由材料可知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人口、环境、交通、住房和资源等方面。

其原
因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本题要求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为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提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