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梁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30m预应力箱梁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根据规范要求ΔL=P×L[1-e-(kx+μθ)]/[Ap×Ep(kx+μθ)]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L—预应力筋长度(m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份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延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µ—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横量(N/mm2)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根据通用图:K=0.0025 1/米µ=0.2(一)、正弯矩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中跨梁:N1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47米X=29.47米θ=0.262(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8cmN2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53米X=29.53米θ=0.262(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8cmN3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6米X=29.6米θ=0.262(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9cmN4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35米X=29.35米θ=0.0489(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20.1cm边跨梁:N1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58米X=29.58米θ=0.262(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9cmN2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6米X=29.6米θ=0.262(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9cmN3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62米X=29.62米θ=0.262(rad) K=0.0025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9.9cmN4束钢绞线伸长量P=195.3KN L=29.47米X=29.47米θ=0.0489(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20.2cm(二)、负弯矩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1、T1束理论伸长量计算:P=195.3KN L=8.99米X=8.99米θ=0.0899(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6.3cm2、T2束理论伸长量计算:P=195.3KN L=15.99米X=15.99米θ=0.0899(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1.1cm3、T3束理论伸长量计算:P=195.3KN L=15.99米X=15.99米θ=0.0899(rad) K=0.0025 µ=0.2 Ep=195000 (N/mm2) Ap=140(mm2)ΔL=P×L[1-e-(kx+μθ)]/[Ap×Ep(kx+μθ)]ΔL=11.1cm(三)油表压力值计算;(例)1、用最小二乘法求油泵压力值与张拉力的线性回归方程:y=bx+a 千金顶标定报告1a=(∑y-b*∑x)/n=0.464r=0.9998相关系数r=0.9998非常接近r=1,说明该设备可靠性能良好。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1
二、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应根据预应力筋受力状态分段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ΔLB可按下式精确计算:
ΔLB=ΔL5+ΔL6
式中:
ΔL5——工作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ΔL6——工作锚至工具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注:设计图纸中给出理论伸长值仅为ΔL5。
(3)注意Xi的单位,公式二中以m为单位,公式一中以㎜为单位。
2、工作锚至工具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L6时应采用实测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分别计算预应力筋的两端。
计算公式为:
式中:
F——预应力筋锚外张拉力;
L0——张拉前工作锚至工具锚的预应力筋实测长度,包含千斤顶、限位板等的长度总和。其余符号同前述。
e——常数,取2.718281828计算;
K——实测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实测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的摩擦系数。
K及 值当设计提供取值时可采用设计提供数值,设计未进行实际测定时,可参照附表1中取值计算。
附表1系数K及 值表
孔道成型方式
K
值
钢丝束、钢绞线、光面钢筋
带肋钢筋
精轧螺纹钢筋
预埋铁皮管道
(2)计算时Pi,Pi(平均值)按如下方式计算:
1)P1=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1平均值;
2)P2=P1—2×(P1—P1平均值)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2平均值;
3)P3=P2—2×(P2—P2平均值)张拉端张拉力,按“公式二”求得P3平均值;
4)P4、P5参照P2、P3计算方法类推。
1、工作锚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
对于任意直线预应力筋或由多段曲线和直线组合的预应力筋,工作锚与工作锚之间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可根据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分段计算出各段理论伸长值,然后各段叠加得出总理论伸长值,分段方法详见图1,各段理论伸长值(单位:㎜)按“公式一”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实例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
按两端张拉,采用精确计算法和简化计算分别计算:
如LT40-09图菜子大桥边梁N1,预应力筋采用一束8φ的钢绞线束,张拉控制力F=×8=,Ay=140×8=1120mm2,Ey=×105Mpa,设孔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μ=、k=;
1立面布置图
1、精确计算:
将40mT梁的半个曲线预应力筋分成三段,采用桥梁规范公式分段计算:
当AB、CD为直线预应力筋时,θ=0
ΔL=PL/AyEy×1-e-kL/KL 公式①当BC为曲线预应力筋时,θ=180/πR
ΔL=PL/AyEy×1-e-KL+μθ/KL+μθ公式②
=Fi×e-KL+μθ公式③各段终点力N
终
各段平均张拉力P
= Fi×1-e-KL+μθ/KL+μθ公式④
平
各段参数表表1
将表1中数据代入公式①、公式②:
分段求得ΔL=2×∑ΔL =
2、简化计算: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下式:
ΔL=P L/AyEy P近似平均张拉力公式⑤分段求得ΔL=2×∑ΔL=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采用精确计算和简化计算所得的结果相比,两者差值非常小,所以采用简化计算法是完全能满足曲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的计算精度要求的;。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的张拉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
其中,△L代表钢绞线的伸长量,单位为厘米;P平代表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单位为牛;L代表钢绞线的长度,单位为厘米;E代表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通常为MPa,具体数值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代表钢绞线的截面积,对于单根φ15.24的钢绞线,其有效截面积为140平方毫米。
2. 张拉力计算公式:T=(A×Fy×π×D^2)/4。
在这个公式中,T代表张拉力;A代表钢绞线的横截面积;Fy代表钢绞线的屈服极限;π代表圆周率;D代表钢绞线的直径。
另外,钢绞线张拉值的计算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ΔL=ΔL1+ΔL2-b-c。
其中,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为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为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的计算预应力钢绞线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通过施加张拉力来提供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工程中,了解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正确设计和施工建筑物。
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是指在施加一定的加载力后,钢绞线在长度方向上产生的伸长量。
这个伸长量可以用公式来计算:△L=P*L/AE其中,△L是钢绞线的伸长量,P是施加在钢绞线上的加载力,L是钢绞线的原始长度,A是钢绞线的截面积,E是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在计算钢绞线的伸长量时,需要提供一些已知的参数,包括钢绞线的截面积、弹性模量和施加在钢绞线上的加载力。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工程设计手册来获得。
在实际的工程中,通常使用预应力法来施加加载力。
预应力法是通过预先施加一定的张拉力来使钢绞线产生预应力,然后再施加混凝土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在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预应力量。
这个预应力量可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来确定。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根据桥梁的跨度和荷载要求,可以确定所需的预应力量。
然后,根据预应力量和钢绞线的截面积,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加载力。
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使用专门的张拉设备来施加加载力。
这个设备可以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将加载力转移到钢绞线上。
施加加载力后,需要测量钢绞线的伸长量,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测量完钢绞线的伸长量后,可以计算出钢绞线的应力值。
计算钢绞线的应力值非常重要,可以用来评估钢绞线的性能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根据钢绞线的应力值,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分析,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可靠。
总之,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正确计算钢绞线的伸长量和应力值,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可靠。
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测量设备来进行计算和测量。
这些计算和测量可以帮助工程师正确设计和施工预应力结构。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张拉钢绞线对称布置,故取半简支梁考虑(以下所有分段均对应于半简支梁): NK(KN) = 1339 —张拉控制力 输入已知数据 (注意单位) Ay(mm2)= Eg(MPa)= k= μ =
分段一
280 198000 0.0015 0.55
—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分段八
Δ L7= 0
伸长量
0
精确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
L(m)
θ (rad)
kx
分段九
e ( kx ) 终点力(KN) 0 1 1110.135
Δ L8= 0
伸长量
0
精确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
L(m)
θ (rad) kx e ( kx ) 终点力(KN) 0 0 1 1110.135
分段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Δ L5= 0
伸长量
0
精确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
L(m)
θ (rad)
kx
分段七
e ( kx ) 终点力(KN) 0 1 1110.135
Δ L6= 0
伸长量
0
精确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
L(m)
θ (rad) kx e ( kx ) 终点力(KN) 0 0 1 1110.135
伸长量 精确计算法 简化计算法
N1分段输入各段参数
L(m) θ (rad) kx 终点力(KN) e 0.684 0.209333 0.116159 0.890334 1192.157
( kx )
Δ L1= 1.56E-05 1.56E-05
30米t梁公路预制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制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依据)1、本计算依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L(mm)计算公式及说明:△L=P p L/A p E p (12.8.3-1)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录6—8式.P p=P[1-e-(kx+µθ)]/(kx+µθ) P=σ控×A p所以△L= P[1-e-(kx+µθ)]×L/(kx+µθ)A p E p=[1-e-(kx+µθ)]σ控L/ (kx+µθ)E p =ησ控L/E p 式中: L—预应力筋的长度(计算长度);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钢绞线E=195±10Gpa;P—预应力筋的张拉端至张拉力p=σ控A p;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对于预埋合金螺旋管道:k=0.0015;µ—预应力筋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µ=(0.2+0.25)/2=0.225二、论伸长量(梁长30米)的计算:N1束 L=3113.37cm k=0.0015 x=L/2=1556.686cm µ=0.225 θ=0.122171rad (1度=0.017453 rad)η=[1-e-(kx+µθ)]÷(kx+µθ)=[1-e-(0.0015×15.56686+0.225×0.087265)]÷(0.0015×15.56686+0.225x0.087265) =(1-e-0.050838765)/0.050838765=0.9750△L=ησ控L/E p=0.9750×1395×106Pa×31133.7mm/(195x109Pa)=217.16mm N2束 L=3117.98cm k=0.0015 x=L/2=1558.99cm µ=0.225 θ=0.122171radη=[1-e-(kx+µθ)]/(kx+µθ)=0.97499△L=ησ控L/E p=0.97499×1395×106Pa×31179.8mm/(195×109Pa)=217.48mm N3、N4束 L=3114.14cm k=0.0015 x=L/2=1557.07cm µ=0.225θ=0.034906radη=[1-e-(kx+µθ)]/(kx+µθ)=0.98456△L=ησ控L/E p=0.98456×1395×106Pa×31141.4mm/(195×109Pa)=219.34mm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值的修正计算:取前述N1~N4钢绞线平均伸长率作为:每延米伸长量作为值修正参数.N1伸长率:217.16/31133.7=6.98‰N2伸长率:217.48/31179.8=6.98‰N3、N4伸长率:219.34/31141.4=7.04‰平均伸长率:( 6.98‰+6.98‰+7.04‰+7.04‰)/4=7.01‰四、实测伸长量值计算与修正:1.实测伸长量值计算(计算长度=孔道长+千斤顶内预应力筋长度,按每端0.5米计)△L实测=(σ控下张拉伸长值之和-σ初始张拉伸长值之和-A)/0.9式中:A—锚具回缩(在σ控与σ初始之间的锚具回缩,含夹片回缩)2.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量BB=2×500×7.01‰=7mm3.张拉伸长量修正值(计算长度=孔道长)C=△L实测-B五、张拉精度评价|(C/△L)×100%—100%| ≤ 6%六、各束伸长量(单位mm):N1 :210.16 N2:210.48 N3 :210.34N4 :210.34。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由公式Δ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ΔL=(Nk*L)/E g A g中ΔL:理论伸长量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σk= 1395Mp)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X105 Mp)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2)由公式计算得ΔL=(1395*140*89)/(195700*140)=0.63441m=634.41mm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8 0%σk,100%σ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L5,L6。
由公式计算得L1=63.44 mm(10%ΔL)L2=126.88 mm(20%ΔL)L3=253.76mm(40%ΔL)L4=507.52mm(80%ΔL)L5=634.41 mm(100%ΔL)二、现场张拉实测(一)现场张拉操作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 , 8 0%σk,100%σ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B,C,D,E。
张拉顺序: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B2 (9)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D,继续张拉到100%σ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D、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N1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1-A1)N2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2-A2)N3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3-A3)N4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4-A4)N5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5-A5)N6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6-A6)N7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7-A7)N8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8-A8)N9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9-A9)三、现场张拉注意要点1、现场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必须随时比对,不得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即38.06mm);2、张拉时应匀速缓慢张拉,并在每级处持荷5min后读数;3、张拉时注意观察钢绞线断丝数,超过规定值必须替换,从新张拉;4、钢绞线张拉8小时后,才可进行下步钢筋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初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表20m
3.131 27.7 ###### 138.6 △L=Pp L/Ap Ep(㎜) △L=Pp L/Ap Ep(㎜) 2.532 13.9 5.063 27.8 ###### 138.8 △L=Pp L/Ap Ep(㎜) △L=Pp L/Ap Ep(㎜) 5.705 ###### ###### 13.9 27.8 139.1
钢绞线面积 140 L L 7.596 7.596 7.596 L 6.237 6.237 6.237 L 1.7495 1.7495 1.7495 Ap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Ap 560 560 560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曲线段 △L=Pp L/Ap Ep(㎜ Ep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5 195 Ep 195 19.97407 0.97407 0.97407 e-(kx+μθ ) 0.97606 0.97606 0.97606 e-(kx+μθ ) 0.99361 0.99361 0.99361
△L=Pp L/Ap Ep(㎜ 5.3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0.155 0.0263 μ kx+μθ
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 Ep 195
伸长值(mm)
曲线段 直线段 △L=Pp L/Ap Ep(㎜) 11.87035796
合计
20% N1 100% N1 N2 钢束号 10% N2 20% N2 100% N2 N3 钢束号 10% N3 20% N3 100% N3
10.727 53.633 △L=Pp L/Ap Ep(㎜ △L=Pp L/Ap Ep(㎜
0.155 0.0242 0.155 0.0242 0.155 0.0242 μ kx+μθ
伸长量计算
1、计算公式及说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 0)ΔL=(PpL)/(ApEp)………………①①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公式②;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Pp=P(1-e-(kx+μθ))/(kx+μθ)……②②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对公式的两点说明:(1)、因为预应力筋大多呈曲线布置,因此Pp的计算通常采用公式②进行,对于曲线筋还应根据不同的曲率半径进行分段,分别计算相应的Pp和ΔL。
(2)、对于②式中的θ,由它的符号解释可知,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应等于曲线所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几何关系得出:θ=L/R(rad),式中L是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的长度(m),R是该段曲线孔道的曲率半径(m)。
2、基础数据选定由工程概况介绍及技术规范和钢绞线的规格选定下列数据:系数k及μ值表孔道成型方式k μ(钢绞线)预埋金属螺旋管道0.0015 0.20~0.25采用值0.0015 0.20钢绞线强度:钢绞线截面积:Ap=14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二、理论伸长值计算本例通过对中梁N1钢绞线的计算进行说明,钢绞线的设计见下图,由图可知,钢绞线成直线和曲线交错对称布置,因此选定半幅钢绞线分成AB,BC,CD三段分别计算伸长值,另外半幅伸长值与此相等。
对于中梁N1钢绞线:钢绞线股数:n=7股1、张拉控制力计算钢绞线总的截面积:Ap=7*140=98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钢绞线强度: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1860=1395Mpa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P1=1395*140=195300N超张拉张拉力:1.03P1×7=1.03*195300*7=1408113N2、分段起、终点力及平均张拉力计算,列表如下注:(rad)=3.543/29=0.1223、伸长量计算,将已知数据代人公式①,计算出△LAB=1397477.51*10124/(980*195000)=74.03mm△LBC=1366490.10*3543/(980*195000)=25.33mm△LCD=1345199.27*1074/(980*195000)=7.56mm△L/2=74.03+25.33+7.56=106.92mm总伸长量:△L=2*106.92=214mm同理可知,初应力推算伸长值:△L2=(214/1.03)*0.1=21mm,式中张拉1.03时的伸长量为214,张拉至0.1时的应力为21mm。
预应力张拉计算
张拉伸长量和油表读数控制的计算计算依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的张拉要求、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公式、钢绞线的试验检测结果、张拉千斤顶的标定报告。
一、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预应力筋伸长量(ΔL)的计算公式(1):Pp×LΔL=Ap×EpPp预应力筋的张拉受力(N)L 预应力筋的张拉长度(mm)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1、平均张拉力(Pp)的计算:每孔有一束(四根)钢绞线,每束张拉控制应力781.21(KN),每根钢绞线张拉力:P=781.21/4×1000=195300(N)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直线段Pp=P;曲线段按下式(2)计算:P(1-e-(kx+uθ))Pp=kx+uθP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A、1#预应力筋:(1)、曲线部分起点处张拉力Pp=P=195300(N)(2)、曲线部分终点处张拉力Pp:取K=0.0015,X=5.143m,u=0.225,θ=12×π/180=0.20944(rad)代入(2)式计算得Pp=190041.5794(N)(3)、梁中直线部分张拉力Pp=190041.5794(N)B、2#预应力筋:(1)、曲线部分起点处张拉力Pp=P=195300(N)(2)、曲线部分终点处张拉力Pp:取K=0.0015,X=2.07m,u=0.225,θ=2×π/180=0.03491(rad) 代入(2)式计算得Pp=194233.754(N)(3)、梁中直线部分张拉力Pp=194233.754(N)2、预应力筋截面面积(Ap):根据钢绞线试验报告,平均截面积:Ap=(140+140+140)/3=140(mm2)3、弹性模量(Ep):Ep=(2.01+2.01+2.01)/3×105(Mpa)=2.01×105(N/mm2)4、钢绞线长度(L)的计算(按半跨计算):A、1#钢绞线长度计算:张拉端直线部分钢绞线长度:=430+524=594(mm)L1曲线部分钢绞线长度:L=4189(mm)2跨中部分钢绞线长度:=3159(mm)L3B、2#钢绞线长度计算:张拉端直线部分钢绞线长度:=430+767=1197(mm)L1曲线部分钢绞线长度:=873(mm)L2跨中部分钢绞线长度:L=6191(mm)3(5)、理论伸长量(ΔL)的计算:1#钢绞线:按分段计算,各段数据分别代入,其中曲线部分取两端平均值:ΔL1=6.621(mm)ΔL2=28.29(mm)ΔL3=21.334(mm)ΔL=(ΔL1+ΔL2+ΔL3)×2=112.49(mm)2#钢绞线:按分段计算,各段数据分别代入,其中曲线部分取两端平均值:ΔL1=8.307(mm)ΔL2=6.026(mm)ΔL3=42.733(mm)ΔL=(ΔL1+ΔL2+ΔL3)×2=114.13(mm)二、张拉时油表读数的控制: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张拉顺序为:0→10%δcon→103%δcon(持荷2分钟)→100%δcon锚固各个时段的张拉力分别为:0→78.12KN→804.636KN→781.2KN为了计算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需记录10%δcon→20%δcon时的实际伸长量,用来当作0→10%δcon时的伸长量,所以也应知道20%δcon时的张拉力为156.24KN。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 21PP i p i E A L P L i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K 取m,µ=;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注:由于采用1500KN千斤顶张拉,根据实测伸长值为量测大缸外露长度的方法,则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应加缸内长度约500mm;而锚固端长约470mm,应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扣除;由于两数对于伸长值的计算相差甚微,可以抵消,因此在计算中未记入;二、实测伸长值的测定1、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测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即:△L=△L1+△L2式中:△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根据公路规的规定,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线为依据,也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2、钢绞线实测伸长值的经验公式:L实=L b—L a/—L无阻 1L实=L b—L a+L a—L c—L无阻 2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L a——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b——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c——张拉应力为1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无阻——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即:L无阻=PL/E P A P对于以上公式,当钢绞线较短,角度较小时,用2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当钢绞线较长,角度较大时,用1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这是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及弯起角度决定实测伸长量的计算公式,钢绞线较短、弯起角度较小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小,10%~20%Σ控钢绞线的伸长量基本上反映了真实变化,0~10%的伸长量可按相邻级别10%~20%推算;钢绞线较长、弯起角度较大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大,故初应力采用20%Σ控用20%~100%推算0~10%的伸长量更准确;3、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存在一定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约10%б0开始到100%б0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偏大;因此,我们采用了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测得的伸长值须考虑工具锚处钢绞线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影响,测量方法如下图3所示:4、现以图2所示的预应力钢绞线为列介绍实际伸长值计算方法:对于多束群锚式钢绞线我们采用分级群张法,图2中钢绞线为7束,采用1500KN 千斤顶,根据不同应力下实测伸长值的量测,最后得出总伸长值及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如下表,并且用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是否在±6%之内来校核;预应力钢筋编号理论伸长值mm左端右端左端右端实测伸长值mm伸长值偏差% 20%б控/50%б控б控50%б控/б控11 605 69/94 54/183 195 21/24412 605 67/97 61/179 199 19/26613 605 63/91 58/181 197 18/23914 605 65/98 51/178 198 22/238 595注:由于钢绞线右端伸长值大于200mm,千斤顶需要倒一次顶才能完成张拉,因此右端出现了在50%б控时的两个读数,分别表示在从初应力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和千斤顶倒顶后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三、问题与思考经张拉实践发现,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有一定的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预应力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千斤顶的拉力不准确;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量测误差等;特别是弹性模量的取值是否正确,对伸长值的计算影响较大;必要时,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应通过试验测定,计算时予以调整;。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 P L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L L1 L2 L iA p E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P p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 Pp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i 1 kx i 1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kxi 1 e "kx i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X iP i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①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6 o=0.75f p=1395Mpa。
K 取0.0015/m, 尸0.25。
P pe kxkxL iP p L iA p E pPiL i(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讲解
——钢绞线全长起弯角度总和
则在 k , 不为 0 时,任一微段 dx 所发生的伸长量为:
x
R
P dx ldx x EA
全长为 l 的钢绞线伸长值应为: l
Px dx 0 EA
l
x dx
l
P0e ( x kx ) dx 0 EA
l
(1)
设 R 为起弯角的曲率半径(引入量且为常数) ,则 x R x (当 角较小的情况下) 所以, (1)式变为:
l ( k ) x k ) x P0 ( P 1 R e R dx 0 e d ( ( k ) x ) 0 EA EA ( k ) 0 R R ( k ) x l ( k )l P0 P0 l R e R 1 e 0 EA( k ) EA( k ) l R R P0 l Pl 1 e ( kl ) EA( kl ) EA
钢绞线全长起弯角度总和则在不为0时任一微段dx所发生的伸长量为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公式讲解:
由设计规范: Px P 0e
( x kx )
及均匀受力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公式为: l
Pl EA
其中: Px ——任一距端部距离为 x 的截面的预应力值;
P0 ——张拉端的张拉力;
x ——0~x 之间的起弯角总和。
l
l
其中, P
( kl ) P0 1 e
kl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2〔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3~N4〔3索〕:P总=1×3=Kn〔标准〕=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4〔4索〕:P总=1×4=Kn〔标准〕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3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2~N4〔5索〕:P总=1×5=Kn〔标准〕*1.02= 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3: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 计算理论伸长量:首先需要将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转化为应力,再根据弹性模量、长度和面积计算出理论伸长量。
2. 考虑应力松弛对伸长量的影响:由于预应力钢绞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松弛,因此在实际测量中,伸长量会比理论计算值稍小。
3. 实际伸长量测量:通过千斤顶等工具实际测量出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量。
具体公式如下:
ΔL = L0 - L1 + ΔL1 + ΔL2
其中,ΔL为理论伸长量或实际伸长量,L0为张拉锚固后测得的钢绞线全长,L1为钢绞线未经张拉锚固前的原始长度,ΔL1为弹性回缩对伸长量的影响,ΔL2为张拉应力松弛对伸长量的影响。
具体解释如下:
1. L0和L1的测量:L0和L1的测量是通过千斤顶等工具在张拉前和张拉后分别测得的。
L1是钢绞线未经张拉锚固前的原始长度,需要通过精确测量得到。
2. 弹性回缩对伸长量的影响:ΔL1是由于钢绞线有弹性回缩而引起的伸长量的变化,一般可以通过实验得到。
3. 张拉应力松弛的影响:ΔL2是由于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松弛而引起的伸长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4. 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影响,因为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和应力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总之,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涉及多个因素和步骤,需要精确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到准确的伸长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1、以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内的长度计算理论伸长量ΔL理为基准时:(1)当采用“行程法”测量伸长量: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具锚–ΔL工作锚⑺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L20%——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0%——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张拉应力为10%б0时(即初张应力,规范推荐可取10%-25%),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ΔL工作长度——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取理论计算值;ΔL工作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工艺试验实测值;ΔL工具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实测值;(2)当采用“直接法”测量伸长量: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作锚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实际伸长量ΔL,应建立在初应力后开台量测,测得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的推算值。
ΔL=ΔL1+ΔL2式中Δ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力间的最大伸长值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关于初应力的取值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如果还不会算的话我这里有做好的EXCEL表格,你可以直接输入各种数进行计算。
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
△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
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
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
预应力筋种类k u
有粘结钢绞线(预埋波纹管)
无粘结钢绞线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管理提醒:
本帖被6 从【桥梁隧道】移动到本区(2007-10-25)
CK0+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05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 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
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
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
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L=PpL/(ApEp)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05N/mm2
二、伸长量计算:
1、N1束一端的伸长量:
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
P=×1860×139=193905N
X直=;X曲=
θ=×180=
KX曲+uθ=×+×=
Pp=193905×()/=187644N
△L曲=PpL/(ApEp)=187644×(139××105)=
△L直=PpL/(ApEp)=187644×(139××105)=
△L曲+△L直=+=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
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
P=×1860×139=193905N
X直=;X曲=
θ=×π/180=
KX曲+uθ=×+×=
Pp=193905×(1-)/=187653N
△L曲=PpL/(ApEp)=187653×(139××105)=
△L直=PpL/(ApEp)=187653×(139××105)=
(△L曲+△L直)*2=(+)*2=
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
一、计算参数:
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
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
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
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05N/mm2
5、锚下控制应力:σk==×1860=1395N/mm2
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
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
8、工具锚长度:7cm
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
以N1束钢绞线为例:
N1束一端的伸长量:
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
(1)15%σcon=时:
P=-+=-+×=
(3)30%σcon=时:
P=-+=-+×=
(4)100%σcon=时:
P=-+=-+×=
(5)103%σcon=时:
P=-+=-+×=
P=P2时,
(1)15%σcon=时:
P=-+=-+×203. 6= (3)30%σcon=时:
P=-+=-+×=
(4)100%σcon=时:
P=-+=-+×=
(5)103%σcon=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