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合集下载

遗传学实验: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结果
• 作人类染色体核型图
• • • • • • • • • A-G 染色体组的名称 1-22 染色体编号 X,Y 性染色体 del 缺失 der 结构重排的染色体 dup 重复 inv 倒位 t 易位 +/在染色体符号前表示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在 染色体符号后表示染色体多出或缺少一部分
实验步骤
1. 计数,沿边缘剪下染色体,编号 2. 初步目测配对,分组 3. 测量长度,计算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 臂比,相同的染色体间配对 4. 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排列并粘贴在纸上,每一 组下面画一横线,在两端注明起止号,并在 横线下的中部写明A-G组号,染色体从大到 小编为1-22号,性染色体单独列为一组
染色体的特征
• 数目 (2n=?)
• 长度 (绝对长度、 相对长度)
• 着丝粒位置 (M\SM\ST\T)
• 随体与次溢痕的数目、 大小和位置 • 带型分析
人类23对染色体
组型分析实验方法
• • 染色体数目确定 染色体形态特征:
长度:绝对、相对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全套染色体长度 臂比=长臂/短臂
记述一特定带时,需 要写明4个内容:染 色体号,长短臂,区 的号序和带的号序。 这些内容按顺序写, 不用间隔或加标点。 如果某一带被再细分, 在原带号数后加一小 数点,编号原则仍按 从着丝粒往臂端序贯 编号。如1p31.2代表 一号染色体短臂3区1 带第2亚带
核型描述
• 首先列出染色体总数,然后是性染色体组成, 接着列出异常的染色体数目或形态。下列统一 的命名符号: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短臂)
随体的有无
分组排队原则
•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 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 • 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 • 将染色体按长 短排队,短臂向上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核型分析,了解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结构,掌握核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细胞遗传学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

核型分析是通过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来研究细胞的遗传信息。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细胞悬液,然后进行染色处理,最后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步骤。

1. 制备细胞悬液,取新鲜组织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医用注射器吸取细胞悬液。

2. 染色处理,将细胞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

3. 染色体观察,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数量。

四、实验结果。

经过核型分析,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存在差异。

在正常细胞中,染色体呈现为一对一对的条状结构,而在异常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增多或减少,形态也可能发生畸变。

五、实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染色体异常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数量异常,而某些癌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也存在异常变化。

因此,核型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基础细胞遗传学研究,还可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核型分析,使我们对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在细胞遗传学和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核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加深了对细胞遗传学的认识。

七、实验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核型分析在疾病诊断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探索更多的细胞遗传学问题,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核型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为大家对核型分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型,从而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特征。

实验采用了豌豆的根尖细胞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细胞进行处理和染色,最终观察到了豌豆细胞的染色体核型。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包括豌豆种子、生长培养基、盐酸、乙醇、醋酸、苯酚和苯酚甲醛溶液等。

接着,将豌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待其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取其根尖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盐酸和乙醇的固定、醋酸的软化以及苯酚和苯酚甲醛的染色。

处理完成后,将样品制作成玻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实验结果时,我们发现豌豆细胞的染色体呈现出一定的形态特征。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包括染色体的缠绕、分离和移动等过程。

通过对观察到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和分析,我们得出了豌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染色体核型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变异规律和进化过程。

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在遗传学和生物育种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总的来说,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相关内容,为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流程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流程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流程英文回答:##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Protocol.Materials:Peripheral blood sample.Culture medium.Giemsa stain.Microscope.Karyotyping software.Procedure:1. Colle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ample: Collect 5-10mL of peripheral blood in a sterile tube containing anticoagulant.2. Cell Culture: Incubate the blood sample in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mitogens for 48-72 hours to stimulate cell division.3. Metaphase Cell Harvest: Add colchicine to arrestcell division at metaphase. Harvest the metaphase cells by centrifugation.4. Staining: Treat the metaphase cells with hypotonic solution to swell the chromosomes. Stain the chromosomes with Giemsa stain to visualize the banding pattern.5. Slide Preparation: Spread the stained chromosomes on slides and air-dry.6. Imaging: Capture images of the metaphase chromosomes using a microscope.7. Karyotyping: Analyze the chromosome images usingkaryotyping software to identify and arrange the chromosomes based on their size, shape, and banding pattern.8. Interpretation: Determine the number, structure, and any abnormalities in the chromosomes.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standard karyotypes to identify genetic disorders or chromosomal anomalies.中文回答:##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流程。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室名称显微分析实验室实验室地点学时 2 实验类型验证每组人数2-4 选做或必做必做实验目的通过几种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内容提要生物染色体标本的观察;染色体核型的分析重点难点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仪器及显微镜、尺子、剪刀耗材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

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特征。

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

现分别介绍如下: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

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

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种诊断技术,旨在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来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的情况。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采集的样品经过特定技术处理后,可形成对特定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结构形态的清晰显示,从而比较性别和种族差异。

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定性检测和鉴定其中的基因变异类型;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基因缺失、基因拷贝数增加、染色体倍性变异;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各种染色体异常,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如Aneuploidy检测、基因拷贝数研究和染色体结构检测等。

Aneuploidy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胚胎的染色体数量和染色体组成,以及胚胎是否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

在基因拷贝数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定染色体的拷贝数,以及染色体上的拷贝数突变情况,从而为某些基因疾病的易感性检查提供依据。

此外,核型分析也可以用作癌症病理学研究,以确定某些癌症的发病机制。

染色体核型分析有许多国内外实验室进行,大多数染色体核型检测都使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也有一些实验室使用其他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如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等。

核型分析中涉及的技术还包括:糖蛋白抗原测定、PCR分析、DNA技术以及临床应用中的单染色体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临床遗传学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遗传性疾病,如智力发育障碍症、精神分裂症等,有助于预防、早期识别及治疗多发性疾病。

核型分析报告是遗传学检查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应该准确表明患者核型变异情况,并提出明确的临床建议。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科学技术,其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快速地诊断遗传性疾病,减少了临床检查的时间。

同时,它也是遗传学检查的重要依据,在临床遗传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临床实验室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模型,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服务和辅助治疗方案。

遗传学课件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遗传学课件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3] Smith J, Johnson M, Levine A. Karyotyp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7, 91(6): 987-998.
附录:相关图表和数据
图1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谱
表1
染色体异常类型及临床表现
障碍等问题。
倒位
染色体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发 生倒转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 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 题。
缺失
染色体缺失是指染色体部分缺 失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重复
染色体重复是指染色体部分重 复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 列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现象,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智力障碍 等问题。
实验材料准备
准备好染色体标本、显微镜、染色剂、载玻片、 盖玻片、显微操作器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无尘,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
实验人员要求
实验人员应具备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标本制备
采用适当的细胞培养和固定方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遗传学课件-人类染色体核型 分析
目录
• 人类染色体介绍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 人类染色体核型异常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疾病 • 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和附录
01
人类染色体介绍
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七、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实验七、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Y染色体略大、长臂平行伸展、无随体
B组 C组 D组
E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 F组
G组
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
染色体号 123 4 ———— 5 6 ———— 12、X 13 ———— 15 17 16 18 19 ———— 20 21———— 22、Y
主要特征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6.7.11.X)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实验七、人类染色 体的核型分析
染色体的类型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中的位置)
p
着 丝 粒
q 1/2~5/8
p
中部
q
5/8~6/8
随体
次缢痕
亚中部
近端部 6/8~7/8
端部 7/8~末端处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所有染色体只包含前三种类型的染色体。

大 A组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大小等特征,对细胞进行核型分析,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数量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细胞遗传学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幼虫、果蝇培养基、显微镜、载玻片、醋酸酒精、吉姆萨染色液、洋红染色液等。

方法,首先,取适量果蝇幼虫放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醋酸酒精进行固定处理;然后,将固定的果蝇幼虫进行染色处理,首先使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然后使用洋红染色液染色;最后,将染色好的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

实验结果。

经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我们观察到果蝇幼虫的染色体呈现出条状结构,且数量较多。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呈现出明显的红色和蓝色条纹,结构清晰可见。

通过测量和统计,我们得出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为2n=8,即每个细胞中包含有8条染色体。

讨论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为2n=8。

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符合,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可靠。

另外,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对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结论。

通过本次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得出了2n=8的核型结果。

这一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相关遗传学实验提供参考。

总结。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特征,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得出了2n=8的核型结果,为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和方法,为细胞遗传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种利用细胞凝集中的染色体变异分析来鉴定个体的遗传性格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用来确定细胞的凝集性质,而且可以识别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比较全面的遗传性检测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是否携
带基因突变,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病人的治疗。

同时,有些染色体变异可能产生重
大的影响,例如,如果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结构变异,这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因
此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以用来鉴别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对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检查染色体的比例,数量和
结构;然后,将染色体照片发送到计算机进行更精细的数据分析,以便科学家们能够更清
楚地掌握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状态。

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分析,即直接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另一种是间接技术,即使用一些如原位杂交或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来检测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核型分析既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也可以用于基础研究。

它可以用于癌症诊断,
细胞培养文献和病毒基因组等技术,以及植物和动物育种和基因编辑研究等多种用途。


一技术也被广泛用于中国的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体核型分析姓名程开源系年级2010级临床医学⼋年制同组者孙琳、孙晶鑫、窦云德科⽬分⼦细胞⽣物学题⽬染⾊体核型分析学号201000232012【实验⽬的】1.了解⼩⽩⿏睾丸细胞染⾊体的形态及数⽬。

2.初步掌握⼩⽩⿏睾丸细胞染⾊体的玻⽚标本制作⽅法。

3.观察动物细胞染⾊体的数⽬和形态。

【实验原理】染⾊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最常⽤的途径是从⾻髓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体。

⼩型动物的染⾊体制⽚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髓组织。

⾻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指数相当⾼,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不必象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对⼤型动物通常采⽤对⾻骼、脊或胸⾻穿刺术吸取红⾻髓,⼩型动物多采⽤剥离术取股⾻以获得⾻髓细胞。

制作染⾊体标本的先决条件1.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髓,睾丸,⼩肠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2. 设法得到⼤量的中期细胞:秋⽔仙素(1) PHA:粗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为淋巴母细胞(2) 秋⽔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 低渗作⽤:⽔进⼊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染⾊体间的距离拉⼤,易于染⾊体展开(4) 空⽓⼲燥:使细胞和染⾊体展开(5) 固定:⽤甲醇:冰醋酸=3:1作⽤使蛋⽩质变性,对染⾊体内的组蛋⽩讲,变性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体的“及时形态”,对细胞膜蛋⽩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防⽌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对于⼩⿏精巢染⾊体标本的制作,⼀般包括以下⼏个要点: 1. ⽤⼀定剂量的秋⽔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体停留在⾚道⾯处; 2. ⽤低渗法使将细胞膨胀, 以⾄于在滴⽚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体铺展到载玻⽚上; 3.空⽓⼲燥法可使使细胞的染⾊体在载⽚上展平, 经Giemsa染⾊后便可观察到染⾊体的显微图象。

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al
v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Do cuC ww o w.p m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v 毫米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al
v确定染色体数目 v染色体形态特征
§
长度:绝对、相对 臂比=长臂/短臂 随体的有无
§ § §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短臂)
Do
cuC ww o w.p m
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ubterminal region) st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rminal region)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rminal point)
cuC ww o w.p m
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ubmedian region) sm
Do
al
臂比值 1.00 1.01-1.70 1.71-3.00 3.01-7.00 7.01以上 ∞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全套染色体长度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al
四、组型分析方法
着丝点位置
染色体种类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简写 M m t T
根据着丝粒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六类: 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dian point)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edian region)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cuC ww o w.p m
Do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al
近端部和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形态
四、组型分析方法
v
§ § § § §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细胞学自主实验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学自主实验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09级一班 3组摘要: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1期或G0期的非增殖状态。

体外培养时经一定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T淋巴细胞可转变为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

处于增殖期的培养淋巴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停留在分裂中期或早中期,这一时期的染色体形态为棒状结构,是观察分析染色体的最佳时期一、实验目的1.学习人体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2.掌握制作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和染色体数目;4.熟悉染色体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

要使细胞在体外长期生存,必须模拟体内环境,共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

如供给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以及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及适宜的温度;注意调节其外环境的酸碱度(pH)与渗透压;以及为排除细胞代谢产物的危害,保持良好适宜的外环境而进行必需的传代等等。

所有这一切条件与操作都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不能增殖的分化细胞群,在体外无菌培养条件下,若于培养基中植物凝集素(PHA)则可刺激处于G。

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重新获得有丝分裂的能力,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即可获得大量分裂期细胞以供染色体分析。

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可通过干扰微管组装而抑制纺锤丝形成,使细胞分裂顺利进入后期而停滞于中期,从而可在短期内积累大量最适于进行染色体分中期分裂相。

此外,秋水仙素还能使染色单体缩短、分开,使染色体呈现明显形而利于辨认与观察。

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其原理是:(1)低渗处理:目的是使水分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内渗入,导致转化的淋巴细胞染色体进一步分散而利于分析。

同时,低渗处理还可使红细胞质膜破裂,经后血影浮于上清中被去除,后续的固定过程主要针对淋巴细胞,改善了淋巴细胞的固定质量及标本质量。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七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

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特征。

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

现分别介绍如下: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

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

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要求: 掌握动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一般过程 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

主要仪器: 主要仪器: (1)离心机 (2) 电热恒温干燥箱 (3) 水浴锅 (4) 天平 (5) 显微镜
材料
新建MB16C传代细胞系,核型范围22新建MB16C传代细胞系,核型范围22-84.
实验步骤
收获前5小时加 秋水仙素(终浓度0 收获前5小时加入秋水仙素(终浓度0.2-3ug/ml); ug/ml) 1. 混匀后继续培养5小时; 混匀后继续培养5小时; 2. 胰酶消化细胞; 胰酶消化细胞; 3. 转入15ml离心管中,以1000转/分钟离心6-8分钟, 转入15ml离心管中, 1000转 分钟离心6 分钟, 15ml离心管中 去上清液 去上清液 4. 加入5ml低渗液(0.075M/l KCL),将细胞沉淀吹打均 加入5ml低渗液(0.075M/l KCL), 5ml低渗液 (!),室温20 30min。 20匀 (!),室温20-30min。 5. 加入3 ml新配制的固定液,轻轻混匀后以与前面相 加入3 ml新配制的固定液 新配制的固定液, 同的转速和时间离心, 同的转速和时间离心,吸去上清液
思考题: 思考题:
结合所有同学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分析 MB16C的染色体众数,MB16C染色体的 MB16C的染色体众数,MB16C染色体的 变化原因。 染色体制备的关键步骤
6. 加入5mL固定液并充分将细胞混匀,室温固定20-30 加入5mL固定液并充分将细胞混匀,室温固定20 5mL固定液并充分将细胞混匀 20min,重复离心后, min,重复离心后,去掉上清液 7. 经离心和去上清液后的细胞沉淀中加入约0.5ml-2ml 经离心和去上清液后的细胞沉淀中加入约0.5ml 0.5ml新鲜固定液吹打混匀 8. 细胞悬液滴于预冷的载玻片上(以每张玻片3滴细胞 细胞悬液滴于预冷的载玻片上(以每张玻片3 悬液为宜) 悬液为宜) 9. 酒精灯烘烤滴片,或室温晾干 酒精灯烘烤滴片, 10. 滴加10% Giemsa染液若干,染色10-20min 滴加10% Giemsa染液若干,染色10 染液若干 1011. 自来水冲洗,镜检-,拍照,计数。 自来水冲洗,镜检- 拍照,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

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特征。

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

现分别介绍如下: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

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

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片。

〖用具和药品〗剪刀、直尺、胶水。

〖实验步骤〗(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1.制片2.观察制片,选择理想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显微摄影,冲洗放大照片(二)染色体组型分析1.染色体计数3.染色体排队①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长和形态特征,将同源染色体归类成对。

②按由长至短的顺序将各对染色体依次排队。

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则将短臂长的染色体排在前面,随体染色体排在最后。

4.根据臂率将染色体分类。

臂率为1.0-1.7,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臂率为1.71-3.0,称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臂率为3.01-7.0,称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臂率超过7.0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5.染色体核型标准图像的制备。

〖作业〗完成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表及染色体核型图。

相比而言,下面一个实验更容易操作,我们08级生科也是用的下面这个:实验七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

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

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

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

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

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

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

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

按照Denver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A组:1-3号,可以区分。

1号,最大,M,长臂近侧有一次缢痕;2号,较大,SM;3号,较大,比1号染色体段1/3-1/4)。

B组:4-5号,体积较大,SM,短臂相对较短,两者不容易区分。

C组:6-12,X。

中等大小,SM,较难区分。

6、7、8、11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略近中央,短臂相对较长,9、10、12染色体的着丝粒偏离中央。

9号染色体长臂有较大次缢痕。

X染色体介于7-8之间,但在非显带标本中难以区分。

D组:13-14号,中等大小,ST,均具有随体,但不一定显现或同时显现,随体的大小存在个体的差异。

在非显带标本中难以区分13-15号染色体。

E组:16-18。

染色体小。

16,M,长臂近着丝粒处有一次缢痕,其存在使16号染色体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7,SM,短臂较长;18,SM,是SM中最短的一对染色体,短臂较短。

在质量较好的标本中,一般可以区分16-18染色体。

F组:19-20,次小的M。

在非显带标本中难以区分。

G组:21-22,Y,最小的ST。

21、22染色体的长度略有差别,但为适应临床上已将Down综合征沿用为21三体(而显带证明与此综合征相关的是较小的那条染色体)综合征的叫法,巴黎会议(1971)建议,把这最小的一对改称为第21号(而稍大的一对称为22号),而把这较小的这对第21号染色体排在稍大的22号前面。

Y染色体的特征,无随体,染色体一般比21、22长;两条姊妹染色单体长臂常平行并拢,而21、22则相互叉开;长臂端部常呈现绒毛状,形态不清晰;与其他染色体相比,着色往往较深;着丝粒不明显。

根据Denver体制规定,正常核型的描述方式为:46,XX;46,XY。

3.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

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O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

三、材料与试剂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显带标本。

直尺,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分析的主要依据着丝粒指数(%)——短臂占整条染色体的百分比:%100⨯+qp p臂比——长臂与短臂的比值(q/p)。

反映着丝粒位置的指标。

SAT(随体)1.0-1.7(M); 1.7-3.0(SM); 3.0-7.0(St); 7.0-(Ot);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该染色体长度占染色体总长度的百分比。

人类某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该条染色体长度/∑22条染色体长度+X 染色体长 2.分析的主要步骤① 测量、计算,。

② 配对 ③ 剪贴④ 排列——原则:从大到小;短臂向上;着丝粒在一条线上;性染色体单排 ⑤ 画出模式图——(相对比例)原则同上。

3.图像分析方法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核型分析中来。

目前已实现计算机自动检测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并自动完成核型分析。

但这样的软件往往价格高昂,一般的单位是不具有的。

Abode Photoshop 是一款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 ,它比专门的核型分析软件容易获得。

用这款软件,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染色体的排列、测量等工作。

程序远较传统方法简单。

同时,他还具备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诸多功能,诸如去除原照片中的斑点、划痕,调整亮度、对比,对交叉重叠的染色体臂进行修整等,使分析结果比较完美。

基本方法如下:(1) 图片获得将图片输入电脑中。

有两种获得图片的方法:一是选择染色体分散良好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100万像素即可),然后输入电脑;一是按传统方法拍摄,再用300dpi 或更高的分辨率将照片扫描进计算机。

(2) 图片处理用剪裁工具(Crop tool )将不需要的部分裁去,调整图像的位置,视情况调整亮度、对比度;去除斑点、划痕等,然后储存图像,名之为“原始图”。

在进一步分析前,用橡皮工具(Eraser tool )等将照片中除染色体以外的其他区域擦除干净。

然后将图像另存为“核型图”,利用这张背景干净的“核型图”进行核型分析。

(3) 图片分析根据目测,对染色体进行大致归拢。

首先将一组染色体中非常明显(如最长、最短,具有随体等)、较易分辨的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归类。

其余的染色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暂且将它们配对。

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或其他规则,将这些配对的染色体排列起来。

然后,测量各条染色体的总长及各臂长度。

根据测量结果,再对第一步中“误配”的染色体进行调整。

将染色体大致归类的过程仅需要反复使用套索(Lasso )与自由变形(Free transform )两个工具即可。

用套索工具从图中圈选同源染色体,从Edit 菜单中选择Free transform ,此时被圈选的染色体外出现一个矩形的框,用鼠标按住矩形框的一个角可自由地旋转被圈选中的染色体,使短臂朝上,长臂朝下。

而将鼠标伸入矩形框中并按住,则可将选中的染色体拖向任何位置。

移动到目的地后,按回车键又可回到套索工具中来。

自由变形的快捷键是Ctrl+T ,使用此快捷键可省力不少。

重复上述过程,将所有同源染色体配成对。

在配对过程中,可借助放大工具(zoom tool ),看清染色体的细节。

染色体间如存在交叉重叠,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几个染色体重叠较少的细胞,先用套索工具小心地将叠在上面的染色体圈选、移走,再从另一张照片找到相应的细节,用橡皮图章工具(clone stamp tool )仔细地“克隆”到因“分离”而造成的“断臂”处。

注意,克隆前要将两个染色体的尺寸调整成一样大。

这样“修补”后的染色体比“嵌合体”式的染色体特征更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