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面试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地理老师面试教案模板初中

地理老师面试教案模板初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本节课的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

- 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和分析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例,具体内容如下: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

3. 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4. 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提问: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四周相邻的国家有哪些?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2. 讲授新课-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引导学生了解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讨论其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 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环境大会,让学生代表不同国家,就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区域。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收集有关中国地理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拓展:结合时事热点,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地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初中

地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初中

教学对象: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中国的地理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地理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生:提前预习,收集有关中国地理特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的大好河山有多少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探索中国的地理特征。

二、新课教学1. 中国的地理位置- 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讲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强调中国地大物博,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经度大。

2. 中国的地形地貌-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

- 讲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多种地形类型并存。

- 强调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中国的气候特征- 展示中国气候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

- 讲解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南北差异大。

- 强调中国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地理特征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个方面,进行简要展示。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地理特征的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五、作业布置1. 搜集有关中国地理特征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地理初中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地理初中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地理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地理学科有哪些了解?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二)新课讲授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2.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地球运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3. 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观察、比较、分析等。

4. 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以自然灾害、城市扩张、交通发展等为例。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地理现象,让学生分析成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地理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资面试地理初中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地理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地图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内在联系。

2. 地图分析能力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2. 地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展示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中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了解多少?二、新课讲授1. 地理位置讲解:- 介绍中国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讲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接壤情况。

2. 地形地貌讲解:- 展示中国地形图,讲解中国地形类型及分布。

- 讲解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气候特点讲解:- 展示中国气候图,讲解中国气候类型及分布。

- 讲解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灾害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并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对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有哪些新的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二、新课讲授1. 地图分析能力讲解:- 讲解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 讲解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2. 实例分析:-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 展示中国气候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灾害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面试模板

初中地理教案面试模板

初中地理教案面试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新课教学1. 地球的基本形状(1)教师展示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基本形状。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运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身在旋转,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有陆地和海洋,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仪,标注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写一篇关于保护地球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面试模板,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初中地理

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初中地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地理观察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地球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授:结合地球仪,讲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2. 引入课题:认识地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展示地球仪,让学生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际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提升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 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教资地理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教资地理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掌握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地图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差异,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2. 地图分析法3. 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地理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会有差异?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讲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应对地理环境差异性带来的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五、板书设计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3. 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应对地理环境差异性带来的问题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不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面试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面试

一、面试背景面试对象:高中地理教师应聘者面试时间:30分钟面试形式:教案展示与答辩面试内容:高中地理教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二、教案展示1. 教学内容:《中国地理》——南方地区的农业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点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特点。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概况。

(2)讨论法:小组讨论南方地区农业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南方地区农业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概况,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农作物、农业特点及分布。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农业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总结:归纳南方地区农业特点,强调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答辩环节1. 教学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关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2)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总结本次面试中,应聘者通过教案展示和答辩环节,充分展示了其地理教学能力。

初中地理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初中地理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关注环境、尊重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地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理现象。

(3)结合实例,讲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地理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练习(1)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讨论等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解题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在课后是否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备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面试试讲地理教案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地理教案万能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注全球变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2. 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2. 地理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地理学科有哪些了解?为什么选择学习地理?二、新课讲授1. 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a. 教师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 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

c. 强调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2. 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 教师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b.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c.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如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等。

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案例背后的地理原理和影响。

3. 教师总结案例,强调地理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地理特征。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

2. 在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初中面试地理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面试地理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2)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2)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理知识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新课讲授(1)讲解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问题;(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本节课相关的地理问题;(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4. 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学会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对地球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国家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

- 难点: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地图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世界气候分布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气候会如此多样?”2. 提问:提出问题“世界上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征?”3. 师生互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 二、新课讲授1. 讲授内容:- 热带气候: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 温带气候:讲解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 寒带气候:讲解寒带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2. 地图教学法: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三、巩固练习1.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总结: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强调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 五、布置作业1. 思考题:思考世界气候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 实践作业:收集关于自己家乡气候特点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初中地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运动。

3.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新课教学1. 地球自转: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直观感受地球自转。

2. 地球公转: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直观感受地球公转。

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b. 季节变化: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直观感受季节变化。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撰写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一、地球自转1. 原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2. 现象:昼夜更替二、地球公转1. 原理:地球绕太阳公转2. 现象:季节变化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面试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面试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面试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面试学科:地理面试年级:初中面试内容: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美国的工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其主要产业;(3)了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其主要产业;(2)运用资料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原因;(3)运用讨论法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感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特点及主要工业区和产业。

2. 教学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原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的工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特点;(2)让学生结合地图,识记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其主要产业;(3)让学生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特点;(2)讲解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其主要产业;(3)讲解美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4. 课堂讨论:(1)讨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2)讨论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美国工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美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国工业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模板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模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是哪里吗?它反映了我们家乡的哪些地理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学科,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

”环节二:新课讲授1. 地图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地图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 地图的阅读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地图,包括放大镜、缩小镜、倾斜观察等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阅读地图,并总结出地图的阅读步骤。

3.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如气候、地形、资源等。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环节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幅世界地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我国的位置、邻国、地形、气候等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并运用地理知识解释。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图的阅读方法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地理学科的看法。

环节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并记录自己家乡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初中地理面试的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面试的教案模板

课题:《中国地理概况》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主要河流等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主要河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2. 中国气候类型和河流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世界的哪个部分吗?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 中国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接亚洲内陆,北靠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 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 讲解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等。

- 中国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讲解中国的主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等。

- 这些河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教师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找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和河流。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主要河流,你们有什么感想?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主要城市和名胜古迹。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

课题:世界地理概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 能够通过地图和图片识别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 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世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 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世界地理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著名景点?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二、新课讲授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 讲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边界、首都和主要城市。

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和动物等自然环境。

- 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宗教和艺术等人文景观。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景点和名胜古迹。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制作PPT 进行展示。

2. 地图游戏: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并说出其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世界地理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世界地理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地理的短文。

初中地理考编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考编面试教案模板

课题:《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影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 理解不同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学会运用地图分析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地图阅读和解读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气候多样性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 不同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直观展示气候分布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世界气候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别分布在哪里?(二)新课讲授1.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利用地图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 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2. 不同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分析其对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例,分析其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地为例,分析该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及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环保意识。

教招面试教案模板初中地理

教招面试教案模板初中地理

---课程名称:地理年级:初中科目:地理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信息,提高地理阅读和解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 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信息。

2.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或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新课讲授1. 地理位置:- 讲解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如经纬度、海陆分布等。

-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地形地貌:- 讲解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

-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3. 气候特点:- 讲解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面试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面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主要国家等基本信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主要国家等基本信息。

2. 地图、图片等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地理现象的分析和地理信息的提取。

2. 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世界地理包括哪些内容?世界地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主要国家等基本信息。

了解世界地理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关心世界大事。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世界各大洲有哪些?它们的位置在哪里?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世界分为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教师展示各大洲的面积、人口、主要国家等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并提问:世界各大洲的面积、人口、主要国家有什么特点?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各大洲的面积、人口、主要国家各不相同,体现了世界地理的多样性。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所在的洲,并简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主要城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和重要性。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世界地理有了哪些了解?我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世界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世界地理的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各大洲的风土人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试讲模板
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通用模板
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出题方向
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考查
试讲模版
1.导入(1.5分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或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地貌、风俗、天气等)你们知道这样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xxx,追溯世界的形成日记!
2.新授(6分钟)
(1)互动分组
带领大家开始分组讨论,每一列(变换形式)为一个小组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主题明确),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相互交流,一会儿我们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

分组时,老师注意要参与到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2)就本课内容开始讲解
自然地理:分布地区;地形特征;形成原因;造成影响;旅游景点等。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类的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等。

注意:互动贯穿整个课堂,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例如,请最后排(前排)同学来回答;请举手举得最高(最快)的这位同学来回答;请左边的这位女同学来回答等,定语不要太多太复杂,同时手眼要同步看向(指向)该同学。

3.课堂小结(1分钟)
回顾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又多了一点认识,谁能站起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
4.家庭作业(0.5分钟)
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地区有一样的现象,明天我们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5.结束语
今天跟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我们下节课再见!
初中地理试讲模板
一、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2)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2)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一些关于地球的数据。

播放动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大家能解一下原因吗?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

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动画:地球的运动。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动画地球的运动,完成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鼓励。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一)”让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①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探究昼夜的形成: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边演示边解说。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分别从北极和南极看,还能简单地说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吗?教师动画点拨。

表演者叙述,观察者完成“学生合作学习(一)”。

了解我们是白天看NBA的原因,明白地理对生活是有用的。

师生共同学有关时区的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习时区知识,并完成“师生共同探究(一)”中的空。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怎么统一时间呢?和老师一起分析、学习完成学案“师生共同探究(一)”。

分析问题能力,初步了解时区。

教师以诗的形式小结地球自转。

说说对该诗的理解活跃气氛,温习知识播放动画“走过四季”。

观看动画。

缓解气氛,感受四季之美和学生一起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并完成学案上“师生共同探究(二)”。

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后面“学生合作学习(二)”作为知识准备。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给予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太阳的公转”。

合作探究能力。

你学到了哪些地球公转的知识?用动画补充或强调。

利用“学生合作学习(二)”展示学习成果。

检验合作学习情况。

了解科学史上的“天转还是地转“之争。

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

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结合动画,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带的划分。

利用“师生共同学习(三)”。

展示学习成果:五带。

太阳公转知识的延伸。

延伸拓展思考并回答。

检验学习情况。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有什么感想?总结反思。

培养梳理知识、巩固知识能力。

七、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1.自转:自西向东,时间24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公转:自西向东,时间一年,四季变化、五带。

初中地理试讲模板
一、课题:南极洲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初中《世界地理》分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几章的继续和深入。

从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考虑,南极洲一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地理位置,冰雪高原,丰富的矿产和海洋生物资源,我国科学考察站。

2.能力目标:
(1)培养运用极地地图判别方向的能力;
(2)理解气候特点与成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特征、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国南极洲科学考察站的了解进而懂得人类对南极洲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的目的。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候特点和成因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并提高判断能力;难点: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内容,也是教材中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本节课运用了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投影仪、录像、VCD辅助教学手段。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引课
播放南极考察站建成录音,引入南极洲一课的学习。

2.授课
新课的讲授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南极洲的酷寒气候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接着让学生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引导学生将其中的数据与学过的气候进行比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不将结果简单地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下自己作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最后再放录像,使学生对南极洲的气候特点留下更直观的印象,促进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本章教材小结(用板图和VCD光盘)
4.放投影出示反馈题,双边活动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的全面性,进行点拨、矫正。

八、教学反思
本章教学采用分层推进、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以上的方法都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由学生单方活动变为师生双边活动,将死记硬背知识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上方法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