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精选(1)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敕勒歌》。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敕勒人的豪情壮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了解敕勒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敕勒歌的韵律美;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敕勒民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诗歌意境的感悟。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体会敕勒人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a. 学生自读诗歌,圈出生字词。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c. 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背诵: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2. 诗歌大意3. 诗歌背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敕勒歌》,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进行文化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出诗歌中的重点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
2.学生的认知水平: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诗歌中的生字、词汇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学生的合作能力:二年级学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合作能力尚需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学生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在表达方面还不够自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把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敕勒歌》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补充和质疑。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3.利用多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4.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如“敕勒”、“穹庐”、“笼盖”等。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敕、勒、庐、笼、盖、苍、茫”等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敕勒川的辽阔和美丽,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准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2.难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诗歌所蕴含的豪放风格。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有高山、有大海、有森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大草原。
(板书课题:敕勒歌)2.播放一段关于大草原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5.全班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阴”:左右结构,左边是“阝”,右边是“月”,注意“月”的写法。
“似”: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以”,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
“野”:左右结构,左边是“里”,右边是“予”,注意“里”的笔顺。
“苍”: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仓”,注意“仓”的写法。
“茫”: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汒”,注意“汒”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书空。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四)理解诗句1.学习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出示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在阴山脚下。
2019年最新版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古诗二首——《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北朝民歌课文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并背诵。
1.2 理解诗意,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 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资源•《敕勒歌》诗文及注释•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敕勒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美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敕勒歌》第一课时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docx

《敕勒歌》《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诵音频、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腾格尔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敕勒歌》。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
(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3.简介介绍一下这首诗歌:《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习生字词;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2.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3.跟随课件依次学习诗歌每一句,并欣赏每一句对应的景象。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敕勒歌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北朝民歌《敕勒川》是2017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课《古诗二首》之第二首,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敕勒歌》全诗仅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风格奔放、雄健质朴,意蕴真淳,语言直白如画,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可谓“诗中有画”。
这首民歌唱颂的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吗?《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和《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工具这首《敕勒歌》我们在一年级国学课堂上就已经接触过,其短小,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就背诵下来了,但是对于诗的意境还不能有很深的领会。
二年级的小朋友再看到“老朋友”,一定会很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针对这一理念,本次教学时,重点就放在识字写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上,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创设教学情境,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享受阅读的乐趣,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领略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感受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3

18、敕勒歌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表达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1、学习11生字。
2、准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参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上下、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能够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即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即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即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生:很大、望不到边顺势总结板书:辽阔还能看到什牛羊风吹么样?等无边么?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很多牛羊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使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7

《敕勒歌》教案播放腾格尔《天堂》MV。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板书二、作家作品常识:《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作礼乐,搜集歌词和训练乐员,所搜集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能够大声朗读,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四、检查生字词1、“你会读吗?”生字组词,把音读准。
见,在文中读xian,通假字。
穹庐:蒙古包的意思。
—隶书,生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
同学们,这是一首古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到古时候的诗歌课堂,播放陈琴老师课堂吟诵《敕勒歌》。
学生很感兴趣。
老师教生吟诵,伴随动作,高低起伏,学生跟唱,感受诗歌的韵味。
生练习吟诵。
生:山、蓝天、草地、风、牛羊师:美吗?课件出示画面。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即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即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师:还能看到什么?牛羊师: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很多牛羊师: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6 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新人教版

《敕勒歌》【学习目标】1.感受少数民族的民歌的特点。
2.学习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的写法。
3.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4.体会大草原的壮美,感受作者热爱草原的情怀。
【预习】教材助读作者、作品简介:敕勒歌的作者斛律金,生于公元488年,他创作的作品,为后来的文学研究者所重视,元明以来编辑的古诗选中大都有收录。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它“语之奇壮如此,盖率道事实而已。
”说明它源于生活,朴实自然。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美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首敕勒歌风格奔放、雄健朴质,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大西北独特的壮丽景色。
敕勒歌把古原野敕勒川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重点语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这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
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
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
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
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
那是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充满原始活力的人性。
文章思路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为《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
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
(2)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名称,板书《敕勒歌》。
2. 学习古诗(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指名学生朗读,检查掌握情况。
(4)讲解古诗大意,帮助学生理解。
3. 精讲细读(1)分析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引导学生想象敕勒川的辽阔和阴山的雄伟。
(2)分析诗句“天苍苍,野茫茫”:指导学生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分析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体会风吹草低时牛羊出现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诗句中的自然景观。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板书《敕勒歌》。
2. 在旁边画出敕勒川、阴山、大草原等自然景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大草原。
2. 答案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背诵技巧,理解了古诗大意,提高了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进一步了解草原文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精选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敕勒歌》。
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本节课将详细解析这首古诗的背景、字词、意境以及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读写。
2. 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熟练读写;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3)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读写。
3. 理解课文(1)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敕勒歌的意境。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敕勒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1)生字词(2)背景及内容(3)意境及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敕勒歌的意境,不少于100字。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对敕勒歌的背景和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大自然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学习。
(2)组织一次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①诗歌作者及背景:敕勒歌
②诗句解析:
- 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诗歌主题与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自豪
④文化理解与审美情趣:了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对诗歌美的鉴赏能力
⑤语言与表达:通过学习诗句的构造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课堂注意力管理:部分学生在课堂注意力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诗句解析环节,过于依赖讲授法,可能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和理解不够深入。
(三)改进措施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内向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小组讨论与合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参与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而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课堂互动存在抵触情绪。
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诗歌的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古代的诗歌——《古诗二首 敕勒歌》,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诗歌的魅力。”
新课内容展示:
1. 诗歌背景知识讲解:
教师通过PPT展示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诗句解析:
学生分小组朗读诗歌,讨论诗句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诗句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能用说不完的话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时期却有人用简单的27字就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似、庐、笼、盖、苍、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从诗中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品读古诗,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阴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2)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指名说)(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敕勒是种族名,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它位于耸入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1)课件出示图片: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牛羊。
(2)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3)谁愿意来读一读?(4)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诗的感受),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古诗二首之敕勒歌》微课教学设计

(一)选择适合微课的教学方法
本微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演示法。讲授法用于系统介绍《敕勒歌》的生字词、背景知识等,因其能够高效传递信息,适合基础知识的教学。讨论法将应用于分析诗歌意境,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理解,促进思维碰撞。演示法则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语言感受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在于,它们能够相结合地满足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的多重教学目标。
五、学习评估与反馈机制
(一)设计至少两种评估方法
1.小测验: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即时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生字词和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作业提交:要求学生提交书写工整的诗歌抄写和朗读录音,评估其书写和朗读能力。
(二)建立反馈机制
1.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促进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
1.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技术,避免过度装饰,确保辅助教学而非分散注意力。
2.考虑学生的认知负荷,合理安排媒体呈现的节奏和方式,以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3.采用互动式和参与式技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提升学习体验。
4.收集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调整媒体和技术应用,确保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教学内容规划
(一)列出微课中将要涵盖的主要教学内容
微课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1.《敕勒歌》的生字词学习;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3.诗歌的背景和文化意义;4.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技巧。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生字词是基础,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结构和韵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背景和文化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朗读和背诵技巧的掌握则是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对古诗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诵音频、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腾格尔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敕勒歌》。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
(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3.简介介绍一下这首诗歌:《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3.跟随课件依次学习诗歌每一句,并欣赏每一句对应的景象。
4.带领学生翻译诗歌。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苍茫美丽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辽阔。
接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说天空如一顶巨大的圆顶毡制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形容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最后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最后三句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天苍苍,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原上水草茂盛和牛羊肥壮的景象。
3.你能讲一讲这首诗好在哪里吗?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意境开阔,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全诗仅用27字,就勾勒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生活的壮丽
图景,山川势壮,原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繁盛,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思想感情。
4.诗中写了哪些内容?仔细阅读诗歌,将是个划分为三个层次。
5.填空:《敕勒歌》是一首民歌,描绘了,抒写了,这首诗的写景特点是。
6.找一找诗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7.你能讲一讲“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好在哪里吗?
8.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9.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课堂总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默写。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