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3.金色的鱼钩》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3.金色的鱼钩》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3.金色的鱼钩》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

起来,以教育后代。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1 要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2、要

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 、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侧面描写。

1. 快速默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长征中, 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长征题材的课文——《金色的鱼钩》。(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要求: 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 和(hu ò) 着抽噎(y ē)

3. 指导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着重分析指导: 两鬓斑白(读音:li ǎng bìn bān bái 。释义: 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

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奄奄一息(读音: y ǎn yǎn yìx ī。释义:形容临近死亡。奄奄, 呼吸微弱的样子, 只剩下一口气)。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读时注意感受自己的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四、精读品析, 体会情感。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变化, 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 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变化的语句, 在文中做标记。

2. 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3. 第二处: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4. 第三处: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5. 第四处: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 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和神态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 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地方, 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 和同桌相互读一读, 进一步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第7、8 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 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让我们通过朗读, 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喝鱼汤。(第21、22自然段)

(1)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 , 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3)“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喝下了鱼汤, “我”的心情沉重极了。你能把这种沉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 就在“我

们” 要走出草地时, 意外发生了。(第28 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 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 说出内心感受, 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 当生命垂危的时候, 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三个小战士。他是多么崇高和伟大啊! 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五、品味文章, 深化情感。

1.读最后一段: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 ,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2.回味质疑: 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了吗?

(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凝结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见证着老班长对革命的无限忠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六、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

在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 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来缅怀他们吧!

13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 分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 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 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三、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时,我适时地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教学中,我们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

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后者则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 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教学过程过于紧凑,读的形式不多,讲解还不够深入。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不深刻,读得欠缺感情, 以后还要加强朗读训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