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怎样在记叙类文章中做到细节形象和情节曲折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写作

怎样在记叙类文章中做到细节形象和情节曲折生动

一、问题描述

怎样做到细节形象?怎样做到情节曲折生动?

二、复习范围

1.掌握常见细节描写形象和曲折情节的方法。

高考写记叙文,最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是文章情节的曲折和内容的形象生动。

⑴细节是记叙类文章的“血肉”。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叙文或散文,甚至小说。写好细节是记叙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的基础。

⑵情节曲折是记叙文不呆板、增强可读性的重要表达手段。做到情节曲折不仅要运用恰当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还要精心设计采取铺垫、伏笔、悬念、照应等表达手法。

2.如何做到细节形象,情节曲折。

细节形象生动的描写是高考记叙文挣得高分重要手段,也是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方法;而情节的曲折跌宕,是记叙类文章特色的体现。也是获得高分的重要方法。

三、方法指引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

记叙文不呆板,不僵化,不生硬,就要有波澜,就要曲婉流动。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⑴选好顺序

记叙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是记叙文。议论文是按照拟定层次结构组合的,记叙文是按照一定的线性发展结构组合的。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常常几种方法综合使用。

例1.小说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思路组合构建文章的:

△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例2.小说《祝福》则是按照倒叙的顺序思路组合构建文章的:

序幕,交代祥林嫂生活的旧社会环境;结局,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再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后变成乞丐;尾声,鲁镇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伏笔是“预作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呼应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和照应是使记叙文产生波澜的有效方法。

例如,《项链》是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其中假项链的伏笔和照应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当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发现了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迟疑”写出了她以为这串钻石项链是真的,极其昂贵。但佛来思节夫人却毫不犹豫的马上答应了,显得非常随便。这里已暗示了项链不可能是真的。

第二,赔项链时,路瓦栽夫妇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的招牌字号找到那家珠宝店,老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去的,我只卖出了这个盒子。”这里暗示了当时佛来思节夫人只买了装真项链的盒子,拿盒子去配其它假项链了。

第三,还项链时,虽然玛蒂尔德担心佛来思节夫人发现她换了项链,但佛来思节夫人并没有打开盒子,佛来思节夫人的漫不经心暗示了项链不可能是真的。对这三处伏笔,结尾处又有所照应。“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于是,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这里照应了前面的三处伏笔。至此,玛蒂尔德还不知道项链是假的,然后佛来思节夫人说出:“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结尾回旋骤变,出人意料,使情节发展曲折多变,摇曳多姿。

⑶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著名的如《荔枝蜜》《范爱农》等。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例如,《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①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其一,从形式来看,伏笔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一般是“细节”;铺垫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

其二,从运用来看,伏笔与照应“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铺垫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

其三,从作用来看,伏笔是结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技巧,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

使用注意:有伏笔必有照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铺垫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它是主要情节的基石;铺垫的原则是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②铺垫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⑸设置悬念

“悬念”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

例文

20美金的价值

Baobao(唐继柳译)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 ”

“什么问题 ? ”“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 ”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 ? ”小孩儿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 ?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