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语文阅读答案 答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898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4.png)
C.在此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这首词的主旨句。
B.“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几句倾注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13.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a6b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f.png)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本诗以作者所在的长沙这座城市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全文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水悦、人物以及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倾注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歌以“沁园春”开篇,意味着作者置身于长沙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通过描绘长沙的山水景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展示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在描写长沙的水乡风情时,作者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表达了长沙的秀丽景色。
之后,描绘了市井繁华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反映了长沙的人口和繁荣。
而接下来,作者不满于长沙的现实,写到了轨道车辆的“渎者甚”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社会风气,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在诗歌末尾,作者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描绘长沙的具体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作者在诗中追求了个人的理想。
诗歌以家乡长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探索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现实。
《沁园春·长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诗通过对长沙的描绘和表达,生动展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和时代特征,引发读者对家乡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思想深度的
现代诗歌,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这首诗歌既展现了长沙的山水人文景观,又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1fcda19e8b8f67c1cb9cd.png)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 橘(jǘ)子洲湘江(xiāng) 遒劲(qiú)B.惆怅(chàng) 寥(liáo)廓苍茫(chāng) 携来(xié)C.漫江(màn) 挥斥(chì) 峥嵘(zēng ) 百侣(lǚ)D.稠(chóu)密辟谣(pì ) 遏(è)制沉浮(ché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已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此地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局势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它始于宋代。
C.本词写于1925年,时值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抒发感慨,点明自己的革命壮志。
D.这首词的词眼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5.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们早已看熟了的历史,带着观众们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B.恰同学少年,我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在风华正茂时,勤学苦练,修学储能,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沁园春 长沙课后题含答案
![沁园春 长沙课后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f1c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1.png)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还以自己的革命文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主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发展与建设,做出的贡献。
我国新时期诗歌的发展,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毛泽东关于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赋、比、兴的理论主张无疑照亮了广大诗歌创作者曾经不无疑虑和困惑的心灵,(),迈向了通往真正诗歌艺术的。
自然,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对新中国诗歌的影响绝不止于他的诗论。
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他的文艺思想更指明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广道路;而他的诗词创作所展现的雄浑、壮丽、豪迈、奔放的风格,更影响了不止一代新中国诗人的诗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磨灭五花八门康庄大道推陈出新B.流芳百世五光十色阳关大道革故鼎新C.不可磨灭五光十色康庄大道革故鼎新D.流芳百世五花八门阳关大道推陈出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B.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C.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D.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B.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C.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D.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所以他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沁园春 长沙》课内阅读训练
![《沁园春 长沙》课内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6e3a19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d.png)
《沁园春·长沙》课内阅读训练一、课内精读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下面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下列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遍”“尽染”所描绘的虽是深秋景象,但“红”这一色彩给人以富有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地拍打翅膀的形象;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在北伐以前,军阀混战,中国的命运究竟由谁主宰呢?从而表现出其博大的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把行船阻挡住了。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B.词的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C.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浪潮中,激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
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
3.上阕的“看”字统领至哪一句?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下阕的“恰”字统领至哪一句?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这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二、课内精读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649e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3.png)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c73e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0.png)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语文学习中,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阅读训练及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祝大家学习进步!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主:主宰。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4bae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c.png)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1. 《沁园春·长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毛泽东D. 杜甫答案:C2.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下一句是什么?A. 湘江北去B. 橘子洲头C. 看万山红遍D. 层林尽染答案:B3.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鹰击长空”形容了什么?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A4.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出自《沁园春·长沙》的哪个部分?A. 上阕B. 下阕C. 序言D. 后记答案:B5.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橘子洲头B. 万山红遍C. 层林尽染D. 所有选项答案:D6. 《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 江水清澈见底B. 江水浑浊C. 江水泛黄D. 江水结冰答案:A7.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豪迈答案:D8. “携来百侣曾游”中的“百侣”指的是什么?A. 一百个伴侣B. 许多朋友C. 一百个敌人D. 一百个陌生人答案:B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峥嵘”是什么意思?A. 高大B. 险峻C. 艰难D. 辉煌答案:C10.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长沙的游历B. 诗人在长沙的战斗经历C. 诗人对长沙的思念D. 诗人对长沙的赞美答案:A。
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必修1)
![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b012adfa45177232f60a2e5.png)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答案】C【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 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答案】A【解析】B“州”应为“洲”;C“苍”应为“沧”;D“竟”应为“竞”。
3. 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答案】A【解析】“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
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A项中“耻”解为“以……为耻”,“远”解为“以……为远”,“草菅”解为“以……为野草”,全属意动用法。
B项中“快”“惊”“动”“丰”“足”全为使动用法。
C项中“风”“云”“狼”“虎”“道”“途”全为名词作状语。
D项中“胫”“翼”“礼”“兵”全为名词作动词。
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答案】C【解析】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51572184254b35effd344a.png)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基础知识(40分)给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0分)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以下词语中加点词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5分)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表程度,极)峥嵘光阴稠(不平庸)怅寥廓(迷惘,失落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挡)激扬文字(抨击、表扬;激浊扬清)D.挥斥方遒(强壮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认为粪土,意动用法)以下诗句朗诵节奏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5分)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光阴/稠B.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下边的句子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5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强盛的反动权力试图阻挡革命航船的行进,但它终将以卵击石,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信心扭转乾坤的壮志激情。
C.回首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概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以下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5分)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照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关;“长沙”是标题,揭露了相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能够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先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之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不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二、课内阅读(35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森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d445d76eeaeaad1f330bb.png)
.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基础知识(40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0分)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二、课内阅读(35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d3cc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8.png)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咏花诗词的鉴赏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
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
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
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
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
”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端,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a59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a.png)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
/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名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可定为中调。
2.词中“看”字可称“领字”,这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句B.①~④四句C.①~⑥六句D.①一⑦七句3.运用了“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是( )A.击B.翔C.击、翔D.染4.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
这节中,这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透、翔、问D.万、遍、争、碧5.对下面诗句中词语分析品味正确的一项是( )①“极目楚天舒”,“舒”字既是诗人所见的开阔,又是诗人的心情舒畅,情景交融。
②“独立寒秋”,“寒秋”寓指当时的政治气候。
③“一桥飞架南北”,“飞架”比“横跨”好,在于能形象地写出大桥的动态、结构的宏伟建筑的飞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的流逝,而词中引用则反其意而用之,强调要“只争朝夕”。
⑤“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
A.①③④B.②④⑧C.①③⑤D.②③⑤6.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9b31458fb770bf78a5582.png)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db5a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1.png)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e5d0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a.png)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远景。
“漫红碧透,百舸争流”描写近景。
仰视所得的景物是“鹰击长空”。
俯察所得景物“鱼翔浅底”。
2、“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击节称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答:“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3、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下片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
5、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那几幅?答:4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
【问题】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一、沁园春·长沙
![一、沁园春·长沙](https://img.taocdn.com/s3/m/f0703d35580216fc710afd04.png)
毛泽东
一、词类活用
1.湘江北.去(名作状)(向北)
2.粪土
..当年万户侯(名意动)(以……为粪土)
二、古今异义
1.激扬文字
..古(文章)今(汉字)
三、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毛泽东
二、词类活用
1.湘江北.去()()
2.粪土
..当年万户侯()()
二、古今异义
1.激扬文字
..古()今()三、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语文阅读答案答案
同步阅读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总领这一阕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霜天”即________。
3.这节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鱼翔浅底”如果换成“鱼游浅底”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怅”的原意是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
6.“沉浮”同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
7.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8.“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9.“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
10.这节诗由________字领起,先________,再以设问结尾,实际上巧妙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1.看
2.秋天
3.山、林、江、舸、鹰、鱼。
4.不好。
因为“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符合整首诗歌大气豪迈的意象特征。
5.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盛衰
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9.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10.恰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