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李进,刘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教育现代化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需要培养高职教师关

键能力作为有力支撑。结合当前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具有制度、知识、职业和就业方面的现实诉求,在教育理念、应用型知识和社会能力、关键能力评估和培训机制、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依据社会职业变迁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发符合现代职业教师资格的“培训包”课程资源,借助校企合作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种类型的职业培训,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校企共建教师信息化学习中心。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关键能力;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职业培训;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20)03-0092-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

究”(编号:XJK19CZY040);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英语教师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转型研究”(编号:18C1766)。

作者简介:李进(1984—),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高职英语教学;刘青(1993—),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收稿日期:2020-03-15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

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李进1刘青2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2.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主要参与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能力作为从业者快速适应职业变换,在新的环境和职业岗位中重新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满足职业需求所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继续学习和知识迁移、社会服务等能力的总和,在高职教师能力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新时代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这一结构性变化,对高职教师关键能力的内在结构及培养路径值得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受国外“关键能力”的启发,我国教育界提出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但我国大多数学者在两者概念界定时有混淆理解的现象。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侧重于对个体素质和修养的培养,对处理事情所持有的品格,核心素养涵盖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时间或时代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将来可能不是核心了,而关键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职业岗位的变迁能够通过自身学习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能力,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固有的内在动力。另外,从有关“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两者的英译分别为“key competences ”和“core quality ”,从英语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来看,competences 为复数,意指多种能力的集合;quality 为单数,是一个整体或体系,意思包括素质、品

德、质量、品质、人品、特征、特质、特色等。本文所讨论的高职教师关键能力主要聚焦于教育教学能力、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培养,属于能力的范畴。笔者认为关键能力仅仅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践能力层面,与核心素养的侧重点有着“形似意不似”的区别。

一、时代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褚宏启认为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六个核心素养与教育现代化有内在联系。[1]柴美娟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归类和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关键能力提升指标,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信息化水平、教学活动设计与创新能力、师生网络化交流与沟通能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等。[2]屈玲以深度学习为视域提出教师应具备通识胜任能力、学科整合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四大关键能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教学三个层面要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推进“互联网+”教师教育行动计划、培养教师课程统整意识,以促进教师关键能力的发展。[3]吴涛认为能够兼顾个体终身发展与国家战略发展共同需要,且具有普适性与联通性的工程人才的关键能力,应该包含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具体可划分为家国情怀、生态意识、职业道德、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领导能力九项核心能力。[4]作为较早制定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欧盟,在教师核心素养方面强调教师应具有学会学习、适应变化、具有批判意识、自主性和自我反思这些信息时代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和态度、具有交际与团队合作技能以及灵活性、开放性和问题解决与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5]有些学者还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对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做了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有着“总体设计与手段运用”“包含与被包含”“多维度与单向维度”的区别。教育现代化是国家针对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的顶层总体设计,涉及教育观念、教育制

度、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旨在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和推广,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融合的过程,主要呈现在技术手段层面。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而教育信息化仅仅是依托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途径,让教育具备“现代化特征”。

纵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以学生、教师、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等视角来探索关键能力的构建与培养。虽然对关键能力的内涵与特征、能力构成要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取得了质与量的双重进展,但从关键能力的时代性特征来看,关键能力并不属于教师在某一时间或阶段的专属能力,它将根据教育发展形势重新定位内容与结构。因此,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探索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能够较为系统地、全面地重新定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能力构成要素,实现教师全方位发展。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笔者认为高职教师需具备自我学习与管理、跨学科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对学生个性分析、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职业适应与状态调节、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关键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重建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教师能力结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与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二、现实诉求:探究高职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因

(一)制度需求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制度供给高潮,制度供给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制度供给能规范、引导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的顺利运行,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配备完善的保障制度,师资建设要顶层总体设计培养机制,健全和科学的教师培养经费投入制度,教师资格评聘、准入与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