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层次及其特征研究
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层次及其特征研究
孙利辉
【期刊名称】《东方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近二十多年以来技术创新联盟及其网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文先对技术创新联盟网络进行了理论解释,然后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参与者、资源和活动.进一步研究了技术创新网络的三个层次:网络层、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的参与者,阐述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创新资源的共享性;创新参与者互补替代关系的相对性;网络交流的多渠道和多层次性;网络交流方式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网络形成的动态性.最后,研究了创新网络与国家创新体系、虚拟企业、价值网络的关系.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孙利辉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5
【相关文献】
1.不同个体选择规则的构成网络特征研究 [J], 闫美华
2.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研究--以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为例 [J], 刘亚静;徐平;陈帆
3.浦东新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构成特征研究 [J], 王琳;曾刚
4.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绩效评价:基于长三角、环渤海技术创新网络的三层次分析 [J], 庞瑞芝;李鹏;李爽;张守庆
5.长江经济带地级城市间技术创新关联网络演变特征研究 [J], 赵巧芝;张聪;崔和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中的技术创新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中的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许多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和监测建筑物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从而提供有效的安全监测和预警。
首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建筑物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传统的火灾监测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布线和传感器设备,不仅造成了高昂的成本,而且安装和维护都非常困难。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各个传感器节点连接起来,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布线和安装过程。
此外,传感器节点还可以通过自组织和自适应的方式进行网络组网和优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筑物可以实时监测火灾的温度、烟雾、气体浓度等参数,并及时发出警报,从而提高了火灾的检测和响应速度,减少了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其次,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建筑物结构监测中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创新。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结构监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巡检和定期检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实时获取结构的状态信息。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在建筑物各个关键位置部署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结构的位移、振动、应力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结构的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测,及时发现结构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中,为建筑物的节能和环保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传统的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测通常需要人工采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感知和监测建筑物的能耗、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建筑物能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能耗异常和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2023年建筑业施工十项新技术
2023年建筑业施工十项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预计在2023年,建筑业将迎来十项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施工过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
以下是2023年建筑业施工十项新技术的介绍。
1.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将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3D 打印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打印建筑构件,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此外,3D打印还能够实现建筑物的个性化设计,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
2.智能施工机器人:智能施工机器人将成为建筑工地的常见景象。
这些机器人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完成各种施工任务,如搬运材料、砌砖、涂料施工等。
智能施工机器人的应用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3.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
无人机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勘测和测量,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图像。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巡查工地安全,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在建筑设计和展示中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逼真的建筑模型,并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展示。
这将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提高设计效果。
6.建筑信息模型(BIM):BIM技术将在建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BIM技术可以将建筑项目的各个方面集成到一个模型中,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7.智能玻璃: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需求自动调节透光度和隔热性能。
这种玻璃可以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和采光,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8.建筑物传感网络:建筑物传感网络将实现建筑物内部各个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通过传感网络,可以对建筑物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9.可再生能源应用:可再生能源将在建筑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变革。
建筑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实践中,如何在建筑技术创新中探索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促进建筑技术创新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筑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组织模式,因其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协同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一、开放性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建筑技术创新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互补等方面。
一方面,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成员可以共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技术,将各自领域的技术进行横向交流,共同推动建筑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成员之间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通过互助合作创新,从而增强整个网络的优势。
二、互动性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
互动性体现在建筑技术创新网络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协作等方面。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成员都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资源,通过互动,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和资源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发展。
同时,在互动中,成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协作体系。
三、协同性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第三个特点是协同性。
协同性指的是建筑技术创新网络成员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
在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中,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抱团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将成为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成员之间在技术创新中也形成了一种高度协同的创新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高效、优质和可靠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四、高效性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第四个特点是高效性。
高效性指的是建筑技术创新网络成员之间协同合作的效率。
在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中,由于成员之间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创新效率。
同时,在网络的管理治理中,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也能有效推动建筑技术创新的发展。
建筑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创新
建筑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创新建筑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创新引言: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领域也面临着诸多的变革和创新。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同时也推动了建筑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讨论数字化时代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创新趋势。
一、数字化设计与模拟数字化设计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最大变革之一。
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筑师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和呈现设计理念,同时能够更细致入微地控制建筑各个方面的细节。
数字化设计还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来评估建筑的可行性和性能,帮助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质量。
此外,数字化设计还可以实现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快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为建筑师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数字化时代,建筑不再只是静态的空间,它们也开始变得智能起来。
智能建筑利用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网络技术,将建筑与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建筑能够获取和共享各种信息。
智能建筑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来管理和控制建筑的能耗、安全和舒适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智能建筑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提升居住和工作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数字化施工与预制化数字化时代也对建筑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数字化施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优化建筑施工的流程和效率,减少误差和浪费。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和优化施工流程,避免碰撞和冲突,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数字化施工还可以通过预制化技术实现建筑构件的工厂化制造,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四、数字化管理与维护数字化时代,建筑管理和维护也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细。
数字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建筑的结构、能耗、设备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建筑的运营效率和可靠性。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关系研究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关系研究工程项目对国家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大型桥梁、城市地铁、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其规模巨大、技术先进、工艺复杂,迫切需要通过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来提高建设效率和建筑品质,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实现高绩效、可持续的建设目标。
工程项目规模与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建设目标逐渐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对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工程项目技术集成性强,涉及到多利益相关者不同专业技术的集成应用与创新,“协同”成为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创新开展的大跨度整合创新组织模式,是一种多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
针对工程项目技术创新集成性强和参与主体众多的特点,多主体协同能够促进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推进工程项目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对满足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等复杂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梳理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与多主体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协同学、社会网络理论,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问卷调查、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等研究方法,从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关系形成机理、多主体联结关系和多主体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分析了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的网络化特征,运用复杂产品系统理论分析创新主体及其关系的复杂性;结合协同学理论,通过剖析关系——互动——协同三者的逻辑关系,分析创新主体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与过程;基于Logistic Growth模型,构建创新主体协同演化模型,验证创新主体通过协同关系产生协同效应的作用过程;基于BA网络形成算法,构建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关系网络演化模型,通过模拟仿真方法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网络构成要素,构建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网络模型;从网络结构、网络位置与网络能力三个方面构建网络测量指标体系,对创新主体之间的静态联结模式进行测度;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构建网络模型,并从整体网络结构、个体节点功能以及主体间联结方式三个方面对网络特征进行分析,测度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在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功能及其联结方式对在协同创新的影响。
智能建筑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智能建筑的讲座,通过专家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我对智能建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及特点讲座伊始,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集成建筑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舒适性和安全性。
智能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 自动化:智能建筑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 网络化:智能建筑通过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水平。
3. 灵活性:智能建筑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4. 可持续性:智能建筑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环保。
二、智能建筑的应用领域智能建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商场、医院等,通过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2. 住宅建筑:智能家居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3. 工业建筑: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4. 城市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能照明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智能建筑的技术体系智能建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自动化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实现建筑物的自动化管理。
2. 通信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等,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
3. 信息处理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建筑物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4. 传感器技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运行状态。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成化:将建筑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
中 国基建技术创新有哪些亮点
中国基建技术创新有哪些亮点《中国基建技术创新有哪些亮点》在当今世界,中国基建的成就举世瞩目。
从跨越山河的大桥到深入地下的隧道,从广袤无垠的高铁网络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中国基建在不断刷新着世界的认知。
而这背后,是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在支撑着。
首先,中国在桥梁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以港珠澳大桥为例,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
其中,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
为了实现精准对接,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测控系统,确保每一节沉管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准确无误地拼接在一起。
此外,大桥的抗风抗震设计也堪称一绝。
通过采用先进的风洞试验和模拟技术,大桥能够在强风、地震等极端情况下依然稳固如山。
高铁技术的创新也是中国基建的一大亮点。
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行平稳、安全可靠。
这得益于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比如无砟轨道技术。
这种轨道结构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此外,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也实现了重大创新。
通过采用智能化的供电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的电力供应,同时保障列车的高速运行。
在隧道建设领域,中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比如,盾构机技术的不断升级。
过去,我国在盾构机领域依赖进口,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并在技术性能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盾构机不仅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而且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在隧道通风、照明和安全监控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为隧道施工和运营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超级建筑的建造技术也是中国基建创新的重要体现。
像上海中心大厦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充满了创新元素。
为了抵御大风和地震的影响,采用了独特的“核心筒+外框架”结构体系,同时结合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使得大厦既坚固又美观。
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化建模和模拟技术,提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创新战略
陕 西省 教育 厅科研 计 划资 助项 目 ( 9K19 ( 0 0K13 : 0 J 2 ) 2 1J 7 ) 陕 西省 社会 科学 界重 大理论 与 现实 问题研 究项 目.
r 程 管 理 学 报
第 2 卷 5
权保 护 与成 果扩 散 、技 术创 新体 系 、企业 创新 能力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建筑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本文将介绍建筑业中的十项新技术,它们不仅在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
一、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制造技术,它可以通过将建筑材料层层打印,实现自动化建造。
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提高建筑质量和设计自由度。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在建筑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建造出了多种复杂结构的建筑物。
二、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系统利用网络、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自动监测、控制和优化。
它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室内环境,实现智能化管理。
智能建筑系统不仅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使用体验,还为建筑主人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运营成本。
三、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它可以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和电力供应。
太阳能技术没有污染和排放物,具有高效、可靠、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中。
四、可持续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设计是一种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包括节能、水资源管理、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
可持续建筑设计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创造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建筑。
五、智能建筑材料智能建筑材料是一种具有响应性能的材料,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改变自身的性能。
例如,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调节透光度,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隐私性。
智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六、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环境,帮助设计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的效果。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对建筑进行实时的修改和调整。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消除设计错误,减少建筑项目的成本和风险。
七、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建筑信息的技术,包括建筑的几何形态、材料属性、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信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智慧建筑是物联网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通过将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建筑物的管理和运行,实现了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监控和智能化运营。
这一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环保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现状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智慧建筑领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先,在智慧建筑的构建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在智能照明方面,通过传感器感知灯光环境和人流量,可以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开关,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在安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报警。
传感器、摄像头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另外,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也涉及到能源管理方面。
传统的建筑物能源消耗难以实时监控和调整,而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建筑物能源使用情况,并进行智能化调控。
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建筑物的维护和运营方面,物联网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传感器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各项设备状态和性能,及时预警和处理故障,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优化建筑物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建筑物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未来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智慧建筑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和进步。
首先,智慧建筑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建筑物将能够自动感知和学习用户需求,并进行智能化的调节和管理。
例如,智能照明将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亮度和颜色,智能空调将根据用户的舒适感受和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智能调节。
其次,智慧建筑将更加与城市的其他领域紧密融合。
物联网技术将建筑物、交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实现跨领域的协同调度和优化。
现代建筑中的高新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中的高新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建筑中,高新技术更是让建筑设计和建设变得更加高效、创新和节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建筑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对于建筑行业的未来趋势。
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指基于计算机、无线通信、网络、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通过连接建筑、设备和智能系统,实现高效、安全、节能和智能化的设施和环境。
这种建筑设计理念可以提高建筑的生产力和效率,优化人体工程学和空气质量,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更高的用户体验。
智能建筑中主要的技术应用包括:照明控制系统、电梯和自动梯控制系统、空气处理和通风系统、生活用水和能源供应系统、消防和安保系统、智能化空间和环境控制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远程控制和调节,使得建筑能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
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结合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采用环保材料、清洁能源、节能设备和绿色设计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在绿色建筑中,最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是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生态绿化屋顶和植物墙等。
这些技术可以大规模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建筑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三、数字化建筑数字化建筑是指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预测和优化。
数字化建筑可以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业主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建筑的各项参数,通过模拟软件、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进行数字化制造、安装和维护,提高建筑的质量、速度和安全性。
数字化建筑的主要技术应用包括:BIM(建筑信息模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得建筑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减少建筑成本和时间,提高建筑质量和可靠性。
四、可穿戴建筑可穿戴建筑是指将普通的建筑元素和人体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以扩展、可移动和可重构的建筑形式。
“互联网+智慧工地”用智慧建造未来
“互联网+智慧工地”用智慧建造未来1. 引言1.1 互联网+智慧工地的背景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智慧工地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模式逐渐兴起,并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智慧工地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智慧工地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动协作,打破了传统建造中信息壁垒的局限,实现了建设者之间的全面联接。
通过互联网技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现即时传递,从而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了沟通成本和误解风险。
其次,互联网+智慧工地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建筑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安全隐患,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此外,互联网+智慧工地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 智慧建造对未来的重要性智慧建造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实现建筑项目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控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建筑过程的智能监控和调控,从而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出错率和安全隐患,更可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建筑成本。
智慧建造还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建造也可以推动整个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智慧建造对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加大对智慧建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建筑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2. 正文2.1 智慧建造的核心技术和特点智慧建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方法,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建造方式。
建筑行业中的物联网技术
建筑行业中的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连接建筑物中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1. 智能安防系统: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建筑物中的安防系统与网络相连,实现对入侵、火灾、泄漏等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和报警。
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安防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互动,如自动打开灯光和关闭门窗等,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2. 能源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中的电力、水、煤气等能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与相关设备的连接,可以及时发现能源的浪费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智能调节温度和照明等,降低能源消耗。
3. 设备维护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中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
通过设备的联网,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发现并解决潜在故障,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4. 室内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建筑物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控,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5. 智能楼宇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的集中管理。
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对楼宇的各项运行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实现对楼宇的智能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1. 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自动化的电力控制和设备监测,节约能源和维护成本。
2. 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建筑物中的安全设备和传感器,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改善用户体验: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筑物可以提供更加舒适和智能化的环境,如自动调节温度、照明和通风系统等,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4. 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打造智能建筑的五大关键技术
打造智能建筑的五大关键技术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感器、自动控制、通讯、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中,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的建筑。
打造智能建筑需要掌握五大关键技术。
第一大关键技术: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基础,通过部署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噪音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与互联网连接,将感知的数据上传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感知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决策。
第二大关键技术:通信技术通信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联互通。
通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建筑内的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现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系统。
这种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内外的数据传递和远程控制,实现能源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监测等功能。
第三大关键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决策的核心。
通过收集和分析感知的数据,智能建筑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调整。
比如,根据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控制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此外,利用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第四大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的关键。
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建筑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和经验,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优化。
比如,通过学习住户的生活习惯,智能建筑可以自动调整照明、窗帘等设备的使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第五大关键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智能建筑保障用户的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智能建筑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和隐私信息,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采用安全加密技术、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等手段,可以确保智能建筑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之,智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感知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支持与推动。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第一章智能建筑设计概述 (2)1.1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1.2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建筑设计方法与流程 (3)2.1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2.1.1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3)2.1.2 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4)2.2 智能建筑设计流程 (4)2.3 智能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5)第三章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5)3.1 BIM技术的概述 (5)3.2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5)3.2.1 设计协同 (5)3.2.2 设计优化 (5)3.2.3 设计可视化 (6)3.3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6)3.3.1 项目策划与招投标 (6)3.3.2 施工进度管理 (6)3.3.3 施工质量管理 (6)3.3.4 成本管理 (6)3.3.5 竣工资料管理 (6)3.3.6 建筑运维管理 (6)第四章智能建筑设备选型与集成 (7)4.1 智能建筑设备选型原则 (7)4.2 智能建筑设备集成技术 (7)4.3 智能建筑设备维护与管理 (7)第五章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8)5.1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概述 (8)5.2 能源监测与优化策略 (8)5.2.1 能源监测 (8)5.2.2 优化策略 (8)5.3 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 (8)5.3.1 能源管理 (8)5.3.2 节能措施 (9)第六章智能建筑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9)6.1 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9)6.1.1 构成 (9)6.1.2 功能 (10)6.2 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6.2.1 设计原则 (10)6.2.2 实现方法 (10)6.3 智能建筑安全监控与预警案例分析 (10)第七章智能建筑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11)7.1 环境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1)7.1.1 系统构成 (11)7.1.2 系统功能 (11)7.2 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7.2.1 设计原则 (11)7.2.2 实现方法 (12)7.3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与控制案例分析 (12)第八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与维护 (12)8.1 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概述 (13)8.2 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8.3 智能建筑运维维护案例分析 (13)第九章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与协作 (14)9.1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概述 (14)9.2 项目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5)9.3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15)第十章智能建筑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6)10.1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16)10.1.1 技术创新 (16)10.1.2 绿色环保 (16)10.1.3 个性化定制 (16)10.1.4 智能化管理 (16)10.2 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6)10.2.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6)10.2.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7)10.2.3 行业标准规范 (17)10.3 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17)10.3.1 某市绿色建筑政策 (17)10.3.2 某省智能建筑补贴政策 (17)10.3.3 某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17)第一章智能建筑设计概述1.1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对建筑环境、设备、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建筑技术信息化
建筑技术信息化
建筑技术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优化和改进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建筑技术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建筑设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
现建筑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2. 建筑施工信息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和协同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
3. 建筑运营管理信息化:采用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监控建筑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建筑运营和维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4. 建筑材料和设备信息化:建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信息数据库,实现材料和设备的追溯管理和智能化选择,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效率。
建筑技术信息化的好处包括:
1. 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项目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协同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2. 降低建筑项目的成本: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错误,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建筑项目的成本。
3. 提升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和艺术性: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工具,帮助设计师实现更具创意和艺术性的建筑设计。
4. 支持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建筑能耗分析、碳排放分析等工具,支持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建筑技术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及发展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及发展分析摘要:为了提高建筑的施工技术质量,必须实施管理,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工艺中包含的技术、工艺、程序和其他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管理,并可采用优化和创新技术的方法,实现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不良技术的使用,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本文分析了建筑技术模型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了建筑中相对较新的技术模型。
在此基础上,为不断创新技术模式、合理利用建筑施工技术手段提供对策,以满足现代建筑的实际施工需求,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技术;发展分析引言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纵观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无论是技术的使用还是管理都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
如果缺乏系统、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造成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
因此,建筑行业从业者应在实际施工前对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1.1提升经济效益建筑工程公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所有建筑施工进行技术监督和管理。
同时,必须对包括建筑细节在内的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的施工现场管理,以有效减少整个建筑施工流程中的工程质量问题,从而防止对施工公司的施工周期和效率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良好的技术或现场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公司的经济性。
此外,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所涉及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管理,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所需建筑材料的数量和数量,以合理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从而提高施工公司的运营效率。
1.2提升技术更新速度科学技术伴随着人类研究和创新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体系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工程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将引入先进技术。
施工技术人员将在测量仪器、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操作技术方面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改进,人们的职业道德也将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并自行提高。
浅议工程技术创新论文
浅议工程技术创新论文重大工程建设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的浩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技术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技术创新论文范文一:浅析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思路【摘要】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物流工程发展的水平也会影响到物流经济发展。
【关键词】物流工程发展一、前言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在现代化物流的工程中,逐渐应用系统化与现代化物流技术、管理理念,同时通过现代手段与理念对物流网络、系统进行规划,以提高国内物流发展水平。
但由于国内物流起步比较晚,很多流程都不完善,导致物流业的发展受限,因此,需要对物流技术与相关机制进行创新,进而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物流工程结构物流系统的工程具有一定结构,因此,要想对物流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首先要充分了解物流工程体系,按照物流工程结构与组合,进行技术的创新,而物流工程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一)物流管理工程物流工程管理一般包含落实物流工程的管理工作与理论系统两个部分。
物流管理理论系统主要指通过用户的需求带动的管理制度执行,这种管理制度是从上到下的进行管理;物流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财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与人员的管理。
(二)物流技术的工程物流技术工程一般体现在物流信息的采集管理与物流设备的技术工程两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就是在建筑行业这个大背景下的技术创新网络,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行业需求。
长期以来,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受到建筑业技术进步缓慢的困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大大低于其他行业[1]。
其中一个原因是施工技术创新组织的临时性和分散性不同于制造技术的创新,建筑行业普遍使用项目作为生产组织模式的基本单位,这种组织模式造成了技术创新活动的临时性和分散性,为知识的创新与交流带来障碍。
而网络这个名词的出现,为技术创新带来了曙光。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就像一张网,将参与建筑项目的各个成员联结起来,增强彼此间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交流,使技术创新活动由分散的组织成员变成一个整体,大大提升了技术创新的效率,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
而技术创新网络是由多个合作创新组织通过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的、松散耦合的动态开放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实行了研究。
李志刚等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密度、互惠性、稳定性、联系强度、居间性和资源丰富水准等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存有着正向影响。
曾德明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弱联结、疏松的网络结构与探索式创新搭配,强联结、密集的网络结构与利用式创新搭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网络中心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与探索型创新绩效之间有倒U型关系[5]。
李玲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联合依赖与不对称依赖的水平会影响到企业在合作过程当中的开放度及企业的合作绩效[6]。
施杨发现团队知识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与组织成员的中心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Burt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中心度可用来衡量企业充当网络中心枢纽的水准和对资源获取与控制的水准。
通过对文献具体回顾分析发现,关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节点特征及创新网络绩效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具体结合建筑行业这个大环境,相关项目合作成员的节点特征研究还不是很多。
基于此,本文借助阳京沪高铁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把项目合作方作为研究对象,将理论分析与具体项目工程案例相结合,使用ucinet软件绘制网络图,得出各网络节点的网络特征(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并分析产生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有助于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认清自己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积极寻找有益于自身的项目合作伙伴,搭建合理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在最大水准上增加项目的收益。
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分析1.1中心性通常来说,对网络成员的中心度指标实行研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很多点直接相连,则该点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9]。
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水准,即一个点在多大水准上位于网络图中其他点的“中间”。
除了上述两个中心度之外,还有一个刻画点的权力的指标,即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点的“距离”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
网络中心性(networkcentrality)指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个创新网络中所处位置的结构性指标,其中心性水准高,代表这个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地位较高,而且网络成员中心地位与其创新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关系。
周密研究发现网络成员中心地位对个人知识在团队内转移的成效具有推动作用,汇聚点,集结各个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所以能取得较高的创新绩效。
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能赢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因而获取更高创新绩效。
1.2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创新网络很多个企业之中某几个成员所组成的小团体,能够理解为“派系”。
与此比较接近的概念就是“子群”、“成分”以及“圈子”等,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的、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
凝聚子群具有“较强、紧密、经常以及积极”等关系的属性,所以凝聚子群的概念也不同,一般从子群成员之间接近性或者可达性、关系的互惠性、关系的频次等几个方面考察凝聚子群[10]。
凝聚子群的出现在创新网络结构里能够理解为一个行业中细化领域合作的表现,或者是基于一个地区等环境的合作表现。
在这个群体里各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当然也可能是整个网络组织出现了嫌隙[14]。
理论,最初源于经济学,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
而对于企业网络来说,技术创新所组织的企业网络也有核心-边缘的结构特点,其中核心部分指具有技术核心、在技术研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而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比较小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则能够被看做处于边缘地区[10,15]。
对核心-边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些项目上合作,而对于另一些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参与很少,对此实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各个网络节点的优势,而为后期的合作提供参考价值。
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别反映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合作情况以及项目参与情况,这三个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变量对于网络成员在网络中信息和知识获取、与其他网络成员连接以及权力掌控具有不同的影响,决定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位势,影响着网络成员的创新效率[16]。
2数据来源及分析2.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京沪高速铁路阳澄湖桥段。
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一方面是作为京沪高铁的“铁路桥”,需要极高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所跨越的阳澄湖水质要求高,强调在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此在桥段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有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的选择、施工安全技术这三个方面,其中“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新,另外还有沉井施工、桩基础施工。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有技术创新参与单位是由中国铁道部所设置的科技领导小组所领导,有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密切合作所完成的。
为了对该项目合作情况采集数据,作者对相关施工技术项目创新合作关系实行了调查,步骤如下:1)界定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中施工技术创新的网络节点范围。
本文根据所研究的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中和此类技术创新有合作关系所参与的企业和单位作为删选标准,得到网络节点成员的名单。
2)设计并落实项目调查表。
通过与中国铁路局所设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同意,对参与该次建设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放该项目调查表,对每次技术创新实行准确有效地核实。
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
回收项目调查表。
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涉及了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技术创新中的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等17项创新项目,这些技术的创新多则得到几乎所有参与单位的参与,少则只有三个单位完成。
将各个建设安全技术创新项目按照表1的顺序由“项目1”……“项目17”依次替代。
并根据项目的创新情况,以参与某个项目创新的为“1”,未参与的设置为“0”,列出其网络联系表如表2所示。
2.2数据分析根据项目的网络成员联系表,使用ucinet6软件绘制得到相关的网络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由图1我们发现在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两个单位的中心性最强,这和他们具体的建设分工和责任有直接的关系;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和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中心性较弱,这主要因为高等学校在技术创新中受到专业性和技术实力的限制,而领导小组则无直接的技术性人员实行创新的支持。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点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
体现了它们三个在创新网络中有着非常的影响力,对其他节点的控制水平较强。
由图2能够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度数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
这是因为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技术的创新和落实责任最重,也是技术创新的落实方,所以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而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则因为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在施工安全技术创新中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较为薄弱,参与度也不高。
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自身在工程中所具备的地位和技术高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例如,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因其独特的技术高度而具备了更多的影响力;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则因为监理本身在技术上的创新性不足而缺乏话语权;沃森公司虽然参与项目不多,但因为涉及的项目比较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
根据图3的接近性中心度的分析结果能够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大桥局名列前茅,可见它们拥有比较高的整体中心度,它们离整体的中心节点较近,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重要水准,这三家公司都在整个工程实施和技术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参与的项目不多,但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
而铁四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拥有较大的值,反映了他们整体中心度较低,这直接反映了无论是参与项目的多少,它们都因为在项目创新中多数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所以受制于人。
其他单位则因为自身的专业性和责任承担的不同在不同的项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比如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虽然只参与了一个创新项目,但因为主导性强,所以也排在居中的位置;沃森公司则因为自身的技术强健,在项目技术创新中有更关键的信心点;南京大学也因其较为专业的技术优势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水平。
由图4可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一局排在前三位,这说明三者在实行网络合作时更容易受到其他相关单位的影响。
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新项目,但作为施工建设方,需要最终听从甲方的意见,所以最容易受到影响;中铁十一局相对应的也作为服务方的角色出现,所以参与多但多为提供建议。
铁四院、上海铁路局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排在最后,说明他们在实行创新网络的工作时很难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其在实行技术确认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和最终的话语权。
尤其是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因为其只参与了一项阳澄湖段安全技术创新的项目,所以其节点中心度值为零。
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参与项目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中间中心度,比如武汉大桥局根据其专业性参与某些项目的创新,在其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威信;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也因为对当地地质比较熟悉在一些项目中拥有主导地位。
由图5所示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图能够发现,项目1和2、项目6与11、项目3与9与12、项目4与13与16、项目5与8与14、项目7与17均为凝聚子群,因为这些项目的性质比较接近,它们各自之间具有最为接近的创新企业成员的参与。
比如项目1是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技术,项目2是梅雨防汛警报技术,二者同为水上通讯技术,项目性质比较接近。
由表2可知,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十一局、中铁四局、铁四院、铁一院、铁二院、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参与了项目1,同时也都参与了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