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田园诗

合集下载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语】⽥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个流派,最重要代表⼈物为东晋诗⼈陶渊明。

古往今来,⽥园诗作对后世产⽣了深刻的影响。

下⾯是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魏晋:陶渊明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译⽂少⼩时就没有随俗⽓韵,⾃⼰的天性是热爱⾃然。

偶失⾜落⼊了仕途罗,转眼间离⽥园已⼗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林,池⾥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园。

绕房宅⽅圆有⼗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扰,静室⾥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毫⽆⾃由,我今⽇总算⼜归返林⼭。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质。

⼀作“愿”。

尘:指尘世,官府⽣活污浊⽽⼜拘束,犹如罗。

这⾥指仕途。

三⼗年:有⼈认为是“⼗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三年)。

⼀说,此处是三⼜⼗年之意(习惯说法是⼗⼜三年),诗⼈意感“⼀去⼗三年”⾳调嫌平,故将⼗三年改为倒⽂。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怀恋旧居。

野:⼀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宅:宅地⽅圆。

⼀说,“⽅”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飘升。

墟⾥: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具,这⾥⽐喻*⽣活。

樊,藩篱,栅栏。

返⾃然:指归耕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五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五篇)

最新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五篇)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二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三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____。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____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绘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局部,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打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开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严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开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衰败。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____,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局部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究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间隔,因此更接近于广阔劳苦群众。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篇一: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归园田居·其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东皋(gāo):水边向阳高地。

也泛指田园、原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

2. 阡(qiān)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3. 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

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4. 归人:作者自指。

烟火:炊烟。

5. 檐隙:檐下。

6. 百年:一生。

役:劳作。

7.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8. 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

9. 素心:本心,素愿。

10. 三益:谓直、谅、多闻。

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语本《论语·季氏》。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 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语】⽥园诗,它⾃成流派、⼀直影响后世诗⼈创作的发展,⽥园诗⼤部分取材于⽥园⽣活,来源于对⽥园⽣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诗⼈热爱躬耕⽣活之情,语⾔平淡⽽⾃然,朴实⽽⼜毫不缺乏⾊彩,给⼈⼀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事,穷巷寡轮鞅。

⽩⽇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杂⾔,但道桑⿇长。

桑⿇⽇已长,我⼟⽇已⼴。

常恐霜霰⾄,零落同草莽。

译⽂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天依旧柴门紧闭,⼼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园桑⿇⽣长。

我⽥桑⿇⽇渐长⾼,我垦⼟地⽇渐增⼴。

经常担⼼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野外:郊野。

罕:少。

⼈事:指和俗⼈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的“⼈事”、“⼈境”都有贬义,“⼈事”即“俗事”,“⼈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穷巷:偏僻的⾥巷。

鞅( 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屏绝⼀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

曲:隐僻的地⽅。

墟曲:乡野。

披:拨开。

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来往。

杂⾔:尘杂之⾔,指仕宦求禄等⾔论。

但道:只说。

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见⾯时不谈*的事,只谈论桑、⿇⽣长的情况。

这两句是说桑⿇⼀天天在⽣长,我开垦的⼟地⼀天天⼴⼤。

霰(xiàn现):⼩雪粒。

莽:草。

这两句是说经常担⼼霜雪来临,使桑⿇如同草莽⼀样凋零。

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赏析 陶渊明“性本爱丘⼭”,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活在⽥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相对⽴的⼀个理想天地,这⾥没有暴⼒、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然。

陶渊明田园诗春季描写

陶渊明田园诗春季描写

陶渊明田园诗春季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春季描写的作品较多,如《归园田居·其三》、《时运》、《停云》等。

在这些诗中,陶渊明描述了田园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如嫩绿的麦苗、盛开的桃花、唧唧鸣叫的鸟雀等。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如,《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述了田园中草木茂盛,晨露打湿了衣裳的景象;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则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在《时运》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一幅和美、恬静、安逸的田园春景图。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春季的描写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描写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1.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5. 《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6.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 《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8.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书。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9. 《游斜川》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语】陶渊明等诗⼈形成东晋⽥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形成南朝⼭⽔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形成盛唐⼭⽔⽥园诗派。

诗⼈们以⼭⽔⽥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悠闲的⽥野,创造出⼀种⽥园牧歌式的⽣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活的向往。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三》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道狭草⽊长,⼣露沾我⾐。

⾐沾不⾜惜,但使愿⽆违。

译⽂我在南⼭下种植⾖⼦,地⾥野草茂盛⾖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径草⽊丛⽣,夜露沾湿了我的⾐。

⾐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园的⼼意。

注释南⼭:指庐⼭。

稀:稀少。

兴:起床。

荒*: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苗⾥的杂草。

*:肮脏。

这⾥指⽥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长:草⽊丛⽣。

长,⽣长⼣露:傍晚的露⽔。

沾:(露⽔)打湿。

⾜:值得。

但使愿⽆违:只要不违背⾃⼰的意愿就⾏了。

但:只。

愿:指向往⽥园⽣活,“不为五⽃⽶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折腰向乡⾥⼩⼉”,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的⽣活,终⽼⽥园。

归来后,作《归园⽥居》诗⼀组,共五⾸。

赏析 这⾸“种⾖南⼭下”⼋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个字的⼩空间⾥,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活。

暗⽤杨恽诗作。

“种⾖南⼭下,苗盛⾖苗稀”。

此⼆句引⽤了杨恽的“⽥彼南⼭,芜*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常清楚。

诗⼈毕竟是“少学琴书”,⼠⼈出⾝,躬耕⽥亩缺乏经验,“草盛⾖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为怪了。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句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句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句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诗人,他的田园诗以表达对自然、宁静和宜人生活的追求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句: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四》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归园田居·其一》
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山行》
4. "岁晏如此者,含笑而卒宁。

" ——《归去来兮辞·其三》
5. "采木出薪,就洛阳居住。

把酒事李广,为白头之颐叟。

" ——《五柳先生传》
这些诗句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以及他归隐田园的心境。

通过描绘田园景色,他表达了远离尘嚣、过上宜人而宁静的生活的愿望。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当作于晋安帝熙二年(406),渊明四十二岁。

去年三月,刘敬宣奉表辞职,渊明亦随即罢归。

八月任彭泽县令,十一月辞职,从此开始隐居躬耕生活。

这五首诗就是他复返自然后所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

韵,气韵风度。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尘网,指仕途。

十三年,原作“三十年”。

渊明二十九岁为江州祭酒,至辞彭泽县令共十三年,宋吴仁杰认为原误。

今据改。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貌。

依依,依稀可辨貌。

墟里,村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简注】归园田居五首【此诗当作于晋安帝熙二年(406),渊明四十二岁。

去年三月,刘敬宣奉表辞职,渊明亦随即罢归。

八月任彭泽县令,十一月辞职,从此开始隐居躬耕生活。

这五首诗就是他复返自然后所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

韵,气韵风度。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尘网,指仕途。

十三年,原作“三十年”。

渊明二十九岁为江州祭酒,至辞彭泽县令共十三年,宋吴仁杰认为原误。

今据改。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貌。

依依,依稀可辨貌。

墟里,村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其一·少无适俗韵这是第一首,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社会的憎恶。

由于作者几经仕宦,谙知社会黑暗,他“不堪吏职”,在去年(405)仅作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便毅然辞官归田。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为人所知,因此受到时人的推重与赞许。

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自唐宋以降,逐渐为人重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乃至于今日有《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声称“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①。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风格冲淡,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意境优美,最为后人所尊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洗当时所盛行的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更与同时代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章琢句及其后齐梁永明体诗歌的讲求语言华丽截然不同,凸显出其清新真切的风格,更为打动人心。

学生不揆梼昧,草此小文,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试作简单的分析,浅尝辄止,恳请方家指正。

一、陶渊明人生经历对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他崇尚自然、躬耕田园的思想萌芽于他深受儒道濡染的青少年教育时期,形成于他时仕时隐的壮年时期,最终在归隐田园的晚年得以践行。

陶渊明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乡村田园度过的。

因此,萦绕陶渊明一生的田园情结,大概和他早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那时的陶家,尽管不是豪门大族,但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尚有一定家产可资生活②,所以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乡村,却并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所透露。

他三十九岁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里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③可见年轻时确实未曾躬耕南亩。

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农耕之勤苦,整日徜徉在诗书中的陶渊明,对乡村田园自然有着美好的感观。

不为衣食所羁、从事纯粹精神活动的人,对自然景观总是特别敏感。

江南秀丽的山水、优美的田园,给了年轻的陶渊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建立在人生早期的印象,根深蒂固,伴其一生。

当他不堪污浊的官场时,乡村田园就成了他的精神依托,成了他精神上的最终家园。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一直是在诵读诗书中度过的。

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中说:“闲居三十载④,遂与尘事冥。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文人,写的田园诗,那叫一个绝!一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五首田园诗,说说这些诗里头的意境和味道。

先说说《归园田居》吧。

这首诗一读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觉得陶渊明天生就不是个愿意凑热闹的人,他骨子里就喜欢大自然。

你看他写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生活逼得没办法,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但是陶渊明厉害就厉害在,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回归田园,那叫一个自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咱们也跟着他一起,从那个压抑的世界里逃了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

再说说《饮酒》吧。

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你想想,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就算住在人堆里,也能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

他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好像是在问咱们,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心要静,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他最后还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美啊!咱们有时候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

还有《归去来兮辞》,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辞官归隐的决心,那叫一个坚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别再犹豫了,该回家的时候就得回家。

他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放下一身的重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就像是在告诉咱们,万物都有它的归宿,咱们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归宿。

还有《移居二首》,这里头陶渊明写他搬家后的生活,那叫一个惬意。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他搬家可不是为了风水啥的,他就是喜欢那个地方的氛围。

他写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就像是咱们有时候跟邻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赞美自然的美好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他在诗中描绘了田园的风光、田野的宁静、农民的勤劳和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些诗作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赞美之情。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和人情冷漠的抨击。

他以田园生活为对比,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例如《饮酒》中写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些诗作反映了陶渊明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态度。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表现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他在诗中提倡“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中的宁静和平和,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桃花源记》中写道,“经年尽已矣,肆意忘所之。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些诗作体现了陶渊明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流露出对理想乡村的向往和憧憬。

他在诗作中常常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乡村景象,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自由。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些诗作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乡村的向往和憧憬。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深刻的内涵、清新的风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乡村的向往,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1. 呀,那简直就是一幅悠然的田园画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好像我们自己在那南山脚下努力种着豆子,却无奈草比豆苗还茂盛呢!
2. 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啊!难道不是让我们也心生向往,想要去东篱采菊,看看那悠然的南山?
3. 可不是一般的神奇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那个宁静美好的地方吗?
4. 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哇,这是多么勤劳又诗意的生活呀,谁不想体验体验呢?
5. ,“梅子金黄杏子肥”,那梅子和杏子好像就在眼前,肥肥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呢!
6.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的好时光里,登高作诗,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呀!
7.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好像在呼唤我们赶紧回到那快要荒芜的田园呢,你能不心动吗?
8. 其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和朋友一起带着酒壶来到田园,这是多么欢乐的场景呀!
9.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夏天草木疯长,那屋子周围的树
木多繁茂呀,感觉好有生机!
10.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那堂前的树林在夏天储存着清凉的树荫,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
我觉得陶渊明的这些田园诗真的太棒啦!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也让我们对那种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和他的田园诗作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和他的田园诗作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和他的田园诗作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的作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陶渊明一生以耕读为乐,酷爱田园生活,以写作田园诗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以及他在其中创作的田园诗作。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充满了田园情怀。

在他的杂家随笔《归去来辞》中,他描述了他的田园生活方式:“宅边有竹林,竹里有儿童,童中更有善琴者,弹而通神。

”他隐居于山野间的草庐中,与大自然为伴,以田园为家。

除了写作,他还以耕种、种植花草、饲养家禽等农耕活动为乐,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陶渊明深知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舒适,以及它带来的心灵安宁。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以自然景物、农村生活、人情事故为题材,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他的田园诗具有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饮酒》中,他以饮酒为媒介,描绘了田园中自由自在、快乐愉悦的生活状态。

在《归园田居》中,他借助描写村庄景色和乡愁的发泄,表达了对居住在城市中所失去的宁静和纯朴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回归田园的愿望。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后世的文人所推崇。

他的作品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他对心灵自由与宁静追求的渴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了一丝田园的静谧与美好。

他的诗作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慰藉和生活的启示,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和他创作的田园诗作密不可分。

他以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田园生活为写作灵感,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追求融入到每一首田园诗作中。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灵世界,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情感和追求。

陶渊明通过自己的创作和隐居生活,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学遗产,为后世留下了一扇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安宁的窗户。

(字数:835字)。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的⼭⽔⽥园诗陶渊明的⼭⽔⽥园诗 ⼭⽔⽥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清丽洗练,多⽤⽩描⼿法。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归园⽥居(其⼀) 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陶渊明、谢灵运⼭⽔⽥园诗之⽐较 ⼀、家世背景 陶渊明虽出⾝于贵族后裔,但到陶渊明时,其家已沦为“瓶⽆储粟”的庶族寒门,在东晋这个重视门阀的社会中,他始终有志不得伸,⼜不⽢⼼降志辱⾝作军阀⽖⽛,不肯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故与仕途决裂,安贫乐道,体现了儒家“独善其⾝”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道家“遗世独⽴”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他以⾃⼰的⽥园⽣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苦,表现其淡泊名利的思想,⽽作为⼠⼤夫亲⾃参加农耕,并⽤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位。

谢灵运出⾝于⼠族,东晋名将谢⽞之孙。

⾃幼⽣活在⼭⽔秀丽的家乡会稽东⼭,吸引他去寻⼭涉⽔,为⼈奢豪放纵,信仰道教、佛教,⽽佛教精舍⼜⼤多在深⼭绝⾕,与⼤⾃然融为⼀体。

谢灵运门第感强烈,本想作政治家,不愿作⽂⼈。

但是在仕途上,谢灵运是⼀个失意者。

于是他寄意⼭⽔,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同时⼜⽆奈地⽤⽼庄思想⾃我安慰,谢灵运除了⼭⽔诗,也写⽥园诗和表现别墅⽣活的诗歌,流露出懷恋祖宗的世族遗少的思想,且多是通过⽞⾔来渲染。

⼆、思想倾向 在思想倾向上,陶渊明的思想尚存争议,儒道均有体现,但总体上不脱离魏晋思想特征,秉持的是⼀种经魏晋⽞学改造过的新⾃然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

《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品评赏析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

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

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

心静,境自静。

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

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归宿。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