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识讲解(1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编稿:李晓旭

学习目标

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

前 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

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

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

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

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

关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

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

隐君子也(《史记》)。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

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

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

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

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

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

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

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

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

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

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

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

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

字词汇总

语音

斯恶.已 wù自矜.者不长.jīn zhǎng 其脆易泮.pàn 起于累.土léi 音声相和.hè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其脆易泮(泮,通“判”)

起于累土(累,通“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重点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课文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老子》从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之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

把握重点

第1则

《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第1则选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可知“恶”在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