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万历十五年》引发的学术方法之思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精选5篇)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精选篇1)《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在这本书的末尾写到:“由明朝可以向后倒推到其它各朝,主要原因还是受亚洲大陆天候地理关系的影响。
”这就是作者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得出了的历史结论。
当历史的问题牵扯到地理环境时,似乎一切已经注定。
气候天决定,文化随之产生,历史的大环境也就矗立在那里了。
那么,在既定的环境中,历史人物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呢?在《万历十五年》中,作者通过几个不同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比如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
写到张居正这一章的时候,作者拟定的章标题是——世间已无张居正,也就是说书中阐述更多的是他的落寞和跌入谷底之后朝局的变化。
何以一代内阁首辅身前地位显赫风光无限,死后被鞭尸,被抄家?也许,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理解社么叫物极必反。
活着的张居正总是幻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他的威严、权利和智慧不仅在小皇帝身上展现出来,也笼罩在整个朝野。
他想当皇帝吗?其实不见得,从他不遗余力的改革赋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来看,他也许真的希望这个国家能在他的努力之下蒸蒸日上。
只可惜他太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忽视了一个事实,推动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
他自身就处于明朝这样一个文官体系当中,当他把所有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者贬黜的时候,就打破了整个体系的平衡。
在当时明朝的大环境中,张居正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心中可能有这样的独白:“万人阻挡又怎样,权利会帮我达成所愿。
”他不顾整个历史环境的力量,不考虑文官系统里其它人的想法,一意孤行,希望通过明确而坚定的态度处理公务,最终的结果历史给出了答案。
当他孤独前行的时候少有人真心实意的成为他的同伴,当他死后大部分人对他群起而攻之,表达不满。
申时行同样作为明朝首辅,并不如张居正那样“有名”。
他深知自己处于怎样的一个环境中,没有锋芒,更谈不上毕露。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篇心得)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篇心得)篇1《万历十五年》虽然以此为题,但实际上万历十五年不过是个引子,黄仁宇只是借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展开文章,把万历十五年作为叙述的线索和落脚点,全面地展示了明代后期万历年间从皇帝到官员国家暗藏的症结,显示了在落后的制度里无论怎样的个人,身处在何等位置,做出怎样的努力,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他所想改变和摆脱的社会环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锢着,让个人成为了这制度的牺牲品。
既然个人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这制度让明王朝离开了世界的中心,甚至无法跟上白山黑水边上一个小部落的节奏,明王朝已经到了沉没的边缘,落日沉沉,败落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看起来黄仁宇只是选择了几个独立的人物作为章节来撰写,而实际上他选择的这些人颇具代表性,作者总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制度与背景中来叙述,他们看起来是个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时代前进与滞后的碰撞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都是作者认为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但无论是坚持道德的力量维持复古亦或是某种程度追求自由和变革,结果对于个人命运或者个人的社会追求来说都是失败的。
因为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对抗制度,每个人都是制度链条中的一分子,当他想改变这链条时,他无疑会被链条上的其他人所残酷打压,维持守旧平衡的集体力量是强大的,而想阻挡时代的前进也是个人办不到的。
因此即使某个人意识到了现实与社会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只能感受着社会的暗流涌动而束手无策。
第一章从小事切入万历的宫廷生活和处处被安排好的成长环境,他最终清算了自己坚持原则的老师和首辅张居正,想获得自主的权力,最后发现皇帝只不过是制度的执行者而已,并不具备自主权。
而第二章里继任的首辅申时行则努力在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折中共济,小心谨慎地维持文官集团内部的平衡,使国家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但这种处世态度并不为文官集团接受。
第三章皇帝为立储一事与群臣对抗,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无法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最终对百官采取疏远、消极应付的态度,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百官失去了效忠的意义,也采取消极敷衍的做事态度。
万历十五年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是一部由明史学家黄仁宇所著的历史著作,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万历皇帝的治国理政。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明朝末年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书中对明朝末年的政治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这一时期,明朝政府的腐败已经到了极点,官员们贪污腐化,朝政混乱不堪,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同时,外患不断,辽、蒙、倭等国频繁入侵,明朝的国力日益衰弱。
在这种情况下,万历皇帝上台后试图进行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历史上政治腐败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政治稳定。
其次,书中还对明朝末年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明朝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通货膨胀和赋税重压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民生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在读完这些内容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问题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改善。
最后,书中还对万历皇帝的治国理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这一方面,万历皇帝虽然有一些积极的改革举措,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历史上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的良好领导者。
通过阅读《万历十五年》,我对明朝末年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优质5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优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优质5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优质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心得(5篇)
万历十五年心得(5篇)万历十五年心得 1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在这看似__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书中着重写了万历皇帝、改革家张居正、调和者申时行、清流海瑞、武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等六人的事迹和思想,从正面或侧面描绘了该王朝的面貌,让今人读来,能够感知那个年代,也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对明王朝道德的认识:明王朝没有西方一样强大的宗教力量,他们只有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规范着帝国的道德,儒家文化是明王朝的根本,成为指导人们的唯一的道德标准,进而成为治国标准。
道德规定着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
地方乡绅自治用传统道德为标准;官员判案以“四书”为准绳;皇帝欲废长立幼也要受到伦常的制约。
道德纲常为国之根本,它不仅可以指导判案,甚至可以替代法律。
用传统的儒家道德文化治国,缺乏“公正性”。
道德至高无上,它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而且可以替代行政。
没有了“公正”的法律,用“人治”的方式,社会的腐败容易滋生,腐败者本人,多数为人治的执行者。
对明王朝政治的认识:尽管明王朝的皇权在历朝中已经非常强大,但是书中则反复强调文官集团和皇权的博弈,文官集团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万历皇帝坐姿不雅,他们会立马批评,万历皇帝喜爱书法,他们会加以限制,万历皇帝欲立三皇子为太子,他们则坚决反对。
以至后来万历仅为皇权的象征,其权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官的制约。
万历本人可以免去或诛杀冒犯他的文官,但却对整个文官集团无能为力。
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因缺乏调和者而导致万历长达二十年的消极怠工。
《万历十五年》给予我的启示: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一个国家体制僵化,发展停滞,没有活力,必须改革。
成功则兴旺发达,不彻底则江河日下,不改革或改革失败则坠入深渊。
3、人有两面性,阴面和阳面,人是自私的。
明朝一直依靠儒家思想、四书五经的原则来管理人民是行不通的。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
标题:在《万历十五年》中探寻历史的深沉在阅读了《万历十五年》之后,我对历史、政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充满智慧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解读了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深沉和复杂性。
《万历十五年》的主要论点是关于历史发展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来理解历史的规律。
书中通过分析万历年间的种种事件如首辅张居正的去世、皇帝与大臣的争斗等阐述了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如通过考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来分析历史事件。
这些观点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万历十五年》中对政治斗争的论述。
作者认为政治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命运也塑造了个人的生死。
通过深入分析政治斗争如权力争夺、利益交换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人物的命运。
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政治斗争不仅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历史的关键途径。
此外,《万历十五年》中对人性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作者认为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通过探讨人性如贪婪、恐惧、爱恨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这些观点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人性方面的能力和潜力也让我更加重视和珍惜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阅读完《万历十五年》,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重塑。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深入思考。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历史的本质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分析和理解历史的能力;我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并尝试从《万历十五年》的角度去解读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历史、政治和人性的系统阐述和深刻见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们对历史探索和人生哲理的追求与热情。
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篇1)《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历史学范畴的书。
在我的读书目录里,应当是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三类为主。
在阅读一个人的著作前,最好先阅读他的传记或者简介,这样,才会对作者写作的立场、背景、动因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自我对作品的理解。
这个也是我自称为“摸清背景”的第二个读书法。
由于这第二个读书法,我也购买了比较多的人物传记来阅读。
经过读书,我要建立起自我的读书方法和阅读书目体系。
再来谈谈《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吧。
全书以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历史时间的横断面,然后讲述了与这个横断面有关的六个人物――一个皇帝(万历)、两任元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一个模范官僚(海瑞)、一个杰出孤独的将领(戚继光)、一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最终,从作者的大历史观得出结论: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无事可记,然而四海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国崩溃的隐患早已埋下,所以,书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杯具性结局(皇帝也不例外),故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也是失败的历史!读了这本书后,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就是我们此刻一再提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我们民族历史那个阶段、那种机制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在当今列强环伺的国际形势下提出“复兴”的口号?如果说中国的汉唐盛世值得我们后人“复兴”,那么,万历十五年的杯具,不是由汉唐而来的吗?期望经过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和做历史的思考,能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篇2)以铜为鉴能够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李世民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史学界地位颇高。
他不是二十四史那样诉说着单一历史事件,也不是《明朝那些事》用现代口吻调侃过去,它经过万历十五年这一看似平淡历史年份为支撑点,从各色人物杯具结局,梳理当朝政治、经济和文化脉络,剖次明王朝甚至是封建社会没落的制度、体制原因。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是钱穆先生所著的一本历史文化作品,我在阅读后深感受益匪浅,下面将对这本书进行一个个人的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以及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详细叙述和分析,钱穆先生展现了明朝晚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历史循环发展的规律与悲剧。
在书中,钱穆先生对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明朝走向衰亡的原因。
他认为明朝在经济政治上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官僚主义腐败、赋税过重、地方割据等。
这些问题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明朝的崩溃。
通过对明朝的分析,钱穆先生不仅看清了问题所在,也对中国历史的不断循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还指出了明朝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的极度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认为,明朝的士人崇尚经世致用之道,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和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观的缺失,也加剧了明朝的衰败。
钱穆先生在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对晚明社会的思想倾向进行了透析。
在阅读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的重要性。
钱穆先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详细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明朝晚期社会变革的艰难和困境。
其中,对明朝最后的几位皇帝的评价尤为犀利,他们的统治不仅没有改变社会的衰败,反而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钱穆先生的分析清晰深入,给人以深度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钱穆先生对明朝万历年间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详细叙述了明朝历史的各个角落,如倭寇之乱、西南边界问题以及东林党斗争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局势。
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不仅使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启发了我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
总而言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通过对明朝万历年间历史的细致叙述和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循环发展的规律与悲剧。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导语】:《万历十五年》是很经典的一部历史著作,关于《万历十五年》读后有什么感受呢?小编来分享《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来了解一下吧。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一在初看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仅是通过书名,你会认为,后来央视的一个关于读书的节目中也推荐了这本书,总以为是一本讲述万历十五年发生的种种时间汇总的书,但是读了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揭示明朝从短期中兴到走向衰亡原因的书。
之前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从明朝建立到灭亡这期间发生事件的介绍,结合我们已经学到的历史和政治学知识,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不外乎是在经历了鼎盛期之后,统治者变得骄奢淫逸,朝廷腐败,宦官专权以致于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了农民起义,于是新的政权在农民起义中重新建立。
在读了《万历十五年》后,对明朝政权以及明朝皇帝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人民的名义》中的高书记会如此喜欢读这本书。
这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是真正使明朝走向没落甚至灭亡的原因不是皇帝,而是这个国家统治制度。
而统治制度更强调的是这个维持这个国家的吏治,从选拔官员的方式到由这些官吏对国家的管理存在着与国家发展不相匹配的制度,而变革的代价太大,没有一位能够承受其中带来的巨大风险。
积弊难反,由微小的错误导致了巨大的危机,最终导致国家的各个方面都逐渐没落。
这本书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理。
这些人物包含了帝王、权臣、学者,其中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分别代表了各个领域的人,从而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与治国策略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已显得格格不入了,为将来的重大危机发生埋下了伏笔。
万历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可是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国家统治上,他被下属蒙蔽视听,从自己的家事上,对于立储这样的事情也受到文官集团的胁迫。
人们常常会说明朝就是从万历皇帝后走向衰落,然后却没有意识到万历皇帝也存在着无可奈何,家事、国事、天下事,其实没有一件事他可以从心所欲,以致于他最后选择采用冷暴力的方式与下属进行对抗,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无奈。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精选3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篇1最初对这个书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作者黄仁宇的传奇人生,我是赞同人生要有不同体验的。
所以一个当过军人的学者,一个颠沛流离远走异国的历史学家,这本身对我就是有吸引力的;二是因为评论说这个书和我们以往看待历史的视角不一样啦,研究的很深入啦什么的。
能从和我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也是很吸引我的。
我对这个书最大的感受,还是从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看到的,吴晓波说,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美丽,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
(说实话,我认为对于离我们远的历史,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因为抽离和宏观天然就多。
但是对于激荡三十年这样的书,仅仅才过去三十多年,当事人都还在,这种时候细节就显的不是很重要,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视野和宏观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才是最难得的。
在这一点上我有些苛求了)黄仁宇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源于他对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潜心研究,这种态度在现在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少了,虽然我们并不是一代人。
这个书语言平实生动,并没有晦涩之处,所以一般人都看的明白。
但是其中所表现的逻辑却不像他的语言那么简单。
我读历史也不算少了,但是我对这个书最多明白了六成。
如何去认识历史,怎么去认识历史,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不知道,但黄仁宇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这样也可以啊。
我觉得这个书是扎实的,也是有趣的。
三国演义的第一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此定下了三国的基调。
万历十五年的开头,也定了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种从事情的微小发端,从而进一步能预见到后来的演变,这就是读史明智的缘由,这也是基于对长期历史演变的深刻理解而提炼出的历史性规律认识。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精选3篇(一)《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以明朝的万历年间为背景,描述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等诸多问题。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变迁。
在读完《万历十五年》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之深远。
书中描写的万历年间,朝政腐败、官员贪污腐化、民生困苦,种种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而在这个时期,文化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传统价值观的动摇和新思潮的兴起,让整个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阅读《万历十五年》,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
同时,也让我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历史的不朽价值和深远影响,也让我对未来更加珍惜和思考。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精选3篇(二)《万历十五年》是明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一本历史著作,通过对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明朝晚期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为我们理解明代末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读完《万历十五年》,我深受启发,对明代晚期的政治萧条、官员腐败、经济困难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万历皇帝的执政风格和对朝政的操纵,以及当时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体系存在的弊端。
作者还对当时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明代晚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和加剧因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明代晚期的社会困境并非一时之故,而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同时,我也反思了当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深刻意识到了重视政治清明、打击腐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万历十五年》,我对明代晚期的社会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我们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启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也促使我更加珍惜当下,努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3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一)《万历十五年》是一部详细描写明代晚期的历史纪实作品,通过作者吴晗的笔触,我深切感受到了万历年间明朝的种种困境和危机。
这部书让我对明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军事失策等问题的展现。
尤其是明朝政府的官僚体系,由于腐败、贪污等问题严重,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
同时,外敌不断入侵,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这一切使得明代社会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明朝末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张居正的改革、徐阶的权力斗争、杨继盛的忠臣事迹等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也反映了明代末的社会状况。
在读完这部书后,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明代末期的种种问题,很多都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这让我深感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同时,我也意识到历史的教训,明代的衰亡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反思和启示,希望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总的来说,读完《万历十五年》让我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启发人心的作品,让我们从历史中学习,珍惜今天。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二)《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描写明朝晚期的历史纪实作品,作者黄仁宇通过对万历十五年这个时间节点的深入分析,展示了明朝后期社会政治经济的种种弊端和危机所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于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刻反思。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万历十五年,朝廷的腐败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官员贪污受贿,内阁宦官干政,皇帝行为荒淫无度,导致国家日益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篇1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集中考察明朝历史,通过前期大量阅读史实资料及学术研究资料,综合个人历史研究成果,一举将明朝兴衰的前因后果摆在一起斟酌,最终将明朝的历史节点聚焦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暗藏玄机的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是一部由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黄仁宇。
小说以万历年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讲述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外部的战争和国际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
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揭示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政治黑暗,以及人们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警示。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揭示了明朝末年社会的黑暗面。
在这个时代,朝廷内部的宦官权力日益膨胀,宦官们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着朝廷的决策和政治权力,导致朝政混乱,社会动荡。
而在外部,明朝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的战争不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贪官污吏们利用贸易来谋取私利,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民不聊生。
这些种种问题,让人深深地感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让人们对当代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万历十五年所描述的是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但其中所揭示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贫富差距等问题,却与当代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当代社会,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比明朝末年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来认识当代社会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现代社会的制度和体系。
通过对万历十五年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问题和困境,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现代社会的制度和体系。
因此,我认为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小说,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警示。
希望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当代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万历十五年想到的
由《万历十五年》想到的高一历史李秋华在现今史学界,若是有某位学者的单本高作销量过万,就算是历史畅销书了,也可谓之“史学精品”。
可是,目前情形多不乐观,多数历史学者的高作印数在2000—5000左右,购买者多以专业学者和图书馆、科研单位占多数,且作者多数以赠书的方式赠送至自己的朋友、同事、学生等。
可见,史学高作的阻碍力和辐射圈。
但是,当下流行的一些通俗的历史读物却是在易中天品三国以后显现井喷趋势。
为何会显现“专业高作遇冷,通俗高作红火”的局面?笔者以为,这跟史学专业特点、史者叙事模式有关。
众所周知,史学是一个超级讲究证据、重视逻辑的学科。
证据的获取、证据的甄别、证据的排列、因果的逻辑,都有其一套严谨的理论和方式。
这跟文学的创作、想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史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叙事的模式。
于是,夹叙夹议、大段大段的注脚成了史学高作一道独特的景象。
专业领域的学者也多以阅读这种的文章视为负担,何况是非专业人士。
现今史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宏观问题的相关研究热潮急剧转冷,而“鸡零狗碎”的社会史却成了史家研究的新时尚。
于是,针对各类个案问题的研究随之兴起,伴随随着史学专业的分工日渐细化,各类微观研究和个案研究,层出不穷。
大到一家公司,小到一支铅笔,都有人在研究。
因此,这种史学趋势也在必然程度上阻碍了史者的叙事模式,如此小、精、专的高作便应运而生。
不忍卒读的非议由此产生。
而时下的通俗历史高作为何广受读者的亲睐。
这无非抓住了读者的猎奇心态,这从通俗读物的书名中能够得以佐证。
如《……那些事儿》、《穿越……》、《回味……》……新奇的书名,吸引了很多读者。
再有,通俗高作撰写没必要拘泥于细节,如注脚,如摆事实,如表达当前研究的现状……这些通通不要。
这无非剪掉了很多枝枝蔓蔓,“故事”的脉络显得更为清楚。
另外,通俗的高作也可不能过于纠结某个不曾有的动作、眼神等,只需确保大体上的真实,其中的不曾有的细节尽可添油加醋。
在专业学者看来,这全然就不是历史高作,而是历史小说。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推荐文章《史记》学生读后感范文五篇热度:《世界历史》小学生读后感: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热度:《历史的天空》读后感600字热度:读《万历十五年》有感:拿环境说点事,历史的事热度:《白鹿原》读后感作文五篇热度:(一)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是在3年前,去年在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看着小孩们整理旧书,《万历十五年》被他们当做旧书要拉走,我随手抽出留了下来。
后来断断续续翻过一边,因为之前看过《明朝那些事》,所以书中的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人都还能有些印象,人总是容易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翻阅几页慢慢觉得很有意思。
这次在北京与成都往返的火车上,又慢慢地读了一遍,渐渐觉得有点眉目了,就不免的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黄仁宇老先生在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这是让人对此书颇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天和子墨聊天,也谈到了这本书,听了他的一番见解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觉得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准备再翻一遍,顺便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书中第一章是从《万历皇帝》开始的,从京官接到不实消息而开始,一直讲到万历皇帝下令清查张居正而结束。
这里面的故事都是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检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熟知的,但是里面蕴含的却是意味深长的东西,慢慢咀嚼很有意思。
关于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历史的关键性因素,张居正生前颇受皇帝信任,从小就在这位老师的教导下成长,登基之后成为元辅的张居正更是皇帝处理朝政不可或缺的倚重之人,尤其是1578年前后张居正离京前,万历皇帝表明心迹称张先生忠诚上薄云天,讲完后君臣感极而泣。
如此的信任与被信任,应该是君臣之间十分美妙的关系,可在6年之后皇帝亲自下令抄了这位忠诚上博云天的张先生的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里面的原因诸多,但是有几点是我想要说的:少年时期的影响,在皇帝心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探索文化差异:用《万历十五年》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探索文化差异:用《万历十五年》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引言
《万历十五年》是郭敬明所著的一本小说,通过描述明朝晚期与欧洲列强之间
的交流和冲突,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利用这
部小说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本文将重点
讨论如何运用《万历十五年》这一材料来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 文化背景介绍
首先, 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明清时期中外交流背景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状态。
例如,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制度完善,而欧洲正处于启蒙时代。
2. 小说内容概述
接下来,在概述《万历十五年》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讲解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东
西方文化差异。
例如: - 社会结构:明朝封建等级制度与欧洲封建体系相比有何不同? - 宗教信仰:中国和欧洲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哪些差异? - 科学技术:中
国和欧洲科技的发展水平有何不同?
3. 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解完小说内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形式来深入
思考以下问题: - 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有哪些?这对双方的认知和
理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艺术创作
等领域? - 如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依然存在,你认为这对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4. 拓展阅读建议
最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书籍或资源推荐,以便他们进一步拓展自己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结论
通过使用《万历十五年》这一材料作为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同时,也能够引发他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并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题目:由《万历十五年》引发的学术方法之思
作者姓名:王丽娜
学号:2009110368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术方法论
教师:杨栋教授
所在年级:2009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及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010年3 月9 日
由《万历十五年》引发的学术方法之思
《万历十五年》是著名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代表作,又名《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
在此本书中,黄仁宇先生再次阐述了其“大历史观”和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为史学研究以及各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
《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先生摄取了明代王朝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年,即1587年,并以这个年份为切片,勾勒出事件人物的前因后果,解剖了晚明帝国衰落之由。
书中以几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主要人物串联构成: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张居正、郑贵妃、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几个代表人物为基点,从其命运的变化来研究中国整个文官制度,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个人、朝代、历史的命运和走向。
书中虽阐释的是大历史观,但其着眼点在小处,通过其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的仔细研究、追根溯源、相互联系。
并把它放入整个明朝历史,乃至推后到其他各朝的角度去看,在一个大跨度的历史时间内去研究一个事件一个人物,避免了以短衡长,从而更高的角度和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对事件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和理解,从而看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得出对历史的一个正确的评价。
如其自己所说“历史的规律有时在短的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需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1“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
”2
同时,《万历十五年》的研究不仅着眼于明代历史,其要追求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他把中国社会与整个世界历史联系起来,从地理、经济、制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中国当时社会得出更全面的评价。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践行他的大世界观,其研究虽然属于显学,但着眼点却在实处、小处。
纵观整部书,其叙事是极其细致的,类似于历史,但结论却看远不顾近。
本书列举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几位人物,如果说前四位代表了行政,戚继光则代表了军事,李贽则代表了思想,而其活动又是相互联系、纠结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了明朝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
依“大历史”的角度观之,他们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大历史过渡时期的过客,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们的活动、改革同时同当时的经济、社会制度相挂钩,因此叙及这几个人实际上也就笼罩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及明代的社会结构。
以上几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做了反抗,但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则不能不推及明代建国以来日益稳定的文官制度,他们要求均衡、保持原始的状态,然而这又与儒家思想相联系,因此有不得不论及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极其影响。
由此推及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传统。
同时把中国与世界的情况进行比较。
这样就从单一的小视角变为国际的大视角,所谓的大历史大历史观也就是国际历史观。
在文学研究中,无论是一个作家研究、一个流派研究、及一个时代的研究,都应该有这种宏观的眼光,但同时应从每个细节着手,使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才可以得出具有科学真实性并清晰的结论。
《万历十五年》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结合,它以一个点为基点,并追求前因后果的放射出去,得出的结论也就不那么单一。
《万历十五年》系以一年,看似属微观历史,然而作者把万历朝的精英人物、典章制度、朝廷政治的操作与思想文化现象融会贯通,以抒发个人见解,彰显其大历史观点,意在宏观。
如万历与张居正、海瑞等的关系,万历不上朝罢工而帝国照样运转原因在于一套中国特有的文官制度,而海瑞的评价也就只有清官那么单一。
从这种长深宽远的眼光来看历史看现实,将出人意料地发现另一种历史的存在,体谅到历史进程中的局限与无奈,进而对历史树立起理解和同情。
学术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但宏观研究,不能同微观研究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或厚此薄彼,应在扎实的微观基础上的宏观研究。
宏观须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应以宏观为指导;宏观离开微观,即成无本之木;微观离开宏观,难免坐井观天。
学术是以求取客观真理为目的的,宏观的问题依据微观问题的解答,因此必定要使用某些工具或手段来认识其中的客观
成分,这就需要从微观、从具体的事做起,并以微观的事件为基点去扩展、去追本溯源,从而得到既具有科学依据又全面清晰的认识。
正如《万历十五年》中似乎是微观叙事,详细的叙述了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将分析的工作寓于每个事件的叙述之中,又把对于万历朝的精英人物、典章制度、朝廷政治的操作与思想文化现象融会贯通,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时间段内去研究,从而看清这个时代的文化结构、得到对这段历史的新颖的看法,而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应更具有真实性、更符合史实。
这就很好的结合了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方法。
《万历十五年》还提倡从技术的角度去研究历史,从制度的层面解释历史。
所谓的技术角度就是抛弃了传统的以道德的角度观察历史,而以以现代化的标准,即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去考察历史。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数目字管理”,因而“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也就是看一个国家能否进行数目字管理,而数目字管理正是按照商业原则进行组织的国家管理状态。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有形的、确定的、技术上可操作的、能够量化管理的方式来整和整个国家,而传统中国以无形的软约束,不凭借技术手段的、不能量化的道德来整和国家与社会。
而从技术的角度观察历史、对历史的评价就不局限于传统的泛道德化,而是把人物事件纳入一个客观的社会框架中,并以财政史作为其治学的灵魂。
他通过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分析客观的对这段历史及人物的评价,给历史一个更为真实的判断。
他把中国晚期社会的结构概括为““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
其中三个基本的组织原则,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及法制及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
”3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任何人都是不自由的,他们社会的产物,他们的任何反抗都只能以失败告终。
而因此对一个人物的评价就没有那么单一,不知是忠尖那么简单,从他的身上反映的是社会的潮流。
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是文学研究中,对一个诗人、一部作品的评价,都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妄加判断。
不仅要有情感的融入,还要客观的分析,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品本身的结构影响等都要充分考虑。
文学本来就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而分析的时候也应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
学术研究追求的是科学和真实,唯有客观的分析才能还其本貌。
《万历十五年》又涉及一个多种视角的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从从拉长的视界和技术的角度观察明代晚期上层人物,分析这段历史。
而且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显示了一种多维的视角。
如果说对本朝社会结构的分析属于内部研究的话,那么与各国的对比则属于外部研究。
他综合了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思想的各种角度对明代晚期的社会进行分析。
如他认为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与中国是大陆环境、与之适应的大陆文化,而英国、荷兰海洋环境、与之适应的是海洋文化有关。
这就从地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了分析。
这就提醒了我们在做文学研究的时候不只可以从文学自身的角度去研究,而应打开视角,利用如经济、民俗、地理、音乐、绘画等各个方面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万历十五年》极其大历史观在学术界还有许多争议的地方,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有众多的启示意义。
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中华书局. 2007.243页
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中华书局. 2007.243页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中华书局. 2007.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