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教育倦怠的危害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
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
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
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浅谈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浅谈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同时教师出现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对教育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标签: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决定于教师的所作所为。
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
这种状态在根本上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
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
不过这个结果却是由多方因素统一在较长时期内而产生的。
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至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期望值与待遇地位的矛盾千百年来,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培养各类人才的压力,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就相应地不断提升。
因此,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宽泛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健全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科研能力等等。
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
这时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回报的辛酸,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或缺失。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得缓解,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可悲的是,矛盾产生了,与社会期望值相反的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作者:王海玲来源:《教师·中》2015年第10期1.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评价降低;情感耗尽——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人格解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1]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伤害学生,使学生厌学。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态度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
这样的行为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2)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对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心中兴趣转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事情上去,比如整天吃吃喝喝发展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甚至赌博等,从中获得满足感。
把心思和行为都转移和投入到教育以外的事情上,会阻碍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
(3)对教师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出现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社会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教师因为职业特殊性付出更多努力和辛苦,其生活的压力仍然高于其他职业,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职业倦怠;尽管国家和社会在提高教师地位上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
教师职业倦怠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有哪些?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所致,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疲乏。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
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二、教师应该怎样预防职业倦怠?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心理素质有高有低。
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也曾一度出现倦怠的现象。
厌倦工作,产生疲惫感,情绪波动大,轻易急躁;没有食欲,睡不好觉,注意力分散;仅满足于完成任务,不求质量;有时盼看早日退休。
倦怠现象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
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
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
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3、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湖北 荆州 440) 3 30
要 : 中职教 师 的职 业倦 怠严 重 制约 了职 业教 育的 发展 , 形 成 的 原 因是 复 杂 的 、 其 多方 面 的 , 结 合 中职 学校 的 实 际 , 方 位 地 缓 解 应 全
文 章 编 号 :6 3—0 9 2 1 1 17 9 2(0 0) 0—0 8 O 1 O— 1
2 会 对教 学缺 少喜 爱 . 兴 趣 是最 好 的 老师 , 师 只有 喜 欢 教学 , 会 想 方设 法 去钻 研 教 材 教 教 才 法, 了解 任教 学 科最 新 的观 念 , 新 的技 术 , 学 生获 得 最 大 的 收获 , 才 最 让 也
首先 , 政府要加大对 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 要大力宣传 中职教育在 服 务 地 方 经济 中发 挥 的重 要 作 用 , 大 力 宣 传 适 合 学 生 的 教 育 就 是 最 好 的 要
一
、
中职 教 师 产 生的 职 业倦 怠 的 危 害
百年大计 , 教师为本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 中职教师的职业 倦怠必将严重制约中职教育事业 的发展。
1 会 对 学 生缺 少 关爱 . 由于 职校 学 生 本来 就 良莠 不 齐 , 问题 学 生 ” , 管 难 教 , 生 了职 “ 多 难 产
性 ; 时 会 因教 学 质 量 评价 体 系 没 有 考 虑 到 不 同专 业 的 区别 而损 伤 了 一 有 部 分 教 师 的利 益 。教 师外 出培 训 的 安 排 不 平 衡 , 先 表 模 指 标 分 配不 平 评
因工 作 压力 大 , 会 地 位低 , 出与 回报 不 均衡 从 而 在 思 想上 对 中职 教 育 社 付 热 情 减退 , 趣 降低 , 至 失去 信 心 想 转 行 ; 上 不 思 进 取 , 过 且 过 , 兴 甚 :作 得 甚 至 消极 怠 工 混 日子 ; 情绪 上 异 常 烦 燥 , 人冷 漠 , 至产 生轻 生 厌 世 的 对 甚 想法。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不良影响一、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二、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
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理方面: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耗竭感、肌肉紧张、颈背痛、头痛、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喉咙易嘶哑,常感冒或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
女教师常常出现内分泌紊乱和月经失调。
心理方面: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丧失理想,缺乏动机,欠缺热忱,倾向于低自我概念,包括不适应感,无能感,失败感和低自尊等方面,并采取悲观、否定主义态度,愤世嫉俗。
情绪上,当学校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节奏时,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燥、动辄会责怪并迁怒于学生。
缺乏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无望、失去控制感,容易消沉或敏感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自我评价降低,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如工作量过大、学生难于管理、学校提供的支持匮乏等校园环境中的因素,又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是引发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压力大。
现阶段,社会、家长,甚至教育界内部,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标准依然离不开升学率这把尺子。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给教师施加行政压力,定升学指标。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面前,教师们无可选择地踏上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致使教师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教育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教师自身也日渐疲惫。
2、工作强度大。
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早晚自习和课堂外的时间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
以我县高中班主任教师工作为例:早上6:20起床和学生一起出早操——用餐——查看班级早自习情况-3小时备课或改作业——平均上2—3小时的课——晚自习——查寝(22:20回家),大约工作时间在13~14个小时。
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更容易比别人产生职业倦怠。
3、社会过高的期望。
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宝贝还小,你要用心教他,因为你是老师;领导对老师说,学生成绩不好,你要用心提高,否则让你下岗;政府对老师说,你们先好好干,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学生对老师说,读书有什么用,我就是不学,你又不能赶我回去;专家对老师说,要改变教学方法,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社会对老师说,你是园丁,你是蜡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被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教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校管理的滞后。
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来自于工作、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不可预料的事,常常让我们很多农村教师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别说什么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了,即使有的工作认真,但一天下来,也是唉声叹气,呈现出典型的职业倦怠。
这一问题现在已成为当今农村教育中面临的非常突出,而且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严重的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进一步的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修养及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考试制度的改革现已迫在眉睫。
教师职业倦怠及大的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学校工作纷繁复杂,来自上级、学生、家长的各个方面的不同压力,让教师喘不过气来。
导致厌倦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减少工作的投入,工作得过且过。
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对学生态度冷漠,歧视、排挤后进生,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甚至发泄在学生身上。
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注重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认为收入低而无心工作。
四、由于工作量大,饮食没有规律,导致身体虚弱而影响工作的效率。
五、由于压力过重,导致神经衰弱,经常失眠,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六、由于种种原因,使很多教师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从而丧失了工作的信心,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
针对以上种种危害,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找准各种问题取向的应对策略,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逐渐消除职业倦怠。
如:不断的通过各种学习来给自己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利用闲暇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听听音乐,来放松自己。
有其他兴趣爱好的老师可以经常的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打打篮球、弹奏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或者参加一些团体体艺活动等,使自己的身心变得愉快。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一.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的少了;教师耐心施教的少了,而大发脾气、责骂学生的多了;教师直接批改家庭作业的少了等等。
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目的的认识、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指导都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敷衍现象。
而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消极的情感则不仅无益于教育,反而会销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伤害学生极易受伤的、脆弱的、幼小的心灵。
教师职业倦怠正是这种消极的情感之一,它使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无动力、无激情、无愉快的情境下被动地学习。
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进而使师生之间情感的恶化,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
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
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除了对教育工作对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外,实际上也直接捆饶着教师本人,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生活,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饿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理上: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肌肉紧张,头疼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常常感到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
心理上: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没有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热情。
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
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我认为,教师一旦产生了职业倦怠,就会消极怠工,没有责任感,没有事业心,孩子们的学习、身心发展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孩子们从小没有得到严格的训练,良好的教育,就会受到一生的影响。
或许,有的人会得过且过,没有人生的目标;或许,有的人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文化素质不高,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许,有的人纪律、法制观念淡泊,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总之,教师职业倦怠,危害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命运。
我认为要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第一,要增强教师的使命感。
身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有献身精神,要有社会责任感。
第二,要加大教育管理机制,对不合格的教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纯洁教师队伍。
第三,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结合当地财政情况,合理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我认为首先要挑选优秀的,有爱心的人担任教师。
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学科培训,让教师掌握学科教学的技能,轻松、愉快、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要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工作检查不拘泥于形式,而重在看实效。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
答: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
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下面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现状:
1、对工作只是应付式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方法简单且
落后。
2、把教学的兴趣转移到自己的所好上。
二、原因:
1、教学环境的单调,设施落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
2、若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
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3、学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
三、策略:
1、教师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把压力变为动力,对工作充满干
劲。
2、尽量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培养良好心态,成为工作
的主人。
3、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
休假,让身心恢复。
总之,一所学校要想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千万不能忽视,需要我们政府和学校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教师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如何面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如何面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我们的教师们要注意的了,职业倦怠的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生理、情绪等的健康。
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导致教师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品德养成和智力发展。
有时会导致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下降。
也可能带来人际关系的摩擦和紧张。
更有甚者导致教师的言语过激、行为过粗,造成学生的伤害。
有的直接影响到教师应有的形象和声誉。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呢?经过研究分析我们知道,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复性,以及工作负荷量大。
工作的单调性、枯燥性和繁琐性。
教育功能的不断拓展。
学校管理人文性的缺失,评价标准不合理、有失偏颇。
人际关系的紧张失调。
、学生难教的问题,成绩差和调皮的学生难教,这是当前核心的聚焦问题。
还有社会影响,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评价唯分论。
总结起来就是:工作负荷量大;专业发展不适应跟不上;学生难教;人际关系紧张;自身的性格修养。
因此,我们要正确积极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1、教师自身的预防和消除。
注重心态的修炼和调整。
保持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怀、宽怀包容的情怀、开朗豁达的性格、饱满旺盛的精神。
2、敢于正视和积极应对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3、不要过多的进行攀比和计较评价的结果。
4、积极改善人际关系,善于沟通、乐于吃亏。
5、理性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的多元化。
坚定信念: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完人。
6、用积极的心态认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人际矛盾。
7、端正学生难教的认识,提升应对的技巧和能力。
8、注重工作和学习中的劳逸结合,避免疲劳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策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
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
其他教师觉得除了以越来越低的效率继续教学以外,别无选择。
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更加规范,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有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也就是说,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职业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
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职业主体不能应对工作挫折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时所处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为:1.情绪衰竭。
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或失去个性化。
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
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
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教育质量的潜在威胁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教育质量的潜在威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疲劳、厌倦和失去工作动力的状态。
这种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产生潜在的威胁。
首先,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当教师感到疲惫和厌倦时,他们可能会缺乏教学激情和创新能力,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影响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在倦怠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心理偏差,导致教学方法的僵化和刻板,难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
当教师处于倦怠状态时,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教育环境的冷漠和不友好,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长期下来,这种消极影响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另外,教师职业倦怠还可能引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教师工作状态不佳时,他们可能会对学生采取苛刻的批评和指责,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氛围的融洽。
这种负面情绪的传递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教师职业倦怠还可能导致教师缺乏进修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行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当教师陷入倦怠状态时,他们可能会对进修学习失去兴趣,放弃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造成教育质量的滑坡。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质量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关注和支持教师,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情绪、提升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预防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预防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预防贵州省黔西县永燊乡新寨小学赵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
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
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柏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特指由于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厌恶、冷淡,对服务对象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导致身心耗竭的状态。
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首先,在情绪方面,教师表现为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抑郁,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时感空虚,自我评价低,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对他人容忍度降低,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
其次,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再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危害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专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让我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下面就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等方面略谈一些本人之见: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对学生危害教师出现职业枯竭后,由于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消极的评价,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会下降,学生无法从老师身上获得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老师身上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这对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
2.对学校危害教师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教学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
职业倦怠轻则影响着教师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重则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状况,危及身心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它是一种恶性循环、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教师危害在情绪衰竭维度上,表现为敏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容忍度低、爱抱怨等;在人际关系维度上,表现为对学生冷漠,对同事冷淡,疏远周围的人和事,自我封闭,特立独行;在自我评价维度上,变现为对工作缺少激情,缺乏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动力,有的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终遇到的挫折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从而产生无助感,落寞感。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消除1.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学校管理者应尽可能创造机会,使教师队伍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和进修,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应组织教师参加社会活动,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向社会推介优秀教师,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效能感;应关心每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生活上多关心教师,工作中多支持教师,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安心从教。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人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而教师更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很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忙、教师累、教师苦、教师穷、教师社会地位低。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有工作倦怠。
教师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
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逐步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所以,探索预防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就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深刻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才能真正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教师幸福教育的前提1、在理解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仅仅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在意识方面: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书没有成就感,付出很多,但成绩不大,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在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方面:不爱学习,更不愿参会,厌倦教育教学工作,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教学呆板,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合作,逃避教学环境,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满腹,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不考虑他人和单位得失。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职业倦怠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3、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
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为此我们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心理。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学教师中也普遍存在。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己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一、主要原因1)、对于工作比较出色的教师,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没有了挑战,只有机械重复和循环,因此出现了倦怠心理。
2)、在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取得如期的成绩,体现不出个人工作的价值,从而放弃,厌倦了这份工作3)、个别教师,因为自己辛苦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在社会和教育单位上没有找到相应的地位,从而把个人情绪发泄到教学当中,放弃了作为教师的坚持。
二、具体实施策略1).以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为基础,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历程。
研究表明,教师的挫折阶段常发生在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即大约是任教后15年左右,这时教师可能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工作满足程度逐级下降,在教学上常表现出无力感、倦怠感。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非常需要帮助。
在这一阶段,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教师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邀请优秀教师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提高科研意识,激发教师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为教师切实提供时间与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增强教学效能感等。
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帮助与支援会有助于教师摆脱倦怠,走出低谷,提高与完善自己。
2).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印江二小邹圣琴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人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而教师更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忙、教师累、教师苦、教师穷、教师社会地位低。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
教师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
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因此,探索预防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就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
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深刻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才能真正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教师幸福教育的前提
1、在认识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在意识方面: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书没有成就感,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在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方面:不爱学习,更不愿参会,厌倦教育教学工作,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教学呆板,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合作,逃避教学环境,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满腹,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不考虑他人和单位得失。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职业倦怠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消除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预防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
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
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
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
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
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
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
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
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
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
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
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
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
第四,寻求心理帮助。
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
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
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
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
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
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