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
以下将从雄浑豪放、细腻婉约、清新明快、优美意境、精炼表达、善用比兴、抒情自然等方面进行阐述。
1.雄浑豪放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风格为主,充满了英雄豪情。
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他的作品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即使在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时,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豪放的气势。
2.细腻婉约辛弃疾的词除了豪放之外,还具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在《青玉案·元夕》中,他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用“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等细腻的笔触,将绚烂的烟花和欢乐的人群展现在读者眼前。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喜庆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清新明快辛弃疾的词还具有清新明快的风格。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他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简洁明了的语句,描绘出乡村月夜的清新景色。
这些词句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4.优美意境辛弃疾的词充满了优美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在《鹧鸪天·代人送叶梦鼎》中,他通过“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
这种意境深刻的词作,既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彰显了他所具有的深厚情感。
5.精炼表达辛弃疾的词往往简洁明了,语言精炼。
例如,“青山欲共高人枕,飞泉鸣玉漱鸣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高山的静谧和泉水的清脆声音,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词作在传达情感和景象时更为深入人心。
6.善用比兴辛弃疾在词中善于使用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现象来比喻和寄托自己的情感。
例如,“比翼南飞身老矣,赢得江湖岁月闲”,用比翼鸟的形象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历经坎坷后对悠闲岁月的向往。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实用版】目录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2.辛弃疾词的主题内容3.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4.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5.辛弃疾词的影响和启示正文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主题内容涵盖了爱国、报国、壮志难酬等方面,表现手法多样,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放古朴:辛弃疾的词中,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表现了他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
他的词中,常常出现“剑”、“马”、“角”等军事意象,以及“沙场”、“战场”等词汇,充分体现了他的豪放之气。
2.清新质朴:辛弃疾的词中也有许多清新质朴的描绘,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生活的美好。
3.情感细腻:辛弃疾的词中也有许多情感细腻的描绘,如《青玉案元夕》中对佳节团聚的描绘,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二、辛弃疾词的主题内容辛弃疾的词主题内容主要围绕着爱国、报国、壮志难酬等方面展开,他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表现了他对于统一中原、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三、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的词表现手法多样,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辛弃疾的词风格独特,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他的词中,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辛弃疾词的影响和启示辛弃疾的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词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激励了后人对于国家、民族的深深热爱和担忧,对于统一中原、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辛弃疾词的风格
辛弃疾词的风格辛弃疾词的风格弃疾的词源自于他个人的生活境况和仕途命运而作,所以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词的风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宋词由北宋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的风格。
这种风格,随着南宋初期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得到继承。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成就,写出许多具有雄浑、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敢于破除陈规,以其过人的才华,进行极富特色的创造,成为南宋豪放派的领军人物。
他融会经史子集,创作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尽管婉约派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等早于李清照,成就同样卓著;尽管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清·王士祯却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
这是因为辛词在豪放派中毕竟更胜一筹,从其风格特点中可窥见一斑:一、贯穿他的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味人生,常表现出具有哲理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烈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雄视人生,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词常常显示出武将的英雄气慨,像《水调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贺新郎》“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为抗金复国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和壮志未酬的现实,带来的内心激愤和痛楚,这成为辛词的又一特点。
如《水龙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浪淘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辛弃疾的词1.生平爱国词:塑造英雄形象,表达英雄情怀(年轻:虎啸风生、充满活力;南归:壮志难酬、悲愤;退隐:长期退隐、借酒消愁、一腔愁苦。
)农村词:平逸内容{ 爱情词:通径直白闲适谐谑词2.词作{意象:战争军事意象等,抒情意象军事化艺术成就{ 手法:“以文为词”用典多,善用比兴风格:风格多样化;个性化风格;刚柔相济、亦庄亦谐词史地位、影响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钟情、崇拜英雄,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
(少年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进入中年后,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浮沉,他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到了暮年晚景,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缺”的衰翁。
虽然他仍执着于功名事业,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与乐观,而常常陷入失望之中,)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2)心灵世界的拓展。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他继承并发扬了情感世界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精神,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他对生活地区的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也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在唐宋词史上,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辛词的艺术成就(1)意象的转换。
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得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①直接写刀、枪、剑、甲、弓等,把军事意象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笔端,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摘要:1.辛弃疾词的豪放古朴2.辛弃疾词的自然细腻3.辛弃疾词的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4.辛弃疾词的爱国主题与战斗精神正文: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包括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以及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首先,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上。
他运用大量的军事意象,如刀、枪、剑、弓、甲、马以及号角等,表达了他的战斗豪情。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等,将这些自然元素幻化为与军事相关的战马、将士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豪放古朴风格。
其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自然细腻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一句,通过对雨、星、茅店、溪桥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细腻的自然之美。
再次,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他词中的抒情和描绘上。
他的词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且表达方式优美动人,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一句,通过对雁、花等自然景物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其文辞华美的特点。
最后,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词作品中所表达的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上。
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如《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展示了他的战斗精神。
综上所述,辛弃疾的词作品具有豪放古朴、自然细腻、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强烈的爱国主题和战斗精神等特色。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1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意境阔大,雄奇恣肆。
(2)1.时空的跨越与跳跃。
(2)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统一 (3)二、巧设意象群 (4)三、刚柔相济(雄奇刚健、深婉雅丽) (5)1、刚(豪放) (5)2、柔(婉约) (6)3、刚柔并济(豪放与婉约兼备) (7)四、善用比兴,寓情于景。
(8)五、善用典 (9)1、大量运用典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以文为词”(散文化的语言)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摘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他是生活于南宋时期的以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
其作品融入他所生活的时代遭际的悲剧,南归后心态的变化。
词作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融合刚柔的美学理想和兼备雄奇刚健和深婉雅丽的风格特征。
辛词不仅具有刚柔相济的艺术特征而且辛词意境宏阔,巧设意象群,化旧为新,使典用故,“以文为词”兼比兴,“无法而有法”等艺术特征。
虽继承苏轼之词,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蔚然成派,艺术光彩久而弥新。
关键词:辛词,艺术特征,比兴,“以文为词”,用典一、意境阔大,雄奇恣肆。
辛弃疾出生于北方沦陷区,21岁(公元1161年)即聚众加入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献身复国大业。
南归后不得朝廷重用,屡官屡罢。
其将才相略无处施展,北伐宏图蹉跎成空,因而只能把一腔报国无门的抑郁和忠愤尽托于词。
无论高楼远眺,把酒饯别还是移官归隐、谈经论史,辛弃疾总能运其生花妙笔营造出浑厚苍莽、大气磅礴的艺术境界,传达其作为战士和民族英雄的沉思与浩叹。
辛弃疾作为“弓刀游侠”(《谭评词辨》评辛词[念奴娇]“野塘花落”语),其爱国词常写雄奇壮阔的景象。
他的词里,有塞外沙场的“点兵点将”(《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也有“楚天千里清秋”的慷慨悲凉(《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有“塞北江南”、“万里江山”的故园之思(《清平乐·绕床饥鼠》),更有“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的报国之志(《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辛弃疾诗歌语言风格
辛弃疾诗歌语言风格辛弃疾,那可是词坛的一位猛人。
他的诗歌语言风格相当独特,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充满了魅力和力量。
一、豪放大气辛弃疾的词里常常是那种大开大合的感觉。
就好比他站在高山之巅,对着广阔天地大声呼喊一样。
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一句,“金戈铁马”四个字一出来,那股子战争的硝烟味儿就扑面而来。
你仿佛能看到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奔腾厮杀,而“气吞万里如虎”更是把那种英雄的豪迈气概放大到了极致。
这种豪放大气的语言风格,就像烈酒,一口下去,让你浑身热血沸腾。
他不是那种小家子气地描写一点小情小感,而是着眼于宏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山河大地,用词也特别有力度,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读起来就觉得气势磅礴,好像把整个战场的画面都铺展在你眼前了。
二、善用典故辛弃疾可算得上是个“典故小达人”。
他的词里典故那是一个接一个。
不过他用典故可不像有些文人那样,是为了故意显摆自己读书多。
他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比如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就用了廉颇的典故。
他把自己比作廉颇,廉颇老了还想着为国家效力,而自己也是一腔报国热血,却得不到重用。
通过这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又有一种对朝廷的不满和无奈。
但是他用典故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给你讲故事一样,一边讲着古人的事儿,一边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三、质朴自然与细腻并存虽然辛弃疾很多词都很豪放,但他也有质朴自然又细腻的一面。
像“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画面感多强啊。
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在溪边躺着剥莲蓬,简单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温馨画面。
用词特别质朴,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这就显示出他语言风格的多样性,既能在描写宏大场面时豪放大气,又能在刻画生活小景时如此细腻入微,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仅会耍大刀,绣花针也能玩得转。
四、富有情感张力辛弃疾的词在语言上很有情感张力。
他可以从激昂的壮志豪情一下子转到深沉的悲愤之中。
简述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
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
2、辛弃疾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
3、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
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豪放风格:辛弃疾的词作常常展现出豪放、豪迈的气势,以恢弘的场
景、激昂的词语和浓烈的情感表达出壮志豪情。
他的词中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情感丰富:辛弃疾的词作情感真挚、饱满,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家
国情怀等种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
他的词作中既有深沉的情感抒发,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又有热烈的情感表达,如《鹧鸪天·送人》中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用典丰富:辛弃疾的词作中经常使用典故,这些典故涉及到历史事件、
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用典数量之多、用典手法之妙,在南宋词人中独具一格。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等句,都是用典的典型例子。
4.语言质朴自然:尽管辛弃疾的词作语言华美、用典丰富,但他的词作
同时也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明快,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句,都体现了其质朴自然的风格。
总之,辛弃疾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豪放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用典手法以及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都成为其代表性的特点。
《辛弃疾的词艺风格与抗金意识》
辛弃疾的词艺风格与抗金意识引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描绘了人们的情感与生活体验。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以其独特的词艺风格和抗金意识而备受赞赏和推崇。
本文将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艺风格与他对抗金意识的表达,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他词作的影响。
词艺风格1. 奔放豪放辛弃疾的词作以奔放豪放为特点,他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气魄和激情。
他的词语犹如烈火般燃烧,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在他的词中,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主题的描绘常常使人如痴如醉,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
2. 情感真挚辛弃疾的词作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无论是对爱人的深情表白,还是对故国的忧虑之情,他都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词中所表达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激荡与奔腾。
3. 以人为本辛弃疾的词作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
他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绘,呈现了普通人在历史背景下的悲欢离合,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的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情怀,而是来自平凡人的真实感受,使他的作品更加贴近人心。
抗金意识1. 对金国的仇恨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金国入侵南宋,使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辛弃疾对金国的仇恨可谓滔滔不绝,他的词作中时常流露出对金国侵略者的愤怒和憎恨之情。
他用极其尖锐的笔锋揭露金国的野蛮和残忍,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坚定决心。
2. 对国家的忧虑辛弃疾是一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词人。
他深切忧虑着南宋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展而忧心忡忡。
他用词作中的悲壮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关切,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外敌,重振国家雄风。
辛弃疾的词艺风格与抗金意识的关系辛弃疾的词艺风格与他对抗金意识的表达密不可分。
他的词作奔放豪放、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他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的热爱和投入。
同时,他对金国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忧虑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他热衷于将自己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词作之中,以此来表达他强烈的抗金意识。
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
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辛弃疾的诗的特点风格辛弃疾擅长以文为词,其词艺术风格多样,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
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
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二、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力。
三、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
一、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的。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一、引言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65年),卒于宋高宗宝祐元年(1189年),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艺术成就极高。
本文将从辛弃疾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创作背景1. 辛弃疾的家世与经历辛弃疾出生在一个文化显赫、政治势力庞大的家族中。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官员,曾任过江南东路转运使和知州等职务。
辛弃疾自幼聪颖好学,在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化人士。
他曾任过进士出身的陆游幕府参军,后来又担任过福建提举等职务。
2. 社会背景与时代特点辛弃疾生活在北宋末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北宋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变化和问题,如政治腐败、民族矛盾、经济萧条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辛弃疾的词作创作。
三、艺术特色1. 深邃的思想与情感辛弃疾的词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而著称。
他的词作品中不仅有对政治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更有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探讨。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写到:“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2. 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辛弃疾的词作品在艺术手法上也非常丰富多彩。
他运用了大量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春风与花卉、星辰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景。
3. 独特的音乐性辛弃疾的词作品在音乐性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运用了许多韵律技巧,如押韵、对仗等,使词作品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话运用了对仗手法,使整个词作品顺畅流畅。
四、影响与价值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品在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简述辛弃疾词的语言艺术
简述辛弃疾词的语言艺术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辛弃疾的词语言艺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真挚:辛弃疾的词作品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2. 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词作品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 语言优美:辛弃疾的词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和节奏感,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4. 表现手法多样:辛弃疾的词作品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手法,也有对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关注和表现。
5. 情景交融:辛弃疾的词作品情景交融,既能表现内心感受,也能表现外在环境,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感染力。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辛弃疾的词作以其浓烈的个人情感和豪放的风格而较为著名,以下是辛弃疾词的特色:
1. 情感丰富:辛弃疾的词作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离别、思乡等各种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激情和感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2. 气势豪放:辛弃疾的词作语言华丽,气势豪放,以豪情壮志和激昂之状令人击节赞叹。
他以雄浑有力的笔触和热情奔放的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生抱负。
3.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社会变迁的忧虑和思考,倾诉了他对深陷战乱的时代的感慨和忧虑之情。
4. 爱国情怀:辛弃疾对国家的痛心和热爱十分明显,他以悲愤之情抒发对国家衰败和外敌侵略的不满,表达对家国的忠诚和热爱。
5. 技巧运用:辛弃疾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韵律变化,使词句更加优美而富有变化性。
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双关等手法,增加了词作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这些特色使得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辛弃疾语言风格
辛弃疾语言风格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以豪放词风著称的杰出词人。
他的作品学习了苏轼豪放词的长处并继承了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着重表现抗战、爱国的主题,引“金戈铁马”的内容入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表现生活的领域。
他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文、赋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把苏轼的“以诗为词”发展为“以文为词”,形成了以豪放为主的独特风格。
一、辛词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辛词创造了雄奇阔大的意境。
词人有投身抗金武装斗争的经历和亲临前敌的实践,词中常表现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壮阔宏大的战斗场面,正面歌颂将士们在与敌人交锋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词人笔下的冲锋陷阵的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人写沙场点兵的情景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甚或追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北伐抗敌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军容、声威毕现眼前,理想、抱负抒写尽致,而这一切都是借助不同寻常的雄奇阔大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辛词的意境带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因而生动、突兀、雄健。
除表现“金戈铁马”的意境外,词人也常把他所喜欢的具有坚强品格的事物写得气势飞舞,神采丰盈,如用“千丈晴虹”写长桥,用“万马回旋”写丛山,用“倚天万里”写长剑等,都是例证。
其次,辛弃疾词常用寄托,继承发展了《楚辞》的表现手法,以奇特的想象赋予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川等以情感和性格,寓托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女子的口吻,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慨叹春光易逝,时不我待,通过女子受嫉妒、遭遗弃抒发了忧谗畏讥、壮志难酬的悲愤。
《青玉案·元夕》也属同一格调,词写元宵佳节之夜的欢乐,结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就全词的词意而言是女性,却分明是遭逢不偶、处境维艰的词人自身的写照。
辛弃疾发展了屈原的以美人香草寄托政治理想的表现方法,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最后,辛弃疾词的语言很有特色,其主要表现是充分吸收民间口语并大量运用典故,化用前代诗文的句子,并从中翻出新意。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摘要:
1.辛弃疾词的豪放古朴
2.辛弃疾词的自然细腻
3.辛弃疾词的情感细腻与文辞华美
4.辛弃疾词的主要内容
5.辛弃疾词的特点
正文: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其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豪放古朴。
他的词作中展现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如《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些词句都表现了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的词作也表现出自然细腻的特点。
在他的词中,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等都被巧妙地融入词句之中,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辛弃疾的词作情感细腻,文辞华美。
他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辛弃疾的词句也富有音韵之美,如《浪淘沙·北戴河》中的“无奈夜长人静,悄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
光的留恋和惋惜。
辛弃疾的词作品主要内容是抒写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
他通过词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族统一的渴望,以及对战斗岁月的回忆。
这些主题构成了辛弃疾词作品的核心内容。
辛弃疾词的鉴赏
辛弃疾词的鉴赏辛弃疾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词人,其词作独具特色,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广大文学爱好者所推崇和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主题多样,形式新颖,语言优美,极具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将对其词作的特点和价值进行鉴赏。
一、辛词的艺术特点1.主题广泛辛词主题广泛,涵盖了情爱、乡情、壮志、忧国忧民等方面的内容。
从情感出发,对爱情历来是关注的热点。
如《青玉案·元夕》、《临江仙·滁州送范倅》等,表现了作者对爱情与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从社会角度出发,他也关注乡情、民生,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如《满江红·写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反映了当时的时事与社会现实。
2.形式新颖辛词的形式也具有新颖之处,富有变化,可以是长篇大气的赋、也可以是气势恢宏的乐府,更多的则是以小调体为主的词。
词牌选用它人不常用的小令、小调等,而且多变,“名”,“躯”,“体”,“首”,“条”等形式丰富多样。
总之,词牌、体式随意更变,展现一种多变的美学特征。
3.语言优美辛词之所以优美,语言不失庄重、深刻意味和现实情感的韵致,与他对古诗文的功底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表达上功夫更为下笔随意,感情真挚自然,富于亲切感和感染力,锤炼语言能力是辛词妙之处。
二、辛词的艺术价值1.艺术欣赏辛词的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其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老少皆宜,魅力横溢,同样受到古今中外的文学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的青睐,被誉为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2.人文关怀其次,辛词也承载着诗人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
在其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反映出民生疾苦,抒发了文人士子的世态观。
这既是对当时现实的关注,又是一种对未来的交代。
3.历史表征最后,辛词也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表征,为我们揭示了一段历史文化的变迁和演变过程。
这是辛词的价值,也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
结语总体而言,辛词具有广泛的主题、新颖的形式、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幻灯片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幻灯片2三、辛词的艺术特色:(一)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二)“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
引散文的语言入词,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骈散兼融,从而大大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三)刚柔相济,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幻灯片3王国维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情性,有境界。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幻灯片4(一)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来抒发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剑”的将军;《永遇乐》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水龙吟》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景象;幻灯片5(二)、手法多样性,词调上小令慢词兼长,章法上变化出新。
辛弃疾有非凡的驾驭词调的能力,不管是令曲小词,还是慢词长调,他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辛词博辩奇肆,善于在章法上变化出新,他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
幻灯片6(三)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惯于使用典典故。
《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是借廉颇的典故,写出自己暮年不被知赏,壮志难酬的悲愤。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枉温的典故表达光阴虚掷的感慨。
《摸鱼儿》下片,也连用陈皇后、赵飞燕、杨玉环等典,多且贴切,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蕴含和艺术感染力。
幻灯片7(四)“以文为词”●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
●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
●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
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
幻灯片8(五)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辛弃疾词作有着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
下列属于辛弃疾词的特色(原创版)目录1.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1 豪放古朴,戎马生涯的豪情呼之欲出1.2 清新质朴,自然细腻1.3 情感细腻,文辞华美1.4 以爱国主题为核心,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慨正文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词作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首先,辛弃疾词的豪放古朴,戎马生涯的豪情呼之欲出。
在《破阵子》中,他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词句充满了战场的气息,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早年曾参加抗金斗争,他在词中将个人的战斗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厌恶。
其次,辛弃疾词清新质朴,自然细腻。
在《西江月》中,他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些词句宛如一幅山水画,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腻入微。
同时,这些词句也表达了辛弃疾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再者,辛弃疾词情感细腻,文辞华美。
在《青玉案元夕》中,他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些词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最后,辛弃疾词以爱国主题为核心,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在《鹧鸪天》中,他写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些词句表达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同时,他也在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慨,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失望和对自己无法为国家尽忠的悲痛。
总之,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是多样的,他的词作既有豪放古朴、戎马生涯的豪情,也有清新质朴、自然细腻的描绘,同时还表现出情感细腻、文辞华美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年第1期(总第53期)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杨永锋
(丰镇市电大工作站)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小声铿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
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苏词雄壮,辛词悲壮;苏词“横放杰出”,超旷、飘逸,辛词“潜气穴转”,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苏轼“以诗为词”,笔力矫健,辛弃疾“以文为词”,能刚能柔。
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辛派。
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爱国思想,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
他们的词作较少婉约派词人的柔弱绮靡,也缺乏格律派词人精切的音律和秀丽的词藻。
但却有恣肆粗犷的风格和高昂不凡的气势。
在陈亮的《念如娇・登多景楼》,刘克庄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刘辰翁的《柳稍青・铁马蒙毡》中,都透着爱国的激情,泄着报国无门的忧愤。
词作中以古喻今地劝导昏腐的南宋朝廷来抗击金兵,收复失土,在豪壮中又不乏无可奈何的悲愤与沉郁。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辛词的第一艺术特色就是意境宏阔。
作者那容湖纳海的胸襟使词作的境界不同凡响,与其宏伟的政治抱负相联系,作品中常出现阔大的场景和飞动的气势。
在《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一词中,“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意境,使人读后不由得不生豪气,不由得不浮想翩翩,令人感到作者的浩气与宇宙同在。
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上片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与下片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是大手笔。
词人时已暮年,但并未叹老嗟卑,而是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故上片以悲壮阔大的景写心中滚滚思潮,而把词人那悲慨与愤壮的心情表现的一览无余。
下片通过赞扬开创伟业的孙权,使得词的气魄更显宏大,词情也转为高昂。
粗看“吞虎食牛”、“高唱入云”,实则百感交集,并入笔端,也只有这宏阔的意境才能泄作者心中的那份感慨。
词作表面高屋建瓴、痛快淋一】2一漓,内涵忧心忡忡,吊古伤今,满腔悲愤之情含而不露,深深寓于慷慨纵横、洞见肺腑、豪放不羁的意境之中。
辛词第二艺术特色是在表现手法方面。
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注意以传统的比兴来曲折地表现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因作者处境孤危自不能剑拔弩张,故全用比兴,托物寄意,构成全词象征性体系。
上片借景抒情,写词的人的惜春,表现出词人对国事的担忧。
然惜春亦非词人本意,这春残春归的自然景观实际是印在词人心上的日暮途穷的南宋社会图示,惜春正是作者对国事日非的哀叹和对时光流失的惋惜。
下片用典使事,写了词人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
“长门事、拟准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词中,作者以飘零的桃李与怒放的荠菜花对举,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厌恶。
在表现手法上,另一方面辛弃疾还恰切地运用大量的典故以古喻今,加强了词的表达力。
如《鹧鸩天》中“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三句一句一典,含而不露,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无端被弹劾免职的愤懑和牢骚。
又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几乎是句句用典,借怀古之言,泄伤今之意。
辛弃疾词多用典故,曾有所谓“掉书袋”之讥,岳珂《程史》亦责此篇甩典过多,其实不然。
辛弃疾学富百家,包汇万象,词作中,经史典故,融贯生发,他绝非借用典而炫耀博学,而是运古生新,与词作中的思想感情交相融汇,因此,往往收到言简意赅、一语破的之功效。
杨升庵《词品》推这首《永遇乐》为辛词第一,确非过誉之词。
辛词的第三个艺术特色就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不仅采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而且吸收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及经书上的句子。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就采用了古、近体诗的句法。
全词既有符合古体的句法——押韵,且字数不限,又有符合近体诗的句法一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就押韵且对仗,(下转第20页)
万方数据
胡小平对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学术研究
营大型企业派遣稽查特派员;对策之二,机关、事业单位收入、支出两条线。
这两种对策对于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两种对策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向国营大型企业派遣稽查特派员是一种应急行为,特派员只能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派遣,因此不可能对企业形成长期的、全面的会计监督。
第二,机关、事业单位收入、支出两条线,对于会计制度健全的单位,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如果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联手贪污,或者有一方漠视会计的监督工作,则上级的监督单位就可能得到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失去监督作用。
因此以上两种方法只能作为会计监督工作中的辅助方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还需要找出一种更好的方法。
4.完善会计监督的新方法
要解决现有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缺陷,根本办法就是消除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密切利害关系。
使得会计人员在谋取岗位时不再有求于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则不会因为对会计人员过于信任而放弃对会计工作的监督。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取消公司经理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权利,采用由公司董事会直接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的办法。
为了实现会计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互相监督,对于一般会计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应当由企业财务负责人聘任,并决定其报酬;对于会计审核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应当由企业负责人聘任,并决定其报酬。
这样就使得一般会计人员在行使其对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时不必考虑与企业负责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从而有效地防范企业负责人的贪污行为;而会计审核人员作为企业负责人的代表,严格审核每项具体的会计事项,从而有效地防范会计人员的贪污行为。
另外,董事会在聘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时还应当检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利害关系。
如果存在利害关系,则更换财务负责人的人选,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防止他们联手进行贪污活动,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相监督。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类似的聘任程序,只是单位负责人应当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派遣;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当由上级财政部门聘任或派遣。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之间的互相制约和财务负责人的专业性。
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国营独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可以由国有资产管理局聘任或派遣。
(责任编辑:陈维廉)
(上接第12页)
符合近体诗句法的要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就押韵而不对仗,符合古体诗句法的要求。
这首词的上下片句法一样,就上下片而言,其语句也很优美,大有散文的韵味。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乡村景观。
又如《踏莎行・进退存仁》一词全用四书五经中的成句写成,却又毫无捏合的痕迹,在《沁园春・叠嶂西驰》中,上片全用骈文句法写成,读来朗朗上口。
辛词第四个艺术特色是风格豪放而谐音律,寓“雄心高调”于传统词风的“温婉”之中,形成豪雄悲郁的格调,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得奇幻苍莽,曲折道出作者渴望报国而又忧馋畏讥的复杂心情,本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片报国无门的激情却又敛于“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握英雄泪?”的温婉之中。
又如《摸鱼儿》一词,清人周济评日“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愈发令人沉痛。
这是一首怨词,作者出于一20一当时处境孤危,只得把一腔恨意全敛,寄情于景了。
作者出于“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心理而大声喝止“春且住!”奈何春无反顾而去,作者无奈,只得凄侧婉劝了:“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声情凄厉,但春去是不可逆转的,只得“怨春不语”了。
辛词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调,却又不拘一格,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含蓄婉转,有的清新明媚,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在《祝英台近・宝钗分》中,“怕”、“断”、“更”、“鬓”、“是”、“却”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
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间,则增加了句子的传神之韵,如“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中的“动”字,以传神之笔来体现风箫的音远,既具神韵又谐音律。
辛词风格豪放,音韵和谐,语句优美,意境宏阔,使典用故,刚柔并济,虽继承苏轼之豪放词风,“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蔚然成派,艺术光彩久而弥新。
真可谓“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梁今娴《艺衡馆词选》)
(责任编辑:王雪炎)
万方数据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杨永锋
作者单位:丰镇市电大工作站
刊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1)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mgddxk200301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