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功与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晚清末年到民国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袁世凯通过早期的北洋水师改革,削弱了洋务派势力,提升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政务委员会总理,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为中国整体改革与现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袁世凯在晚清时期的一些政治手段以及民国初期的专制统治方式也遭到了许多批判。
接下来,本文将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进行简要浅谈。
袁世凯的功绩之一就是推动了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改革。
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成立了南洋红船兵学堂,并担任了水师统领,通过对水师队伍的重组和编制,加强了军事训练和作战能力。
袁世凯还从英国引进了现代战舰,并注重培养海军人才,重塑了北洋水师的整体形象。
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在瑞麟舰事件中展现出了北洋水师的打击力,也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期的政府运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建树。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出任北洋政务委员会总理,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
他取消了政府内外管辖各地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
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银行、海关、邮政等领域进行改革,为国家财政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袁世凯还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
袁世凯的统治手段以及其后的王朝化追求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袁世凯在晚清时期曾以中正政体为目标,推崇民主与科学,但在夺取大总统地位后,他的政治手段却渐渐倾向于威权主义。
袁世凯修宪时采取牵制与打压异议声音的举措,限制了言论与出版自由,扼杀了部分社会活力。
袁世凯还设计并实行了“帝制计划”,试图恢复封建专制制度,以实现王朝化的统治方式。
这一举措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袁世凯的逝世。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通过推动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改革和在政府运作中的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袁世凯的功与过
袁世凯的功与过【摘要】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袁世凯各个任上的政绩;袁世凯的政治谋略与手段;袁世凯称帝的动机;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关键词】袁世凯;称帝;政绩;功与过【正文】在历史教材及各类历史参考书中,对袁世凯最多的评价与概括就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
但细究历史,不难注意到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16年袁世凯魂归西天,中间经历了近四年的时间。
在这四年时间里,他真的一无是处,没有作为么他登上政治舞台仅仅因为阿谀奉承和善于钻营吗他仅仅是一个一心想着称帝,而荼毒百姓的“奸雄”么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袁世凯早年的经历如何,其任上的政绩有多少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南部的项城县,早年跟随其两个叔父混迹于官场中,深谙世故人情后投笔从戎,跟随吴长庆在军中任职。
其后他在就任大总统之前的经历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朝鲜时期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23岁的他已经认识到这次机遇对于他的重要性。
他在给自己的堂兄的家书中写道“弟限于资格,中原难期大用,抵高丽,能握兵权……既建功业,不愁朝王之不我用。
”足以见其深谋远略与分析预测能力。
袁世凯驻朝期间,几乎成为朝鲜内部的清道夫,曾制止过多次朝鲜内部可能的动乱,并且极力巩固清朝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他在驻朝鲜期间,就已经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能力。
首先,他致力于发展中朝之间的商务。
光绪八年,他参与订立了《水陆贸易章程》,从此以后中朝才开始有民间的商业往来。
订立章程之后的六年间,华商数量增长超过5倍,关税增加了三倍多,贸易额接近与朝鲜与日本贸易总额的一半。
其次,在其他方面他也有所成绩。
1888年他效仿日本,筹议开设了中朝之间的航运,1885年他奏设了凤凰城至汉城的电报线。
政治上,他也积极效仿西方列强的行径,通过对朝鲜举借贷款而攫取政治利益,并且在朝鲜设置了清商租界,通过政治手段为中国商人提供便利。
他效仿西方的行为,一方面说明他的政治谋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已经接受了至少部分的西方政治思想,最后选择称帝与“做旧式的皇帝的美梦”关系不大。
袁世凯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功与过,袁世凯也不例外,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做了许多贡献。
袁世凯无论从其出身以及政治经历都符合中国当时传统社会的道德认知与政治习惯,使得他得到了当时在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士绅阶层的认同与支持。
一,袁世凯的主要贡献1.袁世凯创建的新军标志着中国军队从传统中世纪封建组织结构转变为近代化的军事组织力量,其表现在袁世凯在创建新军的过程中培养了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大量近代军事人才,而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走向。
2.袁世凯在担任北洋大臣期间参照东西成法,拟定警务章程,创办了巡警局以及巡警学堂开创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端。
并且在联军交换天津期间用巡警替代军队有效的伸张了国家的主权。
而且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极力施行新政,彻底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3.袁世凯在担任北洋大臣以及总理大臣过程中大量创办了新式学堂,并且大批派遣留学生出国,可以说晚清时期派遣的留学生数量之多唯有半个世纪后新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可以媲美。
当然不能说这里面全是袁世凯的功劳,但和袁世凯为首的开明官僚的大力提倡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4 兴办新式教育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朝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
清政府谕令从1906 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
这样,延续了1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直隶办有专门学堂12 所,实业学堂20 所,优级师范学堂3 所,初级师范学堂90 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30 所,小学堂7391 所,女子学堂121 所,蒙养院2 所,总计8723 所,是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
论袁世凯的功与过
成绩:论文题目:论袁世凯的功与过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李娜院(系):文化传播学院年级、班:2012级1班学号:120230112姓名:刘思源论袁世凯的功与过在上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之前,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袁世凯都是从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介绍。
提起袁世凯,脑子里本能的反映出“篡夺革命成果”、“复辟帝制”这样的代名词。
如今才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真真正正的存在过,都丰满立体的存在过,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乃至周围的人事的评价,我们都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
袁世凯的过失我们再熟悉不过。
头一件就是搞个人独裁,复辟帝制。
在经过系统的讲解与查阅后,我认为造成他复辟帝制的原因有三。
首先,袁世凯的个人野心。
早在袁世凯还是少年时期,他就曾写过“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样的句子,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足以看出袁世凯的勃勃野心。
其次,他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与家庭的熏陶密不可分,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想起了曾经看成龙电影《宝贝计划》中的一段商场结款阿姨对成龙说的一段台词:“做人是很复杂的,三岁定八十嘛!你给他吃什么,教他什么会影响他一辈子的,不可马虎啊!”在袁世凯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如此,从其叔祖袁甲三开始,袁氏家族兴盛,成为了当时较有地位的清朝政治家庭,袁世凯自己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虽屡次不第,可也看出他对封建朝廷下的功名利禄的追求。
现在看来,如若当时袁世凯考取了功名,也许那个推翻封建王朝的历史人物就不一定存在了。
由此看来,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皇权思想自然渗进其筋骨,影响着他的存在方式。
最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每一类人都有其各自的社交环境,袁世凯的出身注定了他周围都或是封建皇权的拥护者,或是家族荣誉的承载者,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袁世凯的行为也就不难解释。
袁世凯为政期间,也的确有一番作为。
首先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点封建统治的人就是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袁世凯改革和完善了中国近代史的司法制度,大力重用新式法律人才。
袁世凯其人其事
袁世凯其人其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字慰亭(又作慰廷、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今项城市)袁寨人,故又称袁项城。
清末民初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领袖[1],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2],被称为中国近代陆军之父[3],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4],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5]。
曾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大总统等职(维基百科)袁世凯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
他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事件。
袁世凯身后的评价长期以来以负面评价为主流,这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正如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其著作《袁氏当国》中所说:‚自民国有史以来,吾尚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有正面评价之书。
‛[54]在袁世凯去世后不久,就有黄毅《袁氏盗国记》、胡思敬《大盗窃国记》等丑化袁世凯的书籍刊行于世,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亦给予袁世凯‚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国中极恶之极恶‛、‚最糟糕之统治者‛等恶评。
而影响最大的当属陈伯达在1946年所撰写的小册子《窃国大盗袁世凯》,该书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晶,一个集中的黑暗影‛‚是各帝国主义在华的总工具‛。
[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袁世凯作为‚窃国大盗‛的形象被广泛出现于各种历史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场合,深入人心。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史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不再是全盘否定,而是逐渐趋于多元化。
论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功与过.docx
论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功与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子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于袁世凯的简介。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
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
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他也和金允值、金柄史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1884年开化党近玉均等人发动甲申政变,试图在住驻朝日军的帮助下夺取政权,此时,正值中法战争期间,清廷注意力集中于西南边陲,要求朝鲜以平息事端为要。
袁世凯的功与过
袁公亦风流——袁世凯其人张哲瑞【摘要】袁世凯是何许人?想来我们这些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人,总归对这位“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又建了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不抱什么善意。
但当我们透过百年沧桑认真品味那一段历史时,我们又会产生许多别样的感悟。
本文从袁世凯的个人成就,袁世凯在政治军事乃至文化上的不朽业绩,以及对相关历史疑云的深入探讨三方面来为读者展示一个更为客观全面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袁世凯。
【关键词】袁世凯个人成就历史功绩疑云剖析客观评价一从项城一小子成长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一生,是血与泪的一生,也是光辉与荣耀的一生。
青年发奋“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有谁能想到这两句霸气毕露的诗竟出自13岁的袁世凯之笔?可见,青年时期的袁世凯就已产生逐鹿中原,再造中华的雄心壮志。
他曾作诗《言志》一首以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两次科举失利后更以“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表明其纵横疆场的决绝,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甚至因此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宏图大展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聪明才智,袁世凯的能力也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早年追随叔父做事时,其叔父便称赞道——袁家嗣武有人,亦可略慰,认为袁世凯“办事机敏”,称得上“中上美材”。
之后总督朝鲜,两次击退入侵日军,朝鲜人士称赞其“明达夙成,留京师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李鸿章更认为其“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而在李鸿章给朝廷的遗折中,极力推荐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接替自己的职位,并称赞其“足智多谋,规模宏远,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
甚至革命党人黄兴也曾致书袁世凯,视袁世凯为“中国之华盛顿”,他这样写道:“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
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当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怎样评价袁世凯
然而历史事实是,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最重要的是他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就连大总统的推荐办法都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搞帝制自为虽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其思想深处,总认为只有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才能博得守旧势力的拥护,才能更有力地对付革命党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顶礼膜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3.关于袁世凯的帝制自为问题。
帝制自为是袁世凯一生中走错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袁世凯评价和深入评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洪宪帝制对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对这件事情,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正如有的论者指出,“洪宪之举,迹近儿戏,背叛民国,夫复何辞?”然而,近年来有论者试图为他开脱,认为当时帝制虽已推翻,但心存帝王情结的人不在少数;并把袁世凯称帝动因归结为部分外国使节怂恿、袁克定等人蒙蔽等外在因素,提出“袁世凯是被人撮弄着坐上皇帝的宝座的。”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也说,袁世凯并没有想帝制自为,甚至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美国哈佛大学孔祥吉在《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一文中,通过当时思想保守又了解内幕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还原了袁世凯通过荣禄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得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这样的结论。他这个观点其实是对国内传统观点的又一佐证。然而,有的学者根据档案资料,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籍。”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来浅谈一下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袁世凯的功绩不可忽视。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统一中国的作用。
他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参与了多场反清起义。
当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在广州宣布退位,使得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
随后,他组织了中国的第一届临时政府,并担任临时大总统一职。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统一整个中国,以结束各省割据的现象。
袁世凯还积极推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现代化,使得中国朝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
袁世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列强进行了外交斗争,争取到了一定的主权。
他成功地维持了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赢得了一定的尊重和世界上大国的对待。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地参与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战威胁。
袁世凯的不少过失和不对之处也不容忽视。
他在执政时期对民主和宪政的追求不够坚定,常常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
他试图通过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政权来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但这种封建专制主义的做法令人不满。
袁世凯还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一己之手,导致了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不公平。
这使得社会上各阶层的不满和矛盾加剧。
袁世凯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的国内割据问题、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的加剧,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袁世凯往往采取了某些妥协和妥协的做法,以维护自己或中国的整体权益。
这种妥协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不信任,使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袁世凯是一位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的政治家。
他在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的政见和政策也存在不足之处。
他在中国的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使他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和取舍的决策。
对袁世凯的评价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功与过,袁世凯也不例外,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
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组建中国现代警察,废除官衙等等。
而最为重要的是,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但袁世凯终究被冠以罪人身份,因其重大的过错。
在维新运动中,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维护自身利益,抛弃维新派,投靠慈禧,仅从这一点看,不管袁世凯有没有告密,他都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后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的落后思想,袁世凯逆民主潮流,以权迫害百姓,来实现其黑暗统治,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且,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总的来说,袁世凯过大于功,他空有枭雄手段,却少了些英雄气概,终究将个人利益至于国家利益之上,妄图恢复帝制,甚至不惜签订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最后众叛亲离,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葬送了中国最重要的几十年国运。
袁世凯
个人评价
Part 2袁世凯使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上 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使中国重新落入 了黑暗的深渊。
1、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2、建立和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3、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 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 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 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 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后来以此为 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 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 统宝座打下基础。
7、对外开放 (一是自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注重 侨资 )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史学唐德刚曾断言:尽管有私利交织 其间,但袁世凯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 路上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比孙中山做得多。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分子。 但也有人认为袁世凯是推翻满清的功 臣,袁世凯本人堪称中国的拿破仑或华盛 顿。 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 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 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
个人评价
Part 1 人。 袁世凯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
1、 袁世凯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2、 直隶总督任上,袁世凯推行新政的主要成绩是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地点主要在天津。 3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创办的各式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4 、1905年,他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达到满清重臣的顶峰
光绪28年,代替李鸿章职务,赏加“太子 少保衔” 1902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阁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成 为位同宰辅的一品大臣
最新-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 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 精品
2018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历史人物--袁世凯:生平事迹及功过评价袁世凯简介:(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传统上认为他的本质是反动、落后的,并且是图谋复辟的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新军),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
开始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袁世凯生平事迹: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被评价为是非功过参半的人物。
在其历史生涯中,袁世凯既有推翻清朝的功劳,也有出卖民族利益的污点。
下面就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做一简单的浅谈。
作为晚清末年政治局势的主要参与者,袁世凯早在1908年就成为大总统,在位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以徵税为基础的现代化政策,推动和促进了晚清政府的现代化进程。
袁世凯率先提出“让步以求和”的思想,为《辛丑和议》达成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免于长达三年的战争。
因此,袁世凯有着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功绩。
然而,袁世凯的汉奸形象也被历史证实。
在1915年的二十一条要求中,袁世凯追随日本帝国主义,出卖了中国的主权,放弃了对独立的坚持,使得中国沦为一条蚂蚱般的国度。
此外,袁世凯也曾在镇压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革命活动中起到作用,这成为其被人诟病的一个根源。
袁世凯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亦有不可否认的贡献。
他在征兆的推行中,修筑了大量的铁路、航道、公路和邮电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袁世凯还注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与多个大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可以说,袁世凯为晚清痛苦的历史背景下,提供了启蒙式的改革方案。
然而,袁世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思想,其政治路线和立场混沌不清。
由于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他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反复无常,颁布过一系列的奇怪政策,如“白话运动”等,其错误决策常常影响国家的正常治理。
此外,袁世凯的私心较重,尤其是在独裁时期,滥用权力,贪污腐败,造成了民生的严重危害。
可见其缺乏治理国家的才智和能力。
总体而言,袁世凯的是非功过并未得到统一的评价,人们对他的看法因爱好不同而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袁世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的统治名下,中国历经了多次改革和动荡,在早期奠定了近代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袁世凯de功过论述
袁世凯前言:袁世凯已被脸谱化,被当做一个卖国贼,当做反动者,其实我们应该从真实的历史背后理性看到袁世凯的另一面,他只是一个历史的逆流者。
袁世凯,没有足够的实力完全控制住中国,但是没有他,中国可能会分崩离析,袁世凯死后,无人能够控制中国,落得个军阀混战多少年,这是中国的悲剧。
一、应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袁世凯———兼评袁世凯重新评价问题唐金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河南郑州450002)2010年殷都学刊大概内容:文章认为, 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我们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 就不难发现在袁世凯身上还是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功绩或闪光点。
1. 驻使朝鲜, 不辱使命2. 编练新军, 以振国威3. 首倡新政, 堪称楷模4. 顺应潮流, 颠覆满清5. 提倡实业, 发展经济。
文章中还例举了对于1袁世凯告是否告密,袁世凯与政变失败是否有干系,1.袁世凯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与搞帝制的关系相反观点代表人物的看法。
二、纪能文从共和总统到洪宪皇帝——袁世凯洪宪复辟的历史透视纪能文《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大概内容:关于洪宪复辟,纪能文认为,尽管袁世凯负有明显的历史责任。
但也应看到,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和过渡中,袁世凯在社会失序状态下建立政权,面临着既要恢复社会秩序,又要摆脱经济窘境;既要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对外抵制侵略的复杂课题。
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失控、文化传统的失落和社会心理的混乱都对袁世凯的政治心理和政洽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洪宪帝制是当时复杂历史背景下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三、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工业发展张步先、苏全有《山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大概内容:张步先、苏全有认为,发展工业是袁世凯经济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袁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外理性抗争,进行利权回收;二是倡国货、拒洋货;三是引进外资;四是引进、推广机器,发展工业,扶持民族资本工业。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评价。
他的功过争议颇多,其统治时期(1912年至1916年)被称为“袁世凯政权”,袁世凯的政绩主要分为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
袁世凯的政治功绩主要体现在他的统一中国和建设现代国家的努力上。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力图统一南北,消灭列强势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他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中国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德意志殖民地问题,使中国恢复了主权和完整的国土。
袁世凯还努力推行现代化的改革,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行政机关,开始了现代国家的建设。
在军事方面,袁世凯也有着一定的功绩。
他曾带领湖北新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成功保卫了北京的外国使馆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袁世凯后来创建了湖北新军,致力于建立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他为军队制定了新的训练方法和组织结构,并引进了现代军事技术。
这些改革使中国军队在当时拥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
袁世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过失和过错。
他的最大过失在于他试图复辟帝制,成为中国的皇帝。
在1915年,他自封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被称为“洪宪帝制”。
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辛亥革命的初衷,引起了广泛的反对和抵制。
被他的行为看作是背叛辛亥革命的嘴脸。
袁世凯在权力的追求过程中,对于他认为威胁自己地位的政治对手和异己势力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包括逮捕和杀害。
袁世凯的治理手段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他要求各省份的政府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命,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他手中,形成了一种强权统治的局面。
他还试图通过强制内地的人民剃发和改穿西服,以彰显现代化的标志。
这些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各地不稳定和冲突的局面。
袁世凯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他的行为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他的复辟妄图和对政治对手的残酷手段。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作为军事将领的荣誉,但他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形象。
在许多历史学家和普通人眼中,袁世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常复杂。
首先袁世凯生于1859年,自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有着深厚的学问,精通诗词书画,也精通军事战略,又懂得经济学和政治学。
这一系列才华,成就了他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杰出表现。
事实上,袁世凯获得过最高的军事荣誉“光复军功大元帅”,也曾是清朝政府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后,袁世凯也是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力争提高各个行政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争取实现政治上的现代化。
虽然袁世凯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但他也有着不小的负面形象。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他在正式成为北洋军阀领袖后的行为,尤其是他执政期间的行政措施。
袁世凯执政后,许多政治对手和不同意见的组织都被镇压和限制了,尤其是民间的社会组织,在袁政府的镇压下几乎没有运作空间,使得民间的反对意见无法发声,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袁世凯在任期间,还不断地限制言论自由,甚至也限制了媒体和学术研究,并借助他的军权和权势使自己的财富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反响。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方面,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坚人物,他为清代的政治改革和国家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成功地为清王朝进行过多次外交游说,确保了清王朝在国际间的地位和保障国家领土的稳固性。
他还推动了政府的财政建设,意图实现强国梦想。
但另一方面,袁世凯在政治上的贪污、专制的行为和对社会自由的限制,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袁世凯在权利面前挥霍无度,不仅削减了人们的权利,也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生计,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不足,事实上耗损了不少社会资源和社会产出。
总之,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不少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生于1859年,卒于1916年,其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袁世凯的形象在现代历史中备受争议。
在短暂的总统期间,他为中国民众带来了争议和混乱,他的行为和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袁世凯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小镇的贫苦家庭,走过了艰苦的青年时期,深受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影响。
他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在求学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其次,袁世凯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八国联军入侵时期,曾多次领导中国军队赢得重大胜利。
他还通过改革和编制地方军队和现代化机构,提供了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保障。
他的军事才华和经验使得他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
然而,袁世凯的总统期间却因其未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广受批评。
在他执政期间,中国经历了几次政治危机和财政困难。
他的政策和行为,例如对待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的打压,被指责为压制自由和民主。
此外,在其推动“皇帝复辟”计划时,他的权力欲望和自我中心主义被批判为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一位复杂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不断变化,因为人们对其个人和政治道路的评价也在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无论如何,袁世凯留下来的遗产告诉我们,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如理性与勇气,忠诚与自我牺牲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袁世凯过大于功的一辩稿
袁世凯过大于功的一辩稿最近观看了袁世凯的视频,心中小有感想。
袁世凯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史学界对他的千秋功罪在总体上已有所定论。
但是总体上的定论并不能代替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是否罪大恶极、无功可言?历史疑点武昌起义后短短半年,袁世凯由在野官吏一变成为清廷内阁总理,又一变成为民国总统。
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头子,他是慈禧之后毛泽东之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人物。
在他的新政里到底对我中华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他的存在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先来谈谈他的功绩吧!他是早期的名族英雄,以小钦差的身份,做当时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的监国,抗日反帝。
年仅23岁的袁世凯,任庆军营务处,几乎一手戡平1882年朝鲜在日本暗中煽动下的兵变,稳定朝鲜政局,朝野众口称赞。
为朝鲜练军4000人以自卫(后朝鲜亲军增至5500人,由袁世凯一手训练,用德式操法、欧美配备,当时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军队,韩王阅兵后大为赞赏,要封袁世凯为全国陆军大统领),整理朝鲜财政以自给,于1884 年临机应变、独排众议,镇压朝鲜亲日派勾结日本人发动的政变,第二次将日本势力逐出朝鲜。
他是中国现代军队的创始人。
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易原“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兵员增至7000人,步骑炮工辎俱全,借用洋教员,并择优用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文员则有徐世昌等人,以德国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
后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镇,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等,都是袁世凯一手创办。
袁世凯更拟订全国征兵方案,并由朝廷饬令各省兴办陆军小学,依次递升至陆军大学,最高目标是为大清帝国练出36镇现代化的”常备军“。
他的军官后来成了”军阀“,可是,一个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哪一个大军官不是军阀呢?政治上轨道,他们不都是国防精兵吗?这其中的各种不都是袁世凯所做出的贡献么?然而就算是他也避免不了会有与历史潮流有着背道而驰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的功与过【摘要】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袁世凯各个任上的政绩;袁世凯的政治谋略与手段;袁世凯称帝的动机;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关键词】袁世凯;称帝;政绩;功与过【正文】在历史教材及各类历史参考书中,对袁世凯最多的评价与概括就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
但细究历史,不难注意到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16年袁世凯魂归西天,中间经历了近四年的时间。
在这四年时间里,他真的一无是处,没有作为么?他登上政治舞台仅仅因为阿谀奉承和善于钻营吗?他仅仅是一个一心想着称帝,而荼毒百姓的“奸雄”么?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袁世凯早年的经历如何,其任上的政绩有多少?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南部的项城县,早年跟随其两个叔父混迹于官场中,深谙世故人情后投笔从戎,跟随吴长庆在军中任职。
其后他在就任大总统之前的经历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朝鲜时期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23岁的他已经认识到这次机遇对于他的重要性。
他在给自己的堂兄的家书中写道“弟限于资格,中原难期大用,抵高丽,能握兵权……既建功业,不愁朝王之不我用。
”足以见其深谋远略与分析预测能力。
袁世凯驻朝期间,几乎成为朝鲜内部的清道夫,曾制止过多次朝鲜内部可能的动乱,并且极力巩固清朝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他在驻朝鲜期间,就已经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能力。
首先,他致力于发展中朝之间的商务。
光绪八年,他参与订立了《水陆贸易章程》,从此以后中朝才开始有民间的商业往来。
订立章程之后的六年间,华商数量增长超过5倍,关税增加了三倍多,贸易额接近与朝鲜与日本贸易总额的一半。
其次,在其他方面他也有所成绩。
1888年他效仿日本,筹议开设了中朝之间的航运,1885年他奏设了凤凰城至汉城的电报线。
政治上,他也积极效仿西方列强的行径,通过对朝鲜举借贷款而攫取政治利益,并且在朝鲜设置了清商租界,通过政治手段为中国商人提供便利。
他效仿西方的行为,一方面说明他的政治谋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已经接受了至少部分的西方政治思想,最后选择称帝与“做旧式的皇帝的美梦”关系不大。
2、回国后甲午战争开始前,袁世凯逃回国内,并在之后被任命训练新军。
他在小站练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北洋政府时期一批有名的人物,如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等,都出自小站练兵时期。
练兵期间,他聘请德国教官十余名,还有日本和美国的一些教官。
在军营中,还设立了一个德语学堂,教授德语。
小站新军军制完全参照西法,定下的军规十分严厉,以至于袁世凯曾因为“擅杀”的罪名而被监察御史胡景桂弹劾。
他选拔军官的方式也很严格,有背景的子弟,他一概婉拒;特别注意那些出身下层而吃苦耐劳的人。
这些人大多感激袁世凯的提拔,最终成为他的忠实拥趸。
3、出任北洋大臣之后他出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并在清末新政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在直隶,他首先整顿金融,设立银元局,官银号等,工业方面,他成立了直隶工艺总局,还设立了滦州煤矿有限公司,并通过多种方式劝导、推动工商业振兴。
交通方面,他决定修建京张铁路,并奏准所用钢材、枕木、车辆等材料免纳厘税。
教育方面,他一方面废除科举,另一方面也立新式学堂和速成师范学校[1],避免了一棍子打死一群人的状况,也顺利使沿行了一千两百多年的选拔官僚的体制彻底消亡。
在天津市政方面,他也有突出的成就。
他在天津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与电车电灯公司,使得天津很早就拥有了电力供应。
1901年,他又成立了自来水公司,为天津市民供应自来水。
总结来说,他就任大总统之前的经历,说明他有能力有手段,并非昏庸无能,只知阿谀奉承之辈,西方的列强曾不点名的要求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看中的也是他出色的治军手腕与政治才能。
二、袁世凯在就任大总统之后,有何作为?所谓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真的说明袁世凯是卖国贼吗?1、政治上,袁废除了旧《临时约法》,实行新临时约法。
诚然,袁世凯上台以后,不断削减内阁权力,集大权于一身,不利于民主的发展,但是旧约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就临时约法是在孙中山准备放弃大总统之职位后草草拟就的,给予了参议院过大的权力,导致办事效率过低,行政权处于依附于立法权的劣势地位,是有悖于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和精神的。
新约法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民主进程的倒退,但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应该全盘否定,有学者评论说“自此制实现以后,中央之威信日彰,政治之进行较利,财政渐归统一,各省皆极其服从,循而行之,苟无特别外患,中国犹可维持于不敝。
”[2]2、国家的主权与外交上,北洋政府提出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口号,并尊重民族宗教信仰。
对待外蒙的分裂上,首先颁布了《蒙古待遇条例》,稳定了蒙古贵族的人心,而对外蒙上层晓之以理,最后虽然面对沙俄的威胁而妥协,但是外蒙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的原则性立场并未改变,1915年,中国在名义上,对外蒙恢复了主权。
对待西藏问题上,北洋政府仿照《蒙古待遇条例》制订了《西藏待遇条例》,并拒绝在英国一手制造的《西姆拉条约》上签字,维护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
在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也并非袁世凯与列强勾结,卖国求荣,相反,他曾紧召集会议,对二十一条,逐条批注,整个谈判实即袁的指示进行,对于第五号,他批[1]其中,北洋大学堂一所,高等学堂一所,北洋医学堂一所,高等工业学堂一所,高等农业学堂一所,初等农工业及工艺总局附设艺徒学堂21所,优级师范学堂1所,初等农工业学堂及传习所89所,中学堂27所,高等小学堂182所,初等小学堂4162所,女师范学堂一所,女学堂40所,吏胥学堂18所。
注册入学人数总共8.6万人,连同武备、巡警等学堂,总数不下10万人。
称:“此项限制我国主权,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这种条件岂平等国所应提出,实堪痛恨,万万不可开议,切记切记。
”最终,中国驳回了第五条条约,只同意了前四条的一部分。
事后,袁世凯痛心疾首,把五月十九日定为国耻日,可见其本身绝非心甘情愿,而是形势比人强,迫不得已而为之。
3、经济上,北洋政府,包括袁世凯在内,都非常重视工商业和金融的发展。
据学者统计,袁世凯时期,主要的经济政策和法规达44项之多。
从门类上说,涉及农林、工矿、商业、金融的各个方面。
有学者评价,北京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基本确立了发展经济的法规,确立了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运行机制,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固然有一战等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的制定,确立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具体来说,第一,政府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公司注册暂行章程》规定;“凡公司、局厂经部核准注册,当即发给执照,以资信守,并通行地方官厅保护。
”同时,对在改良农业、畜牧业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第二,统一货币及度量衡。
1914年,政府颁布《国币条例》等,确立以银本位统一币制,规定以银元为统一货币单位。
第三,利用外资,并且鼓励华侨投资,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袁世凯在1913年任正式大总统时,明确宣布:“愿吾国输入外国资本,以振兴本国实业。
”而对华侨的态度则更为积极。
据统计,至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兴办的企业,是此前50年开办总数351家的近三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促进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总结来说,1912-1915年,中国在外交上并没有大的失败,经济上也开始快速发展,政治上虽然民主进程受挫,但是局面较为稳定,是民国时期的一段较为和平、稳定的时期,这应该算作袁世凯对于国家的一大功劳,也充分说明了袁世凯在治国方面的才能。
三、袁世凯的升官手段。
在出任北洋大臣之前,袁世凯的升官手段主要靠个人突出的才能以及在上级官员面前及时恰当的展露。
但在之后,袁世凯野心家,权谋家的本色便暴露无遗。
首先,他在戊戌变法中为保护自己出卖谭嗣同。
本质上,他是同情立宪派的,在康梁创办“强学会”时,他曾捐资500两;要办学馆时,他又活动官员去慷慨解囊。
他曾与康有为交谈甚欢,说明袁世凯的内心是支持立宪派的,认为出卖谭嗣同是纯粹为了荣华富贵,是不足为信的。
有学者研究表明,袁世凯向荣禄泄密之前,荣禄等人就已经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出卖谭嗣同是袁世凯保最为一个权谋家保护自己的一种较为卑劣的手段,而不是单纯的小人之心。
其次,在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在清朝贵族与保皇派之间的斡旋,也是暴露他权谋家本色的一种卑劣的手段。
一方面,袁世凯以不再复出为要挟,逼清廷给予他钦差大臣的职务,命他带领北洋新军镇压革命党人。
同时,袁世凯又利用北洋新军的胜利,逼迫清朝成立内阁,自任内阁总理大臣,并趁机任命自己的心腹为重臣。
另一方面,掌握大权之后,袁世凯便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得到革命党人保举他为大总统的许诺。
如此一来,袁世凯没有付出多少力量,便得到了大总统之职位。
这也许是后人评价为他是“窃国大盗”的原因之一。
四、袁世凯称帝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违背民意称帝呢?前已述及,袁世凯在朝鲜时已开始效仿西方的做法,在戊戌变法时对于立宪派也是大为支持,小站练兵时更是主动聘请外国军官,说明西方的思想已经被袁所接受,既然他已经成为终身制的总统,那么他称帝的目的在于“做旧式的皇帝”的说法便难以站住脚了。
固然,他称帝有其野心支配的成分,但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绝对不会仅仅因此就倒行逆施,罔顾历史潮流。
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各地军阀实际控制了各省,袁世凯难以调动各地的军队,除了近处的少数直接控制省份,其他省份都不向他交税,张作霖还赶走了他派来的文官。
为了将地方政权、军权、财权尽快收归中央,便需要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
同时,,因此,袁世凯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君主立宪制上。
其次,应该是袁世凯对君主立宪制度的念念不忘和对共和制度的怀疑。
袁世凯之前曾支持过康梁等立宪派的变法,而当时强盛的英、俄、日、德(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也均是君主立宪制。
在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时候,袁世凯也明白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但为了大局,不得不签。
而此时民众则情绪激昂,强烈反对签字,让袁世凯深感“民智未开”,对共和制度失去了信心。
加上当时除美国外,大部分共和制国家均出现了内乱,这让袁世凯更加坚定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决心。
最后,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身边的人的极力鼓吹和制造虚假舆论。
当时,袁世凯的美国政治顾问古德诺认为中国并不具备从封建帝制直接走向共和的能力,中间缺了一层,只有经过君主立宪这一阶段,才能慢慢推进民主。
同时,梁启超也加入讨论,赞成君主立宪。
他的亲信杨度,揣摩出他称帝的意思之后,便纠集一帮人士,研究帝制。
加上其子袁克定对民心顺服的极力鼓吹,让袁世凯误以为时机已到,开始准备称帝。
就这样,在多方面的原因和人的推动下,袁世凯走向了称帝的道路,仅83天后,他便倒台退位。
他称帝的动机是复杂的,除了对权力的追逐的欲望,还有国内外的困境,有他内心对于共和体制的不满与怀疑,以及周围人的极力鼓吹,等等。